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八(下)第2章 空气与生命 实验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学年八(下)第2章 空气与生命 实验专题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05-21 21:4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实验专题复习
物质的检验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检验氧气的方法:
检验水蒸气的方法:
2、某种淡黄色的固体物质A,点燃后放入盛有某无色气体B的集气瓶中燃烧,看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视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的化学式为 ,A和B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如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1) 。
(2) 。
4、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 。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5、如图所示,将过量红磷点燃插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内,此实验的目的是 ;吸进水的体积大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 。写出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的两种可能原因 , ,
下列物质中 也能完成实验目的 (1)木炭(2)硫磺 (3)氢气
6、某同学利用右上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7、某同学设计了如下4组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
编号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装置
现象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8.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的主要作用是
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气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
其目的是( )
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4)此实验包括以下操作:①加热;②收集气体;③检查气密性;④装入高锰酸钾;
⑤将导管从水中移出;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5)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9、(1)写出编号①②③④的仪器名称:① 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_ ;④ ______ 。
(2)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化学实验室也可用它制取氧气,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 H2O2 2H2O+O2↑。若用此方法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 。
(4)写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5)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13、下图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
试回答下列问题:
10、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 。
11.如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请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B表示此人正在_____________(填序号)c.吸气 d.呼气
(2)当B状态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_________ (选填“收缩”或“放松”)状态,肺部处于扩张状态,肺内气压______(选填“<”、“>”、“=”)外界大气压。 A B
12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曲线AB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填“吸气”或“呼气”)(2) 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体积 。(填“增大”或“减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
13、如右图,是某人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
则此人处于平静呼气是(用图中的字母表示) 。此时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填大于或小于).
14.某同学用一根合适的轻杆和大小相同的空杯,制作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在杯底粘橡皮泥的方法调节装置,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他往右侧空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时,杆的   侧将下降。因为
1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在宣传活动中某学生设计了右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______
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
向______(填“右拉”或“左推”)。
16、小强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1→3→2→ →6→5 。(用上图中的数字序号排列)
(2)小强的操作步骤完全正确,那么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小明利用右图所示的试管、漏斗等仪器来收集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光照一段时间后水中会看到气泡,如果要加快气泡产生的速度,你有什么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
17、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
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 ;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填“左移”“右移”
或“不动”)。
(3)请写出植物呼吸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三氧化硫+水→硫酸 (2)碳酸→二氧化碳+水
(3)碳+氧气→二氧化碳 (4)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5)氢氧化铁→氧化铁+水 (6)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19..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了 ( )
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
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
C.光合作用需要光
D。光合作用需要CO2
20.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这一装置研究的是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哪一个条件?( )
A。CO2 B。H2O C.光照?D。叶绿体
21.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至溶液不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
A.紫色→红色→紫色 B. 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红色 D. 紫色→蓝色→无色
22.把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CO2气体中,石蕊试纸不变色。将CO2气体通人滴有石蕊指示剂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再将该溶液敞口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冷却到原温度后,再次通人CO2,溶液又变红色。上述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 CO2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B. CO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
C.以加热能使CO2水溶液的酸性减弱 D. CO2具有酸性
23.如图所示,在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1)A表示的气体是 ,B表示的气体是 。(2)在没有光照时, 作用不再进行,而 作用可继续进行。
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的纯度,取5克该样品和1克二氧化锰。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克) 4.24 4.16 4.08 4.08
加热t2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完全反应?
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 (3)求样品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25、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2g。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6.实验目的: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研究方案:先称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固体混合物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求(1)生成氧气的质量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继续研究:为了分离回收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他们在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加人80克水使其中的氯化钾完全溶解,然后通过过滤使二氧化锰与液体分离。请你计算他们得到的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过滤中水的损失不计,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
27、小李用右图气体发生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老师给他提供了石灰石、无标签的稀盐酸各一瓶。
小李把石灰石和100克稀盐酸装迸发生器中,用天平称量发生器和里面物质的总质量,发现总质量的减小值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最后还有少量石灰石剩余。
棍据图象可知,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不计水蒸发和稀盐酸的挥发)。
热水
白磷
氧气
冷水
白磷
氧气
冷水
白磷
热水
白磷
MnO2
第10题
O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