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共19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ppt共19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29 10: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背景导入
1949年4月22日2时,新华社发布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放、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为彻底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抵抗共产党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九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整体感知
西起九江(不含)…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我东路35万大军…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读课文,找出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整体感知
2、阅读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
兵力:
百万大军
战线:
1000余华里【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战况: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3、速读课文主体部分,根据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渡江三路大军
时 间
兵 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
(安庆—芜湖)
西路军
(九江—安庆)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0日夜
~ 21日夜
30万
30万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35万的
三分之二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大部
整体感知
4、从以下新闻要素把握文章内容。
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1000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细节探究
1、 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中路军
20日夜
西路军
21日17时
东路军
21日17时
?总体上:按照渡江的先后顺序来写(时间顺序)所以中路军在前?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甚为微弱,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
细节探究
2、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所遇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中路军略写
?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所以西路军较详细
?东路军“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而且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所以东路军详写
品析语言
本次战役的胜利虽然让我们很自豪,充满赞扬之情,但报告时并没有随意夸大事实,即符合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你能举例子说明吗?
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
答题模式①解释词语意思②用在句中说明(表现)…,③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或者表现了作者…之情)。
品析语言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① “突破” 指冲破②用在句中说明解放军力量强大、势如破竹。
① “渡至” 指渡过并到达②用在句中说明解放军具体占领的地点。
① “ 即已”的意思是已经②用在句中表明解放军渡江速度之快。
③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也表现了作者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品析语言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① “不含”的意思是不包括,
②用在句中说明了当时的情况,九江尚未解放。
③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品析语言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①“占领”是指用武装力量取得某个地方②用在句中说明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
① “控制”是指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②用在句中说明江阴要塞还没有攻下来,但敌军不能任意活动。
品析语言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① “封锁”是指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②用在句中说明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
③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课文总结
目标检测
考试常见题型:1.新闻概括类。2.新闻标题拟写类。
?拟写一句话新闻:人物+事件+结果
【谁?干什么?结果如何?】
?拟写新闻标题:人物+事件
【谁?干什么?】
?补写新闻导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目标检测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给下面的消息加一个标题(出自八年级期中考试第5题)
9月27日晚上,第五届山东省花卉博览会在滕州开幕,十余项主题活动将在花博会期间进行。本届花博会突出“花开齐鲁、幸福滕州”的主题,充分展示全省现代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着力打造“墨子鲁班故里 湿地红荷之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全面建设实力、活力、魅力、生态、文化、和谐的幸福滕州作出更大贡献。
【谁?干什么?】
目标检测
(二)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谁?干什么?】
就校园内(或班级内)新近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
标题(谁干什么)
导语(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如何)。
主体(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事件的起
因、经过、结果如何?)
结语(事件所产生的意义)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