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4.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4.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20 06:52: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地位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中学生物课本济南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本册书教学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不够强,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方法
1、自学导思法: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
2、直观教学法:主要利用立体的,直观的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教师的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将学生将感性的认识引导到了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竞赛,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高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生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中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以往教学“满堂灌”的情形,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同时对所表演的有关生物知识能有更深刻的记忆。
(三)学习方法
1、指导观察模型、图片和动画的方法,使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2、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有关肾脏的结构,引入肾单位的作用。通过提问学生的生活经历,生病上医院要验尿,让学生说出验尿的原因,体会到尿液正常的重要。扣住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展示图片,医生看病,病人的验尿单与正常人验尿单的比较,让学生找出不同,提出问题,尿液的不正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出课题: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板书)。
讲授新课
学生探究:读课本P61尿液形成示意图,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图片展示问题,小组讨论完成,及时总结、点评,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探究一:讲解“尿液的形成”。
展示1:“原尿的形成”动态图,讲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这一重点,突出原尿与血液的成分区别。
展示2: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点讲解:肾小管的作用,尿液与原尿,血液成分的不同。
展示3:复习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再次巩固重点知识,全面掌握难点。
3.请你做游戏:通过同学们游戏环节,首先让学生更深刻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这一重点知识,同时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活跃气氛,增加课堂趣味性。
4.合作探究二:尿液排出的途径
图片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让学生掌握“尿液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
5.合作探究三:排尿的意义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讲解“排尿的意义”。
6.看视频,总结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知识。设置小组抢答竞赛,既巩固知识也丰富课堂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老师及时作出引导、点评,并奖励。
7.关爱自己,健康生活。学以致用,知识要用于生活,用于实践。保护自己的肾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8.布置课外活动。
(三)练习和检测
我精心编拟了难度适宜,题量适中的练习,穿插在课堂教学中,
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在练习的内容上,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综合应用题。层次分明,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当堂检测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
(四)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扼要的板书,总结出本节的重点难点。便于学生掌握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
1.在知识上,化难为简,通过多角度、多形式,最大限度让学生都能掌握重点和难点。
2.在方法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图片、视频、游戏、分组、竞赛、奖励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获得新知,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全方位发挥老师指导作用。
3、在情感上,重视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科学思想的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
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