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19 10:1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诘(jié)责 解剖(pōu) 芦荟(huì) 深恶(è)痛疾
B. 畸(jī)形 匿(nì)名 叮嘱(zhǔ) 杳(yǎo)无消息
C. 绯(fēi)红 发髻(jì) 挟(jiā)带 抑扬顿挫(cuó)
D. 不逊(xùn) 瞥(piě)见 扒(pá)手 诲(huì)人不倦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年近三十,头发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B.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C.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引人入胜。
D. 十年浩劫中遗失的大量书籍,从此杳无消息。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标致 樱花烂熳 成群结队 油光可签 B. 优待 烟尘斗乱 精通时事 美其名曰
C. 和蔼 几次三翻 好意难却 抑扬顿挫 D. 疑惑 沓无消息 正人君子 大而言之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些小品表演往往会让观众抹几把感动的泪水,有时甚至出现台上台下齐动情的场景。
B. “华为”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
C. 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 对涉及人们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的重要保证。
5.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其中“看电影”事件对作者的影响极大,是作者选择“弃医从文”的救国救民道路的直接原因。
B. 本文在描写人物时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对藤野先生第一次出场时的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特点,几笔就勾勒出一位相貌平平的学者形象。
C. 本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作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 这篇回忆性散文注重对典型事例的描述,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作者的彷徨心理。
二、填空题
6.选词填空。
A.居然 B.凄然 C.愤然 D.自然
①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________睡安稳了。
②爱国青年也________,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③—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________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④因为看得他有些________,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7.写出下列句子主要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________
②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________
③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________
④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________
8.写出文中所记叙的藤野先生与“我”在学习中交往的四件具体事例及其作用。
①第一件事:________,
表现了________。
②第二件事:________,
表现了________。
③第三件事:________,
表现了________。
④第四件事:________,
表现了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9.为了配合学校举办的主题为“阅读经典,滋养心灵”的活动,语文老师在班级开展了以“阅读·经典·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近年来,鲁迅作品与中学教材的关系问题每每引起舆论的关注。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里“大撤退”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引起热议。请你以“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鲁迅”为观点,结合所学的课文知识,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50字)
10.下面是同学搜集的一幅鲁迅先生的画像,请你为其配一段描述性文字。(8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 ,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选文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两件事。
(2)指出文中A,B两处语言描写所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 ,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12.阅读《那年花开》,完成下列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2期 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请从A句和B句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句: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句: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A项,“恶”应读“wù”;C项,“挟”应读“xié”;D项,“瞥”应读“piē”。
故答案为: B。
点评: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 C
解析: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故事情节”错。
故答案为:C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 B
解析:A改为:油光可鉴。
C改为:几次三番。
D 改为:杳无消息。
故答案为:B
【点评】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4. D
解析:D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故答案为: D。
点评: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 D
解析:本文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影响——使作者“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并无“彷徨”之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词属文学常识类题。解答此题,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对相关的作家及其作品和作品风格有所记记忆。
二、填空题
6.A;C;D;B
解析:居然,一表示没想到, 出乎意料;二表示明白清楚。凄然:凄凉悲伤的样子。愤然:愤怒的样子。自然:在这里是当然、固然之意。
故答案为:A;C;D;B
【点评】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
7.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解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是肖像描写;“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是语言描写。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是心理描写。“脸色仿佛有些悲哀”是神态描写。
【点评】(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描写:是对人物面部表情的描写,可以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8.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他工作认真负责;藤野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他对学生严格要求;藤野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他热情诚恳;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他有求实精神
解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此题一定要注意答出藤野先生与“我”之间发生的事件,要以藤野先生为陈述对象。答作用时要考虑答出人物的品质。
【点评】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语言表达
9.鲁迅的作品有辛辣犀利的讽刺,有机智俏皮的反语,只是由于环境所迫,有些文章文字较为晦涩,作品中夜难免有文白夹杂的痕迹,这些确实给我们中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是突破障碍也并非难事,一旦进入鲁迅的世界,自会感受到无穷的韵味。阅读鲁迅的作品,有利于我们独立个性的健全,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文字能力的提高。
解析:把握观点“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鲁迅”,结合所学的课文知识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情况答题即可。
【点评】此类题型考查的是微写作(片断写作),要紧扣所给的材料,或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描写一个场景、或描写一个人物、或概述一件事情。
10. 鲁迅先生满头粗而硬的头发一根根竖立起来,倔强地向上生长着。他有着浓浓的眉毛,两眼看向远方,目光坚定而犀利。先生留着浓黑的“一”字须,嘴唇紧闭。先生严肃的表情透露出他的刚直与正气。
解析:仔细观察画像,抓住鲁迅先生的外貌特点,然后进行细致描写。可着重描写鲁迅先生的头发、目光、神情等。描写时,一要突出鲁迅先生外貌的特点:二要注意描写的顺序。
故答案为:鲁迅先生满头粗而硬的头发一根根竖立起来,倔强地向上生长着。他有着浓浓的眉毛,两眼看向远方,目光坚定而犀利。先生留着浓黑的“一”字须,嘴唇紧闭。先生严肃的表情透露出他的刚直与正气。
点评:描写性微写作要围绕中心描述出最精彩、最集中的场景或人物片段,收到特写镜头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首先要看清楚命题要求,明确内容上要求写什么,形式和字数上有哪些要求。微写作一般情况下比大作文有更多题目上的限定和要求,因此审清答题内容和答题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因篇幅短小,所以微写作要有鲜明的主题,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来叙述,切忌无中心,胡乱拼凑。写作时,主题必须单一,内容必须集中,重点必须突出。
四、现代文阅读
11. (1)藤野先生给“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2)A处:藤野先生认真负责,关心学生。B处: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或: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①“从头到末”“都”“一一订正”写出了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很用心,添改得全面、细致。既突出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热情诚恳的精神品质和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也充分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②心理描写;描绘出“我”对藤野先生教导的“不服气”。
解析:(1)解答本题要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从选文开头到“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神经学”写了藤野先生给“我”添改讲义;从“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到结尾写了藤野先生给“我”纠正解剖图。
(2)A处“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我”这个外国学生很关心。B处是藤野先生给“我”纠正解剖图时所说的话,从“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3)①结合语境写出词语对表选人物形象或者情感的作用即可。②由该句前面的“心里却想道”可以判断出该句属于心理描写。句中“图还是我画的不错”具体表现出“我”的“不服气”。
故答案为:⑴藤野先生给“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⑵A处:藤野先生认真负责,关心学生。B处: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或: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⑶①“从头到末”“都”“一一订正”写出了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很用心,添改得全面、细致。既突出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热情诚恳的精神品质和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也充分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②心理描写;描绘出“我”对藤野先生教导的“不服气”。
点评:⑴本题考查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熟知段落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用指定的方式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前后文内容去判断分析。
12. (1)表面指故事发生在栀子花开的时候;深沉含义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①题目新颖有美感,引人遐思;②暗示了文章的中心—老师的赏识、鼓励,让“我”重拾信心获得成功,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
(2)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3)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4)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5)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文章主要是记叙初三那年,我参加作文比赛失败了,后来在徐老师的鼓励下,重拾信心,终于取得了成功。“那年花开”也就是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能力,答题注意结合相关句子的内容。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的角度,题干中已经作了明确“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不要从其他的角度进行赏析。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4)本题考查分析情境作用的能力。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是有原因的,“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名次,“我”对写作失去信心。于是徐老师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是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5)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点评】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

11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