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
填空题
1.根据原文理解性默写填空。
(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的《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岁月易逝之感慨。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诗词鉴赏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中诗人“望”见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野?
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品析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说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两句诗的言外之意。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请分析颈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表达效果。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遥远。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1)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的理解。
(2)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叙事写景,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其中首联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此诗颔联中哪一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
?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二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2)本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描绘出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尾联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2)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景,请任选一联品析其是如何描绘早春特征的。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_______”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_____________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参考答案
1.
(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1)层层树林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光。
(2)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了诗人惆怅、孤寂的心境。
3.
(1)首联表现了诗人徘徊不定,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该句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诗人用眼前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实则给人一种荒凉落寞之感。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现自己因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
(1)C
(2)“历历”“萋萋”两个叠词写出了树木分明、草木茂盛的样子,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
5.
(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示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6.
(1)B
(2)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的心情。
7.
(1)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2)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8.
(1)思乡,目的
(2)示例①:“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示例②:“入”——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流入大海之外。把景物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
9.
(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0.
(1)C
(2)【示例一】颔联:因为是初春,所以早莺尚少,只有“几处”;新燕不多,不知是“谁家”的。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把钱塘湖的早春景象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
【示例二】颈联:因为是初春,所以星星点点的花儿只是湖畔边上的“乱花”,刚刚能隐没马蹄的小草只是“浅草”。以“渐欲”“才能”状写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把钱塘湖的早春景象准确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11.
(1)行(答“春行”也可),早春美景
(2)示例:“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