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堂吉诃德》练笔
学习目标
1、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主题、艺术手法,进行微写作训练。
2、培养审题意识,锤炼表达,提升思维的严密性。
3、互批互改,完善不足,备战期末。
【例题】
某山村的一位贫困户面对村干部的三次精准扶贫帮助,都选择拒绝。
起初,村子打算将发展油茶种植作为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好不容易从外面请来了专家,这位贫困户却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他的理由是:“去了也没用,肯定学不会。”
村里的养羊合作社打算把他纳入其中,他再次拒绝。他说:“谁受得了那个味儿呀。”
动员再三,村干部建议他种点柑橘树,却再次碰壁。他怒怼来人:“长在山上,哪个愿意天天往山上爬?”
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从贫困户角度看,可以提炼“懒惰常常与贫穷落后相伴相生”、“宁可懒、不怕穷的习惯不可小视”、“懒惰者坐失良机”等观点。
从扶贫者角度看,可提炼“扶贫要注意激发内生动力”、“扶贫必须与教育相结合”、“对因懒致贫户要提高帮扶的针对性”等等。
【例题】
某山村的一位贫困户面对村干部的三次精准扶贫帮助,都选择拒绝。
起初,村子打算将发展油茶种植作为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好不容易从外面请来了专家,这位贫困户却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他的理由是:“去了也没用,肯定学不会。”
村里的养羊合作社打算把他纳入其中,他再次拒绝。他说:“谁受得了那个味儿呀。”
动员再三,村干部建议他种点柑橘树,却再次碰壁。他怒怼来人:“长在山上,哪个愿意天天往山上爬?”
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
【佳作范例】
扶贫不能扶懒。精准扶贫的目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让一人一户掉队。但这绝不是实施平均主义,助长不思进取的懒汉习气。如果扶的是懒汉,不仅会消耗过多的资源,还会对急于脱贫、早该帮扶的贫困者带来新的“不公平”。况且,有人“懒性”不改,即便你强拉上“致富”行列,终究会急速下降到贫困“悬崖”下的。
推进精准扶贫,得大力引导贫困户的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稳定脱贫、加快致富的内动力。
微型议论文,
观点要鲜明。
摆在显要处,
首尾都可行。
简明“三段论”,
结构要完整。
说理抓要害,
打蛇盯七寸。
篇幅控制好,
超标会失分。
例题:人文主义思想在堂吉诃德身上的有何具体体现?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他崇尚自由,用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役人,他对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他路见不平,便拔刀相助,解救被抽打的牧童,也体现了他追求正义与平等的意识;
他忠于自己的理想,想要改变现实,匡扶正义,三次出游,屡败屡战,令人敬佩。
《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是世界文学史上两部伟大的作品,不仅都出自文化巨擘之手,而且创作于相似历史背景,试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150字左右。
(1)题目要求分析《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的人文主义思想,首先要对这二者有基本的了解。如: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解放、以人为本;用理性反对蒙昧。
(2)分析时,可从社会背景、文学风格、思想内涵、人物塑造等方面考虑。
(3)最后,结合读过的《堂吉诃德》《阿Q正传》等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一个可能永远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一点在堂吉诃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请结合你读过的《堂吉诃德》,分析这一矛盾在堂吉诃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悲剧色彩。150字左右。
在堂吉诃德表面的喜剧因素之下,实际隐含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深刻的悲剧意蕴,具体如下:
(1)他对社会正义理想的追求,在当时封建黑暗势力下,是不可能得以实现的;
(2)他选择了错误的、虚幻的对象来战斗,因而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
(3)他幻想以过时的、虚幻的骑士道来改造现实社会,是不能成功的。
作者创造堂吉诃德这一形象,仅仅是为了博大家一笑吗?堂吉诃德的形象有什么主要意义呢?谈谈你的理解。150字左右。
不仅仅是为了博大家一笑。
(1)由于被骑士小说毒害,堂吉诃德终日脱离实际,陷入幻想世界,把维护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天职,见义勇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顾一切。但由于方法不对,而得到相反的结果。因此,他成了一个夸张的喜剧性角色。
(2)但堂吉诃德的形象彻底完成了作者赋予其打倒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的使命,作者借助这一形象无情地嘲笑和抨击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制度和流行的骑士小说,指出其对人的毒害,从而给骑士小说以致命的打击。
(3)堂吉诃德身上寄托了作者人文主义的理想,体现了其时代意义。他不单是个戏剧性角色,他坚信骑士道,可以看出这个人物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主观上来讲,他是一个带有悲剧性因素的人物。他的失败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堂吉诃德将自己幻想为骑士小说中的骑士而行侠仗义,最后以失败告终。现如今,网络小说受到青少年的青睐,他们幻想自己为小说中的主角。针对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堂吉诃德将自己幻想为小说中的骑士,立志“冒大险,成大业,立奇功”,这与如今的网络小说情节有相似之处。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接触到网络小说,并且沉溺其中,他们设想自己为小说中的主角。他们和堂吉诃德一样,流连于虚拟的幻想世界中。这并不可取。
在现在这个时代,青少年阅读网络小说并沉迷其中,实际是背离现实、脱离自我的表现。青少年在阅读时应注意“度”,不应将自己完全投入在虚拟的幻想中,这样只会与现实越来越远。当作放松心情的阅读体验可以,但不能沉迷其中。应脚踏实地,不断进取,在现实天地中成就自我。
堂吉诃德的意思是“守护者”,请大家结合文本说一说主人公想要守护的是什么?
守护人民(弱者),守护正义
守护理想(改造社会)
守护爱情(忠于意中人)
中国武侠文学主要是以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为背景而创作的,如《水浒传》。武侠小说中也有侠客“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行必果,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的描绘。请你简要比较《唐吉诃德》与中国武侠文学的异同。150字左右。
提示:
(1)在比较的时候,可从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文学风格、思想内涵、人物塑造等方面考虑异同。
(2)最后,结合读过的《堂吉诃德》《水浒传》等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