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上生物 2.2.2.3鸟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七上生物 2.2.2.3鸟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7-20 18: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鸟类》教学设计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是在认识和学习较为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鱼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而且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以家鸽为例,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学生对鸟类善于飞行的原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鸟类的主要特征这一重要概念,为学习下一节的哺乳动物做好知识与技能的铺垫。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对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基础。另外,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的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类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类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尝试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鸟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类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类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类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尝试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
各种鸟类的图片、标本;家鸽的骨骼标本;多媒体课件,鸟类类的相关视频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宗旨与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种多样的鸟类
鸟类的主要特征
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堂小结
引入环节,阅读思考
新授环节,观察法、对比法、分析法
新授环节,本节重难点,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新授环节,观察法,分析法
总结归纳法 利用“想一想,议一议”引入。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思考讨论:有些鸟类能够飞跃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它具有这么强大的飞行能力呢?如果人在双臂上缚上人工翅膀,也能像鸟类一样吗?
教师出示大山雀、金雕、丹顶鹤、啄木鸟类和野鸭五种鸟类的图片,请同学认真观察。
完成思考题:
学生讨论并完成教材31页的表格。
分析鸟类喙的特征与鸟类的食性之间的关系,鸟类足的特征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些鸟类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共同特点?
一、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提出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讨论问题:“鸟类的哪些形态结构特征是适应飞行生活的?”把问题细化为四个方面,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学生讨论一个相应的问题。
问题如下:
鸟类的体形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鸟类的羽毛既有彼此重叠的部分,又相互留有空隙,想一想,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呢?
鸟类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如何?
鸟类的胸骨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能作出怎样的推测?
师生共同总结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鸟类的其他特征
提问:鸟类的飞行需要大量能力,哪里来的?食物中的能力需要哪些系统配合才能释放出来?
请学生谈谈有没有鸟类粪落在身上或车上的经历,鸟类不停地吃食,体重增加影响飞行吗?消化能力如何?
播放鸟类呼吸时进出肺和气囊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鸟类的双重呼吸特点。
提问: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运送需要那个系统参与?
提问:体温恒定有什么意义?鸟类是如何繁殖后代的?
3、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请学生观看后回答问题:从资料看出鸟类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你还能作补充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鸟类的主要特征。 认真阅读教材“想一想,议一议”,思考并回答相应问题。
认真观察图片,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并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题,初步归纳鸟类在外部形态上的共同特点。
根据问题,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作出假设:鸟类的体形、羽毛、肌肉、骨骼等于飞行相适应。
每组同学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结合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相应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方案。
认真观察鸟类飞行时的姿态和家鸽模型,总结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
认真观察翼和羽毛的图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结合教材图片,得出结论:鸟类的胸肌发达。
观察家鸽的骨骼模型,指出胸骨的位置,明确胸肌附着其上,胸肌的收缩舒张牵动双翼。
每个小组得出自己的探究结论。
每组派代表交流探究结论,全班汇报并完成表格。
身体呈流线型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骨骼轻、薄、坚固,有的骨内中空
胸肌发达,附着于胸骨,胸骨上有突起
联系学过的人体各系统的知识,思考鸟类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较强。
学生观看,绘出气体在肺和气囊中的流动途径。
回答:循环系统
思考回答:恒温增强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归纳得出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
回顾并说出鸟类的主要特征。 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鸟类善于飞行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为后面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做铺垫。
初步认识鸟类的多样性。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同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锻炼学生依据经验作出假设的能力。
检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情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以观察为探究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对图片、模型的观察,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归纳能力
引发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网络。
与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培养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购机概念。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促进爱鸟类护鸟类情感的形成。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1、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 D )
A.减少空气的阻力 B. 维持身体平衡
C. 减轻体重 D. 附着发达的胸肌
2、下列不属于鸟类类气囊作用的是( A )
A.进行气体交换 B. 散热降温
C. 降低身体的比重 D 减小飞行时内脏之间的摩擦
3、鸟类类与其它种类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A )
a.体表有羽毛 b. 前肢变为翼 c. 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d.心脏有四个腔 e. 体温恒定
A.a b c B. b d e C. a c e D. c d e
4、鸟类类扇动翅膀的动力主要来自( B )。
A.背肌 B.胸肌 C.腹肌 D.翅膀上的肌肉
5、与家鸽保持体温有关的结构是( D )
a.食量大,消化强 b.双重呼吸 c.骨中空 d.血液 输氧能力强 e.具有气囊 f.体表覆羽毛 g.胸肌发达
A. abceg B.cdae C.defg D. abdef
6、哪类不是体温恒定的意义( A )
A.适于飞行 B.减少对环境的依赖性
C.增强适应能力 D.扩大分布范围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鸟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板书设计
鸟类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消灭鼠类和害虫,提供动物蛋白,观赏)
鸟类
有喙无齿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流线型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体表覆羽 形态结构特点 其他特征 心跳频率高
胸骨附着发达胸肌 体温恒定
骨轻、薄、坚固 产卵繁殖后代


四、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围绕鸟类的主要特征这一重要概念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观察法、资料分析法等方法,由外而内,由整体到局部地探究得出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整节课设置问题串,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环环相扣,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构建鸟类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关联;注重板书设计,采用生物概念图的方式,师生共同构建本节知识框架,强化概念的形成。
缺点:关于鸟类与人类关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这样的教学,需要更好地指导和评价,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确保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性,避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