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列夫·托尔斯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髭(zī)
尴尬(ɡānɡà)
粗劣(lüè)
两颊(jiá)
B.侏儒(zhū)
粗糙(zào)
甲胄(zhòu)
纠缠(jiū)
C.广袤(mào)
粲然(càn)
掩饰(shì)
鬈发(juǎn)
D.敦实(dūn)
剑鞘(qiào)
锃亮(zèng)
长髯(rán)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粗制烂造
恰如其分
诚慌诚恐
黯然失色
名门旺族
意趣盎然
麻木不人
郁郁寡欢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 了过来,又稳又准, 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 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 ,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A.刺
切中
控制
探索
B.刺
击中
控制
探寻
C.扎
击中
抑制
探寻
D.扎
切中
抑制
探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他对当前的形势有入木三分的分析。
B.他长着一张普普通通的脸,无论走到哪里,都似鹤立鸡群。
C.大街上,一群白领西装革履,全身藏污纳垢。
D.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就要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B.我们能否读懂《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关键在于我们对托尔斯泰有深刻的了解。
C.不管天气条件恶劣,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D.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
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些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备受关注,说明很多人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热情,而是缺少感受它的机会。
解说:句中的关联词语运用正确。
B.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解说: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①山清水秀 ②不拘一格 ③余音绕梁 ④拔地而起
解说:这四个短语类型都不一样。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解说:这句话是指托尔斯泰的眼睛富有感情,运用的是超前夸张的修辞手法。
7.填空。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 ”;中国小说家罗贯中的《 》中的“话说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品析下面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9.“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这是对客人反应的描写,对塑造托尔斯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结合你对托尔斯泰的了解,谈谈你对“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的理解。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外婆失踪一百八十八天
余 言
外婆失踪的第三十天,在精疲力竭、漫长的寻找后还是一无所获,大舅小舅他们终于绝望了。这时他们才发现心里空落落的,原来那个人对自己是如此重要。
大舅妈和表弟继续出门打工,我也返回了长沙。大舅留在家中,空了时,就和小舅一南一北出趟门寻找外婆,顺便沿路张贴寻人启事。有人打电话过来提供消息,不管何时何地,不管多远,舅舅们都会立刻动身前往,尽管一次次失望,却依然一次次怀抱希望。
平时看见什么外婆就会念叨什么,大家向我妈妈抱怨外婆像《大话西游》里面的唐僧一样啰唆,让我妈妈劝劝外婆。妈妈去劝外婆说:“妈,你以后别那么啰唆了啊,大家都不喜欢。”
外婆沉默了半晌,神色怅然,下定决心:“好好好,我以后少说点儿话。”
一次雨后,她一个人走在小路上,看到路边一个废弃的用来蓄肥施田的粪池里面集满了水,外婆停下了脚步,蹙着眉自言自语:“这个粪池怎么还没回填?太危险了!”
她踮着小脚去了小舅家,她要求小舅拉点儿木板去把粪池封住。
“妈,那个粪池又不是我们家挖的,这不是多管闲事吗?”
外婆不依不饶:“不行,必须填上,要是有人不注意掉进去多危险啊,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小舅被她在耳边反复念叨得没办法,拉了几块木板架在粪池上,从上面走了一下确定很稳固,外婆才点头表示满意。
从那天起,外婆又恢复了日常啰唆的那种状态。大家一致认识到,要求外婆不要啰唆最多只能坚持一段时间,而压抑之后的反弹更加恐怖,所以也就没人敢要求她少说了,由着她像平时一样啰唆,虽说有点儿烦,但只要忽略她的话就好了。
春节过后,小舅接了一单生意,亲自开车去邻县一个小镇送货。
农村小镇隔几天赶一次集,每逢集日,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小舅的货车陷在人群中走不动,他坐在车上,视线开阔,百无聊赖地看着街头的景色和人群。街道的尽头,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沿着街边一路走来,身上穿着层层叠叠的衣服,手上端着个碗,每经过一个商摊的时候就会伸出碗乞讨。经过一个早餐摊的时候,老板给了她两根刚刚出锅的热腾腾的油条,她把一根放在碗上,一根拿在手上吃,阳光落在她苍老的面庞上,是那样温暖和清晰。
小舅看清她的脸的那一刻,浑身一颤——那是他的妈妈,他寻找了半年之久的妈妈!他打开车门跳了下去,在拥挤的人群中狂奔,如一条逆流的鱼,身后一群人追着想要拦下他,但小舅根本看不到身边的任何人任何事,他的眼里只有外婆,他怕一旦让她从视线中消失就再也找不到她了。
“妈——妈——”他竭力地大声疾呼。
外婆听到了熟悉的声音,茫然四顾,忽然一个身影冲到了她的身前,紧紧地抱住了她。
身后一群追着喊打的人也愣住了,现在这架势看起来却像是走丢了终于被家人找到了。于是先前还在愤愤不平喊打喊杀的人都不再计较。良久,小舅才松开了外婆。外婆抬起脸庞,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人,脑海中顽强抵抗着衰老的记忆涌起,她终于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哆嗦着嘴唇喊出了他的乳名:“大桥……”
“是我,妈,是我……”小舅泪流满面。
“妈,我们回家。”小舅牵着外婆的手,一如小时候外婆牵着蹒跚学步的小舅的手。那一天,是外婆失踪的第一百八十八天。
为了避免外婆再走丢,小舅把自己院子里种的花花草草拔了,建了一个小菜园,哄着外婆搬了过去。
两个舅舅又去了一趟那个小镇,挨家挨户感谢了那条街上的人家。
“外婆,过年好。”我向她拜年。
她微笑地看着我,没有叫我的小名,很明显是没有认出我,但回应着我说:“过年好。”
在半梦半醒间,忽然我听到了喃喃的像自语一般的声音,那样轻而温柔。
“小言,小言不知道好不好呢,小言的妈妈呢?”
我睁开眼,原来是外婆在自言自语,她依然是一个啰唆的老太太,念叨的却是我们的名字。就算她老得已经记不清我们的模样了,但依然在心里记着我们。
这是一位老人最深沉的爱。
不知不觉,我已经泪流满面。
感谢上苍,你让她离开我们一段时间,让我们意识到她的重要,在我们懂得珍惜之后又将她还给了我们,让我们看见这世上的善良、美好,以及历经时间消磨依然坚韧的爱。
(选自《意林》2019年19期,有删改)
11.文章以外婆为对象来叙述。请你阅读全文,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2分)
家人不放过任何线索寻找失踪的外婆→ →
→
失而寻得外婆让“我”感悟到人间大爱?
1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他打开车门跳了下去,在拥挤的人群中狂奔,如一条逆流的鱼,身后一群人追着想要拦下他,但小舅根本看不到身边的任何人任何事,他的眼里只有外婆,他怕一旦让她从视线中消失就再也找不到她了。
1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形象。(6分)
14.请你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4分)★
感谢上苍,你让她离开我们一段时间,让我们意识到她的重要,在我们懂得珍惜之后又将她还给了我们,让我们看见这世上的善良、美好,以及历经时间消磨依然坚韧的爱。
15.本文与《列夫·托尔斯泰》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4分)
16.八年级某班举行以“走近名人托尔斯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紧扣活动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写颁奖词]
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托尔斯泰拟写一则颁奖词。
(3)[续写语句]
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再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 ,
; ,
。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教师详解详析
1.[解析]
D A项,“劣”应读“liè”;B项,“糙”应读“cāo”;C项,“鬈”应读“quán”。
2.烂—滥 慌—惶 旺—望 人—仁
3.B
4.[解析]
A B项,“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与“普普通通的脸”相矛盾;C项,“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项,“正襟危坐”指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用来形容父母等孩子不恰当。
5.[解析]
D A项,成分残缺,“养成”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读经典名著”后面加“的习惯”;B项,两面对一面,应在“对托尔斯泰”前面加“是否”;C项,关联词运用不当,应将“不管”改为“尽管”。
6.[解析]
D 这句话运用的是扩大夸张的修辞手法。
7.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三国演义 分久必合
8.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眼睛”比作“匕首”,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可怕、无情,这其实是写托尔斯泰自我批判的无情和准确,表现了托尔斯泰自我反省的痛苦。
9.从侧面烘托了托尔斯泰外貌与眼睛的反差。前句写客人尴尬地打量主人,是为了突出托尔斯泰的矮小与外貌的平凡;后句写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是为了突出托尔斯泰眼神的犀利,让人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10.如果把幸福的标准定为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那么托尔斯泰能看清真相,他是幸福的;但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悲剧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却劳而无功,这是痛苦的,所以托尔斯泰是不幸福的。
11.[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根据题目中已经给出的内容,对照文本,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根据题目中要填的内容,确定要填的内容所在的段落,再根据段落概括内容。
[答案]
外婆让小舅在粪池上面架上木板 小舅去邻县送货意外发现失踪的外婆
1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狂奔的小舅比作逆流的鱼,同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打开”“跳”“奔”“看”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舅害怕自己跑慢了找不到母亲的心理,表达了小舅找到母亲的惊喜和急切心情。
13.①外婆有一颗善良的心。如:“(外婆)蹙着眉自言自语:‘这个粪池怎么还没回填?太危险了!’”“她踮着小脚去了小舅家,她要求小舅拉点儿木板去把粪池封住。”“外婆不依不饶:‘不行,必须填上,要是有人不注意掉进去多危险啊,那可是要出人命的!’”②外婆爱唠叨,话多。如:“平时看见什么外婆就会念叨什么”“外婆沉默了半晌,神色怅然,下定决心:‘好好好,我以后少说点儿话。’”“从那天起,外婆又恢复了日常啰唆的那种状态。”③对子女爱得深沉。如:“就算她老得已经记不清我们的模样了,但依然在心里记着我们。”这是一位老人最深沉的爱。
14.文章最后一段的表层含义是,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宝贵;深层含义是,即使岁月流转,变化的是时间,亘古不变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无论何时何地,长辈的爱总是那样深沉与伟大。
15.①本文通过叙事来表现外婆的性格特征,而《列夫·托尔斯泰》则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②本文通过叙述外婆的唠叨来表现年老的外婆的孤独与意识模糊后仍旧不改对子女的爱,而《列夫·托尔斯泰》则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平凡的外貌与不平庸的眼睛,来突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
16.(1)示例:读巨人著作,做时代先锋。
(2)示例:沧桑的面孔却有着天才的灵魂,锐利的双眼代表着高超的境界。他的笔是一把利剑,劈开世人冷漠的面具;他的文字是一曲小调,唤醒世人愚钝的良知。站起来,他是高耸入云的乌拉尔山;倒下去,他是深远悠长的伏尔加河。
(3)示例:读冰心的诗歌 我感悟到了纯真细腻的情感 读培根的随笔 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