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
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观察的科学态度,感受利用溶解可为生活服务。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感受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在对比观察中了解物质在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道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了解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透明盒、1个放大镜、1支筷子、1把小勺、1把镊子,10克食盐、10克红糖(块状)、几颗小鹅卵石等。
教学过程:
课外导用,快乐延伸
课末导流,快乐分享
课中导学,快乐探索
课初导疑,快乐交流
课前导思,快乐搜寻
五
导
乐
学
你见过哪些是物质放入水中,会“化”掉,请想一想、问一问,并记下来带到班上交流。
一、课前导思,快乐搜寻
二、课初导疑,快乐交流
三、课中导学,快乐探索
1、肉眼观察: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盐
红糖
小石子
三、课中导学,快乐探索
2.放大镜观察:
(1)放大镜怎样用(请看视频)
(2)用放大镜观察三样物体。
三、课中导学,快乐探索
3.水中观察:
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
三、课中导学,快乐探索
4.搅拌观察: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三、课中导学,快乐探索
5.整理记录:
学生记录探索情况
四、课末导流,快乐分享
1、集中交流: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四、课末导流,快乐分享
1、集中交流: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分别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不见了
不见了
无变化
四、课末导流,快乐分享
2、深层思考: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食盐和红糖“不见了”,其实只是它们“溶解”在了水中,并没有真消失。如: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糖放在水中,糖水是甜的,说晨糖还中水中……
五、课外导用,快乐延伸
1、生活应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我们是怎样做的?
五、课外导用,快乐延伸
2、小马过河:
小马长大了,经常帮着妈妈为小河对岸的叔叔、阿姨送盐、送糖,或驼一些修房用的石子过河。有一天刚下过雨,小马经常走过的小河涨水了,刚好能淹没过它的背。
今天能帮妈妈送盐、送糖过河吗?
为什么?
板书设计
食盐——放入水中——不见了
红糖——放入水中——不见了
石子——放入水中——没变化
6、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