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这些园林,美在静谧、美在清新、美在动感、美在质朴。那么,这些园林在哪儿呢?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是因为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吧
。
导入
导入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画,看一下这美丽的画面,体会美丽的不同内涵……
导入
导入
导入
19.
苏州园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2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阅读目标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一,积累拓展五
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3
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
学习目标
1
2
学习本文说明中糅合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
写作目标
学习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能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重点
品格素养
体会苏州园林的艺术地位与价值,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1979
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先生写一篇序文。序文写好后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后便要求先发表,于是,本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
年第4
期上。发表时有删改,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被编入语文课本时,改名为《苏州园林》。
背景资料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说明方法—摹状貌
摹状貌: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用:使说明对象更生动形象,令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预习资料速查
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①时间顺序: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②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来介绍;③逻辑顺序: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等来介绍。
1.
竿:
竿子。文中用作量词。
2.
映衬:映照;衬托。
3.
败笔:泛指事情中做得不好的部分。文中指影响苏州园林作为一幅完美图画的设计。
4.
丘壑(
):山丘和沟壑,喻指深远的意境。
5.
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6.
嶙峋(
):枯瘦的样子。
7.
依傍:依靠。
qiū
hè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形易错
lín
xún
8.
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9.
蔷薇(
):落叶或常绿灌木,种类很多,茎直立、攀缘或蔓生。
10.
芭蕉(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大,花白色,果实跟香蕉相似,可以吃。原产亚热带。
11.
雕镂(
):指雕刻。
12.
斟酌(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màn
yán
必考字词梳理
字音易错,注意声母。
字音易错,注意韵母。
qiáng
wēi
bā
jiāo
diāo
lòu
zhēn
zhuó
13.
明艳:鲜明艳丽;明丽。
14.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15.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构思。
16.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17.
俯仰生姿: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必考字词梳理
注释中的生难字词
必考字词梳理
轩榭(
):
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xuān
xiè
(
)荷花
(
)荷枪实弹
hé
hè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荷
(
)房间
(
)间隔
jiān
jiàn
间
(
)处理
(
)处所
chǔ
chù
处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砌(
)堆砌
沏(
)沏茶
qì
qī
镂(
)镂空
褛(
)褴褛
缕(
)千丝万缕
lòu
lǚ
lǚ
玲(
)玲珑
伶(
)伶牙俐齿
líng
líng
傍(
)依傍
谤(
)诽谤
磅(
)磅秤
bàng
bàng
bàng
必考字词梳理
嶂(
)重峦叠嶂
障(
)保障
蟑(
)蟑螂
幛(
)锦幛
zhàng
zhàng
zhāng
zhàng
鳞(
)鱼鳞
嶙(
)瘦骨嶙峋
lín
lín
沼(
)沼泽
诏(
)诏书
昭(
)昭示
招(
)招手
zhǎo
zhào
zhāo
zhāo
偏旁辨字法
有“鱼”是“鱼鳞”。
有“山”是“嶙峋”,
与山的样子有关。
·
·
词
鉴赏
鉴别
同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分辨审察的意思。
异
多用于欣赏艺术品、文物及文学作品。
指分辨、判断事物的真假好坏。
例
①文物专家一般都有较高的鉴赏能力。
②这件东西是真是假,还需请专家进行鉴别。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词义适用对象不同。
苏州园林具有怎样的特征?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怎样的感情?
特征
感情
角度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
说明顺序
预习思考问题
作者从哪些角度介绍了苏州园林?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园林艺术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①):全文的引子,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苏州园林
——各地园林的标本
课文初读感知
第二部分(②—⑨):作者从园林建筑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
第三部分(⑩):结尾一语作结,留有余地,引人回味。
大处讲究
图画美
细节注意
亭台轩榭——布局美
假山池沼——配合美
花草树木——映衬美
近景远景——层次美
角落——构图美
门窗——图案美
建筑——色彩美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智慧,以及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一课一法
举例子指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
使所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以便读者理解的一种说明方法。运用此方法要注意:
一、所举例子要与所说明的问题、内容一致;
二、所举例子要有代表性,要典型,要有影响力,以增强说明效果;
三、所举例子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别是科技说明文更应如此。
一法
一课一法
沙漠是可以治理的。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获得不少成绩。
—《向沙漠进军》
一例
列举实例,说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
一课一法
一练
请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某一现象或事物的特征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点题: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园林
总说: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说
结语: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园林角落的配置
雕镂琢磨的匠心
色彩搭配的协调
图画美(共17张PPT)
19.
苏州园林
第二课时
课文细读品味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句中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
不能,“据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只是作者听说而已,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课文细读品味
2.如何理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
“艺术”高于“技术”,是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给人以审美愉悦,且无法复制;
“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成果实效性强,一般可复制。这里对“假山的堆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课文细读品味
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的“大多”一词有何作用?
“大多”起限制作用,表明苏州园林中的池沼绝大部分引用的是活水,而并非是全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课文细读品味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作用呢?
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作用在于: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力求从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优美意境,使游览者好似置身在“画图中”,间接说明“如在画图中”。
课文细读品味
5.作者是如何举例说明苏州园林也讲究细小角落的图画美的?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课文细读品味
6.文章结尾内容是否多余,能否去掉?
不能去。结尾留有余地,使人不断回味和思索,也想亲自到苏州园林观赏一番,领略其中的美景。
1.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细微方面来进一步说明这个特点。
课文全篇探究
2.[重点]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为什么不采用空间顺序而采用逻辑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要采用逻辑顺序。
课文全篇探究
1.特征鲜明,思路清晰。
课文开头先对苏州园林作了总体的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个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特征。课文中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特征。
①作比较。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文中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将苏州园林与我国的其他建筑作比较,说明它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②打比方。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如“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归纳总结
③举例子。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④引用(引资料)。文中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如“鱼戏莲叶间”就是引用汉乐府《江南》里的诗句。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恰当运用,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归纳总结
3.用词准确,语言典雅。
(1)用词准确,极具说服力。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中的“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实事求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语言典雅,富有文化色彩。如第④段中,作者引用诗句,生动地表现了池沼中鱼儿成群、莲叶田田的自然之趣。
归纳总结
游狮子林即景杂咏
[清]乾
隆
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
岂不居然坊市里,致生邈尔濮濠心。
真树盖将千岁计,假山曾不倍寻高。
云林大隐留芳躅,谁复轻言作者劳。
画谱从来倪与黄,楚弓楚得定何妨。
庭前一片澄明水,曾照伊人此沐芳。
课文拓展积累
国学经典
【赏析】
乾隆皇帝在园主人和一班随从的陪伴下游览狮子林,见亭台楼阁、林泉瀑流、假山拱桥错落有致;细雨轻烟,微风拂面,非常惬意,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他高兴、愉快的心情。
课文拓展积累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山丘、水泉、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园林的最初形式为囿。囿是围起来的养动物的园林。囿中还挖池筑台,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娱乐。周文王曾建“灵囿”。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有了进一步的风景组合,有土山等,已经开始营造自然山水园林。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传统文化
课文拓展积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影响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唐宋时期园林发展到成熟阶段。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都有了一定的程式。明清时期,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无论是江南的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建筑上都达到了高峰。
课文拓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