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师:展示萝卜从小到大的图片。
提出问题:萝卜是怎样由小长大的?
师:展示新鲜萝卜与糠心萝卜的横截面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萝卜为什么会糠心?
师:提示萝卜糠心与本节课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关。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学生回答:萝卜苗的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随着有机物的积累萝卜慢慢长大。
学生简述光合作用反应式。
学生1回答:萝卜体内水分散失
学生 2回答:萝卜体内有机物减少了。
学生猜想:可能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复习光合作用知识,设计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同时启发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就是呼吸作用的原料。
提出质疑
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还消耗了什么呢?我们知道人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你能参照人的呼吸作用,提出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看法吗?
师:人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同样的你能参照人的呼吸作用,提出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看法吗?
学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消耗氧气吗?
学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也释放二氧化碳吗?
学生对呼吸作用不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类比思想,提出关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疑问。
探究实验一
师:首先对提出的一个问题作出假设?
师:氧气的性质?
师:也就是说若有氧气存在时,燃着的蜡烛能够继续燃烧!若氧气被消耗掉时,燃着的蜡烛会立即熄灭!
所以可以根据蜡烛的燃烧情况判断氧气是否被消耗。
师:提供绿色植物和萌发的种子两种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并分析原因。
师: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师:启发学生思考同学制定方案
可行性并改进。
师:启发思考应如何具体操作步骤,从而引导学生制订详细实验步骤:
1.先点蜡烛还是先拧瓶盖?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蜡烛同时放入还是先后放入?
演示实验1
师:进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演示实验,同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学生假设: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学生:助燃
学生1:选择绿色植物
学生2:选择萌发的种子,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干扰我们探究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这一主题
学生活动: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在PAD上画图。
学生分享实验方案:
学生1: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萝卜作对照,将蜡烛同时放入瓶子内观察现象。
学生2:一个装置内放绿色植物,一个不放,两个装置内放入燃着的蜡烛,看哪个先熄灭
学生3:学生2选用材料不当,光合作用会干扰实验,应将装置包裹上不透光的袋子以防干扰。
学生回答:先点蜡烛,再打开瓶盖。
学生回答:同时放入蜡烛。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萌发的种子瓶内蜡烛熄灭,煮熟的种子瓶内蜡烛继续燃烧。
学生回答:
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的种子未进行呼吸作用,不消耗氧气。
带领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理论。
设计实验前引发学生思考选择最佳材料。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研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相互评价,制订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出具体的实验步骤,这样锻炼了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认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过程消耗氧气的现象,并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结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二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究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作出假设?
师: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看一下。请同学往澄清石灰水里吹气,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师:这样我们可以根据石灰水的浑浊与否来判断二氧化碳的生成与否。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3min)。
演示实验2:
教师演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植物体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呢? 学生假设: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学生观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实验现象,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方案展示:其他同学分析该小组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1:设置对照实验,使瓶内的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2:此方案不太可行,气体扩散进澄清石灰水内时间太长。
。
学生3:瓶塞上打两个孔,一个孔连一个导管,通到澄清石灰水中,另一个连接一个漏斗,往里注水,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二氧化碳,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学生回答:活的植物体
通过有趣的小实验带领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让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相互评价,看方案是否可行,锻炼学生设计实验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认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锻炼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生物学科素养。
演示实验 师:小游戏
伸出你的双手,用嘴巴往手上哈气,手有什么感觉?
师:演示实验3
老师或同学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计示数_____,乙瓶温度计示数_____。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中产生_____。
师:通过生活现象袋装蔬菜放久了,塑料袋内产生水珠这一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手感受到温暖,猜想到人的呼吸作用释放出热量,并提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出热量的假设。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同时联系回顾植物光合作用能储存能量。想一想它们的关系。
学生分析得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还产生水。 小游戏激发兴趣并引发类比思考,此实验简单直接由教师演示,学生分析归纳。
探究梳理 师生归纳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据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学生归纳:通过以上演示实验知道,植物体在进行呼吸作用时,要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
通过对三个演示实验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概念,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巩固了难点
学以致用 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师:展示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片。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农田排涝?刚收获的粮食为什么要晒干?为什么用保鲜膜保鲜水果?请同学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观看农民排涝、晾晒粮食、保鲜水果的图片,通过分析对实际生活中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有个初步的认识。
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片,随着问题的深入,使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全面。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由知识过渡到能力。
习题检测 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草生长
B 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 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D 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学生用遥控器答题 利用智慧教室系统,及时统计学生的正答率,根据反馈选择性讲解,方便,有效,面对每一个学生。
习题巩固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质量。
我的收获 师: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和生物学方法水平上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完成本节知识构建。 通过知识梳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方法梳理,锻炼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