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2019三上·成武期中)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
【答案】变大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解答】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分析】单位体积的水要比水蒸气重,因而水变成水蒸汽以后体积会变大。
2.(2021三下·宁津期中)加快溶解的方法 、 、 。
【答案】加热;搅拌;研碎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3.(2021六下·德惠期中)物质变化可以分为 变化和 变化。
【答案】物理;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一些现象,比如:发热、发光、产生气体等。
4.(2020三上·红塔期末)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 热量。
【答案】吸收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5.(2020三上·红塔期末)水温下降到 ,水就变成了冰,这时可以说水由 态变成了 态。
【答案】零度;液态;固态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温度降低,水结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二、单选题
6.(2020三上·龙华期末)夏天,人们在院子里洒水,这样做( )。
A.是对的,因为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气温会降低
B.是错的,因为水蒸发时会放出热量,气温反而会升高
C.毫无意义,因为水温和气温是相同的,不会降低地面温度
【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夏天院子里洒水,水会蒸发,蒸发会吸热,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会降低。
7.(2021三下·新会月考)冰融化成水,它的质量 。
A.增加了 B.减少了 C.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大,质量不变。
8.下列有关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B.用嘴吹灭火焰
C.用灯帽盖灭火焰
【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9.(2021三下·微山期中)使冰糖在嘴里溶解最快的方法是( )。
A.咬碎含在嘴里 B.用舌头搅拌 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物体溶解速度和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温度有关。
10.(2021三下·微山期中)用( )方法不能分离水中糖分。
A.给糖水一直加热 B.用滤纸过滤 C.放阳光下晒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糖分在水中已经充分溶解,形成稳定的溶液,是不可以用滤纸过滤的,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分离,AC都是利用了水分可以蒸发的原理。
11.如果杯子中装的是水,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所有的物体包括水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管装在什么容器里,水面都是保持水平。
12.(2021四下·太原期中)下列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
B.冰棍袋上的小水珠
C.河面结冰
【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A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这是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的蒸发现象;B冰棍袋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袋变成小水珠附着在袋子上,是凝结现象;C河面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
13.(2020三上·红塔期末)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成分发生变化 B.温度发生变化 C.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烧水时,温度升高,变成了水蒸气
14.(2020三上·红塔期末)冰块放在桌上会融化的原因是( )。
A.冰块太小 B.桌子有热量 C.室内比较温暖
【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块融化的原因是吸收了热量,说明室内比较温暖
15.(2020三上·龙华期末)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
A.让盐结冰 B.制造更低的温度 C.制造更高的温度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盐能加速冰的融化,快速吸收热,所以水就结冰了。
16.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过一段时间,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在“湿衣服→湿衣服结冰→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液态→气态→固态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试衣服上是液态的水,试衣服结冰是固态,衣服变干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和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冰有固定的形状
B.水、水蒸气、冰都有一定的体积
C.水、水蒸气、冰尽管形态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18.(2020四下·宽城期末)霜和雪都是 的水。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霜和雪是水的另一种形态,固态。
19.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的形态多姿多彩,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还有的是气体。
B.烧开水时,锅里冒出来的是气体的水蒸气。
C.云、雾都是液体的水。
D.热水壶瓶口冒得“白气”是极小的水滴。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形态,A正确;
烧开水时我们看到的白汽是液态的小水滴,B错误,
云、雾都是液体的水,C正确;
20.(2021六下·宝安期中)“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这两种变化过程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B.物质的成分都发生了改变
C.物质的颜色都发生了改变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 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这两种变化只是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三、判断题
21.(2020六下·龙华期末)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密度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叫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22.(2021六下·丰润期中)冰融化成水了,所以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水是冰的液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23.(2021三下·宁津期中)给盐水加热,水蒸发的同时,一部分盐也蒸发了。()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给盐水加热,水蒸发后,剩下的是食盐,是晶体,盐不会蒸发。这种方法可以分离盐水中的食盐。
24.(2021三下·郯城月考)漂在水面上的杂质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是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悬浮液(或含固体颗粒发热气体)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介质,固体颗粒及其他物质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或气体)分离的操作。
25.(2020三上·红塔期末)用滤纸过滤时,漏斗里面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
26.(2020三上·龙华期末)要保持水一直沸腾,这就需要不断加热,所以水的温度还在不断升高。(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也不再上升了。
27.(2020三上·安溪期中)空气、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能流动又占据空间的气体。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气体占据一定的空间,能流动,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28.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不同的。( )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相同情况下,每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9.在20℃时,搅拌能使100毫升的水溶解多于36克的食盐。( )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搅拌只是加速溶解不能改变溶解的质量
30.(2020三上·通榆期末)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解答】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整体温度是不能被准确测量出来的,由于温度的互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接近冰温度会相对降低,远离冰温度会较高入混合在一起的讲法。
31.地球上的水不断流人海洋,总有一天海洋中的水会溢出来。
【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 地球上的水不断流人海洋,但是海洋中的水并不会出现无限增多最终会溢出来这种情况。因为海洋里的水不停地蒸发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从而实现了水循环。
32.蒸发在温度很高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解答】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分析】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蒸发。
四、实验探究题
33.(2021四下·太原期中)在“烧开水”的实验中。
甲 乙
(1)上图甲中①所指的实验仪器是( )。
(2)上图中①放置时需要注意( )。
A.液泡没入水中,紧贴杯底
B.液泡没入水中,紧贴杯壁
C.液泡没入水中,既不能紧贴杯底也不能紧贴杯壁
(3)烧开水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有大量“白气”冒出,这是( )。
A.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C.不确定
(4)下列自然现象的出现与该实验中“白气”出现的原理相同的是( )。
A.云和霜 B.霜和雾 C.露和雾
(5)如上图乙所示,水烧开了的温度是( )℃。
(6)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我们发现( )。
A.温度继续上升 B.温度保持不变 C.温度逐渐下降
【答案】(1)温度计
(2)C
(3)B
(4)C
(5)100
(6)B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单位叫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3)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态,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而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变化而来的小水珠。
(4)烧开水的过程中,我们看见的大量“白气”冒出,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露和雾这种自然现象的出现与该实验中“白气”出现的原理相同的即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5)如上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100℃。
(6)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不断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4.(2020三上·龙华期末)为了研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小明找来了很多实验材料,如下图所示
(1)在上图中,请圈出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
(2)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和( )。
A.颗粒大小
B.水的温度
C.液体是否被搅动
(3)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 )
A.颗粒大小 B.水的温度 C.液体是否被搅动
(4)如果实验结果是搅拌的那杯水,冰糖溶解得较快,那么说明( ) 。
A.搅拌不影响溶解速度
B.搅拌会减慢溶解速度
C.搅拌会加快溶解速度
(5)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不搅拌的一杯溶解快
B.搅拌的一杯溶解快
C.两杯溶解一样快
【答案】(1) 例如:圈出来的是:冷水、冷水、冰糖、搅拌棒
再如:圈出来的是:热水、热水、冰糖、搅拌棒
(2)A;B
(3)C
(4)C
(5)B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除了是否搅拌这一个条件不同,其他的条件都要保持相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五、综合题
35.水的三态变化。
(1)水、水蒸气、冰,它们( )。
A.是水的三种形态 B.不可以互相转化. C.不会同时存在
(2)水( )固定的形状,水蒸气( )固定的形状。
A.有 B.没有
(3)地球表面的水在不断地变化:湖泊里的水会因为( )蒸发成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又会因为( )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A.受冷 B.受热
(4)冰变成水,体积(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5)通常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是( ),水沸腾的温度是( )。
A.0℃ B.37℃ C.100℃
(6)夏天时,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里, 密封,如图所示。过一会儿,我们会发现( )。
A.只有塑料袋里面出现了水,它是冰块融化而成的
B.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都来自冰块
C.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分别来自冰块、水蒸气
【答案】(1)A
(2)A;A
(3)A;B
(4)C;B
(5)A;C
(6)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 水、水蒸气、冰,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他们可以相互转化,也能同时存在。
2、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取决于容器形状。
3、地球表面的水在不断地变化:湖泊里的水会因为受热蒸发成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又会因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4、冰变成水,体积变小;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5、通常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6、夏天时,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里, 密封,如图所示。过一会儿,我们会发现 袋子的外表面会有水珠,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
1 / 1教科版(2017年)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2019三上·成武期中)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
2.(2021三下·宁津期中)加快溶解的方法 、 、 。
3.(2021六下·德惠期中)物质变化可以分为 变化和 变化。
4.(2020三上·红塔期末)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 热量。
5.(2020三上·红塔期末)水温下降到 ,水就变成了冰,这时可以说水由 态变成了 态。
二、单选题
6.(2020三上·龙华期末)夏天,人们在院子里洒水,这样做( )。
A.是对的,因为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气温会降低
B.是错的,因为水蒸发时会放出热量,气温反而会升高
C.毫无意义,因为水温和气温是相同的,不会降低地面温度
7.(2021三下·新会月考)冰融化成水,它的质量 。
A.增加了 B.减少了 C.不变
8.下列有关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B.用嘴吹灭火焰
C.用灯帽盖灭火焰
9.(2021三下·微山期中)使冰糖在嘴里溶解最快的方法是( )。
A.咬碎含在嘴里 B.用舌头搅拌 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
10.(2021三下·微山期中)用( )方法不能分离水中糖分。
A.给糖水一直加热 B.用滤纸过滤 C.放阳光下晒
11.如果杯子中装的是水,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B. C.
12.(2021四下·太原期中)下列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
B.冰棍袋上的小水珠
C.河面结冰
13.(2020三上·红塔期末)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成分发生变化 B.温度发生变化 C.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14.(2020三上·红塔期末)冰块放在桌上会融化的原因是( )。
A.冰块太小 B.桌子有热量 C.室内比较温暖
15.(2020三上·龙华期末)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
A.让盐结冰 B.制造更低的温度 C.制造更高的温度
16.寒冷的冬天,刚洗过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过一段时间,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在“湿衣服→湿衣服结冰→衣服变干”的过程中,水的形态变化是( )。
A.固态→液态→气态 B.液态→固态→气态 C.液态→气态→固态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和水蒸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冰有固定的形状
B.水、水蒸气、冰都有一定的体积
C.水、水蒸气、冰尽管形态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18.(2020四下·宽城期末)霜和雪都是 的水。
A.固态 B.液态 C.气态
19.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的形态多姿多彩,有的是固体,有的是液体,还有的是气体。
B.烧开水时,锅里冒出来的是气体的水蒸气。
C.云、雾都是液体的水。
D.热水壶瓶口冒得“白气”是极小的水滴。
20.(2021六下·宝安期中)“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这两种变化过程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B.物质的成分都发生了改变
C.物质的颜色都发生了改变
三、判断题
21.(2020六下·龙华期末)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
22.(2021六下·丰润期中)冰融化成水了,所以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 )
23.(2021三下·宁津期中)给盐水加热,水蒸发的同时,一部分盐也蒸发了。()
24.(2021三下·郯城月考)漂在水面上的杂质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 )
25.(2020三上·红塔期末)用滤纸过滤时,漏斗里面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
26.(2020三上·龙华期末)要保持水一直沸腾,这就需要不断加热,所以水的温度还在不断升高。( )
27.(2020三上·安溪期中)空气、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能流动又占据空间的气体。
28.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不同的。( )
29.在20℃时,搅拌能使100毫升的水溶解多于36克的食盐。( )
30.(2020三上·通榆期末)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31.地球上的水不断流人海洋,总有一天海洋中的水会溢出来。
32.蒸发在温度很高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四、实验探究题
33.(2021四下·太原期中)在“烧开水”的实验中。
甲 乙
(1)上图甲中①所指的实验仪器是( )。
(2)上图中①放置时需要注意( )。
A.液泡没入水中,紧贴杯底
B.液泡没入水中,紧贴杯壁
C.液泡没入水中,既不能紧贴杯底也不能紧贴杯壁
(3)烧开水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有大量“白气”冒出,这是( )。
A.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C.不确定
(4)下列自然现象的出现与该实验中“白气”出现的原理相同的是( )。
A.云和霜 B.霜和雾 C.露和雾
(5)如上图乙所示,水烧开了的温度是( )℃。
(6)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我们发现( )。
A.温度继续上升 B.温度保持不变 C.温度逐渐下降
34.(2020三上·龙华期末)为了研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小明找来了很多实验材料,如下图所示
(1)在上图中,请圈出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
(2)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是( ) 和( )。
A.颗粒大小
B.水的温度
C.液体是否被搅动
(3)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 )
A.颗粒大小 B.水的温度 C.液体是否被搅动
(4)如果实验结果是搅拌的那杯水,冰糖溶解得较快,那么说明( ) 。
A.搅拌不影响溶解速度
B.搅拌会减慢溶解速度
C.搅拌会加快溶解速度
(5)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不搅拌的一杯溶解快
B.搅拌的一杯溶解快
C.两杯溶解一样快
五、综合题
35.水的三态变化。
(1)水、水蒸气、冰,它们( )。
A.是水的三种形态 B.不可以互相转化. C.不会同时存在
(2)水( )固定的形状,水蒸气( )固定的形状。
A.有 B.没有
(3)地球表面的水在不断地变化:湖泊里的水会因为( )蒸发成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又会因为( )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A.受冷 B.受热
(4)冰变成水,体积(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5)通常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是( ),水沸腾的温度是( )。
A.0℃ B.37℃ C.100℃
(6)夏天时,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里, 密封,如图所示。过一会儿,我们会发现( )。
A.只有塑料袋里面出现了水,它是冰块融化而成的
B.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都来自冰块
C.塑料袋里面和外面都出现了水,它们分别来自冰块、水蒸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变大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解答】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分析】单位体积的水要比水蒸气重,因而水变成水蒸汽以后体积会变大。
2.【答案】加热;搅拌;研碎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
3.【答案】物理;化学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物质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一些现象,比如:发热、发光、产生气体等。
4.【答案】吸收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5.【答案】零度;液态;固态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温度降低,水结成冰,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6.【答案】A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夏天院子里洒水,水会蒸发,蒸发会吸热,带走一部分热量,温度会降低。
7.【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大,质量不变。
8.【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9.【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物体溶解速度和颗粒的大小,是否搅拌,温度有关。
10.【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糖分在水中已经充分溶解,形成稳定的溶液,是不可以用滤纸过滤的,可以采用蒸发的方法分离,AC都是利用了水分可以蒸发的原理。
11.【答案】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所有的物体包括水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不管装在什么容器里,水面都是保持水平。
12.【答案】B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A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这是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的蒸发现象;B冰棍袋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袋变成小水珠附着在袋子上,是凝结现象;C河面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凝固现象。
13.【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烧水时,温度升高,变成了水蒸气
14.【答案】C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块融化的原因是吸收了热量,说明室内比较温暖
15.【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盐能加速冰的融化,快速吸收热,所以水就结冰了。
16.【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试衣服上是液态的水,试衣服结冰是固态,衣服变干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
17.【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
【解析】【分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18.【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霜和雪是水的另一种形态,固态。
19.【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形态,A正确;
烧开水时我们看到的白汽是液态的小水滴,B错误,
云、雾都是液体的水,C正确;
20.【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 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这两种变化只是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1.【答案】(1)正确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密度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叫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
22.【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水是冰的液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23.【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给盐水加热,水蒸发后,剩下的是食盐,是晶体,盐不会蒸发。这种方法可以分离盐水中的食盐。
24.【答案】(1)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是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悬浮液(或含固体颗粒发热气体)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介质,固体颗粒及其他物质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或气体)分离的操作。
25.【答案】(1)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漏斗边缘
26.【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也不再上升了。
27.【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气体占据一定的空间,能流动,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28.【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相同情况下,每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9.【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搅拌只是加速溶解不能改变溶解的质量
30.【答案】(1)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解答】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 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整体温度是不能被准确测量出来的,由于温度的互溶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接近冰温度会相对降低,远离冰温度会较高入混合在一起的讲法。
31.【答案】(1)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 地球上的水不断流人海洋,但是海洋中的水并不会出现无限增多最终会溢出来这种情况。因为海洋里的水不停地蒸发变成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
【分析】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化,从而实现了水循环。
32.【答案】(1)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解答】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分析】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蒸发。
33.【答案】(1)温度计
(2)C
(3)B
(4)C
(5)100
(6)B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单位叫摄氏度。
(2)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3)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态,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而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变化而来的小水珠。
(4)烧开水的过程中,我们看见的大量“白气”冒出,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露和雾这种自然现象的出现与该实验中“白气”出现的原理相同的即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5)如上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100℃。
(6)当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不断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4.【答案】(1) 例如:圈出来的是:冷水、冷水、冰糖、搅拌棒
再如:圈出来的是:热水、热水、冰糖、搅拌棒
(2)A;B
(3)C
(4)C
(5)B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该实验探究搅拌是否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除了是否搅拌这一个条件不同,其他的条件都要保持相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35.【答案】(1)A
(2)A;A
(3)A;B
(4)C;B
(5)A;C
(6)C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1、 水、水蒸气、冰,它们是水的三种状态,他们可以相互转化,也能同时存在。
2、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的形状取决于容器形状。
3、地球表面的水在不断地变化:湖泊里的水会因为受热蒸发成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又会因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4、冰变成水,体积变小;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
5、通常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6、夏天时,把冰块放进一个干燥的透明塑料袋里, 密封,如图所示。过一会儿,我们会发现 袋子的外表面会有水珠,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