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望
学习目标
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3.?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作者
杜甫
字
子美
号
少陵野老
朝代
唐
评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作品风格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
代表作品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诗人走向街头,看到满目疮痍的长安,写下了这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
整体感知
解题
如何理解题目“春望”?
(在春天,诗人看到长安街头的景象,借以抒怀)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
国、山河,城(长安城),草木,花、鸟
诗意解析
诗意解析
首 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国都破败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诗意解析
颔 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家时局,遍地开放的春花好像在流泪;悲恨亲人离散,飞鸟也好像禁不住心中惊悸。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
诗意解析
颈 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连三月”说明什么?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连三月”说明战祸之长,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言家书难得,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诗意解析
尾 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尾联写目睹眼前颓败之景,心念远方家庭的安危之状, 不觉搔首踟蹰,可见伤痛、愁闷程度之深。
探究主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
所望
所感
所思
所忧
忧国思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
拓展延伸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喜
喜泪
喜态
喜归
喜酒
拓展延伸
感情升华
感情,诗歌的生命
喜极:漫卷诗书喜欲狂。
忧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怒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愁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