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30 07: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7/23
1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你知道吗?
诺贝尔
2021/7/23
2
消息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
洁语言。(重点)
2.感受科学家的伟大,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学习目标
1860年诺贝尔开始研究硝化甘油,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诺贝尔将硝化甘油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后获得专利。 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硝酸酯)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他的这项发明也获得专利。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方面都获有专利。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根据诺贝尔的遗嘱,他逝世后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士。这就是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作者介绍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介绍
遗嘱( )渗透( )卓有成效( )
仲裁( )拨款( )逝世( )颁发( )
重点词语
遗嘱
颁发
建树
卓有成效
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
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读准字音

shèn
zhuó
zhòng

shì
bān
导思1.读完文章,你对诺贝尔奖有了哪些了解?
诺贝尔奖
关键词:
人类奉献
导思2.
诺贝尔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你如何评价他?
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同学朗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消息结构的各个部分,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2、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可以列表说明。
3、参考课文旁批,看看这些消息都写到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①):
第二部分(②-④):
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2、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可以列表说明。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1901年12月10日
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
诺贝尔奖
获得者
诺贝尔奖
首次颁发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
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以后授奖仪式将每年于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1、找出消息结构的各个部分,应用阅读消息的方法。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主体: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背景:消息第4段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
主体
背景
诺贝尔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
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所获奖项、所做贡献
资金来源
资金管理和评奖两权分离
总括
全文
准确
祥实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
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1.
第一部分(第1段)
1.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待了哪些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
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得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
,时间、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
的分离。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部分(第2一4段)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4.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
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
解和掌握。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
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
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
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
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精读课文,揣摩品味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
所知状态的过程。而X射线本身是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
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
卓有成就。
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
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字用在这里,有很,相当地意思。表明普吕多姆在诗歌
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成果非凡。
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
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
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
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课文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
样安排?
详写了遗嘱的内容,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
所作贡献,而对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则点到为止,对
评定过程、颁奖过程略去不写。
能更好的突出中心。
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
说明资金管理树和评奖的分离。你觉得作者有什么用意?
有助于读者了解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消除读者心中的疑虑。
补充说明两权分离是为了表明诺奖的公正和公平。
课堂小结
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及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等。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
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1.
第一部分(第1段)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二部分(第2一4段)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4.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
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
解和掌握。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
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
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
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
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首届诺贝尔奖
颁发
主体:获奖者及其贡献、
颁奖机构、时间、地点、
资金来源及管理、评定
赞美贡献
导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这则消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出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
总分的文章结构。
报道中的导语部分,总体概括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情况,然后下文重点介绍了首届获奖者的一些资料及诺贝尔奖的机构等一系列知识。这样处理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3、参考课文旁批,看看这些消息都写到了哪些内容。
①交代本次颁奖的时间地点事件,引述诺贝尔的遗嘱。
②介绍获奖者情况
③介绍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④交代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
事实准确、报道全面、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正面直接报道,属于标准的常规写法。
语言平实、客观、准确、简练,是标准的消息语言
2021/7/23
36
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
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拓展:
2021/7/23
37
李远哲: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0岁。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返回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朱棣文:1997年因“发展了用雷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9岁,2008-2012年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崔琦:199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崔琦、哥伦比亚大学的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及史丹佛大学的劳克林三人因“他们发现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一种新形态的量子流体,其中有带分数电荷的激发态”而获得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59岁。
拓展:
高行健:2000年高行健因为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钱永健: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因为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分享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华裔化学家。
高锟:2009年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与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的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共同获得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75岁。
拓展:
拓展: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