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8 14:5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古人的山水情谊
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一直深受老庄超脱出世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为功名利禄所羁伴。当他们仕途受挫之时,便委身于自然山水,在如画的千山万水之中寻找精神寄托。
当他们阅尽世间浮华,而出没于秀山明水之间。中国文人可说是中国人中最具闲情雅致的群体,他们在登山临水的过程中,保持着适情任情,闲云野鹤式的生活心境。气夺山川,色结烟霞,文人们把心放在和谐优美的山水中静静地疗伤和抚慰。穷则独善其身,达着兼济天下,他们虽然放浪于山水间,但是并未消极沉沦,而是以自已鲜明个性和卓越才华,来完成自我精神救赎。
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本草集注》等。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题目解读
译文注释
探究学习
课堂小结
目录
第一节 题目解读
“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一个数“书”字是人名的最后一个字,“谢中书”是陶弘景的好友,也叫谢微,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第二个“书”字,指的是“书信”的意思。
综上所述,题目大致意思为“回复谢中书的信”,“答”字意指“回复”
文体--书
“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第二节 译文注释
课文断句朗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lín)/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课文译文注释
1.山川之美(1),古来共谈(2)。
(1)山川:山河。 之:的。
(2)共谈:共同谈赏的。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课文译文注释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
(3)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指交相辉映。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青林翠竹(4),四时俱备(5)。
(4)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5)四时:四季。 俱:都。
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课文译文注释
5.晓雾将歇(6),猿鸟乱鸣(7);夕日欲颓(8),沉鳞竞跃(9)。
(6)歇:消。
(7)乱:此起彼伏。
(8)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9)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课文译文注释
6.实是欲界之仙都(10)。
(10)实:确实,的确。
欲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课文译文注释
7.自康乐以来(1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2)。
(11)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12)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课文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第三节 探究学习
文章字眼
(1)这篇文章是一副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答:山川之美的“美”。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这个字所在的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答:统领全文。
文章字眼
(3)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
答:四季,晨昏。
(4)写了哪些景物?
答: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
文章字眼
(5)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
答:不是。
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
作者依次向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文章字眼
(6)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多少美呢?
①山水相映之美,峻峭的山峰直入云霄,哗哗的流水澄澈清明。尤其是“入”字用得好,体现出一种向上的气势。
文章字眼
(6)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多少美呢?
②色彩搭配之美,你看山青水绿,石壁五色交辉。尤其是“交辉”用得好,(交相辉映,共增山色)。
文章字眼
(6)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多少美呢?
③晨昏变化之美,早晨白雾缭绕,猿啼鸟鸣;傍晚红日西沉, 沉鱼竞跃。尤其是“将歇”、“将颓”用得好,展示出慢慢消失的过程,不乏拟人化色彩。
文章字眼
(6)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多少美呢?
④动静相衬之美,高峰的静,流水的动;青林翠竹的静,五色交辉的动;晓雾将歇的静,猿鸟乱鸣的动。尤其是“乱鸣”、“竞跃”用得好,再现一种生机和活力,营造热闹的气氛。
第四节 课堂小结
全文短短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各类皆备。全文无一字之虚,无一字之冗。作者用诗一样精炼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美不胜收的大好风光,这里有着无处不在的美,这里无处不在的流露着作者对这片美景的由衷赞叹和热爱。
作者的感慨
感慨: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自豪,得意之情。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