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3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3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0 09:46:0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欣赏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重点)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难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漫话中医之山中宰相
陶弘景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二、资料链接。
1.作家简介: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即位后多次重金礼聘,都不肯出山。但国家有重大事情却常常咨询于他,所以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
——陶弘景
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南史?陶弘景传》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就是作者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书信的一部分。
3.文体知识:
说,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1.把握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慢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进行个人读、小组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文章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把握字义,读懂课文。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四、精读赏析
1.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写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四时之景,朝夕之景(分)——赞美感慨,沉醉得意(总)
2.作者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3.句子赏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静态描写:作者以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一个“交”字,有目眩神迷之意;一个“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由描写静态景物转入描写动态景物。“将”,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乱”,极写动态,打破清晨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动态描写。“颓”字写出了夕阳落山的动态,“竞”字生动地展现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①从观察角度来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②从景物状态来看,由静态到动态;
③从感官角度来看,视觉听觉有机结合;
④从时间选择来看,选择朝和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活动,是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五、合作探究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渲染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2.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的情感。
3.《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峻峭,水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
(2)缤纷的色彩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蓝天做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的是热烈欢快的晨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静幽寂的暮景,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六、课堂小结
1.结构梳理
2.主旨归纳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
这两篇短文在行文风格上有很大不同。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参考答案:
共:共同。“共”字表现了共同分享的情感。
交:交相。“交”字表现的是相互映衬,交相辉映。
俱:都。“俱”字表现了四季景色全都美妙。
2.入:耸入。见:看见。以“入云”,表山之高;以“见底”,表水之清,用词精练。
将:将要。乱:纷乱。以“将歇”表雾气将消散,以“乱鸣”表猿啼鸟鸣,用词准确。
欲:将要。竞:争相,拿着。以“欲颓”
写余晖,以“竞跃”写鱼儿嬉戏,用词生动。
五、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参考答案:【示例】
《答谢中书书》改写
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向来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正是这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才使得游者心旷神怡。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莫急,你看那两岸石岩壁立千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五色争辉、熠熠耀眼。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于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实为“天下第一美景”。山脚下,一株株古松,披鳞挂甲、昂然挺立,好像是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另一边,一片片竹海,青翠欲滴,风轻轻吹过,竹叶微微颤动,真像一张张嘴巴在喃喃细语。如此景色,四季长存。
最初的早晨,白雾缭绕于山间;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紧接着似烟似缕,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太阳冉冉升起,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傍晚来临,红日西沉,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落日的余晖,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红晕,好似一个娇羞的姑娘。飞鸟归林,猿猴栖树,山色苍茫,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冲破了湖面的寂静,别具意趣。
不得不说——此般人间天境,无处能及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情境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情境导入
答谢中书书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欣赏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重点)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难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即位后多次重金礼聘,都不肯出山。但国家有重大事情却常常咨询于他,所以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
——陶弘景
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南史?陶弘景传》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就是作者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书信的一部分。
背景链接
资料链接
南北朝时期,神州大地
群雄割据,生灵涂炭
文人在书信中描绘山水,寄托情思
不少文人骚客,士大夫,远遁山林,
寄情山水
注:仅仅示意
非严格地图

北魏
柔然
土谷浑
时代背景
本文就是其中名篇
资料链接
古代的“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等。
文体知识
资料链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让我们伴随着音乐,由读领略文章的美。
朗读方法:看清字,读准音,口齿清楚,缓急有秩,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读出美感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共同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疏通文意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四季。
全,都。
夕阳快要落山了。
消散。
纷乱,这里指此起彼伏。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疏通文意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疏通文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疏通文意
①晓雾将歇
②夕日欲颓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
今义:萎靡
古今异义
字词积累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副词,将要
名词,欲望、欲念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字词积累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一层:以感慨发端。
第一层:具体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
第一层: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精读赏析
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写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四时之景
朝夕之景
赞美感慨
沉醉得意
精读赏析
作者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景物及特点
青林
翠竹
晓雾
猿鸟
夕日
沉鳞
高峰
清流
石壁


斑斓



恣意

活跃
精读赏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句子赏析:
入:耸入。
见:看见。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精读赏析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交:交相。
俱:都。
静态描写:作者以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一个“交”字,有目眩神迷之意;一个“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
精读赏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由描写静态景物转入描写动态景物。“将”,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乱”,极写动态,打破清晨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
将:将要。
乱:纷乱。
精读赏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动态描写。“颓”字写出了夕阳落山的动态,“竞”字生动地展现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精读赏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精读赏析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①从观察角度来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②从景物状态来看,由静态到动态;
③从感官角度来看,视觉听觉有机结合;
④从时间选择来看,选择朝和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活动,是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精读赏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2.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3.《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合作探究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渲染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合作探究
2、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的情感。
合作探究
3、《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峻峭,水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
(2)缤纷的色彩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蓝天做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合作探究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的是热烈欢快的晨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静幽寂的暮景,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合作探究
答谢中书书
总领全文:
四时之景
晨昏之景
感慨收束
具体描绘
高峰入云(仰视)
清流见底(俯视)
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
雾歇猿鸣(视觉、听觉)
日颓鳞跃(视觉)
平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豪得意


人间仙境
沉醉山水
愉悦得意
结构梳理
课堂小结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