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21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21张PPT)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6 08: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学习目标
罗素:(1870--1970)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数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逻辑学家。在政治上始终主张和平主义。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原理》、《心的分析》、《论教育》、《物的分析》、《西方哲学史》
整体感知
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①对爱情的渴望;②对知识的追求;③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爱情可以带来狂喜;
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细读感悟
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
一是可以了解人类心灵;二是可以知道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
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的?
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和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
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板书设计
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思维拓展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不经过的思考的 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生命的意义比生命本身更加重要
思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