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5单元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5单元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7 09:20:14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苏州园林
第19课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B
D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5
6
7
8
9
10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11
12
13
14
15
16
17
D
18
19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20
21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zhàng,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hè,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qu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zhì。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池沼(  
)   
模样( 
 )
(2)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汉字。
重峦叠zhàng(  
) 
丘hè( 
 )
忘què(  
)   
布zhì( 
 )
zhǎo
?
?





(3)对文段中画横线的字的笔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匠”的最后一笔是?;“或”的第二笔是丨。
B.
“匠”的最后一笔是?;“或”的第二笔是

C.
“匠”的最后一笔是丨;“或”的第二笔是丨。
D.
“匠”的最后一笔是丨;“或”的第二笔是

A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温暖的心》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他自出心裁地装扮了这间教室,使教室非常漂亮。
C.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D.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B
?
?
?
?
?
?
?
?
?
?
?
?
?
?
?
?
【点拨】
“自出心裁”的意思是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
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前后矛盾,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
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近”
榜样
标本
4.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  
 
   )
(2)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打比方、作比较
引资料
作比较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州地处水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①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
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田
③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D
④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匠心独运
⑤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
A.
④①②⑤③      
B.
③①④②⑤
C.
②⑤①④③
D.
②⑤③①④
【点拨】
按照“瞻前顾后”的原则,由“地处水乡”,可知第②句紧跟其后;“又盛产太湖石”也照应“地处水乡”,故第⑤句紧跟第②句后。由此可以排除
A、B
两项。①③两句为并列关系,由第①句中的“加之”可知第①句应在第③句后。
6.
请根据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将“斤、两、铢、钧”四个古代重量单位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半斤八两
铢两悉称
雷霆万钧
锱铢必较
铢 两 斤 钧
【点拨】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铢两悉称:形容与实际相符,非常精准、妥帖;也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7.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8.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具体说明。
本文采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文章第一、二段先总写了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及其总特征,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然后从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三个细微方面进行说明。
9.
本文为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将之与哪些事物进行了比较?分别突出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①将苏州园林与古代的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建筑特点。②将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
10.“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打比方。作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点拨】
本题第二问运用【打比方作用分析法】。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理或人们不了解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作者写苏州园林“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1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主要特点?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3页第11-15题。
D 说明对象:中国园林。主要特点:与文学密切关联。
▲12.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一般的轩空间都比亭子大,而“与谁同坐轩”小到只宜坐一人,开一扇形的窗临着湖面,框景绝佳。
?
?
Y 不能。“一般”表限制,说明大部分轩的空间都比亭子大,但是有特例,如果删去,与原文意思不符,“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点拨】
这类题的答题思路如下:(1)不能删去。(2)该词的意思是……(3)若删去,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或说法太绝对了。(4)××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3.
文章为何从“沧浪亭”写起?
X 沧浪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客】;由它入文,可以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作为重要的例子使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内容】。
14.
围绕“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第③—⑥段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
G 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园林主人的文学交流造就了园林的繁盛。【条】
15.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的命名都含蓄地表露了主人的出世之心。
B.
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最妙的就是和诗人对话,和园林对话。
C.
文章在论述“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时,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D.
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
D
【点拨】
“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表述有误,从第⑦段“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可知,应选D。
★16.
本文重点介绍了拙政园,结合全文分析,拙政园有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4页第16-19题。
G 讲究的是诗意,画意;总体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连成一体;借景。【条】 
【点拨】
找到说明拙政园特点的段落,然后抓总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17.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拙政园是如何“借景”的。
G 走下梧竹幽居亭的台阶,在池水之上,抬头可见巍巍的北寺塔,其实在拙政园中并没有塔,而站在此处,仿佛塔就在园中【理】。
▲18.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拙政园建成以后迭经兴废,五百多年之中,换了三十多位园主。
Y 不能。“多”表限制,说明“五百”只是一个大概数字,如果删去,和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
19.
用一句话概括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G 拙政园的由来和历史变迁。【条】
20.【语文素养·语言运用】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假如你是苏州园林景区的一名导游,你打算如何介绍苏州园林?请写出导游词的开头和结尾。
示例:各位游客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园林游玩。现在由我陪同大家游览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以秀丽、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一一介绍……现在,我们已经把苏州园林中的几个名园都游览完了。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再见! 
【点拨】
本题运用导游词拟写法。导游词是导游引导游客观光的讲解词。本题要结合课文的相关描写,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做到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21.
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事物,如书本、课桌、公园等,100字左右。
【思路点拨】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几种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和它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例文:
这些黄澄澄的、圆溜溜的橘子摸上去软软的,就像一个个小皮球。远远看去,又似一个个小灯笼。橘子,虽然没有草莓的漂亮外衣,没有西瓜的强健体魄,没有葡萄的诱人色泽,也没有苹果的光滑皮肤,但是它的样子同样也让人喜欢。(共35张PPT)
中国石拱桥
第18课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D
C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C
5
6
7
8
9
D
10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21
22
23
1.
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卢沟桥xióng
kuà(   )在永定河上,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对日本侵略(   )者的抵抗,就在此地拉开xù
mù(   )。卢沟桥的qiáo
dūn(   )、桥面等虽然有些cán
sǔn(   )的地方,但仍然呈现出一种古朴(   )的美,备受世人tuī
chóng
(   )。
雄跨
?
qīn
lüè
序幕
桥墩
残损


推崇
?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休闲时髦的风衣和运动鞋混搭得巧妙绝伦,成为秋日街头最吸引眼球的风景。
B.
北京三里屯以其特有的生活理念和文化,给人们带来了独一无二的体验。
C.
最有趣的是两只雀儿并排站在柳枝上,交头接耳,吱吱啾啾仿佛在说情话。
D.
仰望天空,舒卷的云朵姿态万千,有的像抖动的锦缎,有的像奔腾的江河,无不惟妙惟肖。
D
?
?
?
?
?
?
?
?
?
?
?
?
?
?
?
?
【点拨】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此处不恰当。
3.
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昌黎与滦州市交界处巍然屹立着一座跨越滦河的陈旧的铁路桥。②这座饱经风霜的旧桥,就是在一百多年前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滦河铁路大桥。③如今,这座被人称作“老桥”的大桥早已“退休”,所以它依然矗立在宽宽的滦河之上,诉说着中国铁路建设的辉煌历史。
(1)有语病的句子是(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语病的句子是(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把“中国著名
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移至“在一百多年前”之前。

应把“所以”
改成“但”。
4.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B.
我省有许多湖泊:梁子湖、三山湖、花马湖、红莲湖、洋澜湖等,水生植物丰富。
C.
在某中学举行的防火疏散演练中,八年级(2)班的三、四两组表现最好。
D.
在火车上遥望泰山,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C
【点拨】
A项,句中的句号应改为逗号;B项,可将“湖泊”后面的冒号改为破折号;D项,删去引号中的句号。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
②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
③“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C
④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面积近百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
⑤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A.
④①③②⑤       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⑤②①④
D.
⑤③②①④
【点拨】
文段采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先介绍了什么是“绿色围墙”,第③句排在首位;然后以巴西的“植物墙”为例进行介绍,第⑤句排在第二位;最后具体说明“绿色围墙”的构成、作用及其影响,排列顺序为②①④。
6.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你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是疑问的语气。
B.“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是陈述的语气。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是陈述的语气。
D.
“禁止吸烟!”是陈述的语气。
D
【点拨】是祈使的语气。
7.
课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哪些方面的知识?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中国石拱桥在当代的发展。
8.
学习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课文中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9.
作者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赵州桥的?请具体分析。
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后来对它进行的整修。第五自然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对它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说明其特点,最后介绍其历史文化意义等。可见,作者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10.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示例: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
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这句话中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长、宽。②“《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1.
从第①段看,太极拳拳法的特点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59页第11-16题。
G 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快慢相兼。
12.
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开枝散叶”在文中的含义。
H 传播【深】。
13.
分别指出下面三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 
 )
(2)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
(
 
  )
F 
列数字
作比较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方法。(1)“150多个”可知是列数字;(2)“不同于少林拳的内静外猛,太极拳一招一式外柔内刚”是作比较,将太极拳与少林拳拳法的特点进行比较;(3)“例如……
”可知是举例子。
(3)其招式丰富,名称也极具特色,常常以身边的动物、事物命名,例如金鸡独立、野马分鬃、双峰贯耳等,形意结合,生动形象。
(  
 )
举例子
★14.
文章的①、②两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S 时间。
15.
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X 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文连接紧密【结构】。
16.
从第④段看,人们习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
【点拨】仔细阅读第④段的内容,根据“人们习练时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还可以通过生命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在喧嚣的世界里,体会一份独特的恬淡与宁静”很容易提取到答案。
G 强身健体,治疗疾病,体会独特的恬淡与宁静。【条】
▲17.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0页第17-20题。
X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客】,引出说明对象【内容】。
18.
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D 五岔子大桥
19.
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该桥的每一段钢箱拱均为空间异型曲面结构,每一块弧形封板钢板的厚度仅为6毫米,加工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
【点拨】首先分析这个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内容分析这个字在句中的意思,最后结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来分析。
?
Y 一个“仅”字,表强调,突出了五岔子大桥每一块弧形封板钢板的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0.
分析文章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F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五岔子大桥给人的整体印象。
21.【语文素养·语言运用】小军正和妈妈闹矛盾,你想为他们母子架起“心灵的桥梁”,你会怎么劝说小军?
示例:小军,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们也应该站在阿姨的角度,想一想阿姨这样做的原因,你可以敞开心灵和阿姨去交流,倾听一下阿姨的心声,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2.【语文素养·语言建构】请你参与“多姿多彩的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赏桥】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依次选出图片中桥的名称。

(     )
②(     )
A.
颐和园十七孔桥
B.
风雨桥
C.
卢沟桥
D.
西湖断桥
A
C
(2)【话桥】下面内容与桥有关,请你填写。
①现代诗人徐志摩曾写过一首与桥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作《_____________》。
②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提到了桥:“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
(3)【喻桥】请参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自信是一座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友谊是一座桥,连接你我真诚的心。
23.
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一种事物,如公园、水池、学校等,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突出事物的特征。100字左右。
【思路点拨】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要将这种说明方法和描写区分开,摹状貌多运用在说明文中。摹状貌强调摹,即描摹,能够准确写出事物的状态和形貌,多借助形象、生动的词语,写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令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例文:
公园的水池像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中。水池附近的树旁有几盏路灯,那灯光映在水池里,就像一个个小月亮似的。一片片云彩缓缓地移过池面,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羊群,有的像棉被,还有的像老妇人,弓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向前走。有些云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层的空隙倾泻下银白的光。云彩移过,逐渐消失。天空中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共17张PPT)
梦回繁华
第21课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B
D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D
A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5
6
7
8
9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0
1.
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A.
báo chóu chà zú
B.
bó shòu chá cù
C.
báo shóu chà zú
D.
bó chóu chà cù
?
D
?
?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
B.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蔬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
A
?
?
?
?
?
?
?
C.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泄下沉重的粮包。
D.
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淅,结构严谨。
【点拨】
B项中的“蔬”应为“疏”;C项中的“泄”应为“卸”;D项中的“淅”应为“晰”。
?
?
?
?
?
?
?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在国家博物馆展览,前来参观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B.
经过路人的调解,他们两个人的争吵声还余音绕梁。
C.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D.
父母劳累了一整天,早早地就酣然入梦
了。
?
B
?
?
?
?
?
?
?
?
?
?
?
?
?
?
?
【点拨】
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这真是一部千古名作!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中,“热闹场面的记录”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中,“丰富”是形容词。
C.“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中,宾语为“资料”。
D.
这真是一部千古名作!”这个句子是祈使句。
D
【点拨】这个句子是感叹句。
5.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9页第5-9题。
X 结构上,引出下文【结构】;内容上,通过与礼服对比,突出宋代便服简洁朴素的特点,为下文介绍宋代便服做铺垫【内容】。
6.
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请简要概括。
G 长袍帮、短衫帮。【条】
【点拨】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从文章第②段中可以得出答案。
7.
文章第③段写《水浒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F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装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更进一步说明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
★8.
请分析文章第④段的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果。
Y “大多”的意思是“大部分”,
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上身穿一件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但也有不是这样打扮的情况。“大多”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语言,“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
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G 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服。【条】
【点拨】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可从第④段和第⑤段中寻找关键信息作答。
▲10.【语文素养·文化理解】右图为“中国文化遗产”图标,请说明该图标的内容及其寓意。
该图标是由“四鸟绕日”的图案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的中文及拼音书写组成。图标蕴含着人们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共25张PPT)

第20课
人教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A
C
课内知识优化练
4
D
5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6
7
8
D
9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0
1.
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棉花的纤维(    )虽然十分细小,可是聚在一起,人们就能用它纺成线,做成衣物。
(2)大家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身上产生跳蚤(    )。
(3)村民们不畏干旱、bào
shài(   )等恶劣(
  )天气,抓紧一切时间修建fáng
yù(   )隧道( 
  )。
(4)既然寻觅(   
)美丽,何不避开车马xuān
xiāo
(  
 ),在心中修篱种菊?
xiān
wéi
?
tiào
zɑo
暴晒
è
liè
防御
suì
dào
xún

喧嚣
?
?
?
?
?
?
?
?
?
2.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现在有一些学生沉迷于抖音短视频,严重影响了学习,家长对此应该无动于衷,坚决制止。
B.
在观看电影《你好,李焕英》时,有个别观影者无视他人的存在,毫无顾忌地大声谈论剧情,严重影响了其他人的观影。
A
?
?
?
?
?
?
?
?
【点拨】“无动于衷”指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
由于巴金对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封建阶级深恶痛绝,所以写下了《家》《春》《秋》这样的作品。
D.
通过演习训练,消防员在出现火灾时能镇定自若,及时应对各种险情。
?
?
?
?
?
?
?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中,“喧嚣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C
B.“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中,“翅膀”是名词。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点拨】“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响亮”。
4.【2020·长沙改编】下面的四个句子来自同学们的作文,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区管理人员说:“流感期间,建议家长禁止孩子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B.
地摊经济放开以来,我们小区窝在家里的人数比起放开以前减少了一倍。
C.
通过“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学习,培养了我们自觉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D.
“直播带货”是目前非常红火的一种网络销售形式,令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
D
【点拨】
A项否定不当,“禁止孩子不去”,应删掉“不”;B项搭配不当,“减少了一倍”,应改为“减少了一半”;C项成分残缺,应把“通过”删掉。
5.【2020·青岛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两题。
不会引用诗句,不会使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只会用网络流行语……这是目前一些年轻人使用语言的现状。
①大部分网络流行语活泼有趣,结构简单;然而这种语言也存在明显不足,就是缺乏对细节的描摹,忽略了人的细致感受。
②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词语偶尔用用倒还可以,但使用频率太高,便可能是思维懒惰的征兆了。
③这一现状,与网络语言的流行密切相关。
④比如,面对大好春光只说个“赞”,就意味着省略了对春暖花开的细致感受;在键盘上随手敲出一串“哈哈哈”,就意味着放弃了对喜悦的贴切表达。
语言不只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具体呈现。我们选择了__A__,也就等于选择了简单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和__B__,如果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简单,就应该警惕起来了。
(摘编自江丹《除了“哈哈哈”,我们还能说点什么》)
▲(1)调整①到④的顺序,使其成为语意连贯的文段。
(2)在A、B两处分别补写恰当的文字,使文段语意完整。
③①④②
简单的网络流行语 简单的思维方式
6.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7页第6-9题。
D
B.
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
C.
从作者的推测来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
D.
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
7.
文章第①段末尾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
G 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条】
★8.
分析文中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F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雄花和雌花的特点。
9.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
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H 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因此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以增加花粉传递成功的可能性【深】。
【点拨】
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句中的“它们”指风媒植物,“无数个瓶子”比喻大量的花粉。“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的是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指的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增加花粉传递成功的可能性。这句话表明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
(2)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如同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昆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快递小哥
总能把它们准确地投递出去
【点拨】
根据第②段中的“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可知,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准确率高。题干将“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比喻为“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作为虫媒植物传递花粉的媒介——昆虫,自然就是快递小哥,再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准确率高这一特点即可补写出第二个空。
10.【语文素养·语言运用】学习了本文,班上准备举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
惊蛰。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的动物被雷声惊醒,出来活动。
(2)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给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虫子的世界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把遮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能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示例: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3)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大家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到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舞翩跹的神秘王国;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示例:蟋蟀的鸣唱,将我引入了乐曲悠扬的音乐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