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4课《背影》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4 17: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背影
朱自清
学习目标
01
02
理解、积累本课的生字、词语。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背 影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 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朱自清
背得美文三百篇 不愁笔下无佳作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题词
预习测评
给加点的字注音
交 卸
奔 丧
踌 躇
迂 腐
蹒 跚
晶 莹
颓 唐
琐 屑
差 使
狼 藉
簌 簌

xiè
sāng
chóu chú

pánshān
tuí
suǒxiè
yíng
chāi


shì
惦记背影
悲凉气氛
铺垫背影
刻画背影
惜别背影
再现背影
开篇设疑
别后回忆
别后思念
(思念父亲)1
(别时家境)2-3
(细心关照)4-5
(父子分手)
(望父买橘)
6
(别后怀念)7
父子情深
整体感知
课文讲解
给儿子路上吃。南方方言,“橘”与“吉”同音,因而橘子就有了“吉利”之意,民间有出行送橘子的习俗。父亲买橘子,代表着他对儿子“一路平安”的良好祝愿。
1、父亲为什么要买橘子?
















思念父亲
望父买橘
父子分别
别后思念
四写背影。最感动的是望父买橘的背影。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2、课文几次提到了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表达了什么中心?
3、分别指出四次写“背影”的时间和作用。
顺序 时间 作用
1
2
3
4
文章开头
车站送别
父子告别
文章结尾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烘托父亲爱子之情
以思父之情,烘托父亲爱子之情
本文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写了回家奔丧、车站送行、别后思念这几件事。“买橘子”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
5、作者为什么详写“买橘子”这件事?
在祖母去世、家境惨淡、父亲失业这样的特定环境下,父亲依然将已经20岁的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致,不顾身体的原因,不辞劳苦地买几个橘子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何等的父爱呀!也正是这件事情深深打动了儿子,所以作者详写这件事。
作者抓住父亲的背影加以刻画。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人物的动作,此外还有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深刻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6、作者是怎样详写“买橘子”这件事的?分析描写的作用。
疑难解析
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2、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细小繁琐的事,进行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语言描写:(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爱子深情溢于言中。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进去吧,里面没人!”
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望父买橘,父子离别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文中作者四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悲哀之泪:
感动之泪:
感伤之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
伤心之泪:
4、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呢?
可以表现父亲在特定环境中的形象特点。作者家境衰落,父亲老境颓唐、心情忧郁,用“背影”来表现,最能体现人物的这种境遇与心境。
艺术视角的创新。作者不落俗套,不随人后,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领域,给人以生动、新颖的感受。
可以给读者以广阔的自由想象天地。作者不正面描写父亲的面貌,而以“背影”出现,结合文章内容,读者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使父亲衰颓的形象更具丰富的内涵。
品味语言
(1)点题,提示全文内容核心。
(2)使读者产生悬念,引出下文。
(3)“不能忘记”的前面加一“最”字,表明父亲的背影在作者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狼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满院狼藉的东西” ?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父亲失业,不得不打点行囊回家,因此院子里一片狼藉。
评论:“满院狼藉的东西”七个字,极其简练,表现家庭遭到变故后的凄凉景象,以至“簌簌地流下眼泪”。
3、“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吗?他的话该怎样理解?
不是。面临卸职失业和丧母的父亲,心里比儿子更加悲苦和难过。
可是,当他看见儿子难过得流泪的时候,却强抑心中巨大的悲苦,反过来安慰儿子,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之深,情之切。
“家中光景很是惨淡”,“惨淡”是什么意思?家中光景之“惨淡”表现在哪里?
惨淡就是凄惨暗淡,不景气的意思。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表现在:
变卖典质,还了亏空;
借钱办丧事;
丧母和失业。
5、“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的含义。
在儿子临走前,又为儿子做了件事,感到很满足,总算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放心了。这种轻松正是一种爱心,越是尽到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觉得踏实、满足,连劳累、灾祸都忘了。
父亲对儿子的挂念,关心。爱得仔细,爱到永远。
6、理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
表现父亲老境之“颓唐”。
比自己叙述更真切可信。
父亲的信有文言色彩,这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也让人感到真切可信。
7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引用父亲的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作者不自己叙述?
8、课文结尾写父亲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这是为什么?
父亲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说明他的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作者不禁泪如泉涌。
9、“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能与他相见!”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这个“背影”寄托着作者对父亲的深沉的思念,写思念,是为了烘托父亲的爱子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1、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
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
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讨论
2、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感动得多次流泪?
普通,但又不普通。
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特定的环境:家境惨淡,祸不单行,饱经忧患的父亲,一如既往爱护儿子,万般体贴关爱。
也有人认为,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肥胖”而又步履“蹒跚”,买橘子让儿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吗?但他却非自己去不可,这不是一种溺爱吗?对此你怎样认为?
这种说法是不理解父亲的爱;为了爱,自己甘愿吃苦,这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爱得深切,爱得无私。
有人说: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
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理解。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受。所以,“我”的言行可以理解。
课堂小结
朗读诗歌。
世间的爱千万种,
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拓展延伸,感受深情
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大的,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拓展延伸,感受深情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