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8
列夫·托尔斯泰
语文
···
····
··
一、基础训练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剧哉边海民,
。(曹植《梁甫行》)
(2)
,
、
,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寄身于草野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语文
···
····
··
(4)神龟虽寿,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5)请把《三峡》最后一段默写完整。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
,
。故渔者歌曰:“
,
。”
犹有竟时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语文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hào
hàn(
)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
(2)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wèi
miǎn(
)。
(3)它们那些略带蓝色yíng
guāng(
)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4)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wéi
fù
bù
rén(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浩瀚
慰勉
荧光
为富不仁
语文
···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客人进门后,他一边热情地招呼他们喝茶,一边娴熟地泡起茶来。
B.这位青年奋不顾身地救下落水儿童,事后赶来的家长由衷地感激他。
C.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D.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
··
··
····
····
D
语文
···
····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誉,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删去“所取得的”)
B.当代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将“实现者”和“寄托者”互换位置)
C.广州对盘踞白云山的违建“开刀”,以“还绿于民”的思路提升白云山周边环境。(将“提升”改为“改善”)
D.人的社会化,要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规则。(在“社会交往”前加上“和掌握”)
···
D
语文
···
····
··
5.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A.您宝贵的一孔之见真令我们如梦初醒,受益匪浅。
B.“这位同学,请问你贵姓?”老师问新来报到的学生。
C.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D.某同学在课堂讨论时说:“李老师的分析是抛砖引玉,对我的启发很大。”
····
··
··
····
C
语文
···
····
··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本报综合消息 近期《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两档汉字听写节目火了,它们不仅将汉字“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还让告别校园多年的成年人也甘当“陪考”,老老实实地学起了写字。有关数据显示,节目播出6小时内在微博话题电视节目中排名第一位,甚至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等多档节目。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的走红,让不少国人惊呼自己已经“不会写字”,也再次引起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
语文
···
····
··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示例:汉字听写节目引起人们对汉字的忧虑。 ?
(2)请以“汉字”为对象,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示例: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 ?
语文
···
····
··
二、阅读理解
?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语文
···
····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亭亭净植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以为大有所益
C.急湍甚箭/甚爱牡丹
D.负势竞上/沉鳞竞跃
·
·
·
·
·
·
·
·
D
语文
···
····
··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动的鱼儿、细小的石子,(都)可以看到,毫无障碍。 ?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
语文
···
····
··
9.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这一句主要写人们在奇景中的感受。这儿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在此能使人精神高尚,意气奋发。那些只顾追求个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务缠得晕头转向的人,到这里来看看这雄奇的景象,也会被它吸引,可以冷静一下头脑,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暂时的休息,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言之成理即可) ?
语文
···
····
··
?
课外文言文阅读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注】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 黥(qíng):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语文
···
····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布
(公布)
B.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给)
C.民怪之
(奇形怪状的)
D.法之不行
(执行)
···
·
·
·
·
C
语文
···
····
··
11.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12.结合选文,说说卫鞍是如何取信于民的。
①在实施新法令之前,通过“立木南门,奖励能徙者”这件事来取信于民;②太子触犯了新法,因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能处罚,卫鞅便依法处罚了太子身边的公子虔和公孙贾,让百姓更加信任。 ?
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语文
···
····
··
?
名著阅读
(A)
彭德怀说,“如果新发展的游击队要成功的话,有些战术原则必须遵守。这是我们从长期经验中学习到的,虽然视具体情况而异。我认为背离这些原则一般都会造成灭亡。主要原则可以归纳为下列十点:……只有掩护在群众之中,游击战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
彭德怀在阳台上踱来踱去,每次走到我伏案疾书的桌子边上时就提出一个论点。现在他突然停下来,沉思地回想。
“但是没有任何东西,绝对没有任何东西,”他说,“比这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
语文
···
····
··
(B)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
但是落入红军之手的人无疑把他认为是凶神化身。阶级战争不知慈悲为何物。关于红军暴行的许多传说现在已证明是不确的,但是,如果认为他不会由于“革命需要”而下枪决的命令,那就不免过于天真了。要完成他的任务,他必须完全忠于贫苦无依的人,在这个地位上,他不可能比他要授予权力和服从的群众更加慈悲。
·
语文
···
····
··
因此,除非你认为群众也不能杀人,否则,他绝不是一个手上没有沾血的人,但是,你究竟把这血看作是外科医生的血还是刽子手的血,这就完全要看你本人的世界观、宗教、成见或同情心了。
反正他不是圣人,但是在他的自己人中间,在穷人——毕竟他们占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中间,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他在一段的时间内,曾经高举解放的火炬,在那些为中国的人权自由而斗争的人中间,他的名字已经永垂不朽。
语文
···
····
··
13.选文(A)中,彭德怀认为保障“战术”成功的最重要条件是
。选文(B)中的“他”是
(人名)。?
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朱德
语文
···
····
··
14.《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历史事实说话的作品,也反映了作者的主观立场。请结合选文(A)(B)进行分析。
①《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比如选文(A)中,作者采用“口述实录”的叙事方法,直接引用了彭德怀关于游击战的观点,这体现了“用事实说话”的特点。②作者在记录事实的过程中往往穿插自己的分析、评论及见解。比如选文(B)中,结束朱德的采访后,作者得出了“要完成他的任务,他必须完全忠于贫苦无依的人”
“在那些为中国的人权自由而斗争的人中间,他的名字已经永垂不朽”等观点,这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 ?
语文
···
····
··
15.请联系原著,说说彭德怀和“他”的共同特点。(答两点即可)
示例:①英勇善战。彭德怀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关于朱德,中国民间流传他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本领;打仗时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②才能出众。彭德怀28岁就任旅长。朱德再三证明自己胜过派来打他的任何一个将领,建立了中国革命化军队在游击战中的不可轻侮的战斗力;担任全军统帅。 ?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