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八下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一)空气的组成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八下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一)空气的组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5-11 07: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八下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一)空气的组成
姓名 得分
1.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
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
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
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 , 。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 。
(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 。
2.为粗略测量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某学生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a,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的
灼烧后迅速插入大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过量的白磷,然后立即塞紧橡
皮塞。由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因此反应很容易发生,可观察
到大试管中产生大量的白烟。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试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P + O2 —— P2O5
(2)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据此可证实空气中O2与N2的体积比大约为 。
(3)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则测出的O2与N2的体积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
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
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 。
4.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闭合电源开关,可以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到室温时,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
5.下面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个实验:
实验1:在集气瓶内事先装少量水,余下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如图A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2:将试管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做好标记。在试管中加入一小块(足量)白磷,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有室温下水的水槽中(如图B所示),并在水中将橡皮塞取下。
(1)在实验2中,在水中而不在空气中取下橡皮塞的原因是 。
(2)从测定结果分析,上述实验中效果较好的是哪一个?写出另一个实验的两点不足。
、 。
6.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一)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1)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
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
A.蜡烛   B.硫粉   C.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____。
(2)小明小组设计了如上图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_______________性良好。
(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实验。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组 1 2 3 4 5 6 7 8
集气瓶容积进入水的体积 20/4 20/3.5 20/4 20/4 20/4 20/4.5 20/4 -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是由于他们和硫粉进行实验导致的。经研究,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______________溶液来吸收___________气体,实验也能取得成功。
7.(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
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
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⑴写出仪器名称:A ,D 。
⑵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纯度,然后关闭开关C,打开开
关B,点燃氢气并迅速插入乙装置中,直至火焰刚好熄
灭时关闭B,冷却至室温后,下一步操作是 ,在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即达到实验目的。
⑷若将上图中的甲装置撤去,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实验能否达到同样目的
(填“能”或“不能”)。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应如何改进 。
9.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右图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
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10.学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后,我们探究小组改用如图所示A、B二组装置进行再探究。
(1)金妮同学说出了其中一组的实验现象 。
(2)我认为 组能比较准确地达到实验目的,
不足的一组应作如下改进:

11.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做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申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
⑵步骤③打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由此可得到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通常可做强干燥剂。已知在标准状况下,32g氧气的体积是22.4L,在该条件下,制备71g这种干燥剂所消耗的空气的体积约为 L。 
12.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将燃着的红磷立即伸人盛有少量水的集
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又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气。由本实验可推知这 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
1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 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 http: / / photo. / showpic.html" \l "blogid=407e75260100h9vu&url=http: / / static1. / orignal / 407e7526t82dd9a909660" \t "_blank )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 (写出其中一种) 。
14. 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鳔(见下图)产生了兴趣。他拟定
“探究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
有关 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四分之一,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
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1)测量鳔内气体的体积。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
B:在水下刺破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
你认为其中测量结果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 ,理由是 。与理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探究鳔内气体的成分。现有两集气瓶的鳔内气体,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验证鳔内含O2
验证鳔内含CO2
15.“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1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
是 。
(2)乙生也设计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
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 溶液。并在反应后滴入,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4)丙生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他选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①带瓶塞的l000ml烧瓶②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克)③酒精灯④某种金属粉末。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 。
参考答案:
1.(1)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注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其体积的1/5
4P+5O2== 2P2O5
(2)瓶塞未塞紧,造成装置漏气 红磷不足 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水
(3)不能 木炭燃烧生成的CO2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相等,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
(4)在集气瓶内壁上预先淌一层氢氧化钠溶液 或在瓶塞上插入吸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 在打开铁夹前,将胶头滴管中的NaOH溶液注入集气瓶中
2.(1)4P+5O2===2P2O5(“-”未改成“=”酌情扣分)。(2)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大试管中,约占试管容积的1/5(其它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1:4。(3)偏小。
压强不变
3. (1)①O2(或氧气);②CO2(或二氧化碳);③H2O(或水)
(2)①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完。②实验装置漏气
③未待装置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4.(1)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上升到1刻度处
(3)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不易溶于水;不燃烧。
5. (1)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使测定结果偏低
(2)实验2 在实验1中,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内时,会排出瓶内少量空气;实验结束后,导管内的水不能全部进入集气瓶中
6. (一)(1)C 足量(或过量)
(2)A 气密
(三)1/5(或4/20) 碱(或NaOH、Ca(OH)2等) SO2(或二氧化硫)
7.(1)①O2(或氧气);②CO2(或二氧化碳);③H2O(或水)
(2)①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消耗完 ②实验装置漏气
③未待装置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
8.⑴长颈漏斗,烧杯;
⑵Zn+H2SO4=ZnSO4+H2↑;
⑶打开开关c,丙中的水倒流入乙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乙瓶容积的1/5;
⑷不能,实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9.(1)氮气(或N2) (2)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
(3)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10.
11.
12.
13.(1) 10 mL。
(2) 是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 。 4P+5O2==2P2O5 。
(3)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
14.
15. (l)瓶中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2) NaOH溶液;S02+2NaOH =Na2S03 +H2O
(3)不能
(4)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粉末质量的改变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红磷

红磷
········
········
太阳光
A
B
B
点燃
点燃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