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这是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ǎo)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的一刹那。
B.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zhèng)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dùn)形。
C.他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juà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qiǎo)然不惊。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3.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
)
A.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B.坦荡如坻的高原上的白杨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的虬枝,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C.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经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D.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挚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大约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浩瀚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
C.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使我很悲痛。
D.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因为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二、
填空题
5.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飞行员的风采
juān
kè(????????)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2)长髯覆盖了
liǎng
jiá(????????),遮住了嘴唇。
(3)如梦初醒的观众用
zhèn
ěr
yù
lóng(????????)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4)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
cǎn
jué
rén
huán(????????)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6.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①________________(处心积虑/挖空心思/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②__________(激动/激昂/激越)吗??
7.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________)
(2)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________)
(3)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________)
(4)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_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着惊海天(节选)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堪称完美。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点燃了所有人内心的激情,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上,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②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
(2)文中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有何用意?
(3)文中为什么在描述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②2012年11月23日上午8时,顶着凛冽的寒风,身着不同颜色马甲的甲板工作人员在战位就位。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备受外界关注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
③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浩瀚的大海可以作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④这更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飞机每次着舰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据统计,航母大国舰载机80%的事故发生在着舰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
⑤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⑥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⑦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⑧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⑨“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⑩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上,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
?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选自《一着惊海天》)
(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
?
?)
A.本文作为报纸通讯,呈现了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美感等特点,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震撼感。
B.③④段揭示了航务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并交代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C.⑦段中“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了对偶比喻,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
D.⑩段中“某大国一名上将”所说的话是运用反语,体现了着舰技术之难,表现了中国人忘我的奉献精神、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
(2)请分析标题“一着惊海天”的妙处。
(3)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在描写战机着舰过程(⑤-?段)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写的用意。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口罩
①街上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开始零星几个人戴,人们还像看怪物似的,嘴上不说,眼里却藏不住不以为然。那个时候,疫情就像天边的闷雷,除了偶尔传来隐隐的几声动静,大力住的地方还是艳阳高照。偶尔谈及,也总是说:“武汉离咱这儿十万八千里远着呢,微信上说,人不会传人,可防可控。”
②朋友圈关于疫情的消息越来越多,还明确了,人是可以传人的。大力所在的地方也不幸免,爆发了一例,过后,每天都有新增病例。官宣的防控措施中有一条“戴口罩,讲卫生”。可口罩呢?大力茫然的走在大街上,找寻药店,年假还没放完,不少药店还是铁将军把门,好不容易遇到开门的,有限的存货早已卖个精光。
③大力想到了几个平时挺有门路的朋友,电话才接通,他还没开口,对方就要他帮忙弄几个口罩,真是打铁打到钳子上来了!
④怎么才能弄到口罩呢?他想到了在医院当护士的表妹,给表妹打了好几个电话,她都不接。难道表妹知道她要口罩?现在向表妹开口要口罩的人一定很多,她肯定没那么多口罩,便有意不接他的电话。大力忐忑不安地胡思乱想。过了饭点,表妹的电话来了,表妹说,她被抽调到发热门诊做疫情防控工作了,现在才下班,饭还没有吃呢。“哥,你有什么事吗?”表妹追问道。“哦,也没什么事,你这段时间辛苦了,一定注意休息,更要注意做好防护。”心里想着口罩,可到了嘴边,却是这样说。
⑤大力发现,隔壁的亚方也没有买到口罩。大力以前和他有矛盾。亚方在农贸市场卖猪肉,卖肉的箩筐总是放在门口,有一股难闻的腥味儿,大力很是厌恶。大力开始是委婉的暗示,后来是义正词严的交涉,可亚方总是置之不理,还理直气壮的说,那地儿不是大力的,大力无权过问。大力气急败坏,两个人差点打起来。最后,物业来调解,这事才算过去了。可两人心里总有个疙瘩,遇见了都没有好脸色。
⑥大力从微信上得知,政府在一心堂药店设了点,可以凭身份证限购口罩。大力起了大早,可到一心堂时,队伍已排到街上,整个队伍就大力不戴口罩,显得很另类。大力时不时焦急的踮起脚跟往前张望,担心排到自己时口罩卖没了。他不安的举动惹得排在前面的人不时回头看他,虽然口罩遮住了表情,但眼神里流露出别样的意思。大力有点恼火,心里说:“哼,看什么看,我又不插队。”看了好几次后,那人说话了:“兄弟,你怎么不戴口罩呢?”“没有口罩我戴什么戴?”大力没好气,可那个人一点也不生气,从口袋掏出一个新口罩,“戴上,注意做好防护。”大力愣住了,这话虽平常,但在大力心里却掀起了狂涛巨浪,隔着口罩他看不清那人的脸,却感觉是那样的亲近。
⑦大力喜滋滋的把买到的口罩宝贝般放到抽屉里时,惊喜的发现,抽屉里还有一包医用口罩。大力想起来了,入秋后鼻炎发作,便买了两包医用口罩,后来,鼻炎减轻了,便忘了这事儿。
⑧再次见到亚方,亚方还是一点防护都没有。大力好心好意的询问:“你没有口罩吗?”亚方只是白了他一眼,一句话也不说,走进家门,重重的把门关上了。大力从抽屉里拿出口罩来,老婆问:“拿口罩干嘛?”大力指了指隔壁:“给他几个。”“这种人也值得,你瞧他刚才那样,染上病毒活该。”老婆愤愤不平。“农贸市场人来人往,没有防护,感染风险很大,万一真被感染了,我们不是一样也有风险吗?”
⑨当大力敲开门,把口罩递给亚方时,亚方连声说着谢谢,大力嘱道:“戴上,注意做好防护。”那是大力在一心堂排队时,那个戴着口罩的陌生人对他说的话。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在选文第①段中,人们看到戴口罩的为什么会不以为然?
(2)为了弄到口罩大力都做了哪些努力?
(3)根据选文内容推断第⑥段中画线的“别样的意思”,可能包含哪些意思?
(4)结合现实生活,小说结尾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D
2.B
3.A
4.B
5.
(1)镌刻
(2)两颊
(3)震耳欲聋
(4)惨绝人寰
6.
①殚精竭虑,②激动
7.
(1)一丝不苟?
惊心动魄?
白手起家?
殚精竭虑
8.
(1)①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机”比作“海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斗机着舰时的轻巧灵活。
②示例:“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沉稳和安全。
(2)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及危险性之大,也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3)①为了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②为了烘托当时现场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③为了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主题。
(4)结构上:收束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突出了此次舰载机着舰的意义之重大,表达了作者对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钦佩之情。
9.
(1)D
(2)突出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给人带来的震撼,表现出事件的重大意义。“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画面感强烈,吸引读者。
(3)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4)①表现了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气氛、胜利的喜悦等;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④侧面表现舰载战斗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10.
(1)离疫情地区远(或目前住的地方没有疫情);认为病毒人不会传人,可防可控。
(2)去药店买或排队去一心堂买;给有门路的朋友打电话;给当护士的表妹打电话帮忙。
(3)看到大力不安的举动,以为他要插队;大力不带口罩,担心大力会感染病毒;怕大力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4)示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如果大家都有私心,不去帮助别人,那么这个世界该多么冷漠。我们应该和主人公一样,把爱心传递下去,只要人人都可以这样做,世界就会无比温暖。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