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4 07:1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计划
第七周
星期一
第一节
2020年4月8日
课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课类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作家与作品基本了解;
2.字词理解运用,正音、解疑;
3.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特别是课文中的“风雪描写”)、细节描写的合理性,并将这些描写方法融合到以后的写作之中。
过程与方法:
1.精读文本及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把握,知晓大致情节,以小组研讨的形式理解作者在描绘林冲这一人物性格变化所运用的各种描写方法;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如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形象,使之有血有肉又能推动情节发展。培养学生掌握通过情节、环境、语言、动作行为等条件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林冲这一人物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下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最后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行文主旨;
教材分析
重点
1.理解林冲这一人物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下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最后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行文主旨;
2.欣赏并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
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塑造人物;
2.理解并学会运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明清古典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是继唐诗宋词元曲之后中国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在其漫长的人物画廊中,有神仙,有凡人;有王侯将相的纸醉金迷,有才子佳人的辛酸离合,也有忠烈奸佞的殊死搏斗,更有冲天一怒、天地震颤的英雄豪侠、铁血战士。今天要讲的《水浒传》便是这样一部英雄赞歌。大家都知道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仅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促成的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讲的林冲便能为我们提供很好的例证。相信同学们在课下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是为了大家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还是要先请同学们自行默看5分钟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在头脑中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稍后我们将进行深入的学习。
(同学们自行默看5分钟课文,播放幻灯片,简要介绍作者及《水浒传》)
介绍作家作品以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要想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一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应当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所谓知人,是指了解作家各个方面的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所谓论世,是指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该作品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在既知人又论世的基础上,再结合运用其他方法,才能对作品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水浒传》以及这部传奇著作的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其人(进行幻灯片放映,学生简要了解即可)
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江苏兴化人,出生于兴化白驹场(今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代表作品有《水浒传》。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归隐,闭门著述。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徒弟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水浒传》(进行幻灯片放映,学生着重了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体裁、主题)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补充: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大宋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画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爆发。《水浒传》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百姓所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经典英雄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还记得小说这一体裁的基本知识吗?(着重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以及小说中常见的人物塑造方法)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剧本,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对于小说体裁,大家还有没有补充呢?
生1: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生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师:大家补充得很好,让我们再一同结合ppt深入了解。
(播放幻灯片,简要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①人物形象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②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③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乏味。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播放幻灯片展示)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夫妻和睦,有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始终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林娘子抗拒但其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之便指使他的爪牙陆谦(陆虞侯)、富安等人设下毒计,给林冲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大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董超、薛霸二人,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花和尚”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小旋风”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收买差拨和管营,合谋欲置林冲于死地。调配看管草料场,借机烧死林冲。被逼无奈的林冲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后来他辗转躲到柴进家中,由柴进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从此加入到了农民起义的队伍之中。
阅读课文,字词正音(幻灯片展示,标出重点字词)
赍发(jī?fā?):资助。
迤逦(yǐ?lǐ?):曲折连绵,这里是一路走去,绕来绕去的意思。
玷辱(diàn?rǔ?):使蒙受耻辱。
酒馔(jiǔ?zhuàn):酒和饭食。
尴尬(gān?gà?):鬼鬼祟祟,不正派。
盘缠:这里指零用钱。
彤云(tóng?yún?):阴云。
朔风(shuò?fēng):北风。
碎琼乱玉:指地上的雪。
庇佑(bi?yòu?):保佑。
天理昭然(tīan?lǐ?zhāo?rán?):迷信说法,认为天能分辨善恶,主持公道,会给善恶以相应的报应。课文中是说善人必有好报的道德法则是再清楚不过了。
仓廒(áo):存放粮食的仓库。
央浼(yāng?měi?):恳求,请托。
搠(shuò):扎,刺。
肐(gē)察:模拟枪扎下去的声音。
剜(wān):挖。
理清文章思路(播放幻灯片展示)
(一)段落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第1段):林教头沧州遇小二——序幕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林冲来沧州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时点明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李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面情节发展做铺垫。写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陆谦他们。对林、李二人往事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善良侠义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看起来合情合理。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陆虞侯密谋陷害林冲——开端
林冲到沧州服刑,高俅仍不放过,派陆谦追杀。
第三部分(第6至第9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发展
  这一部分是情节“发展”与“高潮”之间的过渡。主要写两件事:一是新旧交接,二是沽酒。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
  第四部分(第10—12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高潮结局
  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共写三件事:一是荒庙夜宿,二是真相大白,水落石出,三是奋起杀敌。这里,作者借陆谦等人之口,将陷害林冲的阴谋诡计和盘托出,林冲和读者心中的疑团顿时解开。至此,林冲已忍无可忍,于是手起刀落,奋勇杀敌。
(二)小说线索:
主线:主人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转变过程
副线:奸臣高俅陷害林冲的诡计为线索
课堂小结
要想正确分析小说形象还是应该要回归文本,也就是要对小说内容基本熟悉,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这一点,合理分配时间,认真阅读;
古代的口语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大家在阅读古代经典著作时不要用今人的阅读习惯来理解古人的著作,要注意甄别;
3.同学们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有自己的见解,这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值得提倡的。
布置作业
扩展标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用几句话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
思考题目的精妙之处;
找出课文中描写“风雪”的段落,分析其作用及合理性;
板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二、主人公简介
三、疏通字词
四、情节梳理
五、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在师生互动上还需加强,通过诱导性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幻灯片制作应符合高中学生的需要,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内容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时语言应当松弛有度,不能太过于呆板,教学风格可幽默些,以此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乐中学”
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科学性,紧扣主题;
课堂教学在保证完成基本的教学计划中还应当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充分体现语文新课改理念,给学生输送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课类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作家与作品基本了解;
2.字词理解运用,正音、解疑;
3.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特别是课文中的“风雪描写”)、细节描写的合理性,并将这些描写方法融合到以后的写作之中。
过程与方法:
1.精读文本及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把握,知晓大致情节,以小组研讨的形式理解作者在描绘林冲这一人物性格变化所运用的各种描写方法;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如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形象,使之有血有肉又能推动情节发展。培养学生掌握通过情节、环境、语言、动作行为等条件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林冲这一人物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下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最后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行文主旨;
教材分析
重点
1.理解林冲这一人物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下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最后深刻体会小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行文主旨;
2.欣赏并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
1.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塑造人物;
2.理解并学会运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教授新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水浒传》这部传奇著作的作者、作品创作背景的一些情况以及对课文选段进行了划分,大家心中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目应该有了基本印象。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分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以及林冲的性格变化过程。在深入学习文章之前,我们先解决上节课留下的作业。大家还是否记得老师上节课留下的课后作业呢?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接下来老师要随机抽查同学,以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随机抽查几位同学进行情节梳理,通过诱导性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学生发言)
生1:小说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两人。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生2:林冲被调到草料场替代老兵,林冲好友陆虞侯为讨好高俅,前来害他,要在大雪夜烧掉草料场以烧死林冲。幸被店主(曾在东京被林冲解救过)偷听到,告诉林冲,加之当夜风大将林冲住的草屋掀倒,林冲无处栖身而到山神庙避雪,躲过一劫,不知情的陆虞侯烧着草料场后走到庙外,林冲将之杀死,雪夜上梁山!
师:好的,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大家都说的不错,我们掌声鼓励!大致说明白了本文的情节思路,老师感到十分欣慰,看来同学们课下没少花功夫来学习。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语文必须讲究知识的积累。有了积淀,语文的各种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我们对语文就会有感知,有感觉。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从生活中积累,从小处积累。
好了,书归正传。我们一起探讨下一个问题。阅读文本后同学们不难发现,课文中描写“火”与“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却十分精彩,看似在写景,实则大有乾坤。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里,何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语”是指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是指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文学作品中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才是目的,写景只是手段。那么我们现在就很容易知道,作者在文中不光是为写“火”与“风雪”而写“火”与“风雪”。
小说中的“火”与“风雪”描写有何作用
师:选文中作者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时有提及且十分精彩,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这个问题我们由小组讨论后请代表发言,接下来给大家8分钟时间,请各小组进行讨论。
(8分钟后,小组代表依次发言)
生1:我觉得作者这样写“醉翁之意不在酒”。写这两种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们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对“火”和“雪”的具体描写,不但简洁、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生2: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却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被褥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短短的一句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这些描写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情节稳步发展。
生3: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内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真正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这里的火,风雪写得尤其精彩!
师:同学们讲的非常不错,也很全面。相信大家课下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前面的同学大多在讲“火”,那老师就再给大家补充一下对“风雪描写”的分析吧!“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也极其成功,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
当然,除风雪这类环境描写外,小说中细节处的描写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给同学们指出细节描写的段落,让同学们勾画出来,细细体会)
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林冲性格转变的过程
师:小说中的这些环境、细节、动作行为描写十分精彩,把林冲这一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夫妻和睦,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始终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那么像林冲这样安分守己的人怎会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呢?让我们一同来仔细分析:
师: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对李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甚至在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当他明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对于林冲性格的转变,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1:在封建统治的不断压迫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生2: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师:同学们补充得太好了!通过对林冲性格转变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最终体现了作品中心思想主旨——“官逼民反”。
(播放幻灯片,展示林冲的性格变化过程)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自然界的风雪给林冲带来了暂时的寒冷,但它却救了林冲的性命;社会的“风雪”虽然无影无形,却逼得林冲家破人亡、走投无路。这正是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向反抗道路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小说所要揭示的深刻主旨——“官逼民反”。林冲是最值得我们同情的梁山英雄,他最能代表那个黑暗时代的中国人,他是苦难的缩影。他不想杀人,可是他却不得不杀人;他是我们所有人叹息的悲剧英雄,是《水浒传》中最震撼人心的英雄之一。
同学们,《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我们今天就全部学完了,大家一定收获了不少知识,如若大家学有余力,还可以选读《水浒传》精彩回目或者阅览全书,带着自己的独特思考去感受古代作家章回体小说的精彩!谢谢同学们的聆听!下课!
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水浒传》精彩回目或者阅览全书;
写一篇赏析文章,1000字左右。(参考题目:浅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火”与“雪”、林冲思想性格变化分析)
板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教授新知
二、文中的“火”与“风雪”描写以及其他细节描写
三、林冲的性格演变过程
(利用箭头或者形势图简要绘出林冲的性格变化历程)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忍无可忍
委曲求全→心存幻想→彻底绝望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语文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课堂,还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养成阅读经典的好习惯;
要善于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仅以此课为例:若林冲的顶头上司不是高俅,林冲也不是中产阶级,他还会一忍再忍吗?他是否还会继续反抗?通过这种发问,让学生的见解更为深刻,又能激发良好的师生互动;
通过此次教学发现学生们较为喜欢小说类的篇目,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去阅读其他经典著作,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开一个读书沙龙,让同学们交流心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就能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