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三、德育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西陵峡
巫峡
瞿塘峡
夔门
白帝高为三峡镇,
瞿塘险过百牢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
小实验:模拟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
思考:流水侵蚀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
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流水侵蚀作用
作用形式 概 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下蚀作用
虎跳峡深切峡谷的形成以哪种河流侵蚀作用为主导
下蚀减弱 侧蚀加强
长江入海口
侧蚀为主
河谷地貌的三种侵蚀作用形式:
作用形式 概 念 对地貌的影响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河流侵蚀地貌
思考:
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以侵蚀为主,哪个地方以堆积为主
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客运码头
思考:图中有A、B两岸,为什么在B岸建码头
(提示:码头要注意航道深浅)
A
B
第九码头
凸岸泥沙容易淤积
凹岸泥沙不易淤积
如果任由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发展下去,河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河谷的演变
初期
______和______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中期
_____侵蚀减弱,_____侵蚀加强
河谷展宽
成熟期
_____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V
下蚀 溯源
下蚀 侧蚀
槽
侧蚀
河谷地貌形成过程
沟
谷
降水、
冰雪
融水
汇聚
沟
谷
流
水
下蚀
溯源
侵蚀
沟
谷
加
深
和
延
长
地下水
补给
V
字
形
河
谷
侧蚀
出
现
河
湾
侵蚀
堆积
槽
形
河
谷
初期
成熟期
阅读
思考
你认为下列三个河段河床的横断面应分别与甲,乙,丙哪幅河流的横断面图相对应?
虎跳峡河谷 荆江河段河床 长江下游地区河床
二、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运能力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组成
B
冲(洪)积扇
——发育在山前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山口堆积而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砾石搬运物,到出山口由于坡度急剧变缓、因而大量的碎屑物散开形成以出山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状的扇形堆积体。
知识点
河漫滩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三角洲
形成与河流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您能说出图中A、B、C的地貌名称吗?
作用力
侵蚀
堆积
搬运
上游
中游
下游
(下蚀、溯源侵蚀)
(侧蚀)
(侧蚀)
V形谷
河床展宽
槽形
冲积扇
洪积扇
河漫滩、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及河流的冲积平原对聚落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分小组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有哪些影响
(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自然条件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条件
聚落分布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
差
较好
深切的河谷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
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
下列各幅图如何与青藏高原某地河谷、长江三峡 、荆江河段 、上海接近入海口 一一对应?
A
B
C
D
谢谢观赏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