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时练习1.3地球的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0W、890S B.800E、400N C.100E、10S D.1800W、710N
2、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
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北京大于上海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上海
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
A.23026/ B.300 C.600 D.66034/
4、北半球夏至日
A.是12月22日 B.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
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太阳直射点在23026/N
5.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6.东经1610比东经160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 地方时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
7.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A.悉尼(1500E附近) B.上海(1200E附近)
C.洛杉矶(1200W附近) D.阿拉克(00经线附近)
8.位于赤道和1800经线上的某舰艇,向正北方发射炮弹,炮弹应落在
A. 1800经线上 B. 1800经线以东 C. 1800经线以西 D.东半球
9.晨昏线上
A.时刻相同 B.日期相同 C.昼夜长短相同 D.太阳高度相同
10.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A.每天都重合 B. 每天都不可能重合
C.只有在春秋分某一时刻重合 D. 只有在冬至日夏至日某一时刻重合
11.同一经线上的各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日出的时刻相同 B.地方时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季节变化相同
12.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昼夜现象 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北京的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
13.在西行的轮船上,人们看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
A.24小时 B. 长于24小时 C.短于24小时 D.无昼夜更替
14.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026/S向北移至23026/N
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21世纪教育网
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15.太阳直射的地方一定是: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气温最高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日 B. 7月1日 C. 8月1日 D. 10月1日
17.极昼现象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的时期是
A.春分到夏至 B.秋分到冬至 C.夏至到秋分 D.冬至到秋分
18.当东半球全部为黑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昼短夜长 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适值我国的夏季 D.适逢我国的秋(春)分
19.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该比南方宽,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时间更长
C. 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南方气候更温暖湿润
20.在地球上,一年中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南的是
A.北回归线与北回归圈之间 B.北回归线以北
C.南北回归线之间 D.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21.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的四季,北半球的春季指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 4、5、6三个月 D.5、6、7三个月三个月
22.下列日照图中,表示6月22日昼夜状况的是
23.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不同 B.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034/
C.自转的同时又围绕太阳公转 D.太阳既是地球自转的中心又是地球公转的中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4.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0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的范围增大,南极圈的范围缩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七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增加
D.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25.假如黄赤交角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无昼夜变化 B.水平运动物体无偏向
C.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无四季更替现象
26.当地球上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时,则晨昏圈平面与赤道面、地轴的关系是
A.与赤道面垂直 B.与地轴交角最大
C. 与赤道面重合 D. 与地轴交角最小
27.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上
28.下列四个城市,6月22日当地正午人影朝南并且略长的是
A.上海 B.福州 C.海口 D.南昌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29~31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29.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0.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 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31.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①③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回答32~33题
32.在图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33.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
A.8日14时 B. 9日2时 C. 9日20 时 D. 8日8时
当武汉市(300N 、1140E)黄鹤楼阴影呈现一年中最短时刻时,完成34~35题
34.与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局部图相符的是(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35.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这一天为全年最慢
赤道出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昼夜等长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
非洲草原食草动物由赤道以北迁往赤道以南
如右图,中心点为北极,判断36~39题。
36. 若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的白昼为12小时 B.太阳直射赤道且向北移动
C.华北平原可能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D.南极点附近可能开始出现极夜现象
37.若阴影部分为黑夜,则甲地时间为
A.8时 B.9时 C.15时 D.16时
38.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39. 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40.从南极上空向下看,甲飞机沿南纬600逆时针方向飞行,从北极上空向下看,乙飞机沿北纬600逆时针方向飞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机同向飞行 B. 两机逆向飞行
C.甲机自西向东飞行 D. 乙机自东向西飞行
41.在北半球观测者看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来几乎不动,是因为
A.北极星距地球十分遥远 B.北极星位于银河系以外
C.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 D.地球自转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42.下列时间中,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 1月初到3月21日
C. 3月21日到7月初 D. 1月初到9月23日
43.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最南和最北界线的决定因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形状
C. 黄赤交角的大小 D.国际规定
二、综合题
4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日,我国广东汕头市的正午太阳高
度角同海南省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哪个大?………,海口市当日正午日影
朝向……………..。
(2)当图中所示“北京时间”为正午12点
时,A处为…....时,C处为…....时。
(3)图中A处昼长…………小时,B处夜长为………..小时。
(4)图中,A、B两处的时间为……月……日..….时;两地的日出时间分别是………………。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45. 右图中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
方向,请回答;
(1)这一天是……………日(节气),一般
为每年的……..月………日前后。
(2)按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这一天,图中A、B、C、D四地中,白昼
最长的是………..,其白昼长………..小时
(4)这一天,图中A、B、C、D、E五地中,
白昼时间相等,正午太阳高度也相等的是………….。
(5)按图所示,此时北京时间应为…………….点
21世纪教育网
46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南极、北极、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赤道平面指………………..,黄道平面
指…………………….。
(3)如果把黄赤交角看作是固定的,那么太阳
直射点距离赤道的最大纬度是…………,其
另一个决定因素是………的空间指向也是固定的。
(4)当太阳光线A侧直射地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北半球白昼达一年中最长时间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21世纪教育网
47.右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
a B.b
C.a+b D.a-b
48.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求处于A、B、C、D位置时21世纪教育网
所代表的节气分别是A………….、
B……………..、C………………、
D……………….
(2)当地球分别运动到A、B、C、D四电时,地球
公转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3)当上海处于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
位置附近;地球公转到…………..位置附近,到南极考察最理想。
(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点,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地球分别位于………..点和…………….点
49.右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部分3月21日,
非阴影部分为3月22日,读图并回答:
NA的经度为……..,NB的经度为……..。
这时北京时间为3月……日…….时
人教版地理必修1课时练习1.3地球的运动答案:略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21世纪教育网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1世纪教育网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1、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河谷的演变过程。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 1、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2、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网络与课堂链接的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电脑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及 教学 策略 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用运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板书】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二段,填出以下表格。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7~78部分,读图4.17,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教师讲解】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教师讲解】第三幅图中,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3、河流的堆积地貌【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80部分,并读图4.18,思考: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板书】河漫滩平原【教师总结讲解】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板书】三角洲平原 读图4.19,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转折过渡】 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板书】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启发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板书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2.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2)河谷的形成原理3.河流的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作业 地理填充图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
学科王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案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21世纪教育网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1世纪教育网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1、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1、河谷的演变过程。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 1、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2、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通过师生互动、网络与课堂链接的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电脑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及 教学 策略 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用运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介绍】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板书】1、分类: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过渡】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板书】2、河流侵蚀地貌【介绍】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二段,填出以下表格。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特别强调伸长加深展宽【板书】(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板书】(2)河谷的形成原理【引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7~78部分,读图4.17,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它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它刚开始形成时一般为沟谷。当降水或冰雪融水在地表流动过程中,逐渐汇聚成为沟谷流水。若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就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由于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教师讲解】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它就是当“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的结果。【教师讲解】第三幅图中,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从图中可以看出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这样一条成熟的河流最终形成。【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河流侵蚀作用下,沟谷最终发育成了一条河流,那么,在刚上课时我们留下的问题A、B、C的名称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们是否为我们刚才讲的河流的侵蚀地貌呢?(不是)那么它们是什么地貌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板书】3、河流的堆积地貌【介绍】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8~80部分,并读图4.18,思考:1、冲积平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在上图中的A、B、C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A、B、C所表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学生讨论回答】冲积平原一般是由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板书】(1)冲积平原的组成 (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A所代表的就是洪积一冲积平原。它一般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区内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板书】洪积一冲积平原【教师总结讲解】 图中B所代表的就是河漫滩平原。它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板书】河漫滩平原【教师总结讲解】图中C所代表的就是三角洲平原。它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人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板书】三角洲平原 读图4.19,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转折过渡】 以上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板书】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启发讨论】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讲解】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差较好河流地貌类型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河流地貌条件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聚落分布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板书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1.分类: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2.河流侵蚀地貌(1)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流的影响(2)河谷的形成原理3.河流的堆积地貌(1)冲积平原的组成(2)冲积平原的形成原理洪积一冲积平原 三角洲平原 河漫滩平原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自然条件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条件聚落分布
作业 地理填充图上的练习
教学反思
学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