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政策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严格限制与外国的交往。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
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年。它对西方殖民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在进行资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技术(不是科学)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东方的一大强国。然而,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1/10,英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1/40。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历来比较发达,从此也迅速没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被其它国家的船队取代。中国的各项发明和技术,在明朝中后期较西方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乾隆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没有交往贸易的必要,清统治者反而以此骄人,夜郎自大。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
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乾隆帝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政府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清政府制订各种“防范夷人章程”,目的是要隔绝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任何交往。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无论船只的大小,来往日期,贸易货物及其数量种类,均规定甚严。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其结果正如魏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所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1840年,英国侵略者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盲目的排斥外来东西,没有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难以追上世界的潮流。因此,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联系,了解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吸收外面先进思想,技术来不断的提高自我,不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郑和下西洋背景知识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朱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皇帝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率领船队下西洋首先,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郑和成年后,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于“靖难之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下西洋中的几次军事行动也证明了郑和的军事指挥才能,确保了这几次军事行动的成功。
第二,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曾出使暹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有进行外交活动经验。特别是永乐二年出使日本,通过郑和的外交活动,使得日该国主动出兵清剿在中国沿海的倭寇,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订贸易条约。这些外交成果使朱棣皇帝十分满意,并为下西洋解除了后顾之忧。正是由于郑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才促使朱棣皇帝把下西洋重任交托给郑和。在郑和下西洋途中,郑和不辞辛劳,往返于西洋各国之间,妥然处理各种外交事务,解决了一系列棘手问题,化解了矛盾,稳定了国际关系,提高了中国威信。这充分证明郑和娴熟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第三,郑和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郑和从小就从其父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识,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在郑和担任内宫监太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造船经验。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进行了两次较远距离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识,积累了航海经验,为下西洋远航打下了基础。在下西洋途中,郑和通过航海实践,不断地丰富航海知识,积累航海经验,提高航海技术,使他能率领船队,完满地完成下西洋远航任务。
第四,郑和身份特殊,熟悉回教地区习俗。他熟悉、尊重佛教。而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国家、地方,不是信奉回教,便是信奉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沟通相互关系,赢得西洋国家人民的赞誉。这对于郑和能出色地完成下西洋也有一定帮助郑和过人的胆识、聪明的才智、健康的体魄、踏实的作风、广阔的胸怀,这些个人素质使郑和具备了作为庞大船队统帅和指挥员的条件。
正是由于郑和自身条件和所具备的才能、素质才为朱棣皇帝所赏识,并委于重任,成为下西洋船队的统帅。郑和不负重望,出色地完成远航任务。(共38张PPT)
印尼三宝庙
马六甲三宝庙三宝井
马六甲华人朝拜郑和庙
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
郑和航海壁画
郑和航海油画
资料: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名人,
他是东方唯一的一名。
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他列为千年全球百位
名人之一。
2001年,美国《时代》杂志派记者对他下西洋的壮
举进行专访,并且在杂志上用了2/3的篇幅来予以报道。
今天,世界许多地方都发行了他邮票,并且以他
下西洋为题材拍摄电视剧、电影……
1、时间:
2、次数:
3、西洋:
4、出发地点:
5、到达最远的地区:
6、可能遇到的困难:
7、远航目的:
1405~1433年
七次
明代把文莱以西的地方叫西洋。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宣扬国威;西洋“取宝”
天气、缺少淡水、海盗
全班学生分成皇帝组、郑和组、与外国使者组,每小组同学收集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皇帝组的问题:
1.作为皇帝,您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您选择郑和的理由是什么呢?
郑和组的问题:
2.面对惊涛骇浪,您接受这项任务的勇气来源于什么?
外国使者组的问题:
3.欢迎您到中国来,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您搭乘郑和的船只来到中国?
郑和的个人经历、品质、信仰等
皇帝的信任,甘愿冒险的精神,高超的航海技术<罗盘针、宝船,精通天象>,对沿途国家宗教信仰的了解、和平友好的外交,还有大明国力雄厚等
仰慕大明的强大与富有,和平的交往,贸易往来等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的几十年间,欧洲的一些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也纷纷开始远洋航行。请同学们将他们的航行做一个比较。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的“较量”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时间 1492--1504 1497--1498
次数 4 1
人数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旗舰长24.5米,宽6米 长34米,宽8米
拥有设备 罗盘针 罗盘针
到达范围 美洲 印度
大号宝船长151.8米,宽61.6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2.7~2.8 万人
时间早
规
模
大
时间长
次数多
航程远
航海图,罗盘针
1405--1433
7
大号宝船62艘共200余艘
根据以上图表,说说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时间早
规模大
时间长
次数多
航程远
影响: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
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2、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3、厚往薄来、不计得失。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难以为继,最终被废除。而欧洲的远航则促使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自哥伦布
之后,继起无
数之哥伦布。
中国自郑和
之后,再无
郑和。
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年(1557年),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
从积极发展对外交往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
请回答
(二)闭关政策: 1、 什么是闭关? 2、 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3、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汉
唐
明
清
开放
闭关
强盛
落后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
增进交流
逐渐落伍
丝绸之路
———
鉴真、玄奘
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
——
——
——
学习了本课,你有哪些启示吗?
1、只有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2、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者亡。
1、什么是闭关政策?
指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女王派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前往中国,提出扩大中英贸易的要求,遭到清朝政府的拒绝。在给英王的书信中写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执行了彻底的“闭关锁国”政策。
英使在热河觐见乾隆皇帝
2、闭关锁国的背景
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根本原因)
(根本目的)
3.具体表现有哪些?
严格限制进口的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
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4.产生什么样影响?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没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闭关锁国的恶果
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那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马戛尔尼
明代把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沿岸一带称为“西洋”。
文莱北部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占城
暹罗
锡兰
渤尼
越南
泰国
文莱北部
斯里兰卡
麦加
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招贤令
今大明王朝,社稷安定,国力雄厚,为宣扬大明国威,朕锐意通四夷。今求才负经纬,谦恭谨密之贤臣远下西洋,宣德化而柔远人,钦此!
2
3
4
1、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 )
A、鉴真 B、郑和
C、玄奘 D、戚继光
B
2、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B
3、与郑和下西洋作用不相符合的是( )
A、到达美洲大陆,为哥伦布远洋航行提供参照
B、推动华侨移居南洋
C、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A
4、整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
交流
C
5、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B
6、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
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D
7.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发展
C、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渐在
世界上落伍了
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D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
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失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
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
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衙者……
(1)该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明其起止时间。
(2)材料本身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
(3)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
1405年至1433年
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9、自古以来开放使一个国家强盛,闭关使一个国家衰弱。唐朝就是我国封建社会开放时期,也是最强盛时期。
而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弱时期,强盛与衰弱都与
当时的对外政策有关。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
(2)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
(3)唐朝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清朝的对外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恶果?
(5)上述两个朝代的对外政策及影响对我们今天
的对外政策有什么启发?
日本谴唐使来中国
闭关政策
使唐朝国力强盛
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课程标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器历史影响
【知识目标】
「知识与能力」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培养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郑和下西洋
知识竞赛
学生迅速看书、思考,回答问题:①郑和下西洋的时间②次数③出发地④西洋的位置⑤最远的地区⑥遇到的困难⑦远航目的
小组合作探究
全班学生分成皇帝组、郑和组、与外国使者组,每小组同学收集相关资料,并回答问题。
皇帝组的问题:
①作为皇帝,您为什么派郑和下西洋?您选择郑和的理由是什么呢?
郑和组的问题:
②面对惊涛骇浪,您接受这项任务的勇气来源于什么?
外国使者组的问题:
③欢迎您到中国来,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您搭乘郑和的船只来到中国?
比较研究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的几十年间,欧洲的一些航海家如哥伦布、达·伽马也纷纷开始远洋航行。请同学们将他们的航行做一个比较。
情感升华
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航海家对比后,你有怎样的感触。
闭关锁国
知识反馈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几个问题:①什么是闭关锁国?②清朝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③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④清朝的闭关政策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复习思考
引导学生复习汉、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并将其与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做比较,得出结论,让学生谈谈感受。
3、感悟历史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谈谈自身的感受。得出结论。增强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好好学习的热情。
课堂练习
1、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 )
A、鉴真 B、郑和
C、玄奘 D、戚继光
2、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3、与郑和下西洋作用不相符合的是( )
A、到达美洲大陆,为哥伦布远洋航行提供参照
B、推动华侨移居南洋
C、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4、整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5、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住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6、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
C、阻止西方殖民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7.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
A.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阻碍了中外文化的发展
C.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D.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郑和下西洋背景知识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朱棣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皇帝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率领船队下西洋首先,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郑和成年后,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于“靖难之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下西洋中的几次军事行动也证明了郑和的军事指挥才能,确保了这几次军事行动的成功。
第二,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曾出使暹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日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有进行外交活动经验。特别是永乐二年出使日本,通过郑和的外交活动,使得日该国主动出兵清剿在中国沿海的倭寇,并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签订贸易条约。这些外交成果使朱棣皇帝十分满意,并为下西洋解除了后顾之忧。正是由于郑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才促使朱棣皇帝把下西洋重任交托给郑和。在郑和下西洋途中,郑和不辞辛劳,往返于西洋各国之间,妥然处理各种外交事务,解决了一系列棘手问题,化解了矛盾,稳定了国际关系,提高了中国威信。这充分证明郑和娴熟的外交手腕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第三,郑和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郑和从小就从其父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识,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在郑和担任内宫监太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造船经验。在郑和下西洋前,郑和进行了两次较远距离的海上航行,增加了航海知识,积累了航海经验,为下西洋远航打下了基础。在下西洋途中,郑和通过航海实践,不断地丰富航海知识,积累航海经验,提高航海技术,使他能率领船队,完满地完成下西洋远航任务。
第四,郑和身份特殊,熟悉回教地区习俗。他熟悉、尊重佛教。而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国家、地方,不是信奉回教,便是信奉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沟通相互关系,赢得西洋国家人民的赞誉。这对于郑和能出色地完成下西洋也有一定帮助郑和过人的胆识、聪明的才智、健康的体魄、踏实的作风、广阔的胸怀,这些个人素质使郑和具备了作为庞大船队统帅和指挥员的条件。
正是由于郑和自身条件和所具备的才能、素质才为朱棣皇帝所赏识,并委于重任,成为下西洋船队的统帅。郑和不负重望,出色地完成远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