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土壤——说课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关于植物根系的学习,第二课时主要是涉及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以及植物与无机盐间的关系,下面我将针对第一课时来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比较大豆与小麦之间的根系,让学生能区分直根系与须根系这两种根系,随后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理解根尖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并介绍根尖细胞特点及其对应功能,使学生体验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关于植物的器官,土壤等方面知识,且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类型的植物根较熟悉,这些都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直观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对于通过实物区分直根系与须根系这块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容易,但由于抽象思维较弱,对于本节课根尖各个区域的细胞结构及其对应功能这一较为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根尖各个区域的细胞特点以及对应的功能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地区分直根系与须根系植物用所给的材料证明根尖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能描述根尖各个区域的细胞特点以及对应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具体植物的展示,观察根系记录根的数目,是否存在明显发达的根,从而能区别直根系和须根系2. 通过比较根尖四个区域的细胞结构及其对应的功能,体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 通过证明根尖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的实验,能说出实验中设立对照组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自主查找有关水土流失的资料,自主学习水土流失导致的危害,树立起保护森林,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方法:
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谈话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有关于森林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寸草不生的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在阅读资料和观看图片的同时,思考为什么没有土壤,植物就无法生长,土壤为植物提供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土壤为植物提供水分,无机盐等物质,随即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植物是通过哪个器官吸收土壤中的水,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展示水土流失导致寸草不生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保护森林,保护土壤的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层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入对根系的学习。
无机盐等物质。
二.讲授新课
(1).区分直根系与须根系
展示小麦和大豆的根系,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两种植物根系,分别将根的数目,是否存在明显发达的根记录在表中,区分直根系与须根系。教师再列举一些常见植物的根系,要求学生判断哪些为直根系,哪些为须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观察,比较,记录的方式区分直根系和须根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直根系和须根系的印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根系。
(2)证明根尖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教师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演示将一株幼苗所有根的前端剪去3-5毫米,并在切口涂上石蜡,尽在土壤液中,过了一段时间植株出现萎焉,提问这说明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中的活动,思考为什么书上的活动还设置了另一株不作处理进行比较,教师进行引导与学生一起探讨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根尖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而且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体验设置对照组的作用。
设置对照组的意义
(3)根尖各个区域的细胞结构以及对应的功能
教师要求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幼根,让学生对根尖有一个宏观的印象,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植物根尖纵切面的显微结构图,要求学生观察并比较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特点划分根尖区,说出划分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引导总结根尖可以根据各个区域细胞的差别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结合图片模型,讲解各部分的细胞特点与对应功能,期间还要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划分根尖的各个区域,有利于学生观察得到各部分细胞的特点,利用模型讲解,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认识各部分细胞的特点,体验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突出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作业布置:
自主查找有关水土流失的资料,关于水土流失导致的危害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3.3《植物与土壤》(第一课时)
根的分类: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尖是根吸收水分的组要部位
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植物(根)
水、无机盐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