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4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5 10: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4 白杨礼赞
R·八年级上册
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一个人的死》
蚀·三部曲(含《幻灭》《追求》《动摇》)
长篇小说《子夜》《虹》《霜叶红似二月花》
短篇小说
农村·三部曲(含《春蚕》《秋收》《残冬》
散文名篇《白杨礼赞》《大地山河》

“白杨礼赞”的含义
礼:敬礼、致敬
白杨礼赞:即带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一读课文,感受白杨初印象
一读课文,感受白杨初印象
2.请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一遍,说说白杨给你的初印象。
(以“我从-----------的黄土高原走过,我看见了-----------------的白杨树。”的句式)
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段。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以 白杨树的“不平凡” 为线索
一读课文,感受白杨初印象
3.既然开篇点明赞美的主题,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写白杨树的可赞美之处,却转而写高原景色呢?
再读课文,感受白杨外形之美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的?
2.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外部形态
总的形象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笔直,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内在气质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努力向上
三读课文,感受白杨精神之美
1.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品质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北方的
农民
守卫家乡
的哨兵
抗日精
神和意志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
象征意义
1.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阳刚之气,思考:这种阳刚之气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四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阳刚之气
2.你能读出这种阳刚之气吗?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
散文的写作特点
形散神不散









  
结语:
同学们,一篇优秀的散文,就如一幅无形的画,又恰似一首读不尽的诗,茅盾先生的散文达到了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白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今天,你们都是祖国的小白杨,愿你们能像白杨一样在神州大地上茁壮成长。
梅兰竹菊作为花中四君子,通常是被用来表示文人君子身上所带有的美好品格。
除此以外,梅象征着坚守自我的高洁之士,兰象征恣意潇洒不理俗世的世上贤达,竹象征有不屈骨气和谦虚胸怀的谦谦君子,菊则象征隐居山林的世外隐士。
拓展延伸
梅花是桃红色的,形状像玫瑰,看起来像冬天开的桃花。当秋末冬初的时候,我们就能隐隐约约地看见梅花的身影了。那时,它的颜色又淡,花也开的很小。到了“大雪”前后,北方的寒风越刮越大,人们都只有躲在家里避寒,而仅有极少数勇敢的人冒着巨大的寒风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另外还有一些上学的儿童也在大风中慢慢行走,简至是举步维艰。梅花尽管也被吹得左晃右摆,一些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可还有的花瓣在枝条上纹丝不动,在寒风和大雪中默默地忍受痛苦,没有叫过冤,喊过屈,它让我真正懂得了什么叫默默奉献。
课后随笔
平凡的事物常常蕴含着不平凡的精神,请你选择一个事物,以“ 礼赞”为题,模仿课文第5段和第7段,从外形特征和精神品质角度,写一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