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1《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5-11 09: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章 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人教版)选修四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课件
兰州
思考1:兰州和北京的城市平面形状有何特点?
兰州市平面形状狭长(带状);
北京市平面形状呈块状。
思考2:促使两城特点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兰州沿山间河流(黄河)谷地延伸;
北京市则处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平坦。
一、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定义: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模式
集中团块型
带型
放射型
组团型
星座型
散点型
1、集中团块型
成都
1.集中团块型
(1)形态特点:
(2)成 因:
(3)形态优点:
(4)形态缺点:
呈同心圆向外延展
地形平坦或城市规模不大
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协作管理,节省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
城市封闭,不利于改善居住环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加大工作地和居住地距离,易造成交通堵塞。
(5)解决措施:
控制城市规模,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2.带型
兰州
青海西宁
3.放射型
武汉
大连
4.组团型
重庆
5.星座型
闵行
松江
奉贤
南汇
青浦
金山
嘉定
主体部分
6.散点型
大庆
集中团块型
带型
放射型
组团型
星座型
散点型
空间形态
布局形式
集中紧凑式
分散疏松式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2.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
最初的居民点
呈放射状拓展
作内向填充
再次外向伸展
经济实力
人口
用地规模
案例1:武汉的空间形态的变化
2.原因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
3.武汉市空间形态今后趋向为: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1.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历了组团型、集中团块型、
放射型三个发展阶段
启 示
近现代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起催动作用的大
多是交通状况的变化,尤其是铁路交通的变化。
3.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布局
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自觉分析利弊
不合理
合 理
规划引导
(2)空间形态调控措施



开放式多核心结构
理想
多核心城市
比较合理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