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化学方程式 提升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化学方程式 提升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4-12 11:33:46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化学方程式 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浙江期中)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1:m2=3:7
B.m1-△M1=m2-△M2
C.曲线obc表示的是乙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D.当甲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2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随着金属的加入,至完全反应,△M不再改变,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 H2↑ △M1
24 2 24-2=22
Fe+2HCl═FeCl2+ H2↑ △M2
56 2 56-2=54
A、由图示,m1、m2时金属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时,此时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24:56=3:7,说法正确;
B、由题意,m1-△M1、m2-△M2即为金属质量与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的差值,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m1-△M1=m2-△M2,说法正确;
C、由A选项的分析,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镁的质量少,则曲线obc表示的是乙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说法正确;
D、当甲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2时,由图可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氯化亚铁,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2.(2017九上·海宁开学考)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物质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是一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了两种单质。(2)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与模型图符合,说法正确,A错误;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反应物是化合物,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是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说法错误,B正确;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质量守恒的微观含义就是参加反应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正确,C错误;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且这种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所以是化合物,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B
3.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热
C.一定量的镁在空气中燃烧
D.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水中不含有硝酸钾分析;
B、根据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反应分析;
C、根据镁与氧气的反应分析;
D、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气压减少解答.
【解答】解:A、水中不含有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从原点发出,故A不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热生成了铜,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B不正确;
C、镁反应完后,氧化镁的量还在增加,故C错误;
D、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开始上升,消耗氧气,气压减少,直到反应停止,故D正确.
故选D.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速率
D.因为溶液均一、稳定,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C、根据催化剂具有专一性考虑;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解答】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单质,故A错;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B正确;
C、催化剂具有专一性,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不是水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不能加快H2O的分解速率,故C错;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B.
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反应物A与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与D是质量比
C.若A和C都是盐,则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xgA与xgB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2xg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故可以判断B、C是否正确;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质也可能是置换反应.
【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错误;
C、若A和C都是盐,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置换反应,故不正确;
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故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正确.
故选D.
6.地质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 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FeS
B.炼铁时用该矿石作原料比赤铁矿更环保
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B、用该矿石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C、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分析解答;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由4X+11O2 2Fe2O3+8SO2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是二硫化亚铁,化学式是FeS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用该矿石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错误;
C、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D、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已知化学反应A+B═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总质量为14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120 g B.100 g C.80 g D.60 g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反应A+B═C+D中,若生成C、D的质量共为140g,则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为140g,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则该反应消耗的B的质量为140g× =80g.
故选:C.
8.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以代替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工业制备二甲醚(CH3OCH3)的化学方程式为3CO+3H2═CH3OCH3+X,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的化学式为CO2
C.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D.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求X的化学式即可解答.
【解答】解:反应物中含有3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生成物中含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中需要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是CO2.化学方程式:2CO+4H2=CH3OCH3+CO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为置换反应,错误;
B、由分析可知,X化学式为CO2;正确;
C、二甲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D、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故选B.
9.在一密闭容器中,甲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
物 质 甲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反应前质量(g) 40 48 1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0 45 29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甲中肯定含碳元素
C.待测等于23
D.参加反应的甲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0:1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得出待测的值,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40+48+1+2=待测+0+45+29,待测=17,甲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说法错误,因为不知道物质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甲中肯定含碳元素,正确;
C、待测等于17,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0﹣17):(45﹣1)=23:44,错误;
故选B.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 P2O5 B.3Fe+2O2 Fe3O4
C.C+O2═CO2 D.H2SO4+NaOH═NaSO4+H2O
【答案】B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 2P2O5.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 CO2.
D、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钠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
故选:B.
二、填空题
1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标明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   )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
【答案】S+O2 SO2;化合反应;3Fe+2O2 Fe3O4;化合反应;2H2O2 2H2O+O2↑;分解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根据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S+O2 SO2,化合反应;
3Fe+2O2 Fe3O4,化合反应;
2H2O2 2H2O+O2↑,分解反应;
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12.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产生的SO2遇到雨水成为酸雨.目前有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飞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85%,碳酸钙与SO2及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   .
【答案】2CaCO3+2SO2+O2═2CaSO4+2CO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然后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书写.
【解答】解:碳酸钙和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13.配平下列方程式:(系数为1的不用填写)
①    C2H6+   O2   CO2+   H2O
②    Fe3O4+   Al    Fe+   Al2O3
③    Al+   H2SO4=   Al2(SO4)3+   H2
④    NaOH+   H2SO4=   Na2SO4+   H2O.
【答案】2;7;4;6;3;8;9;4;2;3;1;3;2;1;1;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解:①2C2H6+7O2 4CO2+6H2O②3Fe3O4+8Al 9Fe+4Al2O3③2Al+3H2SO4=Al2(SO4)3+3H2④2NaOH+H2SO4=Na2SO4+2H2O,
故答案为:2,7,4,6;3,8,9,4;2,3,1,3;2,1,1,2.
14.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写出其意义:
a.   
b.   
c.   
【答案】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水通电发生如下反应:2H2O 2H2↑+O2↑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微观上,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2)反应条件是通电;(3)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5.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 =1∶8。请填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0 0 5
反应后质量/g 64        
【答案】4;37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1:8.则可以设B的质量为x,C的质量为8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求出x的值,从而求出B、C反应后质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掌握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化学反应:2A=2B+C,
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1:8。
则可以设B生成的质量为x,C生成的质量为8x,则C的质量共为8x+5,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100+0+5=64+x+(8x+5),
则解得x=4克,
则8x+5=37,
故B、C反应后质量分别为4克;37克。
故答案为:4;37
16.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与氮氧化物(NOx)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则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2NOx +2xCO 2xCO2+N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要写成NOx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Ox + CO CO2+N2 ,先观察,在NOx前配2,CO、CO2前的化学计量数相同,设为a,则2NOx + aCO aCO2+N2,根据左、右两边氧原子数目相等,得:2x+a=2a,所以a=2x。故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x +2xCO 2xCO2+N2 .
【分析】该题考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17. Na2S2O3(硫代硫酸钠)和Ca(IO3)2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1)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X↑+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      .反应产物S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    火焰,产生一种    气味的气体.
(2)Ca(IO3)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由碘酸钾(KIO3)溶液和氯化钙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得,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2;SO2;明亮的蓝紫色;有刺激性;2KIO3+CaCl2=2KCl+Ca(IO3)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氧气的性质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3=0,则x=+2价.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Na2S2O3═Na2SO4+S↓+H2O+X↑,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 反应后
H原子 2 2
S原子 3 2
O原子 7 5
Na原子 2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R的每个分子由1个S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SO2;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填:+2;SO2;明亮的蓝紫色;有刺激性;
(2)依据题干信息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CaCl2=2KCl+Ca(IO3)2↓;
故填:2KIO3+CaCl2=2KCl+Ca(IO3)2↓.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大苏打(Na2S2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中生成物R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R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分析解答.
18.(1)某钢铁厂若需消耗500t含Fe2O39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产含Fe98%的生铁    t.
(2)用上述得到的生铁与足量的废硫酸反应,可得硫酸亚铁的质量是    t.
【答案】342.9;912.1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500t×96% 98%x
x≈342.9t
(2)设可得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342.9t×98% y
y≈912.1t
故答案为:(1)342.9;(2)912.1.
【分析】(1)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
(2)由生铁中铁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即可.
三、解答题
19.(2017八下·湖州月考)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
(1)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a 1.4
①表中a的值为   。
②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O
(2)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求:92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g氧气
【答案】(1)5.4;11;12;2
(2)设氧气质量为x,则
46 96
96g x

解得x=192g
答:92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192g氧气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可知a的值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2)根据乙醇的质量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求出消耗氧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1)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可知a的值=4.6g+8.8g-6.6g-1.4g=5.4g;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观察法配平即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2H6O+ 11O2=6CO2+12H2O+2CO;
(2)设氧气质量为x,则
46 96
96g x
,解得x=192g
故答案为:(1)①5.4;②11;12;2;(2)192g。
20.(2017八下·杭州月考)解决问题常面临着方法的选择,面对不同的结果我们应继续探索。为得知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小柯与小妍分别采取了以下方法:
请回答:
(1)在本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10一3g/mL,则由小柯的测量结果可算出15.8g高锰酸钾分解后所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老师提醒小柯,其实可以直接用天平测量出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请简述该测量方案:   。
(3)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妍的计算方法明显错误,本题不能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的理由是________。
A.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
B.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
C.氧气中含氧元素
(4)请在答卷上列式计算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产生的氧气质量。(注意格式)
(5)若实验操作无误,不考虑实验中的误差,针对小柯的测定结果与你的计算结果,请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
【答案】(1)1.8
(2)用天平测量反应前后试管及内部固体的总质量,相减便是产生的气体质量
(3)B
(4)
2KMnO4 K2MnO4 MnO2 O2↑
316       32
15.8g       x
x=1.6g
(5)锰酸钾继续分解产生氧气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稍大。(1)密度×体积=质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分析;(3)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有一部分变化到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4)由高锰酸钾的质量,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5)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也能产生氧气。
【解答】(1)小柯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4×10-3g/mL×1300mL≈1.8g
(2)用天平测量反应前后试管及内部固体的总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相减便是产生的气体质量;
(3)小妍计算出的质量是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包括了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氧元素的质量;
(5)实际测得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理论计算出的氧气的质量,原因可能是生成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了氧气。
答:(1)1.8g;(2)用天平测量反应前后试管及内部固体的总质量,相减便是产生的气体质量;(3)B;(4)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5)可能是生成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了氧气。
21.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求: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每片钙片实际钙含量.说明是否与标注相符?
(3)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10+50g-64.5g=5.5g
(2)设10片片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 x 5.5g
,x=12.5g;
每片中钙含量是:12.5g× ÷10=0.5g<0.6g,实际钙含量与标注不相符.
(3)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y 5.5g,y=9.125g。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中元素的作用、质量分数的计算,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进行后面计算的基础,体现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每片中钙的质量,即可判断钙片中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3)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求出消耗氯化氢的质量即可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2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   ;②   
(2)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甲烷.甲烷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4)如果用装满水的图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   端(填“A”或“B”) 进入装置中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杂质不与酸反应)进行组成分析.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步骤 相关数据
①称取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 16g
②加入足量15%的盐酸 200.0g
③称取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 215.5g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是    g.
②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   .
【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A;D或E
(3)试管口未塞入棉花
(4)B
(5)0.2;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0g+16g﹣215.8g=0.2g; 设参与反应的Fe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亚铁质量为y,
Fe+2HCl═ FeCl2+ H2↑
56 127 2
x y 0.2g
则 ,解得x=5.6g,y=12.7g生铁的纯度为: ×100%=35%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据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回答.(2)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气,装置应该选A,根据其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水变红,说明有部分高锰酸钾颗粒进入了水槽,试管口未塞入棉花.(4)用这种方式收集氧气假如从a通入气体就会从b端跑出收集不到氧气.(5)①根据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特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反应前后质量差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产生的氢气质量;
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计算所消耗铁的质量;铁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可计算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指定仪器的名称为:①为 酒精灯;②为 集气瓶;(2)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气,装置应该选A,根据其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A、D或E.(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水变红,说明有部分高锰酸钾颗粒进入了水槽,试管口未塞入棉花.故答案为:试管口未塞入棉花.(4)用这种方式收集氧气假如从a通入气体就会从b端跑出收集不到氧气.故选B.
23.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为了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杂质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准确称取100g样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将100g大理石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高温加热,在不同反应时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大理石高温加热的反应方程式是:CaCO3 CaO+CO2↑,杂质不反应):
反应时间/min 0 5 9 12 15
剩余固体质量/g 100 91.2 73.6 64.8 64.8
(1)100g大理石样品完全分解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2)100g大理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二】将100g大理石样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如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小组根据实验二】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30g.经检查无计算原理及数字运算错误.请判断【实验二】的测定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要指出错误的原因.
【答案】(1)35.2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 CO2↑
100   44
x   35.2g
= ,
x=80g,杂质的质量为:100g﹣80g=20g,
答: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20g
(3)解: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稀盐酸不足,样品中的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质量,根据碳酸钙质量可以计算杂质的质量;
反应过程中,如果稀盐酸不足,碳酸钙无法完全反应,会导致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偏小.
【解答】解:(1)100g大理石样品完全分解生成气体的质量是:100g﹣64.8g=35.2g,
故填:35.2.
1 / 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3 化学方程式 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八上·浙江期中)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1:m2=3:7
B.m1-△M1=m2-△M2
C.曲线obc表示的是乙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
D.当甲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2时,溶液中溶质不止一种
2.(2017九上·海宁开学考)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热
C.一定量的镁在空气中燃烧
D.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因为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所以MnO2也能加快H2O的分解速率
D.因为溶液均一、稳定,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5.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反应物A与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与D是质量比
C.若A和C都是盐,则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若xgA与xgB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之和不一定等于2xg
6.地质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 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是FeS
B.炼铁时用该矿石作原料比赤铁矿更环保
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7.已知化学反应A+B═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总质量为140g,则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  )
A.120 g B.100 g C.80 g D.60 g
8.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可以代替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工业制备二甲醚(CH3OCH3)的化学方程式为3CO+3H2═CH3OCH3+X,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X的化学式为CO2
C.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水
D.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9.在一密闭容器中,甲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
物 质 甲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反应前质量(g) 40 48 1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0 45 29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甲中肯定含碳元素
C.待测等于23
D.参加反应的甲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0:1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P+5O2 P2O5 B.3Fe+2O2 Fe3O4
C.C+O2═CO2 D.H2SO4+NaOH═NaSO4+H2O
二、填空题
11.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标明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   )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
12.我国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产生的SO2遇到雨水成为酸雨.目前有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飞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85%,碳酸钙与SO2及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   .
13.配平下列方程式:(系数为1的不用填写)
①    C2H6+   O2   CO2+   H2O
②    Fe3O4+   Al    Fe+   Al2O3
③    Al+   H2SO4=   Al2(SO4)3+   H2
④    NaOH+   H2SO4=   Na2SO4+   H2O.
14.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写出其意义:
a.   
b.   
c.   
15.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 =1∶8。请填空:
物质 A B C
反应前质量/g 100 0 5
反应后质量/g 64        
16.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与氮氧化物(NOx)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则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 Na2S2O3(硫代硫酸钠)和Ca(IO3)2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1)Na2S2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X↑+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      .反应产物S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    火焰,产生一种    气味的气体.
(2)Ca(IO3)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可由碘酸钾(KIO3)溶液和氯化钙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得,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1)某钢铁厂若需消耗500t含Fe2O39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产含Fe98%的生铁    t.
(2)用上述得到的生铁与足量的废硫酸反应,可得硫酸亚铁的质量是    t.
三、解答题
19.(2017八下·湖州月考)乙醇俗称酒精.可用作医用消毒,也常作燃料。
(1)乙醇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实验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4.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6.6 a 1.4
①表中a的值为   。
②该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O
(2)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求:92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多少g氧气
20.(2017八下·杭州月考)解决问题常面临着方法的选择,面对不同的结果我们应继续探索。为得知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小柯与小妍分别采取了以下方法:
请回答:
(1)在本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10一3g/mL,则由小柯的测量结果可算出15.8g高锰酸钾分解后所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老师提醒小柯,其实可以直接用天平测量出反应产生的气体质量,请简述该测量方案:   。
(3)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妍的计算方法明显错误,本题不能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的理由是________。
A.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
B.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
C.氧气中含氧元素
(4)请在答卷上列式计算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产生的氧气质量。(注意格式)
(5)若实验操作无误,不考虑实验中的误差,针对小柯的测定结果与你的计算结果,请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
21.某补钙药剂的标签主要内容如图所示,现测定该钙片含量是否符合标注,做如下实验:取10片该钙片,放入干燥、洁净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某浓度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反应后称量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4.5g.求: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每片钙片实际钙含量.说明是否与标注相符?
(3)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四、实验探究题
22.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   ;②   
(2)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甲烷.甲烷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现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   
(4)如果用装满水的图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   端(填“A”或“B”) 进入装置中
(5)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杂质不与酸反应)进行组成分析.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步骤 相关数据
①称取生铁样品放入烧杯中 16g
②加入足量15%的盐酸 200.0g
③称取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 215.5g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①产生氢气的是    g.
②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   .
23.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为了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杂质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准确称取100g样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一】将100g大理石样品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高温加热,在不同反应时间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大理石高温加热的反应方程式是:CaCO3 CaO+CO2↑,杂质不反应):
反应时间/min 0 5 9 12 15
剩余固体质量/g 100 91.2 73.6 64.8 64.8
(1)100g大理石样品完全分解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2)100g大理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二】将100g大理石样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如图(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小组根据实验二】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30g.经检查无计算原理及数字运算错误.请判断【实验二】的测定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要指出错误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随着金属的加入,至完全反应,△M不再改变,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 H2↑ △M1
24 2 24-2=22
Fe+2HCl═FeCl2+ H2↑ △M2
56 2 56-2=54
A、由图示,m1、m2时金属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相同时,此时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24:56=3:7,说法正确;
B、由题意,m1-△M1、m2-△M2即为金属质量与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的差值,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相等,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即m1-△M1=m2-△M2,说法正确;
C、由A选项的分析,完全反应时消耗的镁的质量少,则曲线obc表示的是乙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说法正确;
D、当甲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2时,由图可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氯化亚铁,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物质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参加反应的是一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了两种单质。(2)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与模型图符合,说法正确,A错误;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反应物是化合物,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是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说法错误,B正确;
C、反应前后两种原子的数目不变,质量守恒的微观含义就是参加反应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说法正确,C错误;
D、反应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反应物是只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且这种分子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所以是化合物,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根据水中不含有硝酸钾分析;
B、根据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反应分析;
C、根据镁与氧气的反应分析;
D、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气压减少解答.
【解答】解:A、水中不含有硝酸钾,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从原点发出,故A不正确;
B、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热生成了铜,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B不正确;
C、镁反应完后,氧化镁的量还在增加,故C错误;
D、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开始上升,消耗氧气,气压减少,直到反应停止,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C、根据催化剂具有专一性考虑;D、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考虑.
【解答】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所以不一定是单质,故A错;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B正确;
C、催化剂具有专一性,MnO2能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不是水分解的催化剂,所以不能加快H2O的分解速率,故C错;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B.
5.【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故可以判断B、C是否正确;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质也可能是置换反应.
【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错误.
B、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错误;
C、若A和C都是盐,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也可能是置换反应,故不正确;
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故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B、用该矿石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C、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分析解答;
D、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由4X+11O2 2Fe2O3+8SO2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是二硫化亚铁,化学式是FeS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用该矿石会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错误;
C、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D、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是0,反应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反应A+B═C+D中,若生成C、D的质量共为140g,则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为140g,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4,则该反应消耗的B的质量为140g× =80g.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来求X的化学式即可解答.
【解答】解:反应物中含有3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生成物中含有2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中需要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是CO2.化学方程式:2CO+4H2=CH3OCH3+CO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为置换反应,错误;
B、由分析可知,X化学式为CO2;正确;
C、二甲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D、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而得出待测的值,由物质质量的增减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再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质量可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答】解: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40+48+1+2=待测+0+45+29,待测=17,甲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说法错误,因为不知道物质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甲中肯定含碳元素,正确;
C、待测等于17,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0﹣17):(45﹣1)=23:44,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 2P2O5.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 CO2.
D、该化学方程式硫酸钠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SO4+2NaOH═Na2SO4+2H2O.
故选:B.
11.【答案】S+O2 SO2;化合反应;3Fe+2O2 Fe3O4;化合反应;2H2O2 2H2O+O2↑;分解反应;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根据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 SO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S+O2 SO2,化合反应;
3Fe+2O2 Fe3O4,化合反应;
2H2O2 2H2O+O2↑,分解反应;
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
12.【答案】2CaCO3+2SO2+O2═2CaSO4+2CO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然后根据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书写.
【解答】解:碳酸钙和二氧化硫、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2CaCO3+2SO2+O2═2CaSO4+2CO2.
13.【答案】2;7;4;6;3;8;9;4;2;3;1;3;2;1;1;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选择相应的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定一法等)进行配平即可;配平时要注意化学计量数必须加在化学式的前面,配平过程中不能改变化学式中的下标;配平后化学计量数必须为整数.
【解答】解:①2C2H6+7O2 4CO2+6H2O②3Fe3O4+8Al 9Fe+4Al2O3③2Al+3H2SO4=Al2(SO4)3+3H2④2NaOH+H2SO4=Na2SO4+2H2O,
故答案为:2,7,4,6;3,8,9,4;2,3,1,3;2,1,1,2.
14.【答案】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水通电发生如下反应:2H2O 2H2↑+O2↑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条件是通电,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微观上,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2)反应条件是通电;(3)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15.【答案】4;37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对于化学反应:2A=2B+C,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1:8.则可以设B的质量为x,C的质量为8x,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可求出x的值,从而求出B、C反应后质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掌握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化学反应:2A=2B+C,
已知:反应生成B和C的质量比为B:C=1:8。
则可以设B生成的质量为x,C生成的质量为8x,则C的质量共为8x+5,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100+0+5=64+x+(8x+5),
则解得x=4克,
则8x+5=37,
故B、C反应后质量分别为4克;37克。
故答案为:4;37
16.【答案】2NOx +2xCO 2xCO2+N2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要写成NOx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Ox + CO CO2+N2 ,先观察,在NOx前配2,CO、CO2前的化学计量数相同,设为a,则2NOx + aCO aCO2+N2,根据左、右两边氧原子数目相等,得:2x+a=2a,所以a=2x。故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x +2xCO 2xCO2+N2 .
【分析】该题考查了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17.【答案】+2;SO2;明亮的蓝紫色;有刺激性;2KIO3+CaCl2=2KCl+Ca(IO3)2↓
【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氧气的性质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3=0,则x=+2价.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Na2S2O3═Na2SO4+S↓+H2O+X↑,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反应前 反应后
H原子 2 2
S原子 3 2
O原子 7 5
Na原子 2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R的每个分子由1个S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SO2;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填:+2;SO2;明亮的蓝紫色;有刺激性;
(2)依据题干信息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CaCl2=2KCl+Ca(IO3)2↓;
故填:2KIO3+CaCl2=2KCl+Ca(IO3)2↓.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大苏打(Na2S2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中生成物R的分子构成,根据分子的构成确定R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分析解答.
18.【答案】342.9;912.1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500t×96% 98%x
x≈342.9t
(2)设可得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152
342.9t×98% y
y≈912.1t
故答案为:(1)342.9;(2)912.1.
【分析】(1)由赤铁矿石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根据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列式计算出炼出生铁的质量;
(2)由生铁中铁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即可.
19.【答案】(1)5.4;11;12;2
(2)设氧气质量为x,则
46 96
96g x

解得x=192g
答:92g乙醇完全燃烧需消耗192g氧气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可知a的值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解答;(2)根据乙醇的质量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求出消耗氧气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1)①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相等可知a的值=4.6g+8.8g-6.6g-1.4g=5.4g;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根据观察法配平即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2H6O+ 11O2=6CO2+12H2O+2CO;
(2)设氧气质量为x,则
46 96
96g x
,解得x=192g
故答案为:(1)①5.4;②11;12;2;(2)192g。
20.【答案】(1)1.8
(2)用天平测量反应前后试管及内部固体的总质量,相减便是产生的气体质量
(3)B
(4)
2KMnO4 K2MnO4 MnO2 O2↑
316       32
15.8g       x
x=1.6g
(5)锰酸钾继续分解产生氧气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稍大。(1)密度×体积=质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分析;(3)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有一部分变化到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4)由高锰酸钾的质量,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氧气的质量;(5)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也能产生氧气。
【解答】(1)小柯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4×10-3g/mL×1300mL≈1.8g
(2)用天平测量反应前后试管及内部固体的总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相减便是产生的气体质量;
(3)小妍计算出的质量是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包括了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氧元素的质量;
(5)实际测得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理论计算出的氧气的质量,原因可能是生成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了氧气。
答:(1)1.8g;(2)用天平测量反应前后试管及内部固体的总质量,相减便是产生的气体质量;(3)B;(4)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5)可能是生成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了氧气。
21.【答案】(1)因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g×10+50g-64.5g=5.5g
(2)设10片片剂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 x 5.5g
,x=12.5g;
每片中钙含量是:12.5g× ÷10=0.5g<0.6g,实际钙含量与标注不相符.
(3)消耗盐酸中的氯化氢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y 5.5g,y=9.125g。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中元素的作用、质量分数的计算,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出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进行后面计算的基础,体现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烧杯中的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每片中钙的质量,即可判断钙片中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3)由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求出消耗氯化氢的质量即可解答。
22.【答案】(1)酒精灯;集气瓶
(2)A;D或E
(3)试管口未塞入棉花
(4)B
(5)0.2;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00g+16g﹣215.8g=0.2g; 设参与反应的Fe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亚铁质量为y,
Fe+2HCl═ FeCl2+ H2↑
56 127 2
x y 0.2g
则 ,解得x=5.6g,y=12.7g生铁的纯度为: ×100%=35%
【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据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回答.(2)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气,装置应该选A,根据其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水变红,说明有部分高锰酸钾颗粒进入了水槽,试管口未塞入棉花.(4)用这种方式收集氧气假如从a通入气体就会从b端跑出收集不到氧气.(5)①根据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特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反应前后质量差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产生的氢气质量;
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计算所消耗铁的质量;铁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可计算生铁样品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指定仪器的名称为:①为 酒精灯;②为 集气瓶;(2)制取甲烷气体属于固体加热型制气,装置应该选A,根据其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A、D或E.(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水变红,说明有部分高锰酸钾颗粒进入了水槽,试管口未塞入棉花.故答案为:试管口未塞入棉花.(4)用这种方式收集氧气假如从a通入气体就会从b端跑出收集不到氧气.故选B.
23.【答案】(1)35.2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 CO2↑
100   44
x   35.2g
= ,
x=80g,杂质的质量为:100g﹣80g=20g,
答: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20g
(3)解: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稀盐酸不足,样品中的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二氧化碳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质量,根据碳酸钙质量可以计算杂质的质量;
反应过程中,如果稀盐酸不足,碳酸钙无法完全反应,会导致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偏小.
【解答】解:(1)100g大理石样品完全分解生成气体的质量是:100g﹣64.8g=35.2g,
故填:35.2.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