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13 18:5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本节课设计的教学主线是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碱蓬草为例,通过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分析碱蓬草适应环境、适应的相对性以及影响环境的相关知识。使生物知识走进生活,走近学生。在生物适应环境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举例,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提高表达能力。探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概念确定:任何环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在本节课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是统一的整体这一重要概念。
知识目标:认同生物适应的相对性和普遍性;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问题以及概括表达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目标感目标:认同生物的适应的相对性和普遍性。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态学观点。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通过“蚯蚓对土壤的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难点: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教学准备碱蓬草,碱蓬草的相关资料,探究“蚯蚓对土壤翻耕”所需要的材料器具,测量裸地和树林空气湿度的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小菜,哪位同学愿意品尝咸淡如何?(学生品尝后谈味道)这盘菜老师没有放盐,咸是植物本身的味道,今天老师把这种植物也带进来课堂,就在大家桌上,你认识它吗?它学名叫碱蓬草,在我们黄河三角洲随处可见,它真的咸吗?(指导学生观察品尝碱蓬草味道)碱蓬草的咸和生活环境有关,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碱蓬草嫩叶做的精美小菜,让学生品尝,使学生认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碱蓬植物,提出碱蓬草之所以咸和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引入课题,碱蓬草的设计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教材上的生物学知识并非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举例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认识其具有普遍性。师:你知道碱蓬草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吗?为什么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唯独碱蓬草可以生存呢?下面这段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揭开碱蓬可以在盐碱地生存之谜(出示资料:碱蓬草的食用价值,碱蓬草适应盐碱生活是因为细胞中含有抗盐基因。)
师:碱蓬草因为特殊结构所以适应高盐环境,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其他小组及时补充纠正。师根据学生所说进一步补充说明预测准备(骆驼适应沙漠生活,莲藕适应水中生活,旗帜树适应单侧风,保护色,熊适合寒冷生活等知识点。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因此内容不好估测,只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讨论完善。)师:能证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举不胜举,但是我们却可以由此得出结论,所有的生活都以形态结构、生活方式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这在自然界具有普遍性。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大量的实例分析,不仅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师: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可以生存,而适应的方式是多姿多彩的,下面我们玩个关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游戏,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三张图片中的动物。展示
PPT师:采访找出动物的冠军,最难发现的是谁?兰花螳螂的形状像一朵兰花,在生物学中把一种生物形态像另一种生物的现象叫拟态。你知道哪些生物是拟态适应环境的?拟态和保护色的意义相似都是为了隐藏自己有利于避敌和觅食。而有一类生物颜色醒目,就是为了容易被发现,蜜蜂适应环境的方式是警戒色,有关研究证明被蜜蜂哲过得鸟几个月都对蜜蜂避而远之。
【设计意图】在学生实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比眼力的游戏方式,学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意识。同时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更进一步认识生物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认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普遍性。
(二)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师:保护色-雷鸟春夏羽毛是灰褐色的,但是冬天为了适应白雪皑皑的环境,羽毛变成白色,但是某年冬天雷鸟如期换了白色羽毛却没有下雪。。。。。。
生:雷鸟会被天敌发现吃掉,因为它和周围的环境发差大,太醒目。
师:雷鸟的白色羽毛不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更容易被发现,可见生物适应环境并不是完全的,绝对的适应,当环境改变会对生物进行重新的选择和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师:就算是耐盐性强的碱蓬草,它也有一定的耐盐范围(出示资料:当土壤含盐量超过一定范围,碱蓬草就会大批死亡,出现裸滩。)
【设计意图】雷鸟的例子比较典型,把它变成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去预测雷鸟的命运,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参与意识,有助于生动的理解适应的相对性。而碱蓬草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实例的举证,使学生更鲜明的认同生物适应环境的相对性。
二、生物影响环境过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同生物适应环境,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那么生物会不会影响环境呢?
生:列举生活中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预测学生能谈到的问题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因素的影响)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证明生物影响环境?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思路多媒体温馨提示
a.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b.设置适应蚯蚓生存的条件有哪些?
c.假如蚯蚓能翻耕土壤你预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记录初始的数据?通过小组表达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步步设疑,逐步引导,得出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该实验现象需要
5天左右才可以结果明显,因此学生的实验留作课下作业,把课堂作业延续到课下,完成相关的观察日记。展示兴趣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运用了自学,讨论,教师设疑引导,使学生明确设计探究实验中变量唯一的科学理念。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合作意识,针对本实验所需时间太长,课上无法完成,由学生课前做好设置,课上进行观察讨论,认识蚯蚓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展示学生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师:动物可以通过生命活动影响环境,那么植物对环境有影响吗?兴趣小组的同学课下完成测量裸地和树林的湿度的活动(多媒体播放学生测量学校裸地和树林空气湿度的视频录像)
“你问我答”环节,通过回答视频中同学的问题,再次强调探究实验单一变量。通过分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得出植物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植物可以影响环境。师:出示
PPT(碱蓬草的相关研究)通过资料分析得出碱蓬草可以吸收盐碱地中的盐从而改良土壤,回扣导入中碱蓬草为什么是咸的?中科院吴龙华研究员最新研究,碱蓬草可以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的新闻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兴趣小组同学裸地和树林空气湿度的测量实验,进一步用事实证明生物可以影响环境,通过网络新闻展示我国对碱蓬草应用的最新研究,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的同时,回扣导课问题,从而使这节课完整统一。
三、总结归纳,形成概念师:综合以上学习可以证明生物可以影响环境,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环境中的生态因素会影响生物。生物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了生物圈。(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认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人类作为生物圈中最高等的生物。在提高生活质量,体验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存在遗憾。。。。。(出示人类在开发经济过程中对高耸的烟囱对空气的污染,不法小厂对河流污染、旅游中垃圾的堆积的图片,激发学生们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学生谈感想师: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保护生态系统,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的目标。人类只有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给子孙留下天蓝,水清,草绿的美好家园,这需要我们像碱蓬草一样脚踏实地为建设我们的家乡,保护我们的家园做出努力!(钢琴伴奏,诗朗诵《碱蓬草》中结束)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图片,以及刚刚召开
19大习总书记报告中提到的环保目标,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