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中等难度)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中等难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7 11:34:18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吴兴期末)小明同学发现妈妈前天买来的菜忘了从塑料袋中拿出来,塑料内有水珠出现,他感到很好奇,于是想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蒸腾作用是植物叶片以水蒸气的方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若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实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现象不明显,A不符合题意;
B、光照是蒸腾作用的动力,因此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B符合题意;
C、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子的气孔很小,肉眼看不到,因此由该实验无法看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2021八下·嘉兴期末)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构成叶,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
【解答】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A不符合题意;
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B符合题意;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1八下·嘉兴期末)水稻是本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的自述正确的是(  )
A.我的茎会不断加粗
B.我的茎属于木质茎
C.我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D.我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作为营养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根、茎对植物的作用相关知识。
【解答】A、水稻的茎一旦成长后,就不能再加粗,是因为它的茎没有形成层这一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形成层的活动,能够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使植物的根、茎不断增粗,而水稻的茎不属于木质茎,B不符合题意;
C、水稻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C符合题意;
D、水稻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1·瓯海模拟)兴趣小组符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现象将更明显
B.区域②变红说明了②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C.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解答】A、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有助于枝条水分的运输,因此不能去除叶片;故A错误;
B、该实验是将木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因此区域②变红,说明此部位是运输水分的部位;故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探究有机物的运输,因此无法得知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故C错误;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2021·乐清模拟)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对刚移栽的桂花树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1·龙港模拟)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弱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切入解题。
【解答】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若是遇到太阳光线强的白天,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2021七下·浙江期末)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
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思想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保证过往船舶的顺利通行,故A不合题意;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故B不合题意;
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可以减小环境污染,节约材料和能源,故C不合题意;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但是产生的烟尘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0八上·浙江期末)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
A.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D.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从筛管的作用方面切入解题。
【解答】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有机物无法运输到根,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树木死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0八上·余姚期中)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人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A、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故A错误;
B、气孔的开合能够影响气体的进出,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B错误;
C、蒸腾作用离开叶片是水是气态的,水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的过程,汽化能够吸热;故C正确;
D、叶片浸入浓盐水后,细胞失水含水量减少,气孔关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2020八上·余姚期中)即使是参天大树也需要用根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再通过一定的组织输送到叶。下列是几种细胞群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后,你认为适合完成此项功能的细胞群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包括五大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植物组织由来源相同和执行同一功能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细胞集合而成的结构单位。
【解答】A、细胞排列紧密,是保护组织;
B、细胞只有细胞壁,属于输导组织;
C、细胞细胞壁薄,排列不紧密,属于营养组织;
D、细胞小,且排列很紧密,属于分生组织;
起到运输作用的是输导组织;
故答案为:B。
1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
C.③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上有一些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透明的细胞构成,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  )
A.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
B.没有及时浇水
C.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拉断,降低了对无机盐的吸收
D.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折断,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根尖的根毛区及其上部,中间部位的细胞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形成长而中空的管子,叫做导管。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因为植物的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折断,降低了根尖对水分的吸收。
故答案为:D
13.小彭家里后院种了一棵枣树,多年来结果率低,枣也不甜。请教有经验的果农后得知,可以在开花较多的枝条上进行环切树皮。小彭实验后发现环切树皮后该枝条上结的枣确实比较甜。所以她一高兴,把他们家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结果没两年他们家枣树就死了。请问小彭家枣树死亡的原因是(  )
A.树干环切树皮后水分无法向上运输给叶子,导致枣树死亡
B.树干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给根,导致枣树死亡
C.树干环切树皮后破坏形成层,导致枣树死亡
D.树干环切树皮后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枣树死亡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过叶脉、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
【解答】小彭对枣树部分枝条进行环切树皮,使得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被运走,而储存在枝条上的枣中,枣变得较甜。而小彭对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后,使得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到根,导致枣树死亡。
故答案为:B
14.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气孔数目。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甲叶片不涂凡士林,水分散失最多,最轻。乙叶片涂上表皮,丙叶片涂下表皮,乙叶片水分散失多于丙叶片,乙比丙轻。丁叶片上、下表皮都涂,水分散失最少,最重。
故答案为:A
15.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
B.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
C.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D.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铁、锰、硼的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解答】A、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培养液的浓度必须与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一致, 培养液的浓度大小,都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A不符合题意;
B、无土栽培中配制的营养液的浓度必须与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一致,B符合题意;
C、根尖的结构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中有导管,可以吸收并运输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到植物体的茎、叶等器官。所以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C不符合题意;
D、 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关于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植物生长只需要一种无机盐
B.植物生长只需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无机盐
C.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D.植物需要的无机盐越多越好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不同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种类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的无机盐也不同。
【解答】每种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多种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等,其中植物生长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不同种类的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不同,但并不是说需要的无机盐越多越好。
故答案为:C
17.下列关于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缺少其中几种无机盐并不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C.种植庄稼和花草,都需要施肥,肥料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D.在农业生产上,施肥很重要,但过分依赖化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
【解答】A、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所以B错误,符合题意;
C、 肥料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所以种植庄稼和花草,都需要施肥,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农业生产上,施肥是必要的,但是过度施用化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到湖泊或池塘,会使这些水域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使鱼、虾缺氧死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红”(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植物如果缺乏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就会出现病症
D.无机盐能被根毛区细胞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解答】A、只有被子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落“红”指花瓣,所以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花瓣中的有机物不是从土壤中吸收来的,B错误,符合题意;
C、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如果缺乏会出现病症,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根部成熟区(根毛区)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不利于农作物的根系吸收无机盐的农田管理措施是(  )
A.中耕松土 B.及时排涝
C.合理灌溉 D.多用化学肥料,少用农家肥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解答】A、中耕松土,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根的呼吸,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及时排涝,为了空气进入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合理灌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进一步加强根的吸水,促进植物对有机肥的吸收利用,及时转化成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为有机物的合成提供水环境,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多用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板结,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到湖泊或池塘,使藻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使鱼虾死亡,所以多用化学肥料,少用农家肥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图A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 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气孔散失水分,熟知,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图A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再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进行光照一段时间,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说明A叶片气孔被封,没有进行蒸腾作用;B叶片气孔没有被封,进行了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出来,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下·吴兴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将带叶的枝条下端用刀片削成平整的斜面,将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越来越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1)木质部(导管)
(2)导管从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作用。
【解答】(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由于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逐渐变红,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故答案为:(1)木质部(2)导管从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22.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 、铅(Pb) 、砷(As) 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 0~30 厘米层含量都低于 30~60 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
【答案】(1)A有机物
(2)C
(3)分类回收等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垃圾回收、再生性质和用途,结合图片进行判断解题。
【解答】(1)根据调查图可知不可回收垃圾占16.9%,可回收垃圾站29.1%,A有机物占总量的54.0%,因此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
(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
(3)对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比如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比如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和再生的好处是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
23.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
垃圾大军” 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1)B
(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解答】(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B符合题意。
(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24.科研人员在某市选取下列三块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
A. 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
B. 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
C. 河弯内河泥堆积而成黏粒较多的河套地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的产量 A 地 最高,C 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请从土壤颗粒、水、空气含量角度分析,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性状。   
【答案】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土壤颗粒起着支撑植株生长的作用,其粒径大小、组合比例与排列状况直接影响土壤的基本性状。
【解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 ,收获时的产量A地(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最高,C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说明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环境是: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故答案为: 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25.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N2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和   ,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合成各种蛋白质。
【答案】铵盐;硝酸盐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以实现氦的循环的途径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结合成氮氧化合物,并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在有氧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
【解答】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N2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而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盐、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了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变成蛋白质。
故答案为:铵盐;硝酸盐
26.绿色植物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然后将碳水化合物和从土壤中得到的含   的盐合成各种   。当动、植物死亡后,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其中一部分氨又变成了可为植物所吸收的含氮的盐类,归还给土壤。
【答案】氮;蛋白质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大气中的氨主要经过生物固氮作用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氧气不足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解答】绿色植物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然后将碳水化合物和从土壤中得到的含氮的盐合成各种蛋白质。当动、植物死亡后,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其中一部分氨又变成了可为植物所吸收的含氮的盐类,归还给土壤。
故答案为:氮;蛋白质
27.(2020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   。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   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   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答案】(1)上表皮(或表皮)
(2)⑥;③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由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可知,图示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栅栏组织、③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下表皮、⑥气孔。
【解答】(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上表皮(或表皮)。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⑥气孔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③叶脉所示部分运输而来,因为叶脉的功能为:植物通过它里面的导管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筛管把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根、茎等器官。
故答案为:(1)上表皮(或表皮) (2)⑥;③
28.(2020八上·余姚期中)按如图的方法,取两个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在A萝卜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萝卜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水的变化。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选填“多”或“少”),这是因为盐水的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导致的,此时细胞发生了如图乙中所示的变化   (填序号①或②)。
(2)根据以上现象,我们可以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答案】(1)多;大于;②
(2)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吸水:存在于活体生物细胞,死细胞的原生质层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能进行渗透吸水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
【解答】(1)A萝卜洞中加入的是浓盐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所以A萝卜洞里的水变多;细胞失水后细胞膜会与细胞壁分离,如乙图 ②所示;
(2)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的溶液浓度增大,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水稻的根毛细胞的浓度时,会导致水稻失水,即烧苗现象;故A正确;
故答案为:(1)多;大于; ② ;(2)A。
29.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   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   方(选填“上”或“下”)。
【答案】有机物;上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叶脉、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
【解答】对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使得筛管断开,致使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走而堆积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
故答案为:有机物;上
30.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作用各异:有的用于构建   ,如   和   是构成蛋白质所必需的,   和   是构成叶绿素的原料;有的用于调节植物的   ,如   能调节气孔的开闭,   能促进植物的开花结果。
【答案】植物体;氮;硫;氮;镁;生命活动;钾;硼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有氮、磷、钾的无机盐,被人们称为“肥料三要素”。
【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氮和硫是构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氮和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原料,有的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调节气孔的开闭,硼能促进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故答案为:植物体;氮;硫;氮;镁;生命活动;钾;硼
三、解答题
31.(2021·嘉善模拟)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2)根吸收水分与土壤溶液浓度有关。干旱时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叶,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   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答案】(1)根毛
(2)大于
(3)导管;光合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无机盐。导管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
【解答】(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2)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说明土壤溶液的浓度比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
(3)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各部位;根吸收的水只有少部分参与了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1)根毛;(2)大于;(3)导管;光合。
32.(2020八上·余姚期中)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的从气孔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   作用。
(2)图中[D]中有导管和筛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有机物输送到各处。
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
(3)[E]是由成对的   细胞构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答案】(1)蒸腾
(2)叶绿体
(3)保卫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
【解答】(1)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是蒸腾作用;
(2)叶肉细胞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
(3)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
故答案为:(1)蒸腾;(2)叶绿体;(3)保卫。
33.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那么,根、茎、叶在维持植物的生命方面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根据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叶说:“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说的是叶的   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   。
(2)根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完成的。
(3)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渴死了。”说的是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运输的方向是   的。
【答案】(1)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
(2)根毛区
(3)自下而上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所含的叶绿体多于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植物根尖根毛区长有根毛,可伸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体其他各部分。
【解答】(1)叶片中所含的叶绿体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从而供给植物体生命所需。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
(2)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根毛区完成的。
(3)植物的茎中有导管与根、叶中的导管相连,可将由根吸收来的水分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片。
故答案为:(1)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2)根毛区;(3)自下而上
34.(2020八下·萧山期末)如果将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环割”,即将植物韧皮部切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如图所示),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分析后简答。
(1)对树皮进行“环割”后,切断了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简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而切口下方无瘤形成”的原因。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有机物
(2)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对树皮进行“环割”后,植物的韧皮部被切断,而有机物是经由在茎树皮的韧皮部中筛管由上而下地运输着,所以是切断了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植物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分解有机物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树环切之后,切口以下部位(包括根部)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 所以最终会死亡。
故答案为:(1)有机物;(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 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35.(2020八下·吴兴期中)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
【答案】(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位于土壤下面的根需要进行呼吸,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3、水土流失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中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解答】(1) “锄禾” 是把草锄掉,锄草同时还进行了松土。所以 “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
(2) 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
(3)由分析可知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据此可以提出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 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 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四、实验探究题
36.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   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   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   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   ,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   。
【答案】(1)叶脉微红
(2)木质部(或导管)
(3)导管
(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根、茎、叶脉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最外面是树皮。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剥去树皮,里面全是木质部,形成层位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使茎不断加粗。
【解答】(1) 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因为叶片蒸腾作用的拉动下红墨水将会进入枝条中的导管并运输到叶脉。
(2)图乙中,①是韧皮部,②是形成层,③是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因此木质部(或导管)被染成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形成层,其作用为: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故答案为:(1)叶脉微红;(2)木质部(或导管);(3)导管;(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37.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填字母)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μ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答案】(1)蒸腾
(2)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进行生物环境的适应、蒸腾作用器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在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散失到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的器官是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能减弱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的植物需要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所以,耐早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特点,比如,叶片表面积小,叶片厚度较厚等,比较表格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叶片的表面积小,皮最厚,这些有利于降低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故B符合题意。
38.(2020八下·拱墅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同—植物的新鲜枝条探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实验开始时四个装置的总质量相等。
(1)该兴趣小组应选择    ,两组来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
(2)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   ,从而分析得出有关蒸腾作用的正确的实验结论。
(3)该兴趣小组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4)该兴趣小组同学应继续设计实验以研究   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答案】(1)甲丁
(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气孔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物体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解答】(1) 要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实验变量是叶片的有无,所以应该选择甲丁两组进行。
(2)植物吸收水分的99%会通过蒸腾作用向外散失,所以该实验中量筒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会经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越旺盛,量筒中水分就会越少,装置的质量就越小,故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乙、丙组中所涂凡士林的位置不同,乙组是涂在叶片的上表面,丙组是涂在叶片的下表面,又因为该实验研究的是蒸腾作用,所以可得出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因为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前面的实验已经证明了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还需要继续设计实验以研究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故答案为:(1)甲丁;(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 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气孔
39.(2020八下·江干期末)小明同学通过学习了解到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分,他首先选择下图四组中的   组;实验进行验证。然后研究:植物根的各个部分是否都吸水?设置了下图B组实验;选取若干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幼苗,随机分为2组。将其中一组的小麦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另外一组不做处理。他的实验目的是   ,本实验中对于实验组的根尖还要进行的操作是   ,如果实验中出现   现象则可验证实验目的。
【答案】C;探究根尖是否吸水;在根尖涂上石蜡;实验组出现根尖萎蔫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首先要探究“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分 ”,首先要设计有根和无根的对照实验,故选择C组。根据“ 将其中一组的小麦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另外一组不做处理 ”可知,此时的实验变量是根尖的有无,又结合“ 植物根的各个部分是否都吸水? ”可知探究的目的是: 根尖是否吸水。为了防止被剪去的根尖的切面部位也会吸收,所以需要在根尖的切面上涂上石蜡,如果实验组出现植株萎蔫现象则可验证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探究根尖是否吸水 ; 在根尖涂上石蜡 ; 实验组出现植株萎蔫
五、综合说理题
40.(2020·仙居模拟)网购的鲜花配有如图所示的保鲜养护说明,每一步配有如下文字:①往瓶内加适量的水,再滴入1-2滴84消毒液;②去除部分叶片,仅保留2-3片;③45°斜向剪去茎的底部后插入水中;④摆放花瓶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鲜花保鲜养护说明中的科学原理。
【答案】①往水中滴1﹣2滴消毒液,可以减少或杀灭水中微生物,防止茎腐烂,利于鲜花保鲜。
②去除部分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有利于鲜花保鲜。保留2﹣3片叶子,保持一定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茎中的运输。
③45°斜剪茎底部插入水中,增大茎底部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茎对水分的吸收。
④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保鲜鲜花去除部分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下专题复习之植物与土壤(中等难度)
一、单选题
1.(2021八下·吴兴期末)小明同学发现妈妈前天买来的菜忘了从塑料袋中拿出来,塑料内有水珠出现,他感到很好奇,于是想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2.(2021八下·嘉兴期末)下列有关叶片及其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表皮细胞组成
B.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开闭
C.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少量通过蒸腾作用直接散失
D.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筛管运输
3.(2021八下·嘉兴期末)水稻是本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的自述正确的是(  )
A.我的茎会不断加粗
B.我的茎属于木质茎
C.我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D.我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作为营养
4.(2021·瓯海模拟)兴趣小组符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则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现象将更明显
B.区域②变红说明了②是运输水分的部位
C.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5.(2021·乐清模拟)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6.(2021·龙港模拟)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弱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7.(2021七下·浙江期末)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
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8.(2020八上·浙江期末)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其原因是(  )
A.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 D.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
9.(2020八上·余姚期中)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人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10.(2020八上·余姚期中)即使是参天大树也需要用根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再通过一定的组织输送到叶。下列是几种细胞群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后,你认为适合完成此项功能的细胞群是(  )
A. B.
C. D.
1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绿色的细胞构成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
C.③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12.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  )
A.水分的输导受到阻碍
B.没有及时浇水
C.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拉断,降低了对无机盐的吸收
D.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折断,降低了对水分的吸收
13.小彭家里后院种了一棵枣树,多年来结果率低,枣也不甜。请教有经验的果农后得知,可以在开花较多的枝条上进行环切树皮。小彭实验后发现环切树皮后该枝条上结的枣确实比较甜。所以她一高兴,把他们家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结果没两年他们家枣树就死了。请问小彭家枣树死亡的原因是(  )
A.树干环切树皮后水分无法向上运输给叶子,导致枣树死亡
B.树干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给根,导致枣树死亡
C.树干环切树皮后破坏形成层,导致枣树死亡
D.树干环切树皮后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枣树死亡
14.已知白菜叶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现取甲、乙、丙、丁四片大小、质量相同的新鲜白菜叶,做如下处理: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四片叶置于通风处,5小时后称重,其重量从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丙→乙→甲 B.甲→乙→丙→丁
C.丁→乙→甲→丙 D.甲→丁→乙→丙
15.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
B.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
C.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D.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铁、锰、硼的无机盐
16.关于植物对无机盐的需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植物生长只需要一种无机盐
B.植物生长只需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无机盐
C.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
D.植物需要的无机盐越多越好
17.下列关于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缺少其中几种无机盐并不会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C.种植庄稼和花草,都需要施肥,肥料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D.在农业生产上,施肥很重要,但过分依赖化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18.有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蕴含了科学道理:落在地上的“红”(花瓣)通过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物质重新被植物吸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
B.花瓣中的有机物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C.植物如果缺乏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就会出现病症
D.无机盐能被根毛区细胞吸收并通过导管运输
19.不利于农作物的根系吸收无机盐的农田管理措施是(  )
A.中耕松土 B.及时排涝
C.合理灌溉 D.多用化学肥料,少用农家肥
20.图A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 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下·吴兴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将带叶的枝条下端用刀片削成平整的斜面,将枝条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钟后取出枝条,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观察。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越来越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22.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 、铅(Pb) 、砷(As) 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 0~30 厘米层含量都低于 30~60 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
23.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
垃圾大军” 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
24.科研人员在某市选取下列三块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
A. 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
B. 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
C. 河弯内河泥堆积而成黏粒较多的河套地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的产量 A 地 最高,C 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请从土壤颗粒、水、空气含量角度分析,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性状。   
25.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N2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和   ,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合成各种蛋白质。
26.绿色植物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然后将碳水化合物和从土壤中得到的含   的盐合成各种   。当动、植物死亡后,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其中一部分氨又变成了可为植物所吸收的含氮的盐类,归还给土壤。
27.(2020八上·浙江期末)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   。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   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   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28.(2020八上·余姚期中)按如图的方法,取两个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在A萝卜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萝卜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水的变化。
(1)A萝卜洞里的水变   (选填“多”或“少”),这是因为盐水的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导致的,此时细胞发生了如图乙中所示的变化   (填序号①或②)。
(2)根据以上现象,我们可以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29.如图所示,对一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一段时间后该枝条的切口处出现一个瘤状物,该瘤状物的形成是由于   堆积引起的,瘤状物在切口的   方(选填“上”或“下”)。
30.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作用各异:有的用于构建   ,如   和   是构成蛋白质所必需的,   和   是构成叶绿素的原料;有的用于调节植物的   ,如   能调节气孔的开闭,   能促进植物的开花结果。
三、解答题
31.(2021·嘉善模拟)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开花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2)根吸收水分与土壤溶液浓度有关。干旱时土壤溶液浓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叶,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   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32.(2020八上·余姚期中)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的从气孔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   作用。
(2)图中[D]中有导管和筛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有机物输送到各处。
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
(3)[E]是由成对的   细胞构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33.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基本功能是维持植物的生命。那么,根、茎、叶在维持植物的生命方面分别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根据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1)叶说:“没有我,你们都会饿死。”说的是叶的   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   。
(2)根说:“我要是不工作,你们都会渴死。”说的是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   完成的。
(3)萎蔫的叶:“快给我水!我渴死了。”说的是茎具有运输水分的功能,运输的方向是   的。
34.(2020八下·萧山期末)如果将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环割”,即将植物韧皮部切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如图所示),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分析后简答。
(1)对树皮进行“环割”后,切断了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简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而切口下方无瘤形成”的原因。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并说明理由。
35.(2020八下·吴兴期中)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护好和合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
(1)除草可以除去和庄稼争夺生存条件的杂草以保证粮食产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种,“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和喷洒除草剂都能除草,但是“锄禾”的方式更有利于庄稼的生长,因为“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   。
(2)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   。
(3)水土流失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的土地资源,请写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两个合理建议:   ,   。
四、实验探究题
36.图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   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
(2)如果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   被染成了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   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   ,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   。
37.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填字母)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μ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38.(2020八下·拱墅期末)某兴趣小组利用同—植物的新鲜枝条探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处理如图所示,甲是去掉叶片的枝条,实验开始时四个装置的总质量相等。
(1)该兴趣小组应选择    ,两组来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
(2)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   ,从而分析得出有关蒸腾作用的正确的实验结论。
(3)该兴趣小组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4)该兴趣小组同学应继续设计实验以研究   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39.(2020八下·江干期末)小明同学通过学习了解到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分,他首先选择下图四组中的   组;实验进行验证。然后研究:植物根的各个部分是否都吸水?设置了下图B组实验;选取若干株生长旺盛、带有绿叶和根系的幼苗,随机分为2组。将其中一组的小麦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另外一组不做处理。他的实验目的是   ,本实验中对于实验组的根尖还要进行的操作是   ,如果实验中出现   现象则可验证实验目的。
五、综合说理题
40.(2020·仙居模拟)网购的鲜花配有如图所示的保鲜养护说明,每一步配有如下文字:①往瓶内加适量的水,再滴入1-2滴84消毒液;②去除部分叶片,仅保留2-3片;③45°斜向剪去茎的底部后插入水中;④摆放花瓶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鲜花保鲜养护说明中的科学原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蒸腾作用是植物叶片以水蒸气的方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A、若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实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现象不明显,A不符合题意;
B、光照是蒸腾作用的动力,因此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B符合题意;
C、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子的气孔很小,肉眼看不到,因此由该实验无法看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是保护组织、叶肉是营养组织、叶脉中有输导组织等,这些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构成叶,叶具有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功能。
【解答】A、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A不符合题意;
B、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B符合题意;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蒸腾作用散失的水主要靠叶脉中的导管运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根、茎对植物的作用相关知识。
【解答】A、水稻的茎一旦成长后,就不能再加粗,是因为它的茎没有形成层这一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由于形成层的活动,能够产生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使植物的根、茎不断增粗,而水稻的茎不属于木质茎,B不符合题意;
C、水稻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C符合题意;
D、水稻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解答】A、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有助于枝条水分的运输,因此不能去除叶片;故A错误;
B、该实验是将木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因此区域②变红,说明此部位是运输水分的部位;故B正确;
C、该实验没有探究有机物的运输,因此无法得知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故C错误;
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解答】由图可知,对刚移栽的桂花树进行遮光处理,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影响切入解题。
【解答】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若是遇到太阳光线强的白天,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思想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可以保证过往船舶的顺利通行,故A不合题意;
B.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方式,可以节约化石能源,减小环境污染,故B不合题意;
C.对垃圾分类后再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可以减小环境污染,节约材料和能源,故C不合题意;
D.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但是产生的烟尘会污染环境,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从筛管的作用方面切入解题。
【解答】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有机物无法运输到根,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树木死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解答】A、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故A错误;
B、气孔的开合能够影响气体的进出,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B错误;
C、蒸腾作用离开叶片是水是气态的,水由液态到气态,是汽化的过程,汽化能够吸热;故C正确;
D、叶片浸入浓盐水后,细胞失水含水量减少,气孔关闭;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包括五大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植物组织由来源相同和执行同一功能的一种或多种类型细胞集合而成的结构单位。
【解答】A、细胞排列紧密,是保护组织;
B、细胞只有细胞壁,属于输导组织;
C、细胞细胞壁薄,排列不紧密,属于营养组织;
D、细胞小,且排列很紧密,属于分生组织;
起到运输作用的是输导组织;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表皮上有一些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叶肉是叶片的主要部分,其细胞内含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叶肉组织中,分布着许多纵横交叉又彼此相连的叶脉。叶脉中的导管和筛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筛管相通,可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解答】A、①⑤为叶片的上下表皮,由一层透明的细胞构成,A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③是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⑥为气孔,是植物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根尖的根毛区及其上部,中间部位的细胞上下连接处的横壁消失,形成长而中空的管子,叫做导管。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解答】移栽植物时往往暂时出现萎蔫现象,这是因为植物的一些根毛和幼根被折断,降低了根尖对水分的吸收。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过叶脉、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
【解答】小彭对枣树部分枝条进行环切树皮,使得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被运走,而储存在枝条上的枣中,枣变得较甜。而小彭对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后,使得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到根,导致枣树死亡。
故答案为:B
14.【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表皮上分布有气孔,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气孔数目。气孔是植物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窗口。
【解答】甲叶片不涂凡士林,水分散失最多,最轻。乙叶片涂上表皮,丙叶片涂下表皮,乙叶片水分散失多于丙叶片,乙比丙轻。丁叶片上、下表皮都涂,水分散失最少,最重。
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无土栽培是不用土壤,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解答】A、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培养液的浓度必须与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一致, 培养液的浓度大小,都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A不符合题意;
B、无土栽培中配制的营养液的浓度必须与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一致,B符合题意;
C、根尖的结构有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中有导管,可以吸收并运输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到植物体的茎、叶等器官。所以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C不符合题意;
D、 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不同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种类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的生长时期,需要的无机盐也不同。
【解答】每种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多种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等,其中植物生长中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不同种类的植物所需要的无机盐不同,但并不是说需要的无机盐越多越好。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
【解答】A、植物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所以B错误,符合题意;
C、 肥料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所以种植庄稼和花草,都需要施肥,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农业生产上,施肥是必要的,但是过度施用化肥,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到湖泊或池塘,会使这些水域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使鱼、虾缺氧死亡,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解答】A、只有被子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落“红”指花瓣,所以落“红”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花瓣中的有机物不是从土壤中吸收来的,B错误,符合题意;
C、植物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如果缺乏会出现病症,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植物的根部成熟区(根毛区)有大量的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利用氧气,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解答】A、中耕松土,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根的呼吸,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及时排涝,为了空气进入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合理灌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进一步加强根的吸水,促进植物对有机肥的吸收利用,及时转化成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为有机物的合成提供水环境,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多用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板结,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到湖泊或池塘,使藻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使鱼虾死亡,所以多用化学肥料,少用农家肥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气孔散失水分,熟知,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大气中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根据题干所述,图A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再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进行光照一段时间,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说明A叶片气孔被封,没有进行蒸腾作用;B叶片气孔没有被封,进行了蒸腾作用,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出来,所以可以得出结论: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21.【答案】(1)木质部(导管)
(2)导管从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作用。
【解答】(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因为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由于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逐渐变红,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故答案为:(1)木质部(2)导管从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22.【答案】(1)A有机物
(2)C
(3)分类回收等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垃圾回收、再生性质和用途,结合图片进行判断解题。
【解答】(1)根据调查图可知不可回收垃圾占16.9%,可回收垃圾站29.1%,A有机物占总量的54.0%,因此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
(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
(3)对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比如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比如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和再生的好处是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
23.【答案】(1)B
(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解答】(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B符合题意。
(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24.【答案】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土壤颗粒起着支撑植株生长的作用,其粒径大小、组合比例与排列状况直接影响土壤的基本性状。
【解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 ,收获时的产量A地(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岙坡地)最高,C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说明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环境是: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故答案为: 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25.【答案】铵盐;硝酸盐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以实现氦的循环的途径有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结合成氮氧化合物,并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在有氧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
【解答】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N2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而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铵盐、硝酸盐,经过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了各种氨基酸,氨基酸最后变成蛋白质。
故答案为:铵盐;硝酸盐
26.【答案】氮;蛋白质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大气中的氨主要经过生物固氮作用还原为NH3,然后被植物利用。土壤中的NH3也可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盐后被植物吸收。在氧气不足情况下,硝酸盐可被一些细菌最终转化为氮气,返回大气中。
【解答】绿色植物利用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然后将碳水化合物和从土壤中得到的含氮的盐合成各种蛋白质。当动、植物死亡后,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其中一部分氨又变成了可为植物所吸收的含氮的盐类,归还给土壤。
故答案为:氮;蛋白质
27.【答案】(1)上表皮(或表皮)
(2)⑥;③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由叶片横切面结构图可知,图示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栅栏组织、③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下表皮、⑥气孔。
【解答】(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上表皮(或表皮)。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⑥气孔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③叶脉所示部分运输而来,因为叶脉的功能为:植物通过它里面的导管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筛管把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输送到根、茎等器官。
故答案为:(1)上表皮(或表皮) (2)⑥;③
28.【答案】(1)多;大于;②
(2)A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的活动叫做渗透吸水。渗透吸水:渗透作用,即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渗透吸水:存在于活体生物细胞,死细胞的原生质层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能进行渗透吸水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
【解答】(1)A萝卜洞中加入的是浓盐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所以A萝卜洞里的水变多;细胞失水后细胞膜会与细胞壁分离,如乙图 ②所示;
(2)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的溶液浓度增大,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水稻的根毛细胞的浓度时,会导致水稻失水,即烧苗现象;故A正确;
故答案为:(1)多;大于; ② ;(2)A。
29.【答案】有机物;上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叶脉、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
【解答】对植物的侧枝枝条树皮进行环割处理,使得筛管断开,致使叶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走而堆积在切口上方,形成瘤状物。
故答案为:有机物;上
30.【答案】植物体;氮;硫;氮;镁;生命活动;钾;硼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植物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有氮、磷、钾的无机盐,被人们称为“肥料三要素”。
【解答】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氮和硫是构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氮和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原料,有的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如钾能调节气孔的开闭,硼能促进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故答案为:植物体;氮;硫;氮;镁;生命活动;钾;硼
31.【答案】(1)根毛
(2)大于
(3)导管;光合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无机盐。导管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
【解答】(1)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2)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说明土壤溶液的浓度比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
(3)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各部位;根吸收的水只有少部分参与了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1)根毛;(2)大于;(3)导管;光合。
32.【答案】(1)蒸腾
(2)叶绿体
(3)保卫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是维管植物营养器官之一。其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有蒸腾作用,提供根系从外界吸收水和矿质营养的动力。
【解答】(1)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是蒸腾作用;
(2)叶肉细胞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
(3)气孔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
故答案为:(1)蒸腾;(2)叶绿体;(3)保卫。
33.【答案】(1)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
(2)根毛区
(3)自下而上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形态结构;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所含的叶绿体多于靠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植物根尖根毛区长有根毛,可伸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并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体其他各部分。
【解答】(1)叶片中所含的叶绿体具有制造有机物的功能,从而供给植物体生命所需。叶片的正面绿色比背面颜色深是由于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
(2)根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是由根尖的根毛区完成的。
(3)植物的茎中有导管与根、叶中的导管相连,可将由根吸收来的水分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片。
故答案为:(1)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含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多;(2)根毛区;(3)自下而上
34.【答案】(1)有机物
(2)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 ,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
【解答】(1) 对树皮进行“环割”后,植物的韧皮部被切断,而有机物是经由在茎树皮的韧皮部中筛管由上而下地运输着,所以是切断了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植物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分解有机物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树环切之后,切口以下部位(包括根部)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 所以最终会死亡。
故答案为:(1)有机物;(2) 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 ;(3) 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
35.【答案】(1)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位于土壤下面的根需要进行呼吸,疏松的土壤有利于根的呼吸;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3、水土流失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中不断破坏植被开垦荒地,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耕地比例过大,农业经营粗放,生产水平很低,天然草场超载放牧,退化严重,不能发挥生态防护效益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解答】(1) “锄禾” 是把草锄掉,锄草同时还进行了松土。所以 “锄禾”不光能除草,还能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
(2) 农民不光除草,有时还种草,例如在冬季农田闲置的时候,种上学名是“紫云英”、俗称“红花草籽”的草,到来年春天犁田毁草,把紫云英翻压在土里,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因为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
(3)由分析可知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据此可以提出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故答案为:(1) 使土壤变得疏松,增加土壤透气性 (2) 紫云英分解后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
36.【答案】(1)叶脉微红
(2)木质部(或导管)
(3)导管
(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根、茎、叶脉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最外面是树皮。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剥去树皮,里面全是木质部,形成层位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使茎不断加粗。
【解答】(1) 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因为叶片蒸腾作用的拉动下红墨水将会进入枝条中的导管并运输到叶脉。
(2)图乙中,①是韧皮部,②是形成层,③是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因此木质部(或导管)被染成红色。
(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
(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形成层,其作用为: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故答案为:(1)叶脉微红;(2)木质部(或导管);(3)导管;(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
37.【答案】(1)蒸腾
(2)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进行生物环境的适应、蒸腾作用器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在叶片上有气孔,气孔是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解答】(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散失到体外的过程,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的器官是叶片,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能减弱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的植物需要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所以,耐早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特点,比如,叶片表面积小,叶片厚度较厚等,比较表格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叶片的表面积小,皮最厚,这些有利于降低腾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故B符合题意。
38.【答案】(1)甲丁
(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气孔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的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物体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解答】(1) 要说明叶片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结构,实验变量是叶片的有无,所以应该选择甲丁两组进行。
(2)植物吸收水分的99%会通过蒸腾作用向外散失,所以该实验中量筒中的水分被植物吸收后会经过蒸腾作用散失,蒸腾作用越旺盛,量筒中水分就会越少,装置的质量就越小,故该兴趣小组主要观察记录的实验结果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乙、丙组中所涂凡士林的位置不同,乙组是涂在叶片的上表面,丙组是涂在叶片的下表面,又因为该实验研究的是蒸腾作用,所以可得出设计乙、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因为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时,水分是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前面的实验已经证明了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所以还需要继续设计实验以研究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故答案为:(1)甲丁;(2)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或各个装置减少的质量; (3) 比较叶上下表皮蒸腾散发出来的水分的多少 ;(4)气孔
39.【答案】C;探究根尖是否吸水;在根尖涂上石蜡;实验组出现根尖萎蔫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首先要探究“ 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分 ”,首先要设计有根和无根的对照实验,故选择C组。根据“ 将其中一组的小麦植株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即根尖),另外一组不做处理 ”可知,此时的实验变量是根尖的有无,又结合“ 植物根的各个部分是否都吸水? ”可知探究的目的是: 根尖是否吸水。为了防止被剪去的根尖的切面部位也会吸收,所以需要在根尖的切面上涂上石蜡,如果实验组出现植株萎蔫现象则可验证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C;探究根尖是否吸水 ; 在根尖涂上石蜡 ; 实验组出现植株萎蔫
40.【答案】①往水中滴1﹣2滴消毒液,可以减少或杀灭水中微生物,防止茎腐烂,利于鲜花保鲜。
②去除部分叶,可以减弱蒸腾作用,有利于鲜花保鲜。保留2﹣3片叶子,保持一定的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茎中的运输。
③45°斜剪茎底部插入水中,增大茎底部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茎对水分的吸收。
④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保鲜鲜花去除部分叶、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空调出风口的目的是减弱植物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过度散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