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3张PPT)
FANSION
第二单元
复习
任务
01
文学常识
02
字词复习
03
文章内容
04
练习巩固
PART
ONE
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他一生写了许多小说、杂文、散文、诗歌、日记、书信、论著,还翻译了不少作品,这些都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等。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
革命家、政治
家、军事家、国家的领袖。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看不见的收藏》《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回忆录《昨天的世界》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创作时期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无情揭露沙皇制度和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另一方面,宣传对恶不抵抗,想以“自由平等”的小农社会来代替沙皇制度。代表作有《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艾芙·居里(1904—2007)
居里夫妇的次女,《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
体裁特点:回忆录是传记的一种,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用回忆的形式记叙历史事件或个人的真实生活,在记叙的基础上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议论。
文体起源:儒家经典《论语》;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古人撰写的一些吊唁文章和墓志铭,也带有回忆录的性质。
分
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前者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后者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
写作原则:
“三亲”原则——亲闻、亲见、亲历。
文体知识:回忆录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文体知识:人物传记
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
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挟着(
)
樱花(
)
绯红(
)宛如(
)
落第(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呜呼(
)
凄然(
)
教诲(
)油光可鉴(
)
杳无消息(
)
抑扬顿挫(
)
深恶痛疾(
)
正人君子
解剖(
)瞥见(
)
piē
jī
jiě
pōu
xié
yīng
yǎo
xùn
jié
jiàn
wù
dùn
cuò
fēi
huì
qī
dì
wū
wǎn
nì
读准红色的字音
藤野先生
字音检测
佃农(
)
祖籍(
)
仪陇(
)
溺死(
)
劳碌(
)
私塾(
)
衙门(
)
横蛮(
)
不辍劳作(
)
饱尝(
)
妯娌(
)
和睦(
)
差役(
)
回忆我的母亲
佃农(diàn)
祖籍(jí)
仪陇(lǒng)
溺死(nì)
劳碌(lù)
私塾(shú)
衙门(yá)
横蛮(hèngmán)
不辍劳作(chuò)
饱尝(cháng)
妯娌(zhóuli)
和睦(mù)
差役(chāiyì)
字音检测
回忆我的母亲
胡髭(
)
长髯(
)
绺(
)
鬈发(
)
颊(
)
黝黑(
)
粗糙(
)
崎岖(
)
滞留(
)
禁锢(
)
愚钝(
)
蒙昧(
)
酒肆(
)
侏儒(
)
锃亮(
)
鞘(
)
涟涟(
)
盎然(
)
胆怯(
)
藏污纳垢(
)
正襟危坐(
)
zī
rán
liǔ
quán
jiá
yǒu
cāo
qí
qū
zhì
ɡù
yú
dùn
mèi
sì
zhū
rú
zènɡ
qiào
lián
ànɡ
qiè
gòu
jīn
列夫·托尔斯泰
简陋
燥热
沥青
骤雨
炽热
猝
窒息
吹嘘
镭
钋
荧光
轮廓
lòu
zào
zhòu
lì
chì
cù
zhì
xū
léi
pō
yíng
kuò
美丽的颜色
词语解释
【深恶痛疾】
【物以稀为贵】
【正人君子】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文中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
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
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富有变化。
劳碌:事情多而辛苦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聊叙:姑且谈谈
慰勉:安慰勉励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不辍劳作:不停止劳作
节衣缩食:省吃省穿,泛指节俭。
词义解释
词语解释
归宿: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
犀利: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低眉:
禁锢:
低着头,形容谦卑恭顺。
束缚,限制。
风姿:
风度姿态。
器宇:
气概,风度。
粗糙:
(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盎然:
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正襟危坐:
诚惶诚恐:
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轩昂:
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麻木不仁: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微不足道: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微,小。足,值得。道,谈起。
入木三分:
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词语解释
炽热:
温度高,极热。炽,(火)旺。
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
清晰:
夸张地宣扬。
清楚。
微妙:
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轮廓: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景况:
情况。
PART
THREE
文章内容
6.藤野先生
细读课文,感受形象
细读描写藤野先生的文字,画出能体现藤野先生形象或品质的词句,组织好语言,然后告诉大家你认为藤野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描写?
(第6自然段)
“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1.本文描写藤野先生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分别举
例谈谈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外貌描写:
示例: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个特点鲜明的医学教授形象。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示例:“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神态、语言描写
神态、语言描写: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神态、语言描写,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也叫什么描写?
(第9自然段)
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所
感: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爱国主义情感
在仙台
去仙台
日暮里:
水户:
触发忧国之情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对于“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为什么又告别仙台?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读第11—23段,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
“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
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
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
本文的语言耐人咀嚼,很富有感
彩,试举例说明。
“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
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
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
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文中还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增
强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试举例。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
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只不过”的意思
“大概
是物以希为贵罢。”
——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
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
国民的辛酸。
似有此事,
但不完全肯定
从以上例子能看出,调动一些
语言因素,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大有益处的。
似乎
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B.实在标致极了。
C.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副词的含义和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含义:只不过
作用:表达对东京的失望。
含义:的确
作用:加强讽刺意味。
反问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作用:表示鲁迅对中国人麻木不仁的肯定。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原是“漂亮”之意,这里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只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有哪些?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思
考
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3、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4、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
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离开,为后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埋下伏笔。
——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关怀作陪衬。
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他是浙江余姚人,离绍兴很近,可谓鲁迅先生的“同乡”,鲁迅很敬重他。
目的: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由藤野先生订正讲义而来。
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是我与藤野先生分别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于看电影事件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
、
的思想和对“中国人”的
,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
精神。
妄自尊大
盲目忠君
鄙视
爱国主义
日本右翼势力现在依然如此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 。
“变化”指 。
“变化”的原因是:
弃医从文
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文艺。
学医救国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国民的不觉悟
爱
国
主题思想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6.回忆我的母亲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如何选取材料的?
时间(段落)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1885—1900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好劳动”
“整日劳碌着”
退佃、搬家和天灾
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
节衣缩食,
供“我”读书
支持和慰勉
“我”参加革命
勤劳俭朴、聪明能干
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
爱憎分明
朴素的阶级意识
有远见
摆脱贫困
和压迫的愿望
深明大义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时间顺序
时间(段落)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母亲的思想品质
1919年
1924—1927年
1937年
1944年
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
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
86岁高龄
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勤劳一生
勤俭持家、深明大义
支持革命、
期望革命成功
热爱劳动、
勤劳一生
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时间顺序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2.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
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
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亲的一生来讲,是最发生的事情,所以是倒叙。从第二段到第十三段,是按照先后顺序,回忆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秀的品质,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最后再次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运用,使文章的脉络清晰,表达的主题更加鲜明。
4.
文章哪三个方面写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
一是“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
二是“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三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来刻画母亲的形象。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作者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主题概括
课后问题
问题1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结合这些事件的具体内容,分析和概括朱德的母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也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事情。优秀品质: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同情革命、支持革命。
素养养成: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都需要配一个相对应的事例,事例要有代表性。把事例写具体,能够更加突出人物的特点。
问题2第14、15、16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三段主要运用了抒情、议论相融合的表达方式。这几段承前文所叙,以抒情、议论的笔调,写出母亲所给予“我”的宝贵财富在“我”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感情真挚深沉,并点明了母亲“值得我永远回忆”的原因。抒情、议论集中抒发了对母亲的感谢、赞颂、怀念之情,突出了母亲的高贵品质对“我”的影响和母亲的贡献,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决心。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主题。
素养养成: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一些对人物、事件的议论,抒发作者的感情,这是传记体文章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这些议论、抒情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揭示事件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分析人物性格
考查角度:人物性格;描写方法及作用。
答题策略: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是一个怎样的人(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或优秀品质)
答题模板:×××是一个…的人。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题型二:文中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运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突出(表达)了人物的(性格、情感、
品质、思想等),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做铺垫)。
答题必知:人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年龄、身份揭示人物性格特点;表达人物思想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题型三:文中的人物,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答题模板:我喜欢×××,因为他具有……(性格特点、品质、精神等)
《回忆我的母亲》内容图示
寄托哀思
记述事迹
勤劳的
母亲
整日劳碌
聪明能干
坚忍顽强
革命的
母亲
送子读书
给予慰勉
期望成功
支持革命
颂扬品德
教给“我”与困难做
斗争的经验
教给“我”生产知识
和革命意志
尽忠于民族
尽忠于人民
尽忠于党
悼念母亲
颂扬母亲
回忆
我的母亲
8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为什么要重点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前面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是为了后面反衬他灵魂的高贵。通过这种反差来制造文章内部的张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能感觉到这位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并不矛盾。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他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却总是事与愿违。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是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力透纸背又妙趣横生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肖像,既展示了他独特的外貌特征,又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
概括主题
9.美丽的颜色
文章中共有三处提到了“美丽的颜色”,它们分别出现在第18段、第21段和第22段。
标题《美丽的颜色》的含义:既指镭放射出的美丽颜色,也指居里夫妇美丽的人格和科学精神。
镭是居里夫妇用了很长时间才提炼出来的,他们希望镭有美丽的颜色,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第18段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此处“美丽的颜色”照应第18段,表现了居里夫妇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科学发展的极大热情。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第21段
此处“美丽的颜色”是指镭作为一种金属其本身具有的颜色。
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
第22段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不但写出了居里夫人坚韧的品质,还表达了作者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另外还隐含了女儿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
文章只是客观记述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过程吗?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这些细节是只有关系极为亲密的人才能够得知的,流露出浓浓的爱意和温暖的情意。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这四个“转向”和她的姿势,都表现了她对科学发现的母爱一般的珍爱,这种爱、这种感情也是只有身为女儿的作者才能感受得到,能够表达得出来。
作者对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进行了很多细节描写,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将居里夫人对待科学就像对待自己无比珍爱的孩子一样的母爱一般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些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更能让读者具体地感受到居里夫妇喜悦、激动、幸福的心情。
课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记,说说引用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这些部分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你觉得居里夫人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主要秘诀: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用创新精神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并且用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去完成它。
启示:在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地去创造条件,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文以“极端的艰苦”与“极大的快乐”为线索记叙居里夫妇提取镭的工作情景,形象地表现出居里夫妇对于镭的爱恋,以及由这种爱恋所带来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的工作热忱。
概括主题
PART
FOUR
练习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匿名(nì) 一绺(lǚ) 炽热(chì)杳无消息(yǎo)
B.佃农(diàn)
锃亮(zèng)
轮廓(kuò)
颔首低眉(hán)
C.周济(jì)
酒肆(sì)
盎然(àng)
雷霆万钧(jūn)
D.胡髭(zī)
两颊(xiá)
和睦(mù)
深恶痛疾(wù)
1.C 解析
A项,“绺”应读“liǔ”;B项,“颔”应读“hàn”;D项,“颊”应读“ji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荧光 愚钝 筋皮力尽 热泪涟涟
B.劳禄
?燥热
?任劳任怨
?和颜悦色
C.崎岖
?蒙味
?杳无消息
?微不足道
D.犀利
?粲然
?小心翼翼
?引人注目
2.(解析:A.“皮”应为“疲”;B.“禄”应为“碌”;C.“味”应为“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3.C(“抑扬顿挫”的意思是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不恰当,应改为“跌宕起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遵义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前不久,毕节市举办了“骑行共享生活”的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C.遵义市“农业生态观光园”不但能养生休闲,况且能出口生态产品。
D.能不能切实提高遵义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遵义的关键。
4.A.(解析:B.动宾搭配不当,“主题”改为“活动”;C.关联词搭配不当,“况且”改为“而且”;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不能”。)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
5.D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B.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C.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D.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6.D.(解析:D.“失调”“崎岖”后面的两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7.下列各句的句式变换,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句是(
)(2分)
A.原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是很困难的。
变换句:要把文字工具熟练地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的。
B.原句:不能说这件事有成功的希望。
变换句:怎能说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呢?
C.原句:这货价钱便宜,质量也不错。
变换句:这货价钱不贵,质量也还好。
D.他们应该有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生活。
改为特殊语序:他们应该有新生活,为我们所未生活过的。
7、B
8.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3分)
【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日一起去江边游玩。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小亮对小明说:
A.“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吧。”
8.D 解析
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A项,小亮只考虑了自己的安全,没有顾及对方的安全。B项,“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这种语言对对方是一种侮辱,更不是文明用语。C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这样的语言伤人自尊,不符合同学间的语言交流。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记一般包括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文学性是其基本要求。
B.科举考试中应试不中叫“落第”。清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C.《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D.散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等。“神不散”是说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9A.(解析:A.传记的基本要求是“纪实性”。)
10.下列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话,写出了托尔斯泰外表的平凡。)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的晚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答案】
D
【考点】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A项把眼睛比喻成锋利的匕首,生动的体现眼神的锐利,能看穿迷雾重重的社会,有力的广阔的批判,故分析是正确的。
B项是从时间的长度上分析,概括
了他一生中外表的平凡。故是正确的。
C项把人物的外貌和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相连,与他的不平凡的命运相连。并用了比喻的手法,分析是正确的。
D项没有分析出,托尔斯泰外表的丑陋是衬托他灵魂的伟大,一生中只为平民谋求幸福生活,而忽略自己的无私与伟大。并非字面上的幸福与否。故D项的分析是偏离了作者本意的。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一要抓住基本事实(基本事件),二要抓住评议性,概括性语句,三要抓住与他人的关系。从人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的思想情感达到从行动层面到思想认识层面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误解。
11.选择正确的一组标点: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A.
!
──
。
,B.
,
──
;
。C.
,
,
;
,D.
──
,
,
。
【答案】
C
【考点】逗号,分号,藤野先生
【解析】【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
【点评】在汉语中,标点符合也是“文字”,对表达语意有一定的作用,要注意理解体会。
文学常识填空。
茨威格是____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安娜·卡列尼娜》。
【答案】
奥地利;战争与和平;复活
【考点】列夫·托尔斯泰,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列夫·托尔斯泰》有关的文学常识。
故答案为:奥地利;战争与和平;复活。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文学常识填空。
(1)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________,________,先后荣获________和________年诺贝尔化学奖。她和丈夫开创了________,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________和________。
(2)________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________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________。传记要求________,但作者也可以发挥想象,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答案】
(1)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1911;放射性理论;钋;镭
(2)传记;别人;自传;真实
【考点】作家作品,美丽的颜色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美丽的颜色》有关的文学常识。
故答案为:⑴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1911;放射性理论;钋;镭
⑵传记;别人;自传;真实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与积累能力。关键是平时注意多积累。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
也无怪他们疑惑:________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________
③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________
【答案】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考点】藤野先生,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根据原文具体分析词语的意思,进而得出相应的答案。
【点评】考查对段意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文段解释词语,完成题目难度不大。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是传记文学的一种,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________和社会活动。回忆录要求写________,语言________。
【答案】
叙述;描写;生活经历;真人真事;简明平实
【考点】其他常识,回忆我的母亲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知识。了解并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掌握回忆录的要求和特点即可解答此题。
故答案为:叙述;描写;生活经历;真人真事;简明平实。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内容填空。
①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
②母亲那种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③“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
④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答案】
一生不曾脱离劳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母亲是劳动好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坚忍不拔
【考点】回忆我的母亲,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由谢觉哉代读朱德祭文。这篇祭文曾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刊登在《解放日报》上。作品歌颂了母亲的勤劳聪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大局的特点。
故答案为:一生不曾脱离劳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母亲是劳动好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坚忍不拔。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结合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准备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边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的宣传海报,请简要介绍海报的内容,并写出年主题的核心含义。(4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则故事,说出你的感想。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4)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字)。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4分)
①漫画内容:?
(2分)?
②漫画寓意:?
(2分)?
(5)【对联续写】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续写下面的对联。(3分)
上联:做人有道唯诚信
下联:
示例①: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示例②: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2)内容:海报画面展示在世界信息互联的背景前,是一个大大的汉字“信”字,并有一些典型的网络消费符号点缀其间,“信”字上面是“2017年消费维权年主题——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信”字的下面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心含义:网络消费要以信为本。
(3)略(围绕“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知错能改也很可贵”三点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
①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砧铁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②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5)【示例】处世无奇但善良
假如居里夫人人选了“2017感动世界人物”,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
【答案】
示例1:她,耗尽精力发现了钋和镭,用生命奠基了世界的科学殿堂;她,用一颗女性的心,成为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家,诠释了品德力量和热忱。她的名字“玛丽.居里”散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
示例2:她,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一个奉献青春生命为人类造福的女性,一个淡泊名利、坚韧不拔的女性,一个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女性,玛丽?居里用她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告诉我们: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
示例3: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考点】美丽的颜色,语言生动,语言简明,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给某人写颁奖词,一般要能概括这个人的典型事迹和性格道德等。在表达时,会更多的采用对偶或是排比的修辞。语意要连贯,不能有语病,据此可作答。
作答时应该围绕居里夫人发现钋和镭的贡献以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巨大成就来展开。
【点评】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正确使用语言,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谦敬词语,以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场合、情景、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仿写句子。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找到真理;他们________;他们________。
【答案】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别人不以为然的工作中获取经验;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在别人尚未涉及的道路上践行成功
【考点】列夫·托尔斯泰,句子仿写
【解析】【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例句“用……”的句式。
故答案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别人不以为然的工作中获取经验;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在别人尚未涉及的道路上践行成功。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答题时应注意,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句子意思要突出大师眼光独到,独辟蹊径的特点。
学校拟开展以“崇文重教,明礼诚信,人格修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题目。
(1)宋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对胸怀坦荡、宽厚善良、谦和行善、诚实守信等人格修养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
(2)朱熹曾对礼义进行过这样的阐述:“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班级准备开展“知书明礼”主题讨论会,班长要求同学们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请说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在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荣获16金中的10金。在交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而中国选手因没准备,只好回赠人民币。
【答案】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2)示例1:中国选手虽然获得大多数金牌,但却在礼仪上输给外国小朋友。
示例2:中国选手只注重比赛成绩,却忽视了礼仪。
示例3:中国选手既要学好学科知识,更要补上礼仪一课。
示例4:外国小朋友不论比赛输赢,都会向竞争对手赠送精心准备的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尊敬。
【考点】美丽的颜色,开放型默写,见解表述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人名言的积累。认真读题,分清是哪一方面的名言,然后根据自己的积累或上网查阅即可作答。可有如下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任选一句作答即可,注意保证字形的准确。
(2)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探究能力。作答时,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从“回赠人民币”的行为可以看出,中国小朋友只注重成绩,却忽略了礼仪,可以据此来作答。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平时的积累很关键。有关“爱国、传统节日、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古诗词名句积累,很重要。见解表述题属于主观开放性试题,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
①前不久,一场举世瞩目的围棋比赛以“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九段告终。
②打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其实不是狗,这只是它的“网名”,它的英文名叫AlphaGo,中文名叫“阿尔法围棋”,它的真实身份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软件。
③什么是人工智能软件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软件,它具有现场感应和环境适应的能力,具有表示、获取、存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采用人工智能的问题求解模式来获得结果。击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围棋”便是这样的一款智能软件。
④就下棋而言,一种直观的思路就是列举所有能赢的方案,然后优选出一个最佳方案。一般来说,下一盘围棋大约需要150步,每一步有250种可选的方法,要是人工智能采用这种思路,需要计算大约10360种情况。这样看来,在有时限要求的比赛中,列举所有情况的思路是不可行的,所以,研究者们选择了模仿人类大师的下棋方式,这就是“深度学习”。其原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合作“挑选”出那些比较有前途的棋步,抛弃明显的差棋,从而将计算量控制在计算机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其中,“策略网络”负责减少搜索的宽度。面对眼前的一盘棋,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观察棋盘布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相当于“落子选择器”。而“价值网络”则负责减少搜索的深度。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评估棋局的整体局面并预测双方胜负,相当于“棋局评估器”,在局面处于明显劣势的时候,会直接抛弃某些线路,从而辅助落子选择器。在“两个大脑”的配合下,“阿尔法围棋”具有了像人类棋手那样的思维方式。同时,研究者通过“监督学习”让机器人掌握海量的专业棋局;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从每次对弈中获得新的经验。而且,一个人或许一年能玩1000局,但机器人一天就能玩100万局;人类在长时间比赛时会犯错,但机器不会。所以,从理论上说,“阿尔法围棋”只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就能击败所有人类选手。
⑤如果你认为智能软件就是陪你下棋的娱乐工具,那你就错了。智能软件在商务管理、家政服务、精准医疗、环保检测和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日前,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寒武纪”,这项成果正式投产后,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将更加可靠、易用。
⑥“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冠军,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标志性成就。随着整个科学体系演化进程的加快,在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发展中,人工智能一定会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开启人机协同思考的新纪元。
17.这篇文章标题很有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18.整体把握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9.第④⑤段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0.阅读第④段,分别在A、B、C处填写适当内容,完善表格。
21.当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围棋比赛中“秒杀”人类的时候,人类的智力是不是就贬值了?谈谈你的看法。
类 型
功 能
职 责
工作方式
A
落子选择器
减少搜索的宽度
观察棋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
价值网络
B
减少搜索的深度
C
17①从形式(句式)角度回答:用疑问句作标题,激发读者探究(阅读)的兴趣。②从内容角度回答:世界冠军被打败这一信息本来就非常引人注目,但打败他的居然是“阿尔法狗”,这更激起读者探究(阅读)的兴趣。(评分要领:以上两个答案,只要能从一个角度回答即可得3分。如果仅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得1分)
18.人工智能软件(或智能软件)。(其他答案不得分)
19.第④段:列数字、作比较;第⑤段:举例子。
20.A.策略网络 B.棋局评估器 C.评估棋局的整体局面并直接抛弃某些线路
21.示例:人类的智力并不贬值,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厉害,它们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只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评分要领:先亮出观点:“人类的智力并不贬值”,1分;再从上面两个方面选定一条阐述理由,2分)
FANSION
谢谢您的聆听
203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