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起始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生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列举、辨认具体事例,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通过讨论、领会,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举例分析生活中的生物及其特征,增强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
1.重点:准确概述生物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难点:准确归纳和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
探究一:我们身边的生物
1.创设问题情景
多媒体屏幕呈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空中有白云、飞机、太阳,小狗,鞋子,草屋,草汽车等等
从学生熟悉的画面引入,目的是使学生从学习一开始就感到亲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2.提出问题
质疑:画面中哪些是物体?哪些是生物?为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在上课初始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程度。
3.问题解决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飞机、白云、太阳、山石、桥、水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都没有生命;蝴蝶、小鸟、草、鸡、狗等是生物,因为它们都有生命。
学生通过提取脑海中的生活常识,自然而然的解决问题,降低难度,让学生开学之初便拥有了一种生物学习的成就感和关注生活的意识。
4.巩固运用
1.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
2.大屏幕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图片,并请学生说出名称。
在学生视野充分拓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众多的生物简单分类,明确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五类。
探究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导入:老虎和草都属于生物,但是它们外形差异很大,它们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呢?
课堂中“小台阶”的问题设置是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获取知识,所以利用问题形式过渡,使课堂知识点之间衔接流畅自然。
?小组讨论观察课本第4页六幅图片并阅读第5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每幅图片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生命现象?这些生命现象是生物共有的吗?
2.任选一种你所熟悉的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
3.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总结出生物具有生长、呼吸、排出废物、摄取营养物质、繁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命现象。生物的各种生命特征的总结,依托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提取和运用,从中品尝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和气氛,为以后的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2、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生命现象的理解, 选择喜欢的一种生物,分析它是否具有上述生命现象?学以致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一条途径,让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同时也会让学生在其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思考,从而学会在新知中迁移,在迁移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再发现中思考。
3通过ppt展示生物的基本特征,总结归纳。
4、拓展思维: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提到的生命现象?引导学生根据所查资料,说出生物的其它的生命现象。比如,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并能改变环境;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等。
6、教师小结:上述生命现象是生物所共有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生命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能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被动学习完全转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小组讨论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回答,教师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想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