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5单元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5单元 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2 09:13:14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苏州园林
第19课
人教安徽专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知能优化测验
4




习题链接
综合技能提升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座园林的布局别具匠心。嶙峋的山石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猛虎下山,惟妙惟肖。最妙的是,设计者因地治宜,自出心裁,在空间的隔断上,用一丛丛qiáng薇间隔,别有一番妙趣。园中的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让人一年四季不感到jì寞。
?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嶙(  )峋
俯(  )仰生姿
qiáng(  )薇
jì(  )寞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该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3)“自出心裁”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lín
?



因地治宜
因地制宜
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
这座园林的布局别具匠心。
这座园林的布局难道不别具匠心吗?
?
2.
选词填空。
(1)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玩赏 鉴赏)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 
 )。
(技术 艺术)
(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依赖 依傍)
(4)游览者必然也不会(  
)另外一点。
(忽略 省略)
(5)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 
 )的感觉。
(闲适 合适)
鉴赏
艺术
技术
依傍
忽略
闲适
3.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
(2)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
作比较
引资料
打比方
4.
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以“我爱苏州园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示例一:苏州园林甲天下。
示例二:苏州园林——山水中的盆景。 
(2)拙政园里,常能看到一些游客随意将垃圾丢弃在池塘中,如果你看到这种现象,你会如何劝阻他们?
示例:我会告诉他们:乱扔垃圾既影响了环境卫生,又造成了“眼球污染”。将垃圾丢进垃圾箱内,只是举手之劳,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园林环境吧! 
(3)围绕这次活动,某同学在宣传栏写了下面一则材料,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A】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B】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至今已有大约680年左右的历史。【C】它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①【A】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句末加“_______”。
②【B】句有语病,应把“_______
”或“_______
”删去。
③【C】句存在标点误用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


的园林
大约
左右
书名号
双引号
5.
文章第①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G 亭子在中国的历史演变。【条】
【点拨】
首先找准说明对象,然后阅读文段,归纳说明的内容。第①段开头总说“亭子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亭子的发展过程。所以,这一段的说明内容是“亭子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6.
第③—⑤段中大量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试举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F 示例:第④段举杭州西湖湖心亭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亭子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了园林中美好的画面。
【点拨】
第③段中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桥上筑亭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第④段中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第⑤段中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亭子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撰联题对之地”。
★7.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我国的园林,几乎离不开亭子”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Y 不能删去。“几乎”突出强调我国园林中绝大部分都离不开亭子,但并非所有园林都离不开亭子。如果删去,语意太绝对,不符合实际。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点拨】
“几乎”起限制作用,强调在我国园林中亭子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删去后,句子的意思就成了“我国的所有园林都离不开亭子”,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点。
8.
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亭子在园林中的作用。
G 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能激发文人士大夫撰联题对的灵感;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丰富园林的意境。【条】
【点拨】结合第④段“亭子以其美丽多姿的轮廓与周围景物构成园林中美好的画面”、第⑤段“亭子既是重要的景观建筑,也是园林艺术中文人士大夫撰联题对之地”、第⑦段“亭子还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等语句,可以分析概括出:亭子能构成园林空间中美好的景观艺术效果;能激发文人士大夫撰联题对的灵感;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丰富园林的意境。
▲9.
请简要概括圆明园的主要特征。
【点拨】锁定答题区域第②段,提炼出信息要点即可。
G 示例:圆明园不仅占地面积广、景点繁多,而且还吸收了东西方园林、宫苑建筑之精华,是举世罕见的园林建筑群。【条】
10.
文中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一百多座”“一百四十多处”等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圆明园建筑规模宏大、景区建筑多样的特点。
F 列数字、作比较。作用:突出说明了圆明园建筑规模宏大、景区建筑多样的特点。
11.
文章第①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S 时间顺序。 层次清晰,使读者更容易了解圆明园的发展历史。
12.
有人建议在圆明园遗址上重修圆明园,对此你有何看法?
【点拨】扣住“圆明园遗址”的历史价值作答即可。
T 示例:圆明园遗址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是世世代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在其上重修圆明园会使历史文物的教育价值荡然无存。【实】 
13.
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事物,如书本、课桌、公园等,100字左右。
【思路点拨】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和它进行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例文:
这些黄澄澄、圆溜溜的橘子摸上去软软的,就像一个个小皮球,远远看去,又似一个个小灯笼!橘子,虽然没有草莓的漂亮外衣,没有西瓜的强健体魄,没有葡萄的诱人色泽,也没有苹果的光滑表皮,但是它的样子同样也会使人喜欢上它。(共36张PPT)
中国石拱桥
第18课
人教安徽专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知能优化测验
4
B
5
6
7
8
9




习题链接
综合技能提升
10
11
12
B
13
14
15
16
17
18
19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桥面用石板铺qì而成,桥dūn异常坚固,历经1300多年,仍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它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受到很多艺术家的推祟。卢沟桥桥面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匀称( 
 )
铺qì( 
 )
桥dūn( 
 )
惟妙惟肖(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该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巧妙绝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
chèn
?


xiào
推祟
推崇
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
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拟人
排比
?
2.
根据课文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__________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横跨 雄跨 横架)
(2)石拱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______。(建筑 杰作 工程)
雄跨
杰作
3.
文学常识填空。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事物 事理)说明文,向读者介绍了有关石拱桥的知识。
茅以昇
事物
4.
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明代万历年间,陶瓷大师吴为创制了一款“卵幕杯”,“薄如鹅卵之幕,莹白可爱”。
②这种脆弱又坚韧的美,靠的是利胚师傅的功夫。
③景德镇的薄胎瓷源于宋代影青瓷,那时这种瓷器就有“滋润透影,薄轻灵巧”之说。
B
④以一只敞口薄胎白瓷碗为例,拉胚师傅做出的器型还是厚墩墩的,碗口、碗腰、碗底处留有少许蓄泥,利胚师傅的工作则是尽可能地削薄胚体,只留下薄薄的一层胎骨,一只100克的碗利胚后只剩下不到20克。
⑤说的就是吴大师能将茶杯的厚度,利薄到犹如鹅蛋壳里面的那层卵衣。
A.
①⑤③②④    
B.
③①⑤②④
C.
④②①⑤③    
D.
③②④①⑤
5.
八(1)班开展了以“桥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按要求修改“征文启事”。
征文启事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桥文化,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桥文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活动要求:①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②字数大约1000左右;③稿件请交到办公楼106室。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此致
敬礼
蜀山中学文学社
2021年4月10日
①启事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启事的内容有一处不具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删去“此致
敬礼”。
应写明截稿日期。
删去“大约”或“左右”。
(2)①【桥之名】
结合提示,填写“桥”的名称。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述的是诗人在________夜宿时的情景。
b.
横跨在河北洨河之上的_________,是隋朝石匠李春以无比的聪明才智设计建造的。
c.
传说中,七夕节喜鹊在天上搭的桥名曰_______。
枫桥
赵州桥
鹊桥
②【桥之美】
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桥之美。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在__________。
b.“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美在____________。
气势恢宏
诗情画意
③【桥之韵】
生活中还有许多别样的桥,请你参照示例,另写一句。
示例: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传到西方,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示例一:严复将西方文化传播到中国,搭建了通往西方文化领域的桥梁。
示例二:“希望工程”使面临失学的孩子安心地坐在教室里,搭建了贫困儿童求知的桥梁。
6.
课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哪些方面的知识?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中国石拱桥在当代的发展。
7.
学习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课文中石拱桥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8.
作者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赵州桥的?请具体分析。
逻辑顺序。第四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后来对它进行的整修。第五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对它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说明其特点,最后介绍其历史文化意义等。由此可见,作者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9.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在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示例: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
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这句话中的数字非常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长和宽。②“《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句话中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再用“有记载的”加以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0.
材料一是从大桥的外形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桥桥墩设计及施工的技术突破与创新、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四个方面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2页第10-13题。
大桥地基的施工难度
大桥修建
的意义
【点拨】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了这个对象的哪些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本质,以及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筛选关键词,一般采用“对象+特征”的格式来概括。从材料一来看,第一段是从外形构造方面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第二段“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深流急,地质复杂。
岩层埋藏在正桥河床33至47米以下。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是从大桥地基的施工难度方面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第三段是从大桥桥墩设计及施工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方面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第四段“它的建成,结束了70多年来津浦线与沪宁线客货运过江靠轮渡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有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重大、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也标志着中国的桥梁建设,在勘测设计、科研试验、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备制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是从大桥修建的意义方面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
11.
阅读材料二,给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点拨】本题考查拟写消息的标题。一般的格式为:“对象+事件”。本题可提取导语“2018年9月4日在伦敦萨默塞特宫开幕的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展上,由南京大学教授鲁安东策展的《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荣获特别荣誉奖”来概括,对象:《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事件:荣获2018伦敦设计双年展特别荣誉奖。
示例:《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荣获2018伦敦设计双年展特别荣誉奖 
12.
阅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公路在上层,宽15米,可并排通行四辆卡车,两侧各有2.
25米宽的人行道。(句中加点的“各”字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Y
 不能删除。“各”字准确写出了公路两侧分别有2.
25米宽的人行道;如果删除,就变成公路两侧人行道共宽2.
25米,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
(2)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F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软硬不同的地基岩层分别比作“钢铁”和“千层糕”,形象地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地基岩层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很大。
【点拨】
语句“岩石种类多,断层纵横,硬的地方像钢铁,软的地方似‘千层糕’”,把“软硬不同的地基岩层”分别比作“千层糕”和“钢铁”,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地基岩层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很大。
13.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和原文文意不符合的一句是(  )
A.
南京长江大桥虽然坐落于南京,但是全中国的人民都和这座桥产生关系。
B.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
C.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在中国桥梁建造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D.
为了让桥墩牢固地扎根在岩盘上,设计人员根据各个墩位不同的地质情况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水下桥墩基础结构。
B
【点拨】
“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建造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说法太绝对,与原文“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梁”不符。故选B。
▲14.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选文第④—⑥段在介绍周庄的桥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3页第14-18题。
【点拨】事物说明文的标题一般就点明了说明对象。第④—⑥段在介绍周庄的桥时,由单桥写到双桥,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S 周庄的桥
逻辑顺序
★15.
第③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点拨】说明文过渡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等。
X ①引出说明对象——周庄的桥【内容】;②概括周庄的桥的主要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客】;③引出下文对周庄的桥的具体介绍【内容】。
16.
周庄的桥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G 示例: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牢固耐用,和周围景色的搭配极为和谐、优美。【条】
17.
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点拨】“圆圆小镇,四面环水,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庄的地形特点,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F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庄的地形特点,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18.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
Y 不能删去。“大多”是限定副词,表示不是全部的桥都建于元、明、清三代,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
【点拨】
“大多”是限定副词,表示不是全部。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说法。如果去掉,就变得绝对,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
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一种事物,如公园、水池、学校等,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突出事物的特征。100字左右。
【思路点拨】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要将这种说明方法和描写区分开,两者运用在不同的文体中。摹状貌强调“摹”,即“描摹”,能够准确写出事物的状态和形貌,多借助形象、生动的词语,写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令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例文:
公园的水池像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中。水池附近的树旁有几盏路灯,那灯光映在水池里,就像一个个小月亮似的。一片片云彩缓缓地移过池面,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羊群,有的像棉被,还有的像老妇人,弓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向前走。有些云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层的空隙倾泻下银白的光。云彩移过,逐渐消失。天空中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共20张PPT)
梦回繁华
第21课
人教安徽专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知能优化测验




习题链接
综合技能提升
3
4
5
6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chà道上,是众多仆从cù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
?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街上行人摩肩接蹱,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田畴(  
)   
料峭( 
 )
chà(  
)道
cù( 
 )拥
chóu
?
?
qiào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该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


(3)“络绎不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摩肩接蹱
摩肩接踵
(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比喻
2.
校学生会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邀请函”。
邀请函
陈教授: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进一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我校学生会将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特邀请您于1月23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合肥的文化遗产”专题讲座。必须按时参加!
××学校学生会
2021年1月20日
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邀请函中有一处语言不得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进一步”移到“了解”前。
将“必须按时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
称呼(陈教授)应顶格书写。
(2)请你仿照示例,为小组拟写两个有研究价值的选题。
(注意不要与示例重复)
示例:在中学生中开展保护文化遗产活动的重要性。
示例一:保护文化遗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 示例二: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示例三: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3)如果你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游览参观时,看到一位小朋友正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你会如何劝说他?
示例:小朋友,你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文物,爱护文物人人有责,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对不文明的行为说“不”,好吗?
 
【点拨】
首先要明确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朋友;其次弄清情况,小朋友正在墙壁上乱写乱画;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3.
请说出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70页第3-6题。
X 第①段通过《千里江山图》的展出引起的社会反应,既写出了《千里江山图》的重要地位【内容】
,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客】
,引出了下文【结构】。
【点拨】
理解段落的作用,首先要理解段落的内容,然后结合对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进行分析。文章第①段主要写《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突出画作重要地位的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了下文。
4.
请说出下面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191.
5厘米,高约51.
5厘米。
F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千里江山图》的长和高。
★5.
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画作秉持徽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遗,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Y “最”字说明了《千里江山图》在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中的代表性地位。
?
(2)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所用颜料主要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
?
“主要”说明了《千里江山图》所用颜料重点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不排除其他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点拨】
解答第(1)题时,要从《千里江山图》在山水画中的代表性地位方面考虑。解答第(2)题时,要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来考虑。
6.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千里江山图》的魅力。
G 示例:《千里江山图》工笔细腻、意境悠远,不仅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还实现了古意与创新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布局讲究起承转合,形态错落有致,节奏协调鲜明,达到了“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润色采用大青绿手法,增加了画面的色泽美。《千里江山图》描绘出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条】
【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关键性、概括性、提示性的语言。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答案可以从文章第③④⑤⑥⑦段中概括。(共18张PPT)

第20课
人教安徽专版
八年级上
第五单元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3
表演
腾跃
伸直

昆虫的史诗
知能优化测验
4




习题链接
综合技能提升
5
6
7
8
1.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藏铁路素有“天空之路”之称。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这三大世界性难题给青藏铁路建设带来了极大困难。但建设人员不畏干旱、暴晒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鏖战多年后终于打通了世界最长高原铁路suì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这在中国铁路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壮举,这一壮举当时振撼了整个世界。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暴(  )晒
恶劣(  )
suì(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该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独一无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bào
?
liè

振撼
?
震撼
没有可以相比的。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难道不令人钦佩吗?
2.
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接着,它_______(表演 演绎)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_______(跳跃 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_______(伸直 伸展),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
表演
腾跃
伸直
3.
法布尔是________国昆虫学家。他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昆虫的史诗
4.
八(1)班准备举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一个与之相关的节气及其含义吗?
惊蛰。惊蛰是指蛰伏的动物被雷声震醒,出来活动。
【点拨】
二十四节气中与“蛰”有关的节气是惊蛰,每年的3月5、6或7日为惊蛰节气,惊蛰是指冬眠的那些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开始出来活动了。
(2)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在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
(不超过15个字)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遮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示例:虫子
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3)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舞翩跹的神秘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示例:蟋蟀的鸣唱,将我引入了乐曲悠扬的音乐殿堂
【点拨】
仿写句子,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手法相同等。本题仿照画线句的句式,按照活动主题仿写即可。
5.
意大利蟋蟀的外形以及习性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8页第5-8题。
G 肤色不是黑色的;身体不粗笨;栖驻在小灌木或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在夏天的夜晚持续奏乐。【条】
【点拨】
意大利蟋蟀的特征包括外形特征和习性特征。根据文章第②段“意大利蟋蟀与蟋蟀科昆虫的某些特征不太一致,这表现在它的服装不是黑色的,它的身体不那样粗笨。它栖驻在各种小灌木上,或者高高的草株上,过着悬空生活,极少下到地面上来”“在闷热的夜晚,这演奏正好是一台优雅的音乐会”等语句,可以提炼概括出答案。
6.
文中作者不断变换对意大利蟋蟀的称呼,请找出这些称呼,并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X 称呼有:交响乐演奏家、音乐家、演奏家、腹语大师等。作者不断变换称呼,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有趣【内容】
;说明对象形象立体【内容】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客】
;也反映出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喜爱【客】

【点拨】
第一问,只需认真阅读文章,便可找出答案,如第①段的“交响乐演奏家”,第③段的“演奏家”,第⑦段的“腹语大师”等。第二问,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充满了盎然的情趣,也表达了作者对意大利蟋蟀的无比喜爱之情。
★7.
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细读句子,很容易可以看出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意大利蟋蟀两片鞘翅的形状和其很薄的特点,使句子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F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意大利蟋蟀两片鞘翅的形状和其很薄的特点,使句子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8.
作者喜爱意大利蟋蟀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根据第⑦段“在那无比安宁的氛围之中,我的确听不出还有什么昆虫的鸣唱,能有意大利蟋蟀的鸣唱那么优美清亮”,可得出原因“它的鸣叫优美、清亮”;根据第⑨段“我的蟋蟀啊,有你们陪伴,我反而能感受到生命在颤动”,可得出原因“作者从它的鸣叫声里感受到了生命在颤动”。
G 因为它的鸣叫优美、清亮;作者从它的鸣叫声里感受到了“生命在颤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