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
艾芙.居里
学习目标
了解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重点)
学习作者生动细致地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感悟居里夫人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艾芙.居里(1904--2007),法国作家,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居里夫人》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一书的第13章,内容是居里夫妇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通过艰辛的工作发现新放射元素的过程。这本书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
作品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比埃尔·居里(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曾经由于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与妻子玛丽·居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介绍
燥热(zhào) 炽热(chì) 猝然(cù) 窒息(zhì) 大夫(dài) 吹嘘(xū) 铀矿(yóu) 镭(léi) 钋(pō) 踱(duó) 嘎(gā)
字词积累
炽热:温度高,极热。炽,(火)旺。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景况:情况。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文章感知
朗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1-6)写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及工作的艰苦。
第二部分
(7-19)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的艰难与漫长。
第三部分
(20-26)写居里夫妇终于发现“美丽的颜色”——成功提取镭。
文章解析
第一部分
1.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上看:“极大的快乐”“奇异的新的开始”“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这些短语的使用,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结构上看:总起全文。指出居里夫人两个重要阶段的共同特点是“最简陋的布景”。
2.居里夫人发现镭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艰苦”
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意何在?
环境恶劣
工作强度大
技术落后,工作难度大
冬天夏天,室内室外。
“他们炼制……露天地里进行……不至于因烟窒息”
“有时候我整天……东西”
“最困难的……分离出来”
设备简陋
3.如何理解在此恶劣环境下的“最美好”“最
快乐”的几年?
尽管环境恶劣,工作量大,但居里夫人最终成功地提取出了镭,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是“最美好”“最快乐”的几年。
同时,“最美好”“最快乐”是玛丽对旧棚屋生活的真切感受,照应文章开头,表现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
第二部分
4.第10段单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单句成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玛丽“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进一步强调了玛丽工作量之大,表现了她的能干与工作的艰辛,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敬仰、爱慕之情,也隐含着对母亲的心疼和爱。
5.怎样理解第13段中“反自然”一词的含义?
一指工作强度大、时间长,远远超出人的身体能承受的极限。
二指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有害,但因条件艰苦,没有必要的保护措施。
突出了居里夫妇在科研事业方面的志同道合与不畏艰辛的献身精神。
第三部分
6.怎样理解第20段中“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这句话的含义?
领域:指他们进行实验工作的棚屋,引申为他们的学术范围。
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妇在科学研究上的成就和他们热爱科学的精神。
7.本文结尾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这一段表达出了居里夫人对此时此景的难忘和喜悦。两个“永远记得”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场景给她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让她难以忘怀他们的艰辛付出。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有几处提到了“美丽的颜色”?
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既指镭放射出的美丽颜色,也指居里夫妇美丽的人格和科学精神。
文章中共有三处提到了“美丽的颜色”,它们分别出现在第18段、第21段和第22段。
合作探究
①第18段
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对科学的向往,充满信心和希望。
②第21段
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照应第18段,确信后的满足。
③第22段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意料之喜带来的情不自禁的惊叹。
文章只是客观记述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吗?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不但写出了居里夫人坚韧的品质,还表达了作者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另外还隐含了女儿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这四个“转向”和她的姿势,都表现了她对科学发现的母爱一般的珍爱,这种爱、这种感情也是只有身为女儿的作者才能感受得到,能够表达得出来。
课文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话,请说说这些引用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些引用的话语,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活泼,人物形象,更加具体丰满。
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一方面补充了历史细节,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展现了传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对谁来说,“发现”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居里夫妇发现镭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居里夫妇身上有哪些优秀
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坚定的信念和勇于接受挑战的顽强精神。
2.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
3.时刻保持专注,全神贯注。
4.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
并且任劳任怨。
居里夫妇发现镭是一个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写作特色
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生动细致的描写。
?大量引用。
板书设计
美丽的颜色
工作条件
坚持不懈
热爱科学
献身科学
夏天 燥热
环境恶劣
设备简陋
冬天 寒冷
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
没有实验室
发现过程
“男子的职务”
工作强度大
工作难度大
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在矿石中离析极小含量的镭
“反自然”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年
取得成功——提取了镭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居里夫妇在简陋条件下研究提取镭的过程,表现了科学家坚持不懈、以苦为乐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赞扬了居里夫妇乐观的科研情怀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每逢骤雨猝( )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 )息。
(2)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 jiǎo( )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 )疲力尽。
答案:(1)cù 窒 (2)搅 jīn
当堂练习
2.下列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
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微小且奇妙。)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温度高,极热。)
C.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D.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夸张地宣扬。)
答案:A【点拨】微妙: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B.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C.“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D.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答案:D【点拨】A项运用了拟人。B项运用了比喻。 C项运用了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