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 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 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10: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 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荻港(dí) 溃退(kuì) 阻遏(è) B. 歼灭(qiān) 经营(yíng) 区域(yù)
C. 绥靖(suí) 要塞(sài) 摧枯拉朽(xiǔ) D. 预定(yù) 无锡(xī) 锐不可当(dāng)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B.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已经。)
C.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
D.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执行:实施;实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史蒂芬·威廉·霍金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B. 《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C.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D. 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4.下列有关《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长江”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B. 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C. 正文第一句是导语,导语以下是消息的主体。其中“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 领”“进击”等表现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表现了敌军的顽 强抵抗。
D.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高度赞扬 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
A. 渡 渡江 度 度日 B. 歼 歼灭 纤 搬纤
C. 溃 溃退 遗 遗忘 D. 塞 要塞 赛 比赛
6.选出语言最简明的句子(  )
A.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B. 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蓝墨水。
C. 中国人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外国人也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
D. 小新和他同学的老师从学校出来。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新闻也叫________,通常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一般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做些________,还可穿插适当的________和________。
8.选词填空。
①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_(A.顽强 B.顽固 C.坚强)。
②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________(A.服从 B.执行 C.贯彻)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9.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①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________。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不超过20字)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人民日报》)

11.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推介太白楼)太白楼乃任城古八景之一,名传于世千余载,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人李白曾居住在任城(今济宁),常在此与朋友一起饮酒。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
(2)请参考以上资料,写一句生动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
12.阅读下列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5月4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根据事赛作品的内容,比赛分为“传承”“跨越”“展望”三个篇章。形式包括学生朗诵、师生合诵等。共22个参赛节目和2个表演节目。比赛节目精彩纷呈,师生合作的朗诵《相信未来》获得“最佳风采奖”。本次比赛由学校教务处主办。部分学生家长应邀观看了比赛。
四、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A.扩大 B.发展 C.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A.溃退 B.溃败 C.溃逃),毫无斗志 ,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A.顽固 B.顽强 C.坚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A.战胜 B.消灭 C.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写出括号中运用恰当的词。
(2)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________
(3)“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________
(4)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说明了什么
(5)对本文中议论句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
C.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
D.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
(6)有学生提出:“我认为,如果把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会更好。因为前者只说了这次军事行动,后者不仅说出了军事行动而且说出了结果。”这个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 谈谈理由。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________。
(2)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3)用横线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________,其作用是什么?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书香过大年,
徐忠彪
①大众网日照2017年2月8日讯 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据统计,8日当天,日照图书馆累计入馆人次千余人。
②春节假期,除了购物与旅游外,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正成为不少人的休闲选择,而日照图书馆随着开馆后迎来的首个春节假期,更是点燃了日照市民们的阅读热情。8日下午,记者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楼大厅悬挂着的一串串红红的灯笼为图书馆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无论是在图书馆一楼还是三楼,各个阅读区的读者都不少。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③“孙女的爸妈上班,我带着孙女来看书。”在儿童阅读区,65岁的宋进尚正在陪着4岁的小孙女读书。宋进尚告诉记者,假期还是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希望带着孙女从小多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来图书馆看看书多学知识。
④“今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读书任务,列下很多名单,正好可以来图书馆借书了。”今年正在日照开发区兰州路小学读三年级的陈祥鹏还是第一次到图书馆,找到要借的图书,陈祥鹏迫不及待地在少年阅读区外的休息椅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神秘岛》《吹牛大王历险记》《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陈祥鹏的父亲告诉记者,从明天开始就要带儿子四处走亲戚串门,这样儿子就可以在走亲戚之余,灵活地利用时间多读课外书。
⑤春节假期,市民的读书热情高涨。据了解,为了满足市民阅读需求,鸡年春节日照图书馆春节假期持续开馆,同时还特意新上架了金庸、古龙等武侠全套图书。在图书馆三楼阅读区工作的张金花,一边整理着新上架的图书,一边忙着在入口处随时做引导。张金花告诉记者,因为春节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二,连续三天加班,这也是她第一次大年初一没有给亲戚朋友拜年。得知是记者正在采访,张金花特意跟记者嘱咐:有些人在书上乱写乱画,希望能够倡议市民文明读书、文明借书,尤其是对图书馆的条例规定,在借阅之前要仔细了解。
⑥除了借阅图书,还有不少孩子、大人选择在图书馆自助选片看电影。68岁的市民王女士在电影播放自助机前刚刚看完《西游伏妖篇》,王女士告诉记者,家住在图书馆附近的小区,非常方便。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带着孙女来图书馆。
⑦据了解,春节期间,日照图书馆每日开馆时间为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工作人员轮班上岗,确保市民度过一个书香春节。
(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将新闻标题补充完整。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3)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及表达作用。
尤其是在三楼的成人阅读区,大片的阅读休息区域被市民“占领”。
(4)新闻中说“有些人在书上乱写乱画”,请你在图书馆阅读区张贴一则温馨提示语,提醒读者不要在书上乱写乱画。
(5)对于此则新闻中报道的“书香春节”这一现象,你怎样评价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ACD注音正确。B歼jiān。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汉字读音的能力。做此类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 C
解析:ABD理解正确。C“摧枯拉朽”在句中用的是其比喻义,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义。
3. D
解析:A.主语“无限执着”与谓语“浮现”搭配不当,应将“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着”改为“执着于科研事业的情景”;B.“塑造”与“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形象”;C.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4. C
解析: C。顽强抵抗不能用在敌军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新闻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熟记新闻常识,答题时,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5. B
解析:ACD正确。B纤[xiān] 1.细小:~人(卑鄙的小人)。~介;[qiàn] 拉船前进的绳子:~夫。“搬纤”应为“搬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组词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正确读写汉字,还要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根据对字形和字义的理解判断对错。
6. A
解析:A语言简洁。B语义不明,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买了两瓶红墨水和两瓶蓝墨水;也可以理解为:我买了一瓶红墨水和一瓶蓝墨水。C这句话最简洁的表述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要接受安全技术检查。D语意不明。这里的老师是“小新和同学”共同的老师还是“他同学”的老师不明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语句的表达简明是指用语简明、扼要,语意明确,无多余的话,让人一下子就能把握住语意。基本要求是:一简洁精练,不重复,不累赘;二.准确明白,无歧义,不晦涩难懂。
二、填空题
7. 消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解析:根据平时对新闻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新闻 ,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 一种文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看,新闻以记叙为主,十分讲究真实性。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 即Who(何人) 、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因)、How(如何)。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故答案为:1、消息
2、标题
3、导语
4、主体
5、背景
6、结语
7、记叙
8、描写
9、议论
10、抒情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消息的文学常识,包括消息的六要素、五结构、特点等,这些知识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牢记,考试时根据积累答题即可。
8. A;B
解析:①A.顽强:坚强,强硬。B.顽固: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在思想观点或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不易制服或改变。C.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使坚强。根据语境分析,虽然敌军屡屡失败,但他们还是在坚持作战,不投降。故选用“顽强”。
②A.服从:遵照,听从。B.执行:实施,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C.贯彻:彻底实现或体现(方针、政策、精神、方法等)。根据语境分析,后面的宾语中心语是命令,应选用“执行”。
故答案为:A 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此题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句意和词义,通过辨析这几个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就很容易做出选择。
9.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解析:这几个词语都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里面的,先理解句意,再结合句意解释词语意思。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为:①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②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三、语言表达
10. 校园足球工作受到重视并在逐步推进。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四个选项内容,从“ 将重点发展 ”-“ 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 ”-“ 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 ”- “ 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 ”,:足球工作是一步步从“想法”变为“现实”,一步步有序推进的。
故答案为:校园足球工作受到重视并在逐步推进。
点评:本小题考查材料探究。需要对所给材料进行详细地分析,梳理其中的线索,找时间发展的规律。答题时要注意表述清楚“主谓宾”,即说清楚“谁干什么”或者“谁怎么样”即可,不能超过规定字数。
11. (1)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
(2)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
解析:(1)此题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新闻材料的核心内容是: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筛选出两个关键对象“济宁太白楼”“《国宝档案》”,据此可整理为: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或《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2)此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宣传标语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做到紧扣主题、用语简明、有号召性即可。这里要结合“推介太白楼”部分的资料来写,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其悠久的历史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此处宣传语目的是吸引更多同学走进太白楼,宣传介绍太白楼,结合所给资料,可写出如下标语: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等。只要符合活动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济宁太白楼亮相《国宝档案》;《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国宝档案》播出;
⑵登太白楼,开启诗意之旅;仰望诗酒英豪,邂逅快意人生。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和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其中第一题是典型题目,为新闻拟标题的方法:第一步:抓住关键句、特征句。
⑵本题考查观点表达,结合文意,简要谈谈对于梁实的做法。
12. 淮扬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导语是:5月4日下午,淮扬中学“品读经典,放飞青春”经典诵读比赛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要抓住主要的关键词:淮扬中学;经典诵读比赛。故可以概括为:淮扬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故答案为:淮扬中学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新闻标题的概述,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精华,是新闻的灵魂,它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新闻最主要的内容。因此概括方法是:人物(事物)+事件。
四、现代文阅读
13. (1)①扩展 ②溃退 ③顽强 ④ 歼灭
(2)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新闻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A
(6)不能换。 “横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而“胜利渡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解析: (1)①A.扩大: 使范围、规模等增大。B.发展: 1.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2.发育,进展 3.组织规模等扩大。C.扩展:指向外伸展。“扩展”包括扩大和发展。根据语境分析,东路军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但他们还要占领更广大的南岸阵地。故选“扩展”。
②A.溃退: 失败而退却。B.溃败: 军队被打垮。 C.溃逃: 溃败逃跑。根据语境,我西路军占领了广大南岸阵地,敌人失败了,但并没有逃跑,毕竟他们是军队,是有组织纪律性的,是按照指挥退军的。故选“溃退。”③A.顽固:思想愚昧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2.立场反动,不愿意改变。B.顽强: 1.非常坚强 2.强硬不屈 。 C.坚强: 1.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 2.使坚强. 根据语境分析,虽然敌军屡屡失败,但他们还是在坚持作战,不投降。故选用“顽强”。
③ A.战胜: 在战争中取胜;经战斗而获胜。B.消灭: 1.消失;灭亡 2.使消灭;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 。 C.歼灭: 杀光,杀尽。根据“ 一切抵抗之敌 ” 的语境,应选用“歼灭”。
(2)从“21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的渡江情况 ,从“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结尾写人民解放军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3)汤恩伯亲自到芜湖督战也不起丝毫作用,把他认为很巩固的江阴防线都被突破了,由此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新闻讲究时效性和准确性,“至发电时止”是说“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和“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是截止到发电时的情况,而不是之前或之后的情况,因此这两句话都体现了新闻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这句话属于议论。这句话分析了 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揭露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说明说明战犯汤恩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故选A。
(6) “横渡”,“横”凶暴,不讲理,这里属于贬词褒用,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而“胜利渡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故不能改变。
故答案为: (1)扩展 顽强 歼灭
(2)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
(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新闻的语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A
(6)不能换。 “横渡”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的磅礴气势。而“胜利渡江”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此题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句意和词义,通过辨析这几个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就很容易做出选择。
(2)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3)本题考查赏析侧面描写的作用的能力。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暗写、暗示手法):就是作者对描写对象不进行直接描写 ,而是通过对其周围的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 ,来表现(反映、衬托)被描写 的对象。赏析其表达效果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句子的意思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赏析消息语言的能力。消息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因此赏析消息语言时要结合消息内容赏析消息语言的表达效果。
(5) 本题考查分析议论的作用。记叙文中的议论大体上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在叙述中阐发事物的意义,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二是表达作者的某些观点,放在叙事前引发读者的思考:三是画龙点睛,揭示文章的主题。
(6)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的品析能力。解答此类题,一定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答题原则,认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
14. (1)标题;人物;事件结果;地点;解放军的人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准确性
(2)通讯社的名字 发电的地点 发电的准确时间 电头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以此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著有发稿时间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
(3)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介绍了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 更加突出了占领南阳的重要意义
【解析】
【分析】(1)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标题,“中原我军”交代人物;“解放南阳”交代事件结果。“南阳”交代地点。“百万大军”还交代了解放军的人数,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这些内容都是真实的,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新华社”交代通讯社的名字。“郑州”交代发电的地点。“1948年11月5日”交代发电的准确时间。因此电头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以此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著有发稿时间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
(3) 新闻的导语一般为第一句或第一段,这则新闻报道的事件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因此这则新闻的第一句话“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就是导语。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这部分是插叙,介绍了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了占领南阳的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1) 标题 人物 事件结果 地点 解放军的人数 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准确性
(2)通讯社的名字 发电的地点 发电的准确时间 电头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以此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著有发稿时间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
(3)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 介绍了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 更加突出了占领南阳的重要意义
点评:(1) 本题考查理解新闻内容的标题的能力。新闻的标题用来指示、评价、概括、表现新闻内容的最简短的文字。解答时要分析标题中每个词语解释的意思。
(2)本题考查对消息电头的掌握。 电头是电讯稿件发出单位、时间和地点的说明。电头多放在新闻稿件的开头,用括号或比较显著的字体区别于正文,有时也放在稿件的末尾。电头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社××地×月×日电";另一种是"据××社××地×月×日电",表明报社编辑部对电讯稿进行了某些删节,以适应自己的特点和版面安排。
(3) 本题考查筛选消息导语的能力,消息的导语一般在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本题考查对插叙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叙的作用一般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等。
15. (1)日照市民图书馆里读书热
(2)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
(3)“占领”是“占据”的意思,大词小用,风趣幽默,含蓄委婉地赞扬了广大市民高涨的阅读热情。
(4)【示例1】文明阅读,请勿涂鸦。
【示例2】请爱护书籍,就像爱护我们的脸一样。
(5)示例 我认为“书香春节”这一现象值得肯定与赞扬。这表现了当前人们健康的过节、休闲方式和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求。
解析:⑴本新闻主要介绍了“鸡年春节期间,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这一事件,根据这个主要事件进行压缩、概括即可。
⑵新闻导语应该是概括新闻最重要、最精彩的事件,第一段第一句符合这个要求,因此“ 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 ”是导语。
⑶“占领”的本义指战争中用武装力量取得某个地方,占领后地盘将属于自己。 这里加双引号的“占领”是大词小用,写出市民读书的盛况,非常形象。
⑷提示语紧扣两个目标进行撰写:内容明确,指向“ 提醒读者不要在书上乱写乱画”;二是符合“提示语”特点,语气要委婉、和善。言之成理即可。
⑸紧扣着“ 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 ”这一主题,以及新闻中关于各位市民的言论,明确“读书有益,要多读书”正面的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 日照市民图书馆里读书热
⑵ 鸡年春节不少日照市民选择了到图书馆读书作为度过春节的新方式。
⑶ “占领”是“占据”的意思,大词小用,风趣幽默,含蓄委婉地赞扬了广大市民高涨的阅读热情。 ⑷ 【示例1】文明阅读,请勿涂鸦。【示例2】请爱护书籍,就像爱护我们的脸一样。
⑸ 示例 我认为“书香春节”这一现象值得肯定与赞扬。这表现了当前人们健康的过节、休闲方式和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求。
点评:⑴本小题考查新闻导语的作用。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核心内容。
⑵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核心内容。
⑶新闻语言具有通俗的特点,要求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上口,和说话一般。 深入浅出,浅显明白,大家容易懂,具有社会通用性。
⑷ 提示语是针对某一特定场合、特定要求、特定人群作出提示的句子。主要特点有:紧扣主题,倾向鲜明;语言简明,词语精炼; 多用修辞,句式多样。
⑸按照新闻的事实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语言组织即可。注意观点态度的正确性,不要脱离中心随意表达,要明确主旨。
(

5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