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课 我们关心天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课 我们关心天气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1 23: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天气
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共设计了8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这是单元起始课,目的是明确学习的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的前概念。
第2~6课为第二阶段,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对某一项天气特征进行观测研究,并能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本阶段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
第7~8课为第三阶段,是对记录了一个月左右的天气日历进行整理,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并了解天气预报的实际制作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是有生活经验的,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通常能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能对天气现象的研究产生好奇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使用科学工具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本单元以天气日历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3年级学生对户外的教学和观察非常感兴趣,但对于长时间的记录任务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坚持,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变通。
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科学规律隐藏在每天的天气里,需要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本册教科书“科学家这样做”栏目介绍了竺可桢先生的故事,期望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当然,也要在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每天关注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等天气特征的变化。教师可以在每日广播出操等户外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在使用观察工具上可以对材料进行改进,以方便携带,如“观测风”一课可以用纸巾代替小风旗。
2.引导学生学会测量。本单元需要学生熟练地运用工具对天气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其中气温计、雨量器对读数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在“观测风”一课中,学生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而且风向很容易改变,不必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过于纠结,只要学生能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即可。
3.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引导学生学会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记录和描述天气信息,能用统计图表等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是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倾向于低年级,所以教师要适当降低一些任务难度,课外的持续观测记录很难坚持,教师可以将个人天气日历调整为班级天气日历,全班共同完成记录,提高完成率,也能保证整理课的顺利开展。
第1课 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P41~42)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        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我们关心天气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知道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
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学
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若干天气日历、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从“你能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和“今天的天气适合做哪些事情?”两个方向进行回答。)(预设:今天天气晴朗,适合进行户外活动;今天天气不好,一直在下雨,适合在教室看书。)
2.追问:在生活中需要关心天气吗?为什么?(预设:需要。因为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冷了要多穿衣服、下雨要带伞。)
3.揭题:关心天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我们关心天气”。(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设计意图】学生对天气已有初步认识,教师记录学生对天气的描述,学生的回答将帮助教师了解他们对天气的初始认识,从而引出我们关心天气的重要性,揭示本课课题。
探索
与研讨
探索二:认识天气
1.引导:通过对天气现象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形成对天气的认识——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过渡: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教学提示:播放关于大气圈的视频。)天气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又发生在哪里呢?(预设:大气活动产生天气现象。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圈中。)
3.追问:你知道关于大气的哪些信息?(预设: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我们身边感受到的天气都发生在大气圈里;大气圈可以保护地球……)
4.小结: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下雨、闪电等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探索一、二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学会给不同的天气现象分类,通过分类间接学习不同的天气现象和天气特征;通过播放关于大气圈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天气现象其实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探索三:了解恶劣天气
1.过渡:在各种天气现象中,你认为哪些天气现象是特别糟糕的呢?为什么?(预设:台风、暴雨、大雾、冰雹等;因为它们都可能会带来灾害。)
2.引导:出示“台风”“暴雨”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台风和暴雨天气可能带来的灾害。(教学提示:可以依据当地的天气特征,引导学生讨论恶劣天气带来的影响。)(预设:台风会吹倒树木和房屋,也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暴雨可能会淹没农田,也可能让城市积水,造成交通不便等。)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会带来灾害的天气?(预设:冰雹,可能会破坏房屋,毁坏农作物;大雾,给交通出行造成安全隐患。)
4.小结:根据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所以了解天气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对于天气,学生会有一些印象,特别是恶劣天气或者重大天气事件,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本环节通过探索与研讨“恶劣天气带来的灾害”来让学生认识到了解天气变化的重要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探索四:观察和记录天气
1.过渡: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我们把专门观测天气、研究天气变化的科学家叫作气象学家。(教学提示:播放介绍竺可桢先生的视频。)
2.提问:视频中的气象学家叫什么名字?他在坚持做什么事情呢?(预设:视频中的气象学家是竺可桢爷爷,他在坚持观察和记录各种天气。)
3.出示:其实我们也能像竺爷爷一样观察和记录天气。为了方便记录,我们可以用简洁的天气符号来描述天气。(教学提示:出示常用的天气符号。)
探索
与研讨
4.布置任务:分发“天气日历”,明确记录要求,指导学生观察、记录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形成一张自己的天气日历。
拓展
与小结
1.小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雾以及风等情况。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2.拓展:除了本课展示的天气符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来描述天气的符号?课后收集资料,灵活运用在天气日历中。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所以,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内容可能不是很感兴趣。于是,在聚焦环节里探讨在生活中为什么需要关心天气,引导学生认识到关心天气的重要性。在探索与研讨环节里,通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分类、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介绍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在气象事业中的贡献,引导学生了解观察、记录天气的方法,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各项教学目标。
课后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