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2-05-16 15: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神经元
1、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一根,把冲动传离细胞体,传到神经末梢
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
突起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反射过程: 也是兴奋传导的过程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兴奋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现象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1、神经冲动
结论:
+
+
+
+
+
-
-
-
图1
图4
图2
图3
a
b
a
b
a
b
a
b
刺激
-
+
+
+
(1)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2)局部电流:兴奋部位与末兴奋部位之间
(3)传导与恢复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恢复
传导
内负
外正
兴奋传导的详细过程分析
1.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___________
2.兴奋区域的膜电位: ____________
3.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_______________
4.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5.电流方向在膜外由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
在膜内由_______________流向_____________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电位差
局部电流
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_____________
双向传递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较多的线粒体?
1、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线粒体可提供合成新递质所需要的三磷酸腺苷。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突触
2、突触
突触后膜有两种:
②树突膜
① 细胞体膜简称胞体膜
3、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4、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传递方式:
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即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逆向传递。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电信号
电信号
化学信号
思考与讨论:
哪些因素会影响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递质供体:
递质移动方向:
递质受体:
递质作用:
递质的化学本质: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单向传递)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④兴奋传递过程----神经递质传递: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各级中枢示意图
资料分析(分析课本20页资料)
讨论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异?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 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了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成人受大脑控制。
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出现问题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成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不能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排尿中枢控制排尿,只能依靠脊髓中的低级排尿中枢控制排尿。
讨论: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大脑的控制排尿的中枢受到了损伤。
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运动性言语区
听觉性言语区
视觉性言语区
书写性言语区
思考讨论: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 区出现问题?
H
2、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①、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外界信息输入
(通过视、听、触觉等)
短期记忆
不重复
瞬时记忆
遗忘
(信息丢失)
注意
长期记忆
永久记忆
重复
遗忘
②、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短期记忆: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 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_(正、负或
零)电位。
2、 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 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C
随堂演练
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______向内扩散更容易。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
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B
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D
5、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为(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课后练习
7.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为 ( )
A.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B.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C.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
8.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时,电流的流动方向是 ( )
A.膜外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B.膜内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膜外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9.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只能单向传递
10.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
(1)反射弧是由[ ] __________、[ ] __________、③神经中枢、[ ] __________
和[ ] __________组成。
(2)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__________,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来传递的,该部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_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