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杀戮(lù)
劫掠(lüè)
惨绝人寰(yuán)
B.矢志(shǐ)
挑衅(xìn)
无处遁形(dùn)
C.慰藉(jì)
铸造(zhù)
骇人听闻(hài)
D.呓语(yì)
初衷(zhōnɡ)
振聋发聩(guì)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①日本右冀分子大规模cuàn( )改历史教材,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lài( ),扭曲历史,美化战争,diān( )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②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③ 说得多么冠冕堂皇,
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④“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⑤我们将牢记历史,以史为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
(3)④句横线处应填入的标点是 。?
(4)给③句横线处补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5)“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涨潮时,浪花飞溅,发出振聋发聩的响声,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当。
B.听到那个杀人不眨眼、惨绝人寰的刽子手受到法律制裁的消息时,人人拍手称快。
C.多年来,老校长为了这群孩子的成长,起早贪黑,处心积虑。
D.为了避免溺水伤亡事故再次发生,学校切实加大了安全教育力度,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
4.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妄图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和“ ”对调。?
(2)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
5.填空。
新闻评论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 和 发表意见的一种文体。与其他评论一样,新闻评论由 、 、 三部分组成,在有限的篇幅中,靠 吸引读者。?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7.文中多处运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事实材料进行论述,有什么好处?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
——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蒋芳 邱冰清
又是一年“12·13”。第七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牢记民族苦难
冬天的“哭墙”前,有无尽的哀思。11月2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石秀英、马庭宝、路洪才、艾义英、余昌祥,以及部分去世幸存者家属,齐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内的遇难者名单墙前,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留下无尽的哀思。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来。不来我心里难安啊!”家中9口人有7人被杀害,夏淑琴老人蹒跚的身影,几成每年公祭日“标志”。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73人。
参加祭奠的人群中白发老者日渐稀少,但在传承记忆的队伍里,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
赶在公祭日闭馆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走进纪念馆进行“行前一课”教育。他们参观史实展,向死难者献花,重温民族苦难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过去是学校的自选动作,现在则是留学前的‘必修课’。”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贺承瑶说。南京市教育局与纪念馆共建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行前一课”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即将出国的学生接受爱国主义与和平教育,打好作为中国人的“底色”。
传承守望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余名中国难民。
今年12月13日,《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主题展览即将拉开帷幕,其后人托马斯·拉贝为此传来了一段视频寄语:“拉贝的家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已持续了四代,今年,我和我的家人也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那句俗语——患难见真情。”
故事发生在疫情期间。今年3月中旬,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一通来自海德堡的电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托马斯·拉贝提请中方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
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迅速展开。中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终于在4月21日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托马斯·拉贝手上。
?
临近公祭日,很多南京市民发现部分地铁站内多了一面“和平许愿墙”。人们纷纷驻足,郑重写下自己对和平的期许:“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的嘴中滑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祖国昌盛,世界和平。”……声声呼唤,字字入心。
经历过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珍贵。近几年,南京秉持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例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多次走向海外,幸存者及其遗属举办证人证言集会、和平交流活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已为80多个国家、3
800多名学生提供和平教学服务……
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这座曾经遭受浩劫的城市,如今因为和平而闪光。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也加入传播和平的队伍中来。韩国女孩姜哈娜于2019年5月成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讲解员。一年多时间里,她接待了来自韩国的多个团队,“让观众记住哪怕一个名字、一个词、一个数字,我的讲解就是有意义的。”
(选自“央广网”)
8.请为文章第三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
9.文章的标题采用了主标题与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请你说说文章主标题的作用。
10.文中引用托马斯·拉贝的视频寄语有什么作用?
11.请你为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南京育才中学记者站12月13日讯 今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10点,凄厉的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城。全城默哀一分钟,悼念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
10点的南京城仿佛一张被按下快门的照片,匆匆赶路的车辆与行人缓缓停下。交通信号灯全转为红灯,行人摘下帽子,默默伫立。不少车辆开始鸣笛,应和着凄厉的警报声;也有一些司机走下车,站在凛冽的寒风中和行人一起默哀。
参考答案
1.【解析】
B A项,“寰”应读“huán”;C项,“慰藉”的“藉”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分别为“j픓jiè”,此处应读“jiè”;D项,“聩”应读“kuì”。
2.(1)篡 赖 颠
(2)冀 翼 签 鉴
(3)。”
(4)不论 都
(5)对偶
3.【解析】
D A项,“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惨绝人寰”指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1)批判 揭露 (2)和平 的理念
5.新闻事件 社会现象 论点 论据 论证 独特的见解
6.“顽固”写出了日本右翼分子不愿意改变其反动立场,坚决否认历史事实的态度;“大肆”写出了日本右翼分子毫不顾忌地扭曲历史的卑劣行为。这两个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日本右翼分子坚持错误的政治立场,颠倒黑白,表达了作者对其强烈的谴责和愤慨之情。
7.作为论据,使文章的立场、观点有了充分的事实支撑,展现出“正义在我”、无可置辩的气势,也使得文章对人类良知的阐述与对和平的呼吁更加合情合理。
8.【解析】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拟写小标题,要紧扣第三部分的内容,同时要注意第一、二部分小标题的形式。从第三部分的内容来看,主要写的是追求和平、延续和平;再结合第一、二个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写出:永续和平追求。
[答案]
示例:永续和平追求
9.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10.结构上,引出下文。内容上,高度赞美了中国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托马斯·拉贝需要援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渡过难关的国际主义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美德。
11.示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城鸣笛默哀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