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野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背景。
疏通诗意,字斟句酌读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景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诗中耐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独特的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链接
1.文体知识
关于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1)通常的律诗规定“四联八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一般说来,律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对仗。
读诗五步法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与背景
读懂诗意,理解词义与句意
品读诗韵,品析炼字与手法
读透情理,体会情感与哲理
2.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年—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3.写作背景
诗人在隋大业(605—618)中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乡,其后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圣。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三、整体感知
1.吟读感知音韵美
2.放声吟诵,读准节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四、品读赏析
1.【起】首联“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为下文做铺垫。
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洽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承】颔联承“望”字而来,写静态、远景,侧重宏观描绘。
树树”“山山”运用叠词,强调了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秋色”
“落晖”两词充满了浓浓的秋意,蕴含着淡淡的伤感。
3.【转】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侧重于微观特写。
“返”“归”这些温情的字眼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4.【合】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呼应开头。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五、合作探究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题思路】
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
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参考答案]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描绘出一幅带着牧歌式的山家田园图。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①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
②抓“诗眼”或关键词;
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
④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
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为主。
[参考答案]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分享此刻的心情,怅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凄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3.《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六、课堂小结
1.主旨归纳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光影相称的田园秋景图,于萧瑟恬静的景色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落寞情怀。
2.结构梳理
七、拓展延伸
对比分析王绩《野望》与杜甫《野望》两首诗的异同。
野
望
[唐]杜
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首联点题总写清秋时节的“望”,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颔联承“望”字写景,远水,孤城,是先远后近。“孤城”使壮阔之景变了味道。颈联转写近景,叶稀、山迥是先近后远,笔法错落有致,灵动传神。尾联以“独鹤”自喻,写独鹤晚归,昏鸦满林,既点明野望的时间,又寓含漂泊望归之意。
这首五言律诗写秋日野望所见,以壮阔秋景极尽情感之浓,流露出孤苦漂泊、羁泊望归的愁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景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诗中耐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独特的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导入新课
野
望
1.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写作背景。
2.疏通诗意,字斟句酌读诗,感受经典的魅力。
学习目标
关于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文体知识
资料链接
(1)通常的律诗规定“四联八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一般说来,律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对仗。
资料链接
律诗结构
起
合
承
转
首联点题
写景叙事
转折变换
议论抒情
读诗五步法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韵味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与背景
读懂诗意,理解词义与句意
品读诗韵,品析炼字与手法
读透情理,体会情感与哲理
资料链接
王绩(约589年—644年),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诗人在隋大业(605—618)中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乡,其后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圣。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背景链接
资料链接
皋
暮
徙
读准字音
倚
驱
gāo
薄
?bó
?
mù
xǐ
yǐ
qū
dú
犊
晖
huī
薇
wēi
顾
gù
吟读感知音韵美
整体感知
放声吟诵,读准节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
整体感知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整体感知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整体感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点题
地点
时间
即徘徊,写出诗人内心苦闷和矛盾。
倒装句,“何依”即“依何”。依,依靠,依托。
【起】首联“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为下文做铺垫。
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洽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品读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山林秋景
写景叙事
【承】颔联承“望”字而来,写静态、远景,侧重宏观描绘。
默写常考
晖(huī)日光的意思
辉(huī)闪耀的光彩
“树树”“山山”运用叠词,强调了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秋色”
“落晖”两词充满了浓浓的秋意,蕴含着淡淡的伤感。
品读赏析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山林秋景
转折变换
【转】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侧重于微观特写。
默写常考
“返”“归”这些温情的字眼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品读赏析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追怀秋景议论抒情
【合】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呼应开头。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用典
品读赏析
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题思路]
①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找出事物名词即可;
②析特点,结合这些形象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
③明情感,理解诗句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情感;
④绘画面,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生动地描绘画面,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
[参考答案]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描绘出一幅带着牧歌式的山家田园图。
考点
描绘诗歌画面
合作探究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
①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
②抓“诗眼”或关键词;
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
④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
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为主。
[参考答案]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分享此刻的心情,怅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凄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考点
分析诗歌情感
合作探究
3.《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光影相称的田园秋景图,于萧瑟恬静的景色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落寞情怀。
课堂小结
野望
首联
颔联
首联
首联
叙事抒情
远景静态
近景动态
抒情
惆怅孤寂
课堂小结
结构梳理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光影相称的田园秋景图,于萧瑟恬静的景色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落寞情怀。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结
对比分析王绩《野望》与杜甫《野望》两首诗的异同。
野
望
[唐]杜
甫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tiāo
cénɡ
jiǒnɡ
拓展延伸
清秋望不极,迢递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
遥远的样子。
不能极远,不能到尽头。
重叠的阴云。曾:同“层”。
首联点题总写清秋时节的“望”,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颔联承“望”字写景,远水,孤城,是先远后近。“孤城”使壮阔之景变了味道。
拓展延伸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远。
颈联转写近景,叶稀、山迥是先近后远,笔法错落有致,灵动传神。
尾联以“独鹤”自喻,写独鹤晚归,昏鸦满林,既点明野望的时间,又寓含漂泊望归之意。
【赏析】这首五言律诗写秋日野望所见,以壮阔秋景极尽情感之浓,流露出孤苦漂泊、羁泊望归的愁绪。
拓展延伸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体裁
背景
内容
五言律诗
政治不得志
望秋景,抒愁情
律诗技巧
表现手法
情感倾向
王诗开创
杜诗成熟
王诗直抒胸臆
杜诗借景抒情
王诗消极
杜诗积极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