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毛泽东,积累“溃退”“泄气”“锐不可当”
“摧枯拉朽”等易考词语。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
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影视资料“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二、资料链接
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原刊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1949年4月22日下午,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当日夜,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三、感知内容
自主学习,积累字词。PPT5、6、7。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泄气:失去信心和干劲。
督战:监督作战。
歼灭:消灭(敌人)。
要塞: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感知课文内容
1.课题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表明我军渡江人数之多,突出了场面的宏大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胜利的豪情跃然纸上
【学法指导】
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都交代了“什么人做什么事”。通过新闻标题,我们就能够快速地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可见,新闻标题对一则新闻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历年中考试题,拟写新闻标题,作为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屡见不鲜。
常见的考查形式:(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以内)(2)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答题技法
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拟写新闻标题,首先要学会抓住新闻的关键句,提取关键词。新闻的关键句一般是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修饰词较少,一般出现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也会出现在中间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提炼主干,规范表述。
提取关键词后,可从“人物”“事件”这两个必备要素出发拟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另外,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表示程度或有里程碑意义的词语,如“最”“首”“全部”等;(2)保留主要信息,压缩次要信息;(3)适当使用简称。
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拟写新闻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性条件,如字数限制等,作答时要看清题目要求。
2.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二十日夜起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事件:横渡长江
经过: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先后渡江
结果: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四、精读探究
1.文中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从用词看,描述人民解放军,均用褒义词,如“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描述国民党军队,均用含贬义的词语,如“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泄气”等。
从称呼语看,称呼人民解放军为“我西路军”“我军”;称呼国民党为“国民党反动派”,称呼国民党军官汤恩伯为“战犯”。
这些都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情感爱憎分明。
2.读一读,把这些动词换成括号里的,行不行?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新闻的语言简明而又准确
【学法指导】
阅读秘笈——关键词能否替换或删去,答题步骤:
判断词语能否替换或删去。
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境意义。
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说说替换或删去后的变化。
3.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认同。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会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
本文中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甚为微弱”
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包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略处理得当,不平均用笔力,更能突出文章中心;
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东路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重要,这样的详略安排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5.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中路军最早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写,又合起来加以议论。
最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突出地揭示了战役的形势和发展的趋向。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五、合作探究
1.试比较二则消息在内容、格式上有哪些异同或联系。
2.对比两则消息,思考:同样是报道渡江战役,同样写于22日这一天,两则消息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两文一长一短,一详一略,时间上一前一后,第一则只写了中路军,第二则详细地写了中路、西路、东路这三路大军的渡江战况。
第一则写在战斗刚刚打响之际,将战况进行播报,将胜利的消息传到全世界,鼓舞我军的士气,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文章不在长,在迅速。
第二则写于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这时应该比较详细地介绍战斗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总结并宣传此战役。文章可略长,可详实。
3.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去掉这个词语,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③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④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⑤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⑥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⑦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⑧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我”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胸襟;
“我”中有“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气概。
4.你还在文中发现了哪些极具特色的词句?
①画面感强。如“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②用语典雅,运用文言词语。如“即已”“甚为”“业已”等。
③气势豪迈。如文中反复出现的“我”字。
六、课堂小结
1.主旨归纳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宣告了渡江战役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2.总结归纳,悟伟人之写作
第一,消息的写法:真实、准确、生动。
第二,消息的特点:结构固定、语言凝练、隐含情感。
第三,作者的写法:文人笔触、战略家眼光、伟人情怀。
3.叙议结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中,作者在客观叙述渡江战役的情况时,恰当地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表露了情感、态度。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联系热点新闻写一则消息。
课文在线: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写法指导:“叙”就是记叙,包括记人、叙事;“议”就是对人、事的好坏、是非等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二者相结合,可以充分抒发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运用叙议结合手法时,需要注意:叙述事实要充分,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要针对所叙述的人或事,应恰当而且精练。
写作示范:2020年3月25日,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医学专家召开了中欧抗疫交流直播会。会上,钟南山院士、李时悦教授等中国专家分享了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宝贵经验。钟南山等人身上闪耀着可贵的科学品质,展示了中国人的世界担当。全球疫情肆虐,中国不仅从未袖手旁观,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疫情之下,命运与共,唯有团结协作,才能打赢这场全人类的战争。
七、拓展延伸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四九年四月
【赏析】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歌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作者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导入新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了解作者毛泽东,积累“溃退”“泄气”“锐不可当”
“摧枯拉朽”等易考词语。
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重点)
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学习目标
本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原刊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国民党军队开始全线退却。
1949年4月22日下午
当日夜
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军将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背景链接
资料链接
泄气(
)
督战(
)
要塞(
)
业已
锐不可当(
)
歼灭(
)
签订(
)
xiè
读读写写
dū
sài
dānɡ
易错为“一泻千里”的“泻”
区别“自己”
的“己”
不要写成“阻挡”
的“挡”
jiān
qiān
自主学习
多音字
【口诀记忆法】
塞(
)子堵瓶口,交通真闭塞(
)
,重兵守要塞(
)。
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sāi
sè
sài
(
)锐不可当
(
)安步当车
当
dānɡ
dànɡ
形近字
歼(
)歼灭
纤(
)纤维
阡(
)阡陌
jiān
xiān
qiān
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自主学习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监督作战。
消灭(敌人)。
失去信心和干劲。
已经。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词语集注
用于褒义语境。
锐不可当
泄气
督战
歼灭
要塞
业已
近义词:剿(jiǎo)灭
多用于公文。
自主学习
课题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表明我军渡江人数之多,突出了场面的宏大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胜利的豪情跃然纸上
整体感知
考点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都交代了“什么人做什么事”。通过新闻标题,我们就能够快速地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可见,新闻标题对一则新闻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历年中考试题,拟写新闻标题,作为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屡见不鲜。
常见的考查形式:(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以内)(2)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拟写新闻标题
武功秘籍
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拟写新闻标题,首先要学会抓住新闻的关键句,提取关键词。新闻的关键句一般是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修饰词较少,一般出现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也会出现在中间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提炼主干,规范表述。
提取关键词后,可从“人物”“事件”这两个必备要素出发拟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另外,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表示程度或有里程碑意义的词语,如“最”“首”“全部”等;(2)保留主要信息,压缩次要信息;(3)适当使用简称。
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拟写新闻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性条件,如字数限制等,作答时要看清题目要求。
答题技法
武功秘籍
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下午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要解放全中国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中)
结语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整体感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从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斗的具体区域、战果三个方面,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情况。
精读探究
1.文中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从用词看,描述人民解放军,均用褒义词,如“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描述国民党军队,均用含贬义的词语,如“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泄气”等。
从称呼语看,称呼人民解放军为“我西路军”“我军”;称呼国民党为“国民党反动派”,称呼国民党军官汤恩伯为“战犯”。
这些都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情感爱憎分明。
精读探究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读一读,把这些动词换成括号里的,行不行?
新闻的语言简明而又准确
换
一
换
阅读秘笈——关键词能否替换或删去,答题步骤:
1、判断词语能否替换或删去。
2、解释这个词语的语境意义。
3、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分析这个词语的表达作用,说说替换或删去后的变化。
武功秘籍
3.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认同。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会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
本文中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甚为微弱”
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包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精读探究
4.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详略处理得当,不平均用笔力,更能突出文章中心;
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东路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重要,这样的详略安排更能突出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精读探究
5.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中路军最早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写,又合起来加以议论。
最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突出地揭示了战役的形势和发展的趋向。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精读探究
试比较二则消息在内容、格式上有哪些异同或联系。
标题
电头
(消息头)
联系:
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由“三十万”到“百万”,反映了军队人数上的变化,显示了渡江的进展情况
同:新闻媒体相同(新华社),播报地点相同(长江前线);
异:播报的时间不同
合作探究
正文
导语
主题
共同点:都将“何人”“何事”交代清楚了
分析两则消息的主体在内容上的联系:
第一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神速和英勇,以及敌军的不堪一击;
第二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我“百万大军”的中、西、东路军渡江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两则消息的主体按我军渡江的进展追踪事实,时效性强,对我军胜利渡江这一新闻热点做了完整的报道
合作探究
2.对比两则消息,思考:同样是报道渡江战役,同样写于22日这一天,两则消息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两文一长一短,一详一略,时间上一前一后,第一则只写了中路军,第二则详细地写了中路、西路、东路这三路大军的渡江战况。
第一则写在战斗刚刚打响之际,将战况进行播报,将胜利的消息传到全世界,鼓舞我军的士气,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文章不在长,在迅速。
第二则写于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这时应该比较详细地介绍战斗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总结并宣传此战役。文章可略长,可详实。
合作探究
3.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语。去掉这个词语,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合作探究
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②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③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④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⑤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⑥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⑦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⑧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合作探究
“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
“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
“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
“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
“我”中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胸襟;
“我”中有“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气概。
合作探究
4.你还在文中发现了哪些极具特色的词句?
①画面感强。如“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②用语典雅,运用文言词语。如“即已”“甚为”“业已”等。
③气势豪迈。如文中反复出现的“我”字。
消息在客观叙述中,还隐含着主观情感。
合作探究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主体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东路军——战绩辉煌(最详)
展渡江战役盛况
扬我军将士神威
渡江概况: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具体战况
西路军——所向披靡(较详)
结构梳理
课堂小结
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宣告了渡江战役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主旨归纳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悟伟人之写作
第一,消息的写法:真实、准确、生动。
第二,消息的特点:结构固定、语言凝练、隐含情感。
第三,作者的写法:文人笔触、战略家眼光、伟人情怀。
这两篇新闻稿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位战略家的领袖风范和他作为一位文章高手的大家手法,也让我们领略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斗争,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我们更应好好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树立理想,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课堂小结
叙议结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中,作者在客观叙述渡江战役的情况时,恰当地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表露了情感、态度。请你也运用这种手法,联系热点新闻写一则消息。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课文在线
课堂小结
“叙”就是记叙,包括记人、叙事;“议”就是对人、事的好坏、是非等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二者相结合,可以充分抒发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运用叙议结合手法时,需要注意:叙述事实要充分,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要针对所叙述的人或事,应恰当而且精练。
2020年3月25日,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医学专家召开了中欧抗疫交流直播会。会上,钟南山院士、李时悦教授等中国专家分享了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宝贵经验。钟南山等人身上闪耀着可贵的科学品质,展示了中国人的世界担当。全球疫情肆虐,中国不仅从未袖手旁观,更是不遗余力地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疫情之下,命运与共,唯有团结协作,才能打赢这场全人类的战争。
写作示范
写法指导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九四九年四月
拓展延伸
【赏析】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歌首联描绘了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雄伟场面;颔联赞颂了南京解放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抒发了欢庆南京解放的革命豪情;颈联概括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尾联阐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全诗的思想做出哲理性的总结。全诗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作者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格调雄伟,气势磅礴,雄壮有力。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