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优生加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7 11:36:1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19八下·滨江期末)如图是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伸长区
B.A,B,C 三处细胞液浓度由高到低为C>B>A
C.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筛管
2.在盛有食盐水溶液的容器中,悬浮着某物体,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叶柄,从理论上分析,过一段时间,该物体将
A.下沉 B.上浮 C.仍悬浮 D.无法确定
3.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4.家里养的花卉有时会出现下列现象:老叶和大部分叶片的边缘和叶尖枯黄,呈现褐色,整个叶片逐渐枯焦,而新叶却是绿油油的。这时应该给植物施加(  )
A.含钾的无机盐 B.含锌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5.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些电流大多是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猜猜看,植物产生电流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哪些活动有关(  )
A.吸收水分 B.吸收无机盐
C.吸收二氧化碳 D.放出氧气
6.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伤口的上方 B.伤口的下方
C.伤口的上、下方 D.木质部
7.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8.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氮、磷、钾
9.要使马铃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硼无机盐
10.施肥不当常造成植株“烧苗”,是因为(  )
A.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低
B.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质的浓度低
C.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高
D.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质的浓度高
11.下列有关农田施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什么植物,都应该多施含氮、含磷、含钾的肥料
B.农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结,所以农田施肥应以化肥为主
C.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
D.给农作物施肥后不要浇水,否则会造成肥料大量流失
12.与传统施肥相比,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肥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不包括(  )
A.见效迅速、高效低耗 B.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
C.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能改良土壤,肥效持久
13.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结果是(  )
A. B.
C. D.
14.一位农民种植的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是农田缺乏某种肥料,于是便进行了田间试验.他将农田分为等面积的四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农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氮肥 磷肥、钾肥 磷肥、氮肥 不施肥
小麦产量(kg) 56.62 67.26 57.80 55.71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
15.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各组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该(  )
A.以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B.以这几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C.以最小值作为测量结果
D.各组重新做实验,直至测量的数据一致
16.关于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能长长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B.植物根的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土壤水溶液浓度时,根从土壤中吸水
C.根只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D.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冠
17.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  )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冠 D.成熟区
18.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
A.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
B.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3叶脉为输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9.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20.下图是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此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B.未利用土地增加
C.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D.其它农业用地增加
二、填空题
21.(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明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的内部结构,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绿豆模拟   。
(2)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气孔,它的作用是   ,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22.(2019八下·滨江期末)小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 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
(2)芹菜的叶柄越靠近上部颜色就越   (选填“深”或“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金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发现,叶柄韧皮部也被染色,这说明:    。
23.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   ,其功能是   。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   。
(2)在两幅图旁用箭头表示出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24. 如图甲表示生长中的桃树,图乙为桃的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桃树的栽培中需要施肥,这是因为桃树的生长生活需要   
(2)甲图中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释放水蒸气)、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桃树叶片发生的三种生理过程,[C]    过程中只在光照的条件下才发生.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4]    中.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都是通过叶片上的    进出植物体的.
(4)夏天的正午,植物叶片常常发生枯萎,这是由于乙图中[2]    里的水分过度丢失造成的.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这一现象的物质主要由于乙图中的[3]    .
(6)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桃树开放后雄蕊产生的    到达雌蕊柱头的过程叫传份,传份受精后,雌蕊的    发育成我们食用的桃.
(7)为了保持水蜜桃的优良品质,桃农在繁殖桃苗时通常不用种子,而是用    的方法进行繁殖.
(8)桃的果肉有红色和黄色,这里的红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    性状.
(9)从桃树的生理活动看出,植物生命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    平衡起重要作用.
25. 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构[②]是    ,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
(2)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图中标号[    ](填序号)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3)结构[①]    中有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    作用,制造有机物.
(4)[⑤]是指    ,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    细胞控制的
(5)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    的形式从结构[    ](填序号)中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    作用.
(6)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填一种细胞器名称).
26.把两株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甲(内装土壤浸出液)、乙(内装与甲瓶等量的蒸馏水)两个瓶内,过些日子,看到甲瓶内的幼苗长得    颜色    
乙瓶里的幼苗变得    颜色    ,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需要    。
27.根据探究图“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就问题:
(1)实验中所选择的根应是带有   的幼根.
(2)选一条幼根放在上,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划四条线,这四条线的距离应   。
(3)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的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 据对这些数据应当怎样处理 ?   
(4)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   
(5)如图所示的根的四个部分中,生长最快的部分是    (用符号表示).
三、解答题
28.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29.(2015·温州)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30.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31.(2020八下·吴兴期末)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   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   。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   的质量。
32.(2020八下·长兴月考)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
②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
33.(2019八下·南浔期末)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科研人员为弄清到底是缺哪种元素诱发苹果小叶病,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洗净根部的苹果幼苗分成三组。②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培养缸A,在培养缸BC中分别加入相应的培养液③将三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培养缸中。④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1)实验中对苹果幼苗的选择上的要求是:   ;
(2)步骤②中培养缸B、C的培养液应如何配置:   
(3)将苹果幼苗根部洗净的目的:   
(4)若出现实验现象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3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1)【实验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2)【数据处理】 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3)【实验结论】 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的。
【实验反思】
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关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填“有”或“没有”)。
3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量如图所示(三个锥形瓶完全一样)。请回答:
(1)若图中所示的渗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填字母)。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根据   的实验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36.小明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饭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Ⅰ.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物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3)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填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3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含有机物”时,采用了下列三种方法得到干燥的土壤:①长期日晒;②在高温火焰上长时间烧烤;③恒温箱内烘干。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规律:土壤在加热过程中,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会直接燃烧生成CO2和H2O,而大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先炭化分解成碳,碳再燃烧生成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土壤中有一种大分子有机物(C6H12)n和一种小分子有机物C4H10。请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写出在加热过程中小分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大分子有机物(C6H12)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该大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同学们在取用题目中的三种干燥土壤样品放在细铁丝网上加热,发现使用其中一种土壤样品实验时,加热过程既无燃烧现象,又发现在加热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土壤样品可能采用题中三种方法中的    (填序号)。
38.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
39.几乎快空心的柳树,树叶依旧繁茂,为了揭开树木不怕空心的原因?
第一步:查资料:植物体内有两种运输线,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就靠这两种运输线来输送,一种是木质部里的运输线,另一种是韧皮部里面的运输线.它们分别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等。
第二步:欲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哪种运输线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柳树(或月季)枝条,将柳树枝条基部纵剖,如图,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左)或只有韧皮部(右),分别插入两只烧杯的溶液中,烧杯中盛有红色土壤浸出液(红色物质对柳枝无害).
(1)位于左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位于右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A点以下)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说明    。
(2)假如柳树主茎基部的树皮被剥去,柳树就会死亡,原因是柳树的   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树木不怕空心是因为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具有输导作用.
(3)一般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压条的方法繁殖,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下部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部露出地面.这样做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切断,割皮处积累大量养料,促进细胞的   和生长加快,使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40.根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你学过的知识,作出假设   。
(3)根据下表中记录的测量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时 间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第一天 2mm 2mm 2mm 2mm
第二天 2.1mm 2.3mm 2.8mm 2.1mm
第三天 2.3mm 2.7mm 3.6mm 2.2mm
结论是:    。
五、综合说理题
41.(2019·浙江模拟)树怕剥皮,不怕空心,这是为什么?而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人们对果树进行环剥,如图甲所示。若对图乙中的果树实施环剥技术,应选择哪一处进行环剥?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A、成孰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错误;
B、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孰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壊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所以A , B , C三细胞液从高到低为A>B>C , B正确;
C、栓化是木栓质硝类化合物渗入细胞壁引起的变化,使细胞壁既不透气,也不透水,增加了保护作用。栓化的细胞常呈褐色,富于弹性。如周皮的木栓层细胞为栓化细胞,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C正确;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导管,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解答】由于食盐水溶液质量分数大于蔬菜叶柄细胞液质量分数,蔬菜叶柄细胞中的水分将向外流出,容器中食盐水密度减小。原先物体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食盐水密度,此时物体密度将大于食盐水密度,因此物体下沉。
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A.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题图中可以看出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A不符合题意。
B. 题图中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不符合题意。
C.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所以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C符合题意。
D.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但导管可以正常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因为缺钾,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也带了许多褐斑。植株暗绿带红是因为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这是因为缺氮。
【解答】家里养的花卉老叶和大部分叶片的边缘和叶尖枯黄,呈现褐色,整个叶片逐渐枯焦,而新叶却是绿油油的。这是因为植物缺钾,故应该施加含钾的无机盐。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明确植物中引起电流流动的原因是根细胞对于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分布不平衡所引起的。
【解答】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含量和种类都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无机盐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吸收的,离子带电,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解答】选A。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
7.【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选D。1属于髓,由薄壁细胞构成,储存着营养物质,5属于树皮,其内侧是韧皮部,3属于形成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木质部,这部分不能增粗的原因是形成层受到破坏,不能由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分析】据图所示:1属于髓,储存着营养物质,2属于木质部,3属于形成层,4属于树皮的内侧部的韧皮部,5属于树皮。
8.【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由实验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没有无机盐就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不好,此实验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9.【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种植马铃薯和甘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时要多施钾肥.
【分析】此题考查了含氮的、含钾的、含磷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10.【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A。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11.【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也是不同的,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为避免土壤板结,应尽量多使用农家肥,少使用化肥,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后,往往要浇水,说明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庄稼所需要的无机盐是由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而来的.施肥的目的是给农作物提供生长需要的无机盐,若无机盐种类单一,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
1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D。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肥方法具有见效迅速、高效低耗,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对环境的污染少的优点。
【分析】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的肥属于化肥.该方法操作简便,见效迅速,肥料利用率高等.据此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衣藻是自养生物,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培养液中的无机盐、水及大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维持生命活动,大肠杆菌属于异养生物,必须消耗现成的有机物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在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不能生存,其数量是逐渐减少的,C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正确。
【分析】衣藻在有无机盐的培养液中,能够利用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肠杆菌是异养生物,在没有现成的有机物的情况下,不能生存.
14.【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甲与丁对照,实验变量是氮肥,说明该农田基本不缺氮肥.甲与丙对照,实验变量是磷肥,说明该农田基本不缺磷肥,小麦产量最高的是乙,并且乙施用了钾肥,说明该农田缺少钾肥。 从表中看中缺的是钾肥。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15.【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本实验为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为的是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便于测量,我们一般选生长迅速的幼根.对所选幼根进行标记,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区域.如果几个同学同时测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偶然误差,但误差在真值附近摆动,因此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均值.故答案选:B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功能,并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等相关知识,本题对于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考查较细,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处理.
16.【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根能长长主要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根是否从土壤中吸水决定于根的细胞液和土壤溶液的浓度,当根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从土壤中吸水。根不仅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还有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而不是根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故答案选:A
【分析】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叫做根尖,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根能长长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根具有固着植物体、吸收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根有向地、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
17.【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不断向前伸长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伸长区.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的伸长.解答时可以从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
18.【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细胞中的组织, 同样具有保护功能。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叶片的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故答案选:C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
19.【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 【分析】①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和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c点是某植物的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曲线重合点,且正好处于a时刻.即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②图中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都是逐渐升高,但在某一时刻蒸腾速率总是大于吸水速率;
③图中黑暗时间内,无论那一时刻,吸水速率的曲线总是位于蒸腾速率的曲线之上,即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高于蒸腾速率;
④而有光照时,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b时刻以后吸水速率则大于蒸腾速率;
⑤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据此解答.
【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20.【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解答】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最主要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大量的耕地变成林地;此外,居民点及工矿等建设也占用了一部分耕地;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地区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本题A项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变化情况。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21.【答案】(1)叶肉细胞
(2)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解答】(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叶肉,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
(2)图中①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而且是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 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故答案为:(1)叶肉细胞(2)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22.【答案】(1)运输水和无机盐
(2)浅;D
(3)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
【解答】(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是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说明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据图可知,越靠近上部颜色就越浅,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而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壊溶液的浓度有关。
(3)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木质部外面(远离髓腔)壁较薄的组织是韧皮部(外韧皮部)。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具有木质部,因此韧皮部也被染色 ,可以进一步证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1)运输水和无机盐(2)浅;D(3)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23.【答案】(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
(2)
(3)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的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2)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1)根据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输送有机物。(2)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细胞壁没有完全消失,上、下相连的细胞有界线,上、下相连的细胞质部分融合。
故答案为:(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2)
(3)B
24.【答案】(1)无机盐
(2)光合作用;叶绿体
(3)气孔
(4)液泡
(5)细胞核
(6)花粉;子房
(7)嫁接
(8)相对
(9)碳﹣﹣氧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1)桃树的栽培中需要施肥,这是因为桃树的生长生活需要 无机盐.
(2)甲图中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释放水蒸气)、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桃树叶片发生的三种生理过程,[C]光合作用过程中只在光照的条件下才发生.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4]叶绿体中.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都是通过叶片上的 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4)夏天的正午,植物叶片常常发生枯萎,这是由于乙图中[2]液泡里的水分过度丢失造成的.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这一现象的物质主要由于乙图中的[3]细胞核.
(6)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桃树开放后雄蕊产生的 花粉到达雌蕊柱头的过程叫传份,传份受精后,雌蕊的 子房发育成我们食用的桃.
(7)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生产上常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
(8)桃的果肉有红色和黄色,这里的红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 相对性状.
(9)从桃树的生理活动看出,植物生命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 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无机盐
(2)光合作用;叶绿体
(3)气孔
(4)液泡
(5)细胞核
(6)花粉;子房
(7)嫁接
(8)相对
(9)碳﹣﹣氧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份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蒸发到空气中的过程.据此可知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图乙中1细胞壁,4叶绿体,2液泡、3细胞核、5线粒体.
(2)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形成果实,其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
25.【答案】(1)上表皮
(2)③
(3)叶脉;光合
(4)气孔;保卫
(5)水蒸气;⑤;蒸腾
(6)线粒体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1)②是上表皮,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这样起到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2)③叶肉细胞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3)①叶脉中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其中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形成⑤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
(5)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因此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结构[⑤]中散失的.
(6)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线粒体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
(1)上表皮;
(2)③;
(3)叶脉;光合;
(4)气孔;保卫;
(5)水蒸气; ⑤;蒸腾;
(6)线粒体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
26.【答案】旺盛;鲜绿;弱;发黄;无机盐(氮)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甲瓶的肥沃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因此幼苗长得旺盛,根系发达,幼苗健壮且颜色鲜绿.乙瓶的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因此幼苗生长不良,长得弱小发黄。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27.【答案】(1)根毛
(2)相等
(3)平均值
(4)不可以,偶然性太大,一次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5)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1)根的尖端部分,是指根的顶端至着生根毛部分的一段,长约4-6mm,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实验中应选取生有根毛的、生长迅速的幼根.(2)实验时为了使划线准确应将幼根放在坐标纸上,画线时一定要轻,为了便于对比要保证每条线的间距相等.(3)如果几个同学同时测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偶然误差,但误差在真值附近摆动,因此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接近真值.(4)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一个人作,为了使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避免偶然,我们应采取多株幼苗、多条幼根的方式.不能只用一条幼根,容易出现偶然性,一次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5)在如图所示根尖的四部分中,D成熟区、B分生区、A根冠出的间距基本不变,而C伸长区的间距明显增长.这是因为A根冠和D成熟区的细胞基本上已经不分裂了,而B分生区的细胞主要负责的是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并不会使细胞体积增大,而C伸长区的细胞则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
【分析】本题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实验,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功能,并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等相关知识,本题对于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考查较细,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
28.【答案】(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甲;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和计算综合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若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则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越小。(2)甲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最小。(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硫酸,可表示为2SO2+2H2O+O2===2H2SO4。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1)依题意,由表可知: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随着叶片上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叶片上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3)设需要NaOH x万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故答案为:(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2)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29.【答案】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只进行呼吸总用、蒸腾作用。
【解答】因为晚上,竹子几乎只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很弱,散失的水分很少,钻孔后,导管被损坏,所以有水流出,在白天,还需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所以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没有水流出。
故答案为: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30.【答案】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如果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故答案为: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31.【答案】(1)气孔数量
(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1)A瓶不作处理,是作为对照组;B、C组对下表皮和上、下表皮涂凡士林,可知该实验改变的是气孔的数量,故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气孔数量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故答案为:(1)气孔数量(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32.【答案】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A;叶片数目(叶面积);有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在探究实验中,问题、假设、实验设计、结论之间是有联系的。题中1是根据假设进行实验设计。题中2是为验证假设进行的数据处理;
2、蒸腾作用的强弱与气温、光照强度和叶片的数量有关;
3、假设不是结论,假设有可能成立,也有可能是不成立的。
【解答】实验的假设是“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假设中矿质元素不单指某一种而应该是多种。所以表中的X、Y应该为: 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
由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要比较吸收水分的变化值与吸收矿质元素的变化值, 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A正确,B、C错误;
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根据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叶面积)来进行实验;
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 否定了假设也是一种收获,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是有价值的。
故答案为: 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A; 叶片数目(叶面积) ;有
33.【答案】(1)同一品种且长势相近,苗龄相同健康的苹果幼苗
(2)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
(3)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
(4)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我们应该控制除了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因素相同;
(2)实验是为了探究苹果小叶病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还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所以变量是锌、镁,所以得控制它们不同。
(3)土壤中会有不同的矿物质成分,为了避免影响所以得洗净。
(4) 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说明只有同时含有锌、镁才能让苹果生长正常。
故答案为:(1) 同一品种且长势相近,苗龄相同健康的苹果幼苗;(2) 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3) 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4) 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
34.【答案】(1)不同的矿物质元素
(2)A
(3)有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探究实验中,实验设计上要严格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以光照强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表中的X、Y等应该是不同的矿物质元素。(2)根据作出的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应该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3)这次探究虽不能支持假设,但对他们实验设计能力是一次锻炼,所以有一定的价值。
故答案为:(1)不同的矿物质元素;(2)A;(3)有
35.【答案】(1)C
(2)相同时间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如果土壤的空隙较大,其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较强,在这样的土壤中水就不易保留,有机质也容易流失。如果土壤的空隙很小,其通气性能差,但其保水性能较强。
【解答】(1)三种土壤颗粒中,砂粒的透水性最好,黏粒的透水性最差,粉砂粒的透水性居于两者之间。图中所示的水未渗完,则相同时间内装置c的渗水量应少于前两者,图中所示与此不符,故错误。(2)透水性越强,则实验时渗水越快,即可以根据相同时间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的透水性强。
故答案为:(1)C;(2)相同时间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
36.【答案】(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乙;否
(3)D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根据题意,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两盆植株是否放蛋壳,可比较而得蛋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甲、乙两组其他变量均应相同,比如实验前两株植物的长势。(3)土壤中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使根细胞无法呼吸而死亡。
【解答】(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根据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可以提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根据探究“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蛋壳以外,其他条件如湿度、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蛋壳是不同的,蛋壳有无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惟一变量.因此比较甲、乙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该实验就有了两个变量,蛋壳有无和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因此不能得出上述结论。(3)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吊兰烂根死亡。
故答案为:(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 否;(3)D
37.【答案】(1)2C4H10+13O2 8CO2+10H2O;6:1;84n
(2)②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C6H12)n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n=84n,m(C)∶m(H)=(12×6)∶(1×12)=6∶1。(2)经方法①和方法③处理后的土壤中仍有有机物,在铁丝网上加热后都会燃烧。
故答案为:(1)2C4H10+13O2 8CO2+10H2O;6:1;84n;(2)②
38.【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所以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腾,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故该实验应设置为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39.【答案】(1)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的
(2)根
(3)分裂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解答】(1)左边的生长正常证明能够得到水分,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的.(2)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小柳树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就会使主茎的韧皮部全部被割断,有机物无法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根部,时间长了,根就会因为无法获得有机营养而死亡,继而引起整个植株的死亡.所以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死亡,是因为切断了筛管,根缺少有机物.(3)土壤中枝条的树皮剥去半圈这样做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切断,割皮处积累大量养料,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加快,使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分析】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筛管是自上而下输送有机物的管道,据此解答.
40.【答案】(1)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
(2)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3)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因此可提出的问题是: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2)作出假设时不能胡乱假设,要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来作出科学的假设,我们知道根尖的伸长区伸长最快,因此,可作出假设: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3)从表格中看出根冠的长度增加了0.3mm,分生区的长度增加了0.7mm,伸长区的长度增加了1.6mm,成熟区的长度增加了0.2mm,因此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故答案为:(1)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2)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3)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分析】本题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
41.【答案】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 B 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 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状态,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茎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解答】茎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表皮、韧皮部、木质部、髓;其中表皮主要起到保护作用,韧皮部存在着筛管,起到运输有机物的作用;木质部种存在导管,主要是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当树空心时对植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对树进行剥皮时,则会导致叶中合成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从而导致植物的死亡;对果树进行环切主要是为了让果实中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但不能影响植物的生存,如果在B处环剥则会导致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到植物的根部,导致根无法获得有机物而死亡,但在A处剥皮则只会影响让这一处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可以让果实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且环剥不会影响木质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故答案为: 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 B 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 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则不会受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影响。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2019八下·滨江期末)如图是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伸长区
B.A,B,C 三处细胞液浓度由高到低为C>B>A
C.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筛管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A、成孰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错误;
B、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孰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壊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所以A , B , C三细胞液从高到低为A>B>C , B正确;
C、栓化是木栓质硝类化合物渗入细胞壁引起的变化,使细胞壁既不透气,也不透水,增加了保护作用。栓化的细胞常呈褐色,富于弹性。如周皮的木栓层细胞为栓化细胞,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C正确;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导管,D错误。
故答案为:C
2.在盛有食盐水溶液的容器中,悬浮着某物体,现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新鲜蔬菜叶柄,从理论上分析,过一段时间,该物体将
A.下沉 B.上浮 C.仍悬浮 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当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吸收水分而膨胀。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超过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时,细胞失水而皱缩。
【解答】由于食盐水溶液质量分数大于蔬菜叶柄细胞液质量分数,蔬菜叶柄细胞中的水分将向外流出,容器中食盐水密度减小。原先物体悬浮时,物体密度等于食盐水密度,此时物体密度将大于食盐水密度,因此物体下沉。
故答案为A.
3.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A.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题图中可以看出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A不符合题意。
B. 题图中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不符合题意。
C.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所以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C符合题意。
D.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但导管可以正常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家里养的花卉有时会出现下列现象:老叶和大部分叶片的边缘和叶尖枯黄,呈现褐色,整个叶片逐渐枯焦,而新叶却是绿油油的。这时应该给植物施加(  )
A.含钾的无机盐 B.含锌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含氮的无机盐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有的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如氮和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和硫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有的无机盐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磷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因为缺钾,植株长得矮小,叶片上也带了许多褐斑。植株暗绿带红是因为缺磷。植株矮小,叶色发黄,这是因为缺氮。
【解答】家里养的花卉老叶和大部分叶片的边缘和叶尖枯黄,呈现褐色,整个叶片逐渐枯焦,而新叶却是绿油油的。这是因为植物缺钾,故应该施加含钾的无机盐。
故答案为A.
5.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些电流大多是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猜猜看,植物产生电流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哪些活动有关(  )
A.吸收水分 B.吸收无机盐
C.吸收二氧化碳 D.放出氧气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有机物。有机物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无机盐是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明确植物中引起电流流动的原因是根细胞对于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分布不平衡所引起的。
【解答】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含量和种类都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无机盐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吸收的,离子带电,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故答案为:B
6.在生长健壮的枝条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一段时间,出现瘤状物的部位是(  )
A.伤口的上方 B.伤口的下方
C.伤口的上、下方 D.木质部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解答】选A。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筛管的位置、功能.解答时可以从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方面来切入.
7.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B.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答案】D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选D。1属于髓,由薄壁细胞构成,储存着营养物质,5属于树皮,其内侧是韧皮部,3属于形成层,具有分裂增生能力,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木质部,这部分不能增粗的原因是形成层受到破坏,不能由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分析】据图所示:1属于髓,储存着营养物质,2属于木质部,3属于形成层,4属于树皮的内侧部的韧皮部,5属于树皮。
8.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变量是水分的多少
B.实验应该在黑暗处进行
C.土壤浸出液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无机盐
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一定需要氮、磷、钾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由实验可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没有无机盐就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蒸馏水中的幼苗生长不好,此实验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蒸馏水中不含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9.要使马铃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硼无机盐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含钾的无机盐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种植马铃薯和甘薯等含淀粉量高的作物时要多施钾肥.
【分析】此题考查了含氮的、含钾的、含磷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
10.施肥不当常造成植株“烧苗”,是因为(  )
A.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液的浓度低
B.土壤溶液浓度高,根毛细胞质的浓度低
C.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高
D.土壤溶液浓度低,根毛细胞质的浓度高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A。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11.下列有关农田施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论什么植物,都应该多施含氮、含磷、含钾的肥料
B.农家肥易造成土壤板结,所以农田施肥应以化肥为主
C.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
D.给农作物施肥后不要浇水,否则会造成肥料大量流失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不同的植物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所需的无机盐的种类也是不同的,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结,为避免土壤板结,应尽量多使用农家肥,少使用化肥,一般地,多数农作物在旺盛生长期都需要较多的肥料,农民在给农作物施肥后,往往要浇水,说明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庄稼所需要的无机盐是由根从土壤溶液中吸收而来的.施肥的目的是给农作物提供生长需要的无机盐,若无机盐种类单一,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
12.与传统施肥相比,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肥方法所具有的优势不包括(  )
A.见效迅速、高效低耗 B.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
C.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能改良土壤,肥效持久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D。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肥方法具有见效迅速、高效低耗,提高了水、肥的利用率,对环境的污染少的优点。
【分析】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施的肥属于化肥.该方法操作简便,见效迅速,肥料利用率高等.据此解答.
13.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衣藻是自养生物,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培养液中的无机盐、水及大气中的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维持生命活动,大肠杆菌属于异养生物,必须消耗现成的有机物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在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不能生存,其数量是逐渐减少的,C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正确。
【分析】衣藻在有无机盐的培养液中,能够利用CO2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大肠杆菌是异养生物,在没有现成的有机物的情况下,不能生存.
14.一位农民种植的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是农田缺乏某种肥料,于是便进行了田间试验.他将农田分为等面积的四块,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农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氮肥 磷肥、钾肥 磷肥、氮肥 不施肥
小麦产量(kg) 56.62 67.26 57.80 55.71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选C。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甲与丁对照,实验变量是氮肥,说明该农田基本不缺氮肥.甲与丙对照,实验变量是磷肥,说明该农田基本不缺磷肥,小麦产量最高的是乙,并且乙施用了钾肥,说明该农田缺少钾肥。 从表中看中缺的是钾肥。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15.在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各组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据,应该(  )
A.以最大值作为测量结果
B.以这几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C.以最小值作为测量结果
D.各组重新做实验,直至测量的数据一致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本实验为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为的是实验效果更加明显,便于测量,我们一般选生长迅速的幼根.对所选幼根进行标记,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区域.如果几个同学同时测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偶然误差,但误差在真值附近摆动,因此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均值.故答案选:B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功能,并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等相关知识,本题对于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考查较细,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处理.
16.关于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能长长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B.植物根的细胞液的浓度低于土壤水溶液浓度时,根从土壤中吸水
C.根只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D.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冠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根能长长主要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根是否从土壤中吸水决定于根的细胞液和土壤溶液的浓度,当根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从土壤中吸水。根不仅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还有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而不是根冠,根冠具有保护作用.故答案选:A
【分析】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叫做根尖,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根能长长是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的缘故;根具有固着植物体、吸收土壤中水和无机盐的功能;根有向地、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
17.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  )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冠 D.成熟区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不断向前伸长的主要部位.因此植物的根尖能够不断向前伸长,最主要的部位是伸长区.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的伸长.解答时可以从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
18.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
A.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
B.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3叶脉为输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细胞中的组织, 同样具有保护功能。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叶片的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故答案选:C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
19.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 【分析】①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和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c点是某植物的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曲线重合点,且正好处于a时刻.即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②图中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都是逐渐升高,但在某一时刻蒸腾速率总是大于吸水速率;
③图中黑暗时间内,无论那一时刻,吸水速率的曲线总是位于蒸腾速率的曲线之上,即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高于蒸腾速率;
④而有光照时,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b时刻以后吸水速率则大于蒸腾速率;
⑤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据此解答.
【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20.下图是2002年~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此期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效果显著 B.未利用土地增加
C.粮食播种面积增加 D.其它农业用地增加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解答】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最主要是由于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大量的耕地变成林地;此外,居民点及工矿等建设也占用了一部分耕地;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宜林地区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根据以上分析判断,本题A项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变化情况。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二、填空题
21.(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明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的内部结构,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绿豆模拟   。
(2)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气孔,它的作用是   ,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答案】(1)叶肉细胞
(2)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解答】(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叶肉,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
(2)图中①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而且是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 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故答案为:(1)叶肉细胞(2)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22.(2019八下·滨江期末)小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 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    ;
(2)芹菜的叶柄越靠近上部颜色就越   (选填“深”或“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    。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金同学继续进行实验发现,叶柄韧皮部也被染色,这说明:    。
【答案】(1)运输水和无机盐
(2)浅;D
(3)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
【解答】(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是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说明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2)据图可知,越靠近上部颜色就越浅,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而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壊溶液的浓度有关。
(3)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木质部外面(远离髓腔)壁较薄的组织是韧皮部(外韧皮部)。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具有木质部,因此韧皮部也被染色 ,可以进一步证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1)运输水和无机盐(2)浅;D(3)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23.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   ,其功能是   。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   。
(2)在两幅图旁用箭头表示出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  )
A.上、下两端的细胞壁消失,形成筛孔
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
C.上、下相连的细胞没有界线
D.上、下相连的细胞质完全融合
【答案】(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
(2)
(3)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1)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的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2)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1)根据导管和筛管的特点分析题图可知,甲图表示导管,其功能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乙图表示筛管,其功能是输送有机物。(2)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3)筛管的结构特点是B、上、下相连的细胞壁有很多小孔,形成了筛孔,细胞壁没有完全消失,上、下相连的细胞有界线,上、下相连的细胞质部分融合。
故答案为:(1)导管;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输送有机物;(2)
(3)B
24. 如图甲表示生长中的桃树,图乙为桃的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桃树的栽培中需要施肥,这是因为桃树的生长生活需要   
(2)甲图中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释放水蒸气)、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桃树叶片发生的三种生理过程,[C]    过程中只在光照的条件下才发生.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4]    中.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都是通过叶片上的    进出植物体的.
(4)夏天的正午,植物叶片常常发生枯萎,这是由于乙图中[2]    里的水分过度丢失造成的.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这一现象的物质主要由于乙图中的[3]    .
(6)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桃树开放后雄蕊产生的    到达雌蕊柱头的过程叫传份,传份受精后,雌蕊的    发育成我们食用的桃.
(7)为了保持水蜜桃的优良品质,桃农在繁殖桃苗时通常不用种子,而是用    的方法进行繁殖.
(8)桃的果肉有红色和黄色,这里的红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    性状.
(9)从桃树的生理活动看出,植物生命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    平衡起重要作用.
【答案】(1)无机盐
(2)光合作用;叶绿体
(3)气孔
(4)液泡
(5)细胞核
(6)花粉;子房
(7)嫁接
(8)相对
(9)碳﹣﹣氧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1)桃树的栽培中需要施肥,这是因为桃树的生长生活需要 无机盐.
(2)甲图中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释放水蒸气)、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桃树叶片发生的三种生理过程,[C]光合作用过程中只在光照的条件下才发生.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4]叶绿体中.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都是通过叶片上的 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4)夏天的正午,植物叶片常常发生枯萎,这是由于乙图中[2]液泡里的水分过度丢失造成的.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这一现象的物质主要由于乙图中的[3]细胞核.
(6)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桃树开放后雄蕊产生的 花粉到达雌蕊柱头的过程叫传份,传份受精后,雌蕊的 子房发育成我们食用的桃.
(7)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生产上常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
(8)桃的果肉有红色和黄色,这里的红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 相对性状.
(9)从桃树的生理活动看出,植物生命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 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无机盐
(2)光合作用;叶绿体
(3)气孔
(4)液泡
(5)细胞核
(6)花粉;子房
(7)嫁接
(8)相对
(9)碳﹣﹣氧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份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蒸发到空气中的过程.据此可知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图乙中1细胞壁,4叶绿体,2液泡、3细胞核、5线粒体.
(2)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形成果实,其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
25. 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构[②]是    ,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
(2)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图中标号[    ](填序号)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3)结构[①]    中有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    作用,制造有机物.
(4)[⑤]是指    ,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    细胞控制的
(5)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    的形式从结构[    ](填序号)中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    作用.
(6)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填一种细胞器名称).
【答案】(1)上表皮
(2)③
(3)叶脉;光合
(4)气孔;保卫
(5)水蒸气;⑤;蒸腾
(6)线粒体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1)②是上表皮,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这样起到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2)③叶肉细胞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3)①叶脉中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其中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形成⑤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
(5)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因此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结构[⑤]中散失的.
(6)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线粒体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
(1)上表皮;
(2)③;
(3)叶脉;光合;
(4)气孔;保卫;
(5)水蒸气; ⑤;蒸腾;
(6)线粒体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
26.把两株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健壮幼苗分别培养在甲(内装土壤浸出液)、乙(内装与甲瓶等量的蒸馏水)两个瓶内,过些日子,看到甲瓶内的幼苗长得    颜色    
乙瓶里的幼苗变得    颜色    ,这个实验表明植物生长需要    。
【答案】旺盛;鲜绿;弱;发黄;无机盐(氮)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甲瓶的肥沃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因此幼苗长得旺盛,根系发达,幼苗健壮且颜色鲜绿.乙瓶的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因此幼苗生长不良,长得弱小发黄。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27.根据探究图“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就问题:
(1)实验中所选择的根应是带有   的幼根.
(2)选一条幼根放在上,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划四条线,这四条线的距离应   。
(3)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的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 据对这些数据应当怎样处理 ?   
(4)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   
(5)如图所示的根的四个部分中,生长最快的部分是    (用符号表示).
【答案】(1)根毛
(2)相等
(3)平均值
(4)不可以,偶然性太大,一次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5)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1)根的尖端部分,是指根的顶端至着生根毛部分的一段,长约4-6mm,是根中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实验中应选取生有根毛的、生长迅速的幼根.(2)实验时为了使划线准确应将幼根放在坐标纸上,画线时一定要轻,为了便于对比要保证每条线的间距相等.(3)如果几个同学同时测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偶然误差,但误差在真值附近摆动,因此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接近真值.(4)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一个人作,为了使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避免偶然,我们应采取多株幼苗、多条幼根的方式.不能只用一条幼根,容易出现偶然性,一次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5)在如图所示根尖的四部分中,D成熟区、B分生区、A根冠出的间距基本不变,而C伸长区的间距明显增长.这是因为A根冠和D成熟区的细胞基本上已经不分裂了,而B分生区的细胞主要负责的是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并不会使细胞体积增大,而C伸长区的细胞则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
【分析】本题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实验,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功能,并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等相关知识,本题对于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考查较细,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
三、解答题
28.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被污染的环境中生活时,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作用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意义。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的大小和多少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厘米2) 每个气孔面积/微米2
甲植物 13.5 370 2.72
乙植物 33.5 250 4.16
丙植物 57.5 180 5.56
(1)该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密度的关系是   ,与每个气孔面积的关系是   。
(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   现象,即pH小于   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    (写出一种)。
(3)对SO2污染物的处理,可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2005年,我国排放SO2总量约达2549万吨。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多少吨?
【答案】(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
(2)甲;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和计算综合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若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则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越小。(2)甲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最小。(3)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硫酸,可表示为2SO2+2H2O+O2===2H2SO4。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
【解答】(1)依题意,由表可知: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随着叶片上气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叶片上每个气孔的面积的增大而增大。(2)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甲植物为主要绿化树种。大气中SO2的主要危害是产生酸雨现象,即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除SO2外,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还有一氧化碳。(3)设需要NaOH x万吨。根据物质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即可。
故答案为:(1)气孔密度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强;每个气孔面积越大,植物对SO2的抗性越弱;(2)酸雨;5.6;一氧化碳(合理均可);
(3)解:设需要NaOH x万吨。
2NaOH┼SO2=Na2SO3┼H2O
80 64
x 2549
80:64=x:2549
x=80*2549/64=3186.25万吨
答:若全部用NaOH处理,则需NaOH固体3186.25万吨。
29.(2015·温州)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
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答案】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只进行呼吸总用、蒸腾作用。
【解答】因为晚上,竹子几乎只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很弱,散失的水分很少,钻孔后,导管被损坏,所以有水流出,在白天,还需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所以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没有水流出。
故答案为:晚上钻孔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流出,白天蒸腾作用旺盛,水大量的散发到空气中,就不会流出了。
30.我们种植的农作物,如果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这是为什么?
【答案】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如果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故答案为: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四、实验探究题
31.(2020八下·吴兴期末)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   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   。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   的质量。
【答案】(1)气孔数量
(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1)A瓶不作处理,是作为对照组;B、C组对下表皮和上、下表皮涂凡士林,可知该实验改变的是气孔的数量,故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气孔数量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故答案为:(1)气孔数量(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32.(2020八下·长兴月考)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
②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
【答案】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A;叶片数目(叶面积);有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在探究实验中,问题、假设、实验设计、结论之间是有联系的。题中1是根据假设进行实验设计。题中2是为验证假设进行的数据处理;
2、蒸腾作用的强弱与气温、光照强度和叶片的数量有关;
3、假设不是结论,假设有可能成立,也有可能是不成立的。
【解答】实验的假设是“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假设中矿质元素不单指某一种而应该是多种。所以表中的X、Y应该为: 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
由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要比较吸收水分的变化值与吸收矿质元素的变化值, 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A正确,B、C错误;
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根据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叶面积)来进行实验;
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 否定了假设也是一种收获,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是有价值的。
故答案为: 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A; 叶片数目(叶面积) ;有
33.(2019八下·南浔期末)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科研人员为弄清到底是缺哪种元素诱发苹果小叶病,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洗净根部的苹果幼苗分成三组。②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培养缸A,在培养缸BC中分别加入相应的培养液③将三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培养缸中。④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1)实验中对苹果幼苗的选择上的要求是:   ;
(2)步骤②中培养缸B、C的培养液应如何配置:   
(3)将苹果幼苗根部洗净的目的:   
(4)若出现实验现象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答案】(1)同一品种且长势相近,苗龄相同健康的苹果幼苗
(2)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
(3)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
(4)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1)根据控制变量法,我们应该控制除了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因素相同;
(2)实验是为了探究苹果小叶病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还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所以变量是锌、镁,所以得控制它们不同。
(3)土壤中会有不同的矿物质成分,为了避免影响所以得洗净。
(4) 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说明只有同时含有锌、镁才能让苹果生长正常。
故答案为:(1) 同一品种且长势相近,苗龄相同健康的苹果幼苗;(2) 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3) 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4) 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
34.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气体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根吸收的水约有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1)【实验设计】 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2)【数据处理】 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3)【实验结论】 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的。
【实验反思】
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关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填“有”或“没有”)。
【答案】(1)不同的矿物质元素
(2)A
(3)有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探究实验中,实验设计上要严格遵循控制变量原则。
【解答】(1)该兴趣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以光照强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表中的X、Y等应该是不同的矿物质元素。(2)根据作出的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物质元素和水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应该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3)这次探究虽不能支持假设,但对他们实验设计能力是一次锻炼,所以有一定的价值。
故答案为:(1)不同的矿物质元素;(2)A;(3)有
3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量如图所示(三个锥形瓶完全一样)。请回答:
(1)若图中所示的渗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填字母)。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根据   的实验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答案】(1)C
(2)相同时间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如果土壤的空隙较大,其通气性能和渗水性能较强,在这样的土壤中水就不易保留,有机质也容易流失。如果土壤的空隙很小,其通气性能差,但其保水性能较强。
【解答】(1)三种土壤颗粒中,砂粒的透水性最好,黏粒的透水性最差,粉砂粒的透水性居于两者之间。图中所示的水未渗完,则相同时间内装置c的渗水量应少于前两者,图中所示与此不符,故错误。(2)透水性越强,则实验时渗水越快,即可以根据相同时间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的透水性强。
故答案为:(1)C;(2)相同时间b装置中渗出的水比c装置渗出的水多
36.小明是一个八年级的学生,他常常看到妈妈将做饭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小明是一个爱钻研的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Ⅰ.首先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吊兰幼苗,分别栽入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花盆中(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
Ⅱ.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
Ⅲ.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明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41 51 植株弱小、叶色变黄
乙 41 70 植物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
(2)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能否得出上述结论?   。
(3)实验后,小明对丙盆吊兰呵护有加。由于浇水过勤,吊兰烂根死亡。这主要是因为土壤中水分太多,导致 (填字母)。
A.根吸收了过多水分,造成细胞破裂
B.根部细菌大量繁殖,损伤了植物的根
C.土壤中营养成分过少,造成根细胞死亡
D.土壤中氧气过少,根无法进行正常呼吸 
【答案】(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
(2)甲、乙;否
(3)D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1)根据题意,小明提出的问题是: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两盆植株是否放蛋壳,可比较而得蛋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甲、乙两组其他变量均应相同,比如实验前两株植物的长势。(3)土壤中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使根细胞无法呼吸而死亡。
【解答】(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根据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蛋壳真能促进植物生长吗?可以提出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根据探究“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蛋壳以外,其他条件如湿度、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蛋壳是不同的,蛋壳有无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惟一变量.因此比较甲、乙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如果小明实验前选取的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该实验就有了两个变量,蛋壳有无和吊兰幼苗发育情况不相同,因此不能得出上述结论。(3)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吊兰烂根死亡。
故答案为:(1)蛋壳能促进植物生长吗;(2)甲、乙; 否;(3)D
3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土壤中含有机物”时,采用了下列三种方法得到干燥的土壤:①长期日晒;②在高温火焰上长时间烧烤;③恒温箱内烘干。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以下规律:土壤在加热过程中,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会直接燃烧生成CO2和H2O,而大分子的有机物在加热时先炭化分解成碳,碳再燃烧生成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土壤中有一种大分子有机物(C6H12)n和一种小分子有机物C4H10。请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写出在加热过程中小分子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大分子有机物(C6H12)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该大分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同学们在取用题目中的三种干燥土壤样品放在细铁丝网上加热,发现使用其中一种土壤样品实验时,加热过程既无燃烧现象,又发现在加热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这种土壤样品可能采用题中三种方法中的    (填序号)。
【答案】(1)2C4H10+13O2 8CO2+10H2O;6:1;84n
(2)②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C6H12)n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12)×n=84n,m(C)∶m(H)=(12×6)∶(1×12)=6∶1。(2)经方法①和方法③处理后的土壤中仍有有机物,在铁丝网上加热后都会燃烧。
故答案为:(1)2C4H10+13O2 8CO2+10H2O;6:1;84n;(2)②
38.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
【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所以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腾,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故该实验应设置为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39.几乎快空心的柳树,树叶依旧繁茂,为了揭开树木不怕空心的原因?
第一步:查资料:植物体内有两种运输线,植物生活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就靠这两种运输线来输送,一种是木质部里的运输线,另一种是韧皮部里面的运输线.它们分别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等。
第二步:欲证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哪种运输线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剪取生命活动旺盛的一根柳树(或月季)枝条,将柳树枝条基部纵剖,如图,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左)或只有韧皮部(右),分别插入两只烧杯的溶液中,烧杯中盛有红色土壤浸出液(红色物质对柳枝无害).
(1)位于左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红色明显,生活正常.位于右烧杯内的枝条上的叶片(A点以下)红色不明显,且出现萎蔫现象,说明    。
(2)假如柳树主茎基部的树皮被剥去,柳树就会死亡,原因是柳树的   得不到有机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树木不怕空心是因为靠近树皮的木质部仍具有输导作用.
(3)一般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用压条的方法繁殖,压条是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下部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部露出地面.这样做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切断,割皮处积累大量养料,促进细胞的   和生长加快,使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答案】(1)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的
(2)根
(3)分裂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解答】(1)左边的生长正常证明能够得到水分,说明了水分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内的导管运输的.(2)筛管位于茎的韧皮部,作用是向下运输有机物;小柳树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就会使主茎的韧皮部全部被割断,有机物无法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根部,时间长了,根就会因为无法获得有机营养而死亡,继而引起整个植株的死亡.所以茎的基部被剥去一圈树皮,一段时间后死亡,是因为切断了筛管,根缺少有机物.(3)土壤中枝条的树皮剥去半圈这样做使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部分切断,割皮处积累大量养料,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加快,使埋入土壤中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分析】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筛管是自上而下输送有机物的管道,据此解答.
40.根据“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本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   。
(2)根据提出的问题和你学过的知识,作出假设   。
(3)根据下表中记录的测量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时 间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第一天 2mm 2mm 2mm 2mm
第二天 2.1mm 2.3mm 2.8mm 2.1mm
第三天 2.3mm 2.7mm 3.6mm 2.2mm
结论是:    。
【答案】(1)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
(2)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3)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因此可提出的问题是: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2)作出假设时不能胡乱假设,要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来作出科学的假设,我们知道根尖的伸长区伸长最快,因此,可作出假设: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3)从表格中看出根冠的长度增加了0.3mm,分生区的长度增加了0.7mm,伸长区的长度增加了1.6mm,成熟区的长度增加了0.2mm,因此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故答案为:(1)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2)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3)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
【分析】本题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
五、综合说理题
41.(2019·浙江模拟)树怕剥皮,不怕空心,这是为什么?而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人们对果树进行环剥,如图甲所示。若对图乙中的果树实施环剥技术,应选择哪一处进行环剥?并说明理由。
【答案】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 B 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 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状态,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茎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解答】茎的结构从外到里分别为:表皮、韧皮部、木质部、髓;其中表皮主要起到保护作用,韧皮部存在着筛管,起到运输有机物的作用;木质部种存在导管,主要是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当树空心时对植物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对树进行剥皮时,则会导致叶中合成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从而导致植物的死亡;对果树进行环切主要是为了让果实中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但不能影响植物的生存,如果在B处环剥则会导致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到植物的根部,导致根无法获得有机物而死亡,但在A处剥皮则只会影响让这一处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可以让果实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且环剥不会影响木质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故答案为: 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 B 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 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则不会受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