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1 08:39:38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
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D
解析:A项,“溯”应读作sù;B项,“漱”应读作shù;C项,“燕”应读作yān。
2.A
解析:A“曦”在此处的意思应为“太阳”。
3.D
解析:A项,“阙”同“缺”,空隙、缺口;B项,“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C项,“反”同“返”,返回。
4.D
解析:D正确停顿应为“庭下/如积水空明”。
5.D
解析:D项,“孟浩然”应改为欧阳修。
6.(1)长歌怀采薇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猿则百叫无绝
(4)盖竹柏影也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1)②组织歌咏自然的诗会
③自然风光图片展
(2)示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解析:这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斜立,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同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
“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3)示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蓝天、小溪、古松、青山……哪一样不令人陶醉,哪一样不使人留恋!停住你的脚步,聆听这大自然的天籁,欣赏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吧!
二、8.示例:不好。“几处”“谁家”说明早莺、新燕少,表现早春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改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9.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参考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
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10.(1)同“缺”,空隙、缺口
(2)飞奔的快马
11.B
解析:A项,“自”分别是“在”“如果”;B项,“虽”是“即使”,意思相同。C项,“之”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以”分别是“此、这”“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2.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3.B
解析:第二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4.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15.A
1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告诉读者,一个人即使在最艰难的境况中也可以拥有幸福。(大意对即可)
17.不能删去。因为开头段是为了引出“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观点,并自然过渡到“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这件事。
18.(1)幸福无处不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幸福。
(2)示例:①一句温暖的问候
②一个鼓励的眼神
三、评分标准


内容、表达
书写(4分)
一类卷(40—35)
要求: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两处以下语病。
4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两个以下,格式规范。
二类卷(35—30)
要求: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三至四处语病。
3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三至四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30—20)
要求: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五至六处语病。
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五至七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20—0)
要求: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七处以上语病。
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八个以上,格式不规范。
PAGE
2八年级语文(上)
第三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hù)
采薇(wēi)
B.感慨(kǎi)
飞漱(sù)
属引(zhǔ)
萋萋(qī)
C.藻荇(xìng)
燕然(yàn)
缥碧(piǎo)
轩邈(miǎo)
D.横柯(kē)
戾天(lì)
急湍(tuān)
经纶(lún)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夏水襄陵(升到高处)
不见曦月(日光)
B.属引凄异(连接)
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戾天(至、到达)
甚箭(超过)
D.负势竞上(凭依)
望峰息心(使……停止、平息)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下列句子停顿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庭下如/积水空明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6.默写填空。(8分)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早春西湖的花草,游人游春赏景被花迷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班级开展“感受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12分)
(1)根据示例补充本次活动方案。(4分)
示例:①分组收集资料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2)在“歌咏四季”的环节中,同学们收集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请你也写出一句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进行赏析。(6分)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近自然”活动归来,班上准备办一次自然风光图片展,请你为此展写一段前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边的问题(30分)
(一)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三峡
【北魏】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
静以修身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4.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幸福的香气
记得小时候一个人偷偷躲着喝汽水,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时的情景,当我重复地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更幸福的事了吧”时,心里百感交集,眼泪忍不住就要落下来。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盛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厅门的石阶前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时候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都摇着一串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清脆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门前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跑出来,就看见他浑身都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个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幸福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候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
有时幸福来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窝颜色都不一样的、毛茸茸的小狗。
生命的幸福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位尊权责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从前,我在山间、城市穿梭做报道访问的时候,常常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坐在夜市喝米酒配猪头肉的人们,他感受别的幸福往往不逊于坐在大饭店里喝XO的富豪。蹲在寺庙门口喝2O元一斤粗茶的农夫,他得到的快乐也不逊于喝几百上千元一斤的昂贵的龙井茶的人。
这个世界原来就是相对的世界,而不是绝对的世界,因此幸福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由于世界是相对的,使得到处都充满缺憾,充满了无奈与无言的时刻。但也由于世界的相对性,我们不论处在任何景况中,都还有遭遇幸福的可能,能在绝壁之处也见到缝中的阳光。
我们幸福的感受不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而是来自我们对外在或内在的价值判断,我们幸福与否,正是由自我的价值观来决定的。
15.通读全文,你认为哪一个选项是本文的主旨(
)(2分)
A.幸福无处不在,无论什么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能感到幸福。
B.物质条件优越,才能体验到幸福。
C.幸福的感受,全然是世界所给予的,我们要细细品味世界,感受幸福
D.幸福不是相对的,是绝对的。
16.谈谈你对文章划线句子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开头叙述自己小时候喝汽水的事,好像与本文关系不大,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你对幸福的感受是怎样的?请以“有时幸福来自于”为开头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有时幸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时幸福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写作(40分)
大自然中,背阴的地方,往往环境幽暗,氛围冷清;向阳的地方,常常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人生也如此,面向阳光,我们便拥有春天般的生活。
请以“向往春常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清洁。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