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浙江期末)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
A.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D.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2.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
A.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B.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攀援茎、匍匐茎、攀援茎 D.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
3.(2020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4.(2020·富阳模拟)2019年夏天富阳城东商贸市场门口广场上可以看到园林工人给银杏树“挂吊瓶”(如图所示)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 )
A. 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筛管 D.导管
5.(2020·滨江模拟)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6.(2020八下·台州开学考)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观察纵切面,木质部越靠近枝条上端的地方颜色越浅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7.(2019八上·慈溪期末)如图,果树上的一段枝条,枝条上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现分别在枝条的a、b处把茎环剥一圈,过一段时间,请分析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 )
A.甲果实能继续生长,乙果实不能继续生长
B.甲果实不能继续生长,乙果实能继续生长
C.甲、乙果实都能继续生长
D.甲、乙果实都不能继续生长
8.(2020八上·北仑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宁波发生多起因树皮被剥导致树木死亡的案例。这主要是因为( )
A.树皮的支持作用被破坏
B.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9.(2019八下·嵊州期末)移栽树木过程中,为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工人通常会采取如图的方法给植物输入营养液(水和无机盐)。在给移栽植物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到的部分是( )
A.茎中央的髓处 B.韧皮部的筛管处
C.木质部的导管处 D.木质部和韧皮部间的形成层处
10.(2019八下·仙居期末)“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长成后的茎与钻出地面时的竹笋一样粗,这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 )
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11.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 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12.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1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
13.小梅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鲜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14.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 )
A.实验有可能失败,选取两根可以保证实验成功
B.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C.一枝现象不明显,可以用第二枝
D.两枝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
15.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16.某棵树有四个大的树枝,某人把其中一个大树枝的茎的树皮进行了环剥,则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被环剥了树皮的树枝逐渐枯死,其余树枝正常生活
B.整棵树逐渐枯死
C.整棵树仍可继续生活
D.被环剥树皮的树枝正常生活,其余树枝逐渐枯死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筛管
C.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其木质部发达
D.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18.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19.(2019·江干模拟)西湖藕粉是杭州特产。莲藕的维生素C含量高,含有比较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富含膳食纤维,可以消暑清热,是良好的祛暑食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清炒藕片”的藕片由子房发育而来
B.莲藕根吸收的水分约90%参与蒸腾作用
C.莲藕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往“藕片”
D.莲藕中的膳食纤维能在肠液、胰液的共同作用下被人体消化但无法被吸收
20.(2018·金华)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 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 方(选填“上”或“下”)。
22.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 是通过茎里的 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的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2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有 结构,将木本植物的茎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间后上半段树皮伤口处会长瘤子,原因是有机养料向下运输的 受阻。
24.(2020八下·长兴期末)表中A和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是 (填“A”或“B");
A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 B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
含氮的无机盐 2810 1200
含磷的无机盐 130 250
含钾的无机盐 680 960
(2)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 。
25.(2019七上·余姚期中)有些植物的茎却不是直立的,请分别指出下列植物各属于哪类茎。
(1)草莓 ;
(2)牵牛花 ;
(3)葡萄 。
26.(2019八下·三门期末)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在植物茎的横切图上,变红色结构是 。
(2)仔细观察A、B两处切口,颜色较深的是 ,说明水分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27.(2019·浙江模拟)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水分通过茎的 向上运输。
28.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树结构的 ,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要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从树的年轮上还可获得的信息有哪些? 。
29.如图所示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示例[4]髓):
(1)我们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等,能年年加粗,这是因为[2] 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 ,向内能产生新的[3] 。
(2)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3] 做成的。
(3)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 ,它的形成是由于[2] 细胞的分裂活动受 变化的影响。
30.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原因是环剥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 通过茎的 向上运输。
三、解答题
31.(2020八下·萧山期末)如果将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环割”,即将植物韧皮部切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如图所示),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分析后简答。
(1)对树皮进行“环割”后,切断了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简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而切口下方无瘤形成”的原因。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并说明理由。
32.(2019·浙江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春天剪取了一段柳树的枝条,到实验室来进行观察。
(1)他们将枝条插入到了稀释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做切片观察(如图),发现图中A部分被染成红色,这个部分应该是 ,原因是 。
(2)图中B所在的位置含有的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 。
(3)图中C所示的结构为 ,因为有了这一结构,所以该植物茎能够增粗。
33.(2019·浙江模拟)树怕剥皮,不怕空心,这是为什么?而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人们对果树进行环剥,如图甲所示。若对图乙中的果树实施环剥技术,应选择哪一处进行环剥?并说明理由。
34.如图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果实.已经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分析回答问题:
(1)a果实将会 ,因为它 .
(2)b果实将会 ,因为它 .
(3)环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通过 向 运输的.
(4)将木本植物主干基部的枝皮剥去一圈,这棵树最终会死去,原因是环剥切断了 的运输通道,致使 得不到 的供应而死亡.
四、实验探究题
35.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 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 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 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 ,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 。
36.(2020八下·长兴月考)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37.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证明了 。
38.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有机物在植物茎中的运输途径,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了“环割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①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②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③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帮助该兴趣小组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是通过木质部 。
(2)环割后一段时间,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说明切口上方有有机物的积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体的根部渐渐萎缩,其原因是 。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 ,理由是 。
39.(2018·浙江模拟)阳台上的花草总是朝向光较多的一面生长。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现有实验材料“方形盒”、“绿豆苗”等,请设计完善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1)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第二组用 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
(2)有同学认为,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只要将一盆绿豆苗横放即可,你认力该方案是否合理 。
(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 。
40.小宇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 。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 。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 。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 。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 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 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运输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从筛管的作用方面切入解题。
【解答】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有机物无法运输到根,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树木死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茎的形态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的概念和特点,能区分常见的植物所述茎的类别,需要理解缠绕茎和攀缘茎的区别,攀援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常以卷须(如葡萄﹑黄瓜)、不定根、或吸盘(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长,而缠绕茎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
【解答】蒲公英的茎垂直地面,直立空间向上生长,使叶片伸展,属于直立茎;丝瓜的茎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茎细长而柔软,不得不依赖于其它的植物作为支柱,才能向上攀缘生长,这样的茎属于攀缘茎;草莓植株基部有水平分枝,或在地上或在地下,从它的顶端或节生出新植物,属于匍匐茎,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A、 树瘤的形成与有机物的积累有关,而不是无机盐,故A说法错误。
B、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由上而下的运输的,当树皮被环剥以后,有机物无法被向下运输,就会积累在环剥处的上方,故B说法错误。
C、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由上而下的运输的, 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故C说法正确。
D、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茎中央的导管。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解答】该吊瓶的目的是给银杏树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而在植物体中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所以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导管,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木质部中的导管,能将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运输给叶等结构;
2、木本植物的茎中有形成层,使茎能逐年增粗;
3、木质部中有导管, 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
4、木质部的中央结构称髓。
【解答】A、结构 ① 是树皮没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导管是木质部中的结构,A错误;
B、结构 ②是形成层,能使木质茎逐年加粗,叙述正确,B正确;
C、 ③ 位于木质部,大型的细胞是导管,是一些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C错误;
D、 ④ 位于木质部的中央,是髓,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位于木质部,主要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解答】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说明其中的红色有机物并没有到达上方,只有水和无机物到达顶端,可见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的方向是自下而上,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是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树皮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含有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的各处,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
【解答】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是由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当a、b处把茎环剥一圈后,树皮中的韧皮部被破坏,由于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所以此时甲还是可以得到上面树叶制造的有机物的,能够继续生长;而通向乙的筛管被切断,使得乙无法得到有机物,所以不能继续生长。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 树皮的韧皮部中含有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当树皮被剥后,数目就会因为缺少有机物而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最终导致死亡,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 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
【解答】 给植物输入营养液(水和无机盐) ,需要依靠木质部的导管进行,故C选项合理。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在木本植物的茎中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树皮由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在木本植物的茎中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加粗,而竹属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因此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差不多粗细,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植物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可以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故答案为:C。
12.【答案】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茎的结构及年轮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年轮中,春季,气温回暖,形成层细胞开始分裂,分离后的细胞大而壁厚,颜色嫩绿,成为早期木;后期细胞生长减慢,壁更厚,体积小,颜色变深,称为后期木;故树干中的深色年轮就是由后期木形成的。而大多数温带落叶中不明显,而许多热带树中则根本没有;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的;而香水加到水中,随水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
故答案为:A。
14.【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形成对照,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D。
16.【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植物木质部中的导管从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植物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某人将一棵树中的一个枝条的树皮进行环剥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正常,该枝条有机物向下运输受阻,其他枝条有机物运输正常,故整棵树生命活动正常;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因为木质部坚硬,故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故A正确;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导管而不是筛管,故B错误;
C、木质茎的结构中,木质部是由大量的木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故C正确;
D、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有关。由于气候的原因,形成层的活动有盛有衰,使得其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厚有薄;故而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形态出现差异,形成年轮;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8.【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及年轮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故A正确;
B、气候条件能够影响年轮的宽窄,干旱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年轮较窄;湿润条件下,年轮较宽,故B正确;
C、一般来说,树木背阴面阴暗潮湿,容易滋生青苔,年轮较为执迷;而迎阳面,阳光充足,年轮会疏散一些,故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故C正确;
D、植物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有关,不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9.【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莲藕的藕片是植物的茎,莲子是种子。
【解答】A 藕是茎,而子房发育成果实,错误;
B 莲藕根吸收的水分约99%参与蒸腾作用 ,错误;
C导管输送水分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正确;
D 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错误。
故答案为:C
20.【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树皮木栓层,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韧皮纤维:富有弹性,对茎有支持作用;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由图可知,甲为树皮;乙为韧皮部;丙为髓;丁为木质部;由题干信息可知,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所以应该在丁;
故答案为:D。
21.【答案】有机物;上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叶脉、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
【解答】对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使得筛管断开,致使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走而堆积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
故答案为:有机物;上
22.【答案】(1)B;筛管
(2)水分;导管
(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茎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需要明确:木本植物的茎包括树皮(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髓,其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叶制造的有机物就不能通过试管运输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2)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木质部内有导管,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图中只是环剥树皮,此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3)我们对枝条进行环剥后,会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会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故答案为:(1)B、筛管;(2)水分、导管;(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23.【答案】维管形成层;筛管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茎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需要明确: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解答】木本植物的茎包括周皮、韧皮部、韧皮部、形成层,其中,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
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即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就会受阻,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
故答案为:维管形成层、筛管。
24.【答案】(1)A
(2)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所以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中应该较多的氮元素;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所以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的培养液中应该较多的钾元素,综合分析可得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是A。
(2) 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导管。
故答案为:(1)A;(2)导管
25.【答案】(1)匍匐茎
(2)缠绕茎
(3)攀援茎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其形态的不同,植物的茎可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平卧茎、匍匐茎等。茎干垂直地面向上直立生长的称直立茎。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茎,如向日葵、榆树等。缠绕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但它不具有特殊的攀援结构,而是以茎的本身缠绕于它物上。如牵牛花、金银花、何首乌等。攀援茎细长柔软,不能直立,唯有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以特有的结构攀援其上才能生长。如丝瓜、葡萄、常春藤、爬山虎。 平卧茎通常草质而细长,在近地表的基部即分枝,平卧地面向四周蔓延生长,但节间不甚发达,节上通常不长不定根,故植株蔓延的距离不大,如地锦、蒺藜等。匍匐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一般节间较长,节上能生不定根,这类茎称匍匐茎,如蛇莓、番薯等。
【解答】(1)草莓属于匍匐茎;(2)牵牛花属于缠绕茎;(3)葡萄属于攀援茎。
故答案为:(1)匍匐茎;(2)缠绕茎;(3)攀援茎
26.【答案】(1)木质部
(2)B处;自下而上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茎尖与根尖类似,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茎尖不断生长,陆续产生叶和侧枝,除少数地下茎外,共同构成了植物体地上部分庞大的枝系。
【解答】(1)运输水分的是植物茎中木质部的导管,因此变红的结构是木质部;
(2)A切口在上端,B切口在下端,所以颜色较深的是B处切口,水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故答案为:(1)木质部;(2)B处;自下而上。
27.【答案】(1)B
(2)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筛管,细胞生物学名词,指高等植物韧皮部中的管状结构。它由筛分子组成,负责光合产物和多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导管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其细胞端壁由穿孔相互衔接,其中每一细胞称为一个导管分子或导管节。
【解答】(1)环剥破坏的是植物运送有机物的筛管,A果实在环切的上方,还与叶子相连,即有机物的运输是正常的,而B果实处在两处环切的中间,且没有任何叶子与其相连,有机物的运输无法完成,所以B果实不能继续长大;故答案为:B;
(2)环切后枝条的叶子没有枯萎,说明水分的运输没有受到影响,而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故答案为:导管;
故答案为:(1)B;(2)导管。
28.【答案】木质部;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细胞排列较疏松;植物的树龄、气候的变迁、自然灾害等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茎的结构及年轮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树的年轮是树的木质部;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要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细胞排列较疏松;从树的年轮上还可获得的信息有:植物的树龄、气候的变迁、自然灾害等;
故答案为:木质部、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细胞排列较疏松、植物的树龄、气候的变迁、自然灾害等。
29.【答案】(1)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
(2)木质部
(3)年轮;形成层;温度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知,1是树皮、2是形成层、3是木质部、4是髓。
【解答】解:(1)树能年年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形成层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向内能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
(2)木质部是由导管和木质纤维组成,木质纤维坚硬,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故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木质部做成的;
(3)植物的茎中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年轮,它的形成与形成层有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阳光、水分变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1)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2)木质部;(3)年轮、形成层、温度。
30.【答案】(1)B;筛管
(2)水分;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1)因为植物体的树皮中含有输运有机物的筛管,树皮遭到环剥后,将导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无法输送到环剥部位以下,故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B;
(2)环剥只是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筛管,没有切断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道-导管,故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
故答案为:(1)B、筛管;(2)水分、导管。
31.【答案】(1)有机物
(2)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对树皮进行“环割”后,植物的韧皮部被切断,而有机物是经由在茎树皮的韧皮部中筛管由上而下地运输着,所以是切断了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植物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分解有机物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树环切之后,切口以下部位(包括根部)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 所以最终会死亡。
故答案为:(1)有机物;(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 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32.【答案】(1)导管;导管运输水分
(2)筛管
(3)形成层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指维管植物木质部由柱状细胞构成的水分与无机盐长距离运输系统,次生壁厚薄不匀地加厚,端壁穿孔或完全溶解,从而形成纵向连续通道。筛管,细胞生物学名词,指高等植物韧皮部中的管状结构。它由筛分子组成,负责光合产物和多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
【解答】(1)红墨水是属于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中通过导管运输的,所以被染红的部分是导管;故答案为:导管;导管运输水分;
(2)图B处在植物茎的外部,属于韧皮部,韧皮部运输功能的结构是筛管;故答案为:筛管;
(3)导管和筛管的中间是形成层;故答案为:形成层;
故答案为:(1)导管;导管运输水分;(2)筛管;(3)形成层。
33.【答案】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 B 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 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状态,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茎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解答】茎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表皮、韧皮部、木质部、髓;其中表皮主要起到保护作用,韧皮部存在着筛管,起到运输有机物的作用;木质部种存在导管,主要是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当树空心时对植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对树进行剥皮时,则会导致叶中合成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从而导致植物的死亡;对果树进行环切主要是为了让果实中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但不能影响植物的生存,如果在B处环剥则会导致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到植物的根部,导致根无法获得有机物而死亡,但在A处剥皮则只会影响让这一处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可以让果实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且环剥不会影响木质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故答案为: 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 B 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 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则不会受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影响。
34.【答案】(1)继续生长;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
(2)停止生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
(3)筛管;下
(4)有机物;根;有机物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2)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3)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不需要能量.导管是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2)图中B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3)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环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通过 筛管向下运输的.(4)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35.【答案】(1)叶脉微红
(2)木质部(或导管)
(3)导管
(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根、茎、叶脉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最外面是树皮。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剥去树皮,里面全是木质部,形成层位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使茎不断加粗。
【解答】(1) 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因为叶片蒸腾作用的拉动下红墨水将会进入枝条中的导管并运输到叶脉。
(2)图乙中,①是韧皮部,②是形成层,③是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因此木质部(或导管)被染成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形成层,其作用为: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故答案为:(1)叶脉微红;(2)木质部(或导管);(3)导管;(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36.【答案】(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利用两侧的气压不同而出现如气泡冒出,水柱保持,液面高度差等现象;
2、蒸腾作用实验时多利用叶片较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叶气孔多蒸腾作用明显,有利于观察;
3、植物茎的结构有位于中央的髓,最外面的是树皮,两者间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答】(1)由图示甲装置用U形管的一侧连接树枝,一侧开放,管内放有红墨水。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的依据是: 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
(2)此实验要求现象明显,所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要较强,叶片大的有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 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中A在木质部中央,由茎的结构可知,应该是髓。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 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37.【答案】(1)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
(2)越来越浅;导管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植物茎中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主要运输水分与无机盐,故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
(2)因为水和无机盐是从植物的根部吸收,然后随植物茎内的导管向上运输,故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浅;
(3)本实验证明了植物茎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2)越来越浅、导管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3)植物茎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8.【答案】(1)由于水与无机盐;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2)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死亡;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因为植物中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而光合作用主要是在植物的叶上进行的,故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2)由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进行的,环剥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环剥后,由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长此以往,植物体慢慢萎缩,直至死亡;
故答案为:(1)由于水与无机盐、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2)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3)死亡、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39.【答案】(1)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
(2)不合理
(3)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已知阳台上的花草总是朝向光较多的一面生长,探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探究实验设计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则第二组要用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2)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植物有向竖直方向生长的趋势,所以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如果将绿豆苗横放就会有光照和地心引力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这种方案不合理。(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
故答案为:(1)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2)不合理;(3)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
40.【答案】(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促进水分的运输
(3)木质部
(4)导管
(5)相同
(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导管位于木质部中,而筛管位于韧皮部中。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1)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促进水分的运输。(3)(4)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是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5)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乙不作任何处理,将甲剥掉树皮,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甲、乙的木质部都被染成红色。(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水分的运输;(3)木质部;(4)导管;(5)相同;(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浙江期末)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
A.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D.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从筛管的作用方面切入解题。
【解答】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有机物无法运输到根,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树木死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 )
A.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B.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攀援茎、匍匐茎、攀援茎 D.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
【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茎的形态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的概念和特点,能区分常见的植物所述茎的类别,需要理解缠绕茎和攀缘茎的区别,攀援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常以卷须(如葡萄﹑黄瓜)、不定根、或吸盘(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长,而缠绕茎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
【解答】蒲公英的茎垂直地面,直立空间向上生长,使叶片伸展,属于直立茎;丝瓜的茎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茎细长而柔软,不得不依赖于其它的植物作为支柱,才能向上攀缘生长,这样的茎属于攀缘茎;草莓植株基部有水平分枝,或在地上或在地下,从它的顶端或节生出新植物,属于匍匐茎,可见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3.(2020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
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
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
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的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A、 树瘤的形成与有机物的积累有关,而不是无机盐,故A说法错误。
B、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由上而下的运输的,当树皮被环剥以后,有机物无法被向下运输,就会积累在环剥处的上方,故B说法错误。
C、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由上而下的运输的, 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故C说法正确。
D、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0·富阳模拟)2019年夏天富阳城东商贸市场门口广场上可以看到园林工人给银杏树“挂吊瓶”(如图所示)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 )
A. 分生组织 B.机械组织 C.筛管 D.导管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茎中央的导管。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解答】该吊瓶的目的是给银杏树补充水分和无机盐,而在植物体中水和无机盐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所以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茎的导管,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0·滨江模拟)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①
B.木质茎能加粗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结构②
C.③中较大型的细胞是筛管
D.④是有贮藏营养物质功能的木质部
【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木质部中的导管,能将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自下而上运输给叶等结构;
2、木本植物的茎中有形成层,使茎能逐年增粗;
3、木质部中有导管, 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
4、木质部的中央结构称髓。
【解答】A、结构 ① 是树皮没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导管是木质部中的结构,A错误;
B、结构 ②是形成层,能使木质茎逐年加粗,叙述正确,B正确;
C、 ③ 位于木质部,大型的细胞是导管,是一些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C错误;
D、 ④ 位于木质部的中央,是髓,D错误。
故选B
6.(2020八下·台州开学考)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观察纵切面,木质部越靠近枝条上端的地方颜色越浅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组织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位于木质部,主要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解答】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顶端颜色越浅,说明其中的红色有机物并没有到达上方,只有水和无机物到达顶端,可见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的方向是自下而上,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2019八上·慈溪期末)如图,果树上的一段枝条,枝条上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现分别在枝条的a、b处把茎环剥一圈,过一段时间,请分析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 )
A.甲果实能继续生长,乙果实不能继续生长
B.甲果实不能继续生长,乙果实能继续生长
C.甲、乙果实都能继续生长
D.甲、乙果实都不能继续生长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是通过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树皮的韧皮部中的筛管含有自上而下运输到植物的各处,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
【解答】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是由叶的光合作用制造的。当a、b处把茎环剥一圈后,树皮中的韧皮部被破坏,由于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所以此时甲还是可以得到上面树叶制造的有机物的,能够继续生长;而通向乙的筛管被切断,使得乙无法得到有机物,所以不能继续生长。A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8.(2020八上·北仑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物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近年来,宁波发生多起因树皮被剥导致树木死亡的案例。这主要是因为( )
A.树皮的支持作用被破坏
B.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 树皮的韧皮部中含有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当树皮被剥后,数目就会因为缺少有机物而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最终导致死亡,故B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9.(2019八下·嵊州期末)移栽树木过程中,为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工人通常会采取如图的方法给植物输入营养液(水和无机盐)。在给移栽植物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到的部分是( )
A.茎中央的髓处 B.韧皮部的筛管处
C.木质部的导管处 D.木质部和韧皮部间的形成层处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
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 中;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
【解答】 给植物输入营养液(水和无机盐) ,需要依靠木质部的导管进行,故C选项合理。
故答案为:C
10.(2019八下·仙居期末)“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长成后的茎与钻出地面时的竹笋一样粗,这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 )
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在木本植物的茎中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树皮由周皮和韧皮部组成,周皮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内有筛管和韧皮纤维组成,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再往里是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最里面是髓,储存营养物质。
【解答】在木本植物的茎中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加粗,而竹属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因此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差不多粗细,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 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植物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可以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故答案为:C。
12.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1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17年
【答案】A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茎的结构及年轮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年轮中,春季,气温回暖,形成层细胞开始分裂,分离后的细胞大而壁厚,颜色嫩绿,成为早期木;后期细胞生长减慢,壁更厚,体积小,颜色变深,称为后期木;故树干中的深色年轮就是由后期木形成的。而大多数温带落叶中不明显,而许多热带树中则根本没有;
故答案为:A。
13.小梅把几滴香水加到小花瓶的水中,瓶内放入几株鲜花,不久从花叶上能闻到此香水的缕缕香气,这主要和植物的哪个功能有关( )
A.导管的输导作用 B.筛管的输导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植物体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中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的;而香水加到水中,随水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
故答案为:A。
14.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 )
A.实验有可能失败,选取两根可以保证实验成功
B.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C.一枝现象不明显,可以用第二枝
D.两枝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用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在“证明有机物的运输”实验中,选取两枝带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的原因是形成对照,实验过程有比较,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B
15.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
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
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
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从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D。
16.某棵树有四个大的树枝,某人把其中一个大树枝的茎的树皮进行了环剥,则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A.被环剥了树皮的树枝逐渐枯死,其余树枝正常生活
B.整棵树逐渐枯死
C.整棵树仍可继续生活
D.被环剥树皮的树枝正常生活,其余树枝逐渐枯死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植物木质部中的导管从下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而植物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某人将一棵树中的一个枝条的树皮进行环剥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正常,该枝条有机物向下运输受阻,其他枝条有机物运输正常,故整棵树生命活动正常;
故答案为:C。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筛管
C.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这是因为其木质部发达
D.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答案】B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因为木质部坚硬,故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来源于树木的木质部,故A正确;
B、成语“藕断丝连”中的丝是指茎中的导管而不是筛管,故B错误;
C、木质茎的结构中,木质部是由大量的木质纤维组成,坚硬,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故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折断,故C正确;
D、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有关。由于气候的原因,形成层的活动有盛有衰,使得其形成的细胞有大有小,细胞壁有厚有薄;故而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形态出现差异,形成年轮;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8.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树木的年轮能告诉我们当地的气候条件
C.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
【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及年轮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故A正确;
B、气候条件能够影响年轮的宽窄,干旱条件下,树木生长缓慢,年轮较窄;湿润条件下,年轮较宽,故B正确;
C、一般来说,树木背阴面阴暗潮湿,容易滋生青苔,年轮较为执迷;而迎阳面,阳光充足,年轮会疏散一些,故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故C正确;
D、植物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的活动有关,不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9.(2019·江干模拟)西湖藕粉是杭州特产。莲藕的维生素C含量高,含有比较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富含膳食纤维,可以消暑清热,是良好的祛暑食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清炒藕片”的藕片由子房发育而来
B.莲藕根吸收的水分约90%参与蒸腾作用
C.莲藕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往“藕片”
D.莲藕中的膳食纤维能在肠液、胰液的共同作用下被人体消化但无法被吸收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莲藕的藕片是植物的茎,莲子是种子。
【解答】A 藕是茎,而子房发育成果实,错误;
B 莲藕根吸收的水分约99%参与蒸腾作用 ,错误;
C导管输送水分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正确;
D 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错误。
故答案为:C
20.(2018·金华)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痛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传播,寄生在木质部,破坏细胞,导致松树枯死。如图为松树茎的横切面,松材线虫寄生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树皮木栓层,靠近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韧皮纤维:富有弹性,对茎有支持作用; 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 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解答】由图可知,甲为树皮;乙为韧皮部;丙为髓;丁为木质部;由题干信息可知,松材线虫寄生在木质部,所以应该在丁;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 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 方(选填“上”或“下”)。
【答案】有机物;上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叶脉、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
【解答】对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使得筛管断开,致使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走而堆积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
故答案为:有机物;上
22.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其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 。
(2)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这是因为 是通过茎里的 向上运输的。
(3)枝条上的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
【答案】(1)B;筛管
(2)水分;导管
(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茎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需要明确:木本植物的茎包括树皮(周皮和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层、髓,其中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叶制造的有机物就不能通过试管运输到B果实,到营养物质B将停止发育而凋落。
(2)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木质部内有导管,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图中只是环剥树皮,此处理并没有伤及木质部,所以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还在,枝条上部的叶片会得到水分和无机盐不会因树皮环剥而萎蔫。
(3)我们对枝条进行环剥后,会发现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会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
故答案为:(1)B、筛管;(2)水分、导管;(3)1处、植物的输导组织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是导管,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因为1处其上部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所以出现肿胀。
23.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有 结构,将木本植物的茎剥去一圈树皮,过一段时间后上半段树皮伤口处会长瘤子,原因是有机养料向下运输的 受阻。
【答案】维管形成层;筛管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茎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需要明确: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叶片制造的有机物。
【解答】木本植物的茎包括周皮、韧皮部、韧皮部、形成层,其中,形成层细胞可以分裂增生,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使茎不断的加粗。
树皮包括周皮和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即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就会受阻,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
故答案为:维管形成层、筛管。
24.(2020八下·长兴期末)表中A和B是分别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和茎用蔬菜的两种培养液。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是 (填“A”或“B");
A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 B培养液的质量浓度/(mg·L-1)
含氮的无机盐 2810 1200
含磷的无机盐 130 250
含钾的无机盐 680 960
(2)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 。
【答案】(1)A
(2)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
(2)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所以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中应该较多的氮元素;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 所以适用于栽培茎用蔬菜的培养液中应该较多的钾元素,综合分析可得适用于栽培叶用蔬菜的培养液是A。
(2) 植物的茎中运输无机盐的主要结构是导管。
故答案为:(1)A;(2)导管
25.(2019七上·余姚期中)有些植物的茎却不是直立的,请分别指出下列植物各属于哪类茎。
(1)草莓 ;
(2)牵牛花 ;
(3)葡萄 。
【答案】(1)匍匐茎
(2)缠绕茎
(3)攀援茎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其形态的不同,植物的茎可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平卧茎、匍匐茎等。茎干垂直地面向上直立生长的称直立茎。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茎,如向日葵、榆树等。缠绕茎细长而柔软,不能直立,必须依靠其他物体才能向上生长,但它不具有特殊的攀援结构,而是以茎的本身缠绕于它物上。如牵牛花、金银花、何首乌等。攀援茎细长柔软,不能直立,唯有依赖其他物体作为支柱,以特有的结构攀援其上才能生长。如丝瓜、葡萄、常春藤、爬山虎。 平卧茎通常草质而细长,在近地表的基部即分枝,平卧地面向四周蔓延生长,但节间不甚发达,节上通常不长不定根,故植株蔓延的距离不大,如地锦、蒺藜等。匍匐茎细长柔弱,平卧地面,蔓延生长,一般节间较长,节上能生不定根,这类茎称匍匐茎,如蛇莓、番薯等。
【解答】(1)草莓属于匍匐茎;(2)牵牛花属于缠绕茎;(3)葡萄属于攀援茎。
故答案为:(1)匍匐茎;(2)缠绕茎;(3)攀援茎
26.(2019八下·三门期末)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十几小时后,在植物茎的横切图上,变红色结构是 。
(2)仔细观察A、B两处切口,颜色较深的是 ,说明水分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答案】(1)木质部
(2)B处;自下而上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茎尖与根尖类似,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茎尖不断生长,陆续产生叶和侧枝,除少数地下茎外,共同构成了植物体地上部分庞大的枝系。
【解答】(1)运输水分的是植物茎中木质部的导管,因此变红的结构是木质部;
(2)A切口在上端,B切口在下端,所以颜色较深的是B处切口,水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故答案为:(1)木质部;(2)B处;自下而上。
27.(2019·浙江模拟)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水分通过茎的 向上运输。
【答案】(1)B
(2)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筛管,细胞生物学名词,指高等植物韧皮部中的管状结构。它由筛分子组成,负责光合产物和多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导管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其细胞端壁由穿孔相互衔接,其中每一细胞称为一个导管分子或导管节。
【解答】(1)环剥破坏的是植物运送有机物的筛管,A果实在环切的上方,还与叶子相连,即有机物的运输是正常的,而B果实处在两处环切的中间,且没有任何叶子与其相连,有机物的运输无法完成,所以B果实不能继续长大;故答案为:B;
(2)环切后枝条的叶子没有枯萎,说明水分的运输没有受到影响,而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故答案为:导管;
故答案为:(1)B;(2)导管。
28.树的年轮一般是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树结构的 ,通过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要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从树的年轮上还可获得的信息有哪些? 。
【答案】木质部;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细胞排列较疏松;植物的树龄、气候的变迁、自然灾害等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茎的结构及年轮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树的年轮是树的木质部;观察发现:相邻两个同心圆间的距离在树生长时朝南的方向疏一些,而朝北的方向却要密得多,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细胞排列较疏松;从树的年轮上还可获得的信息有:植物的树龄、气候的变迁、自然灾害等;
故答案为:木质部、朝南一面光照多,植物生长快,细胞排列较疏松、植物的树龄、气候的变迁、自然灾害等。
29.如图所示是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请据图回答(示例[4]髓):
(1)我们常见到的杨树和柳树等,能年年加粗,这是因为[2] 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 ,向内能产生新的[3] 。
(2)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3] 做成的。
(3)在这个横断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 ,它的形成是由于[2] 细胞的分裂活动受 变化的影响。
【答案】(1)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
(2)木质部
(3)年轮;形成层;温度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据图可知,1是树皮、2是形成层、3是木质部、4是髓。
【解答】解:(1)树能年年加粗,主要是因为茎中形成层的作用,它向外能产生新的韧皮部细胞,向内能产生新的木质部细胞;
(2)木质部是由导管和木质纤维组成,木质纤维坚硬,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故我们使用的木质课桌椅、家中的木质家具都是用木质部做成的;
(3)植物的茎中有很多同心环带,这是年轮,它的形成与形成层有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温度、阳光、水分变化的影响;
故答案为:(1)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2)木质部;(3)年轮、形成层、温度。
30.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中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 ,原因是环剥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通道 。
(2)该实验还说明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这是因为 通过茎的 向上运输。
【答案】(1)B;筛管
(2)水分;导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解:(1)因为植物体的树皮中含有输运有机物的筛管,树皮遭到环剥后,将导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无法输送到环剥部位以下,故A、B两果实中,不能继续长大的是B;
(2)环剥只是切断了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筛管,没有切断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通道-导管,故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因树皮环剥而枯萎;
故答案为:(1)B、筛管;(2)水分、导管。
三、解答题
31.(2020八下·萧山期末)如果将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环割”,即将植物韧皮部切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如图所示),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分析后简答。
(1)对树皮进行“环割”后,切断了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简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而切口下方无瘤形成”的原因。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有机物
(2)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对树皮进行“环割”后,植物的韧皮部被切断,而有机物是经由在茎树皮的韧皮部中筛管由上而下地运输着,所以是切断了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植物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分解有机物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树环切之后,切口以下部位(包括根部)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 所以最终会死亡。
故答案为:(1)有机物;(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 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32.(2019·浙江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春天剪取了一段柳树的枝条,到实验室来进行观察。
(1)他们将枝条插入到了稀释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做切片观察(如图),发现图中A部分被染成红色,这个部分应该是 ,原因是 。
(2)图中B所在的位置含有的起运输功能的结构是 。
(3)图中C所示的结构为 ,因为有了这一结构,所以该植物茎能够增粗。
【答案】(1)导管;导管运输水分
(2)筛管
(3)形成层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指维管植物木质部由柱状细胞构成的水分与无机盐长距离运输系统,次生壁厚薄不匀地加厚,端壁穿孔或完全溶解,从而形成纵向连续通道。筛管,细胞生物学名词,指高等植物韧皮部中的管状结构。它由筛分子组成,负责光合产物和多种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长距离运输。
【解答】(1)红墨水是属于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中通过导管运输的,所以被染红的部分是导管;故答案为:导管;导管运输水分;
(2)图B处在植物茎的外部,属于韧皮部,韧皮部运输功能的结构是筛管;故答案为:筛管;
(3)导管和筛管的中间是形成层;故答案为:形成层;
故答案为:(1)导管;导管运输水分;(2)筛管;(3)形成层。
33.(2019·浙江模拟)树怕剥皮,不怕空心,这是为什么?而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人们对果树进行环剥,如图甲所示。若对图乙中的果树实施环剥技术,应选择哪一处进行环剥?并说明理由。
【答案】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 B 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 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状态,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茎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解答】茎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表皮、韧皮部、木质部、髓;其中表皮主要起到保护作用,韧皮部存在着筛管,起到运输有机物的作用;木质部种存在导管,主要是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当树空心时对植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对树进行剥皮时,则会导致叶中合成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从而导致植物的死亡;对果树进行环切主要是为了让果实中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但不能影响植物的生存,如果在B处环剥则会导致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到植物的根部,导致根无法获得有机物而死亡,但在A处剥皮则只会影响让这一处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可以让果实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且环剥不会影响木质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故答案为: 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 B 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 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则不会受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影响。
34.如图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果实.已经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请分析回答问题:
(1)a果实将会 ,因为它 .
(2)b果实将会 ,因为它 .
(3)环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通过 向 运输的.
(4)将木本植物主干基部的枝皮剥去一圈,这棵树最终会死去,原因是环剥切断了 的运输通道,致使 得不到 的供应而死亡.
【答案】(1)继续生长;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
(2)停止生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
(3)筛管;下
(4)有机物;根;有机物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2)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3)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不需要能量.导管是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2)图中B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是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3)如果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环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是通过 筛管向下运输的.(4)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得不到有机物,根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
四、实验探究题
35.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 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 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 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 ,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 。
【答案】(1)叶脉微红
(2)木质部(或导管)
(3)导管
(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根、茎、叶脉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最外面是树皮。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剥去树皮,里面全是木质部,形成层位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使茎不断加粗。
【解答】(1) 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因为叶片蒸腾作用的拉动下红墨水将会进入枝条中的导管并运输到叶脉。
(2)图乙中,①是韧皮部,②是形成层,③是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因此木质部(或导管)被染成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形成层,其作用为: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故答案为:(1)叶脉微红;(2)木质部(或导管);(3)导管;(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36.(2020八下·长兴月考)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 。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 。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 。
【答案】(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气密性的检查一般利用两侧的气压不同而出现如气泡冒出,水柱保持,液面高度差等现象;
2、蒸腾作用实验时多利用叶片较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叶气孔多蒸腾作用明显,有利于观察;
3、植物茎的结构有位于中央的髓,最外面的是树皮,两者间的是木质部。木质部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
【解答】(1)由图示甲装置用U形管的一侧连接树枝,一侧开放,管内放有红墨水。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的依据是: 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
(2)此实验要求现象明显,所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要较强,叶片大的有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 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图中A在木质部中央,由茎的结构可知,应该是髓。
故答案为:(1)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 (2) 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 (3)髓
37.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
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
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
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证明了 。
【答案】(1)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
(2)越来越浅;导管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植物茎中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主要运输水分与无机盐,故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
(2)因为水和无机盐是从植物的根部吸收,然后随植物茎内的导管向上运输,故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浅;
(3)本实验证明了植物茎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2)越来越浅、导管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3)植物茎从下到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38.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有机物在植物茎中的运输途径,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了“环割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①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②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③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帮助该兴趣小组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是通过木质部 。
(2)环割后一段时间,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说明切口上方有有机物的积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体的根部渐渐萎缩,其原因是 。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 ,理由是 。
【答案】(1)由于水与无机盐;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2)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死亡;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因为植物中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进行的,而光合作用主要是在植物的叶上进行的,故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2)由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进行的,环剥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环剥后,由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长此以往,植物体慢慢萎缩,直至死亡;
故答案为:(1)由于水与无机盐、中的导管运输的,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2)由于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3)死亡、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39.(2018·浙江模拟)阳台上的花草总是朝向光较多的一面生长。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现有实验材料“方形盒”、“绿豆苗”等,请设计完善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1)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第二组用 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
(2)有同学认为,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只要将一盆绿豆苗横放即可,你认力该方案是否合理 。
(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 。
【答案】(1)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
(2)不合理
(3)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已知阳台上的花草总是朝向光较多的一面生长,探究植物的生长与光照有什么关系。探究实验设计中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1)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把长势良好、相似的若干数量(较多)绿豆幼苗分成两组,第一组用只有一个侧面开孔(一个)的纸盒罩住绿豆苗,则第二组要用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的纸盒罩住另一组绿豆苗,然后将两组放在均匀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长势情况。(2)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植物有向竖直方向生长的趋势,所以要得出植物的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如果将绿豆苗横放就会有光照和地心引力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这种方案不合理。(3)实验中选用长势良好、若干数量(较多)的绿豆幼苗的目的是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
故答案为:(1)四个面中间各开一个小孔的相同纸盒;(2)不合理;(3)防止样品数量少而带来的偶然因素干扰,控制其它影响实验失败的因素
40.小宇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 。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 。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 。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 。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 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 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运输的。
【答案】(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促进水分的运输
(3)木质部
(4)导管
(5)相同
(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导管位于木质部中,而筛管位于韧皮部中。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1)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促进水分的运输。(3)(4)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是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5)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乙不作任何处理,将甲剥掉树皮,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甲、乙的木质部都被染成红色。(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面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水分的运输;(3)木质部;(4)导管;(5)相同;(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