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祭(jì)
铸兹(cī)
国殇(shāng)
惨绝人寰(huán)
B.杀戮(lù)
悼(dào)念
右翼(yì)
辱没(mò)真相
C.大阪(fàn)
初衷(zhōng)
篡(cuàn)改
振聋发聩(kuì)
D.呓(yì)语
遁(xún)形
磅礴(bó)
缅(mi?n)怀先烈
2.给加粗的字注音。
初衷(??
)??
篡改(??
)??
抵赖(??
)??
妄图(??
)
国殇(??
)??
杀戮(??
)??
彰显(??
)??
辱没(??
)
3.“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奇耻大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惨绝人寰的灾难。学习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一文后,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有了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应当说,这是我们民族的耻辱。对“耻辱”二字,你是怎么理解的?如果你面临同样的情况,难免一死,你准备怎么做?
4.综合性学习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联合多家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部分中小学也同步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某中学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对全校同学做了中学生了解英雄人物情况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
【材料二】
《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材料三】
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飞机奇迹返航。中国民航局表彰他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在生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力。
(1)请概括材料一中图表的主要信息。
(2)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对同学们的讨论作总结发言。
小辉:古代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钦佩。
小丹: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超人、钢铁侠才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
小薇: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才是真英雄。
小波:现在是和平时期,基本不打仗,也没有外星人入侵,这些英雄再厉害都没有用啦。
小梅: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英雄?
总结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1)日本右翼分子对待南京大屠杀是什么态度?
(2)从词语使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2017年9月一致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
(3)针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国际社会做出了哪些反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国家公祭
师岚
①在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为配合公祭日活动,日前,我国第一套《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在南京首发。
②众所周知,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此种形式意在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强化现代人对民族、国家遭受的战争苦难的历史记忆。世界多个国家已开展了国家公祭,比如美国、以色列等,虽然形式有别,但意旨类似。
③日本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巨大灾难,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沉重的心灵创伤。但近些年,日本对其在抗日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一再否认,甚至在教科书中不断篡改历史、颠倒是非。
④历史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其功能主要在于培养人们正确的历史认知和高尚的文化情怀。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这种心灵之痛将会成为一个历史的阴影留在民族的精神史和心灵史上。在这场灾难中,南京大屠杀无疑是留给中国人民最为惨痛的历史记忆。
⑤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与讲述,其实仍然不够。在一些历史教科书中,南京大屠杀几乎变成了一个抽象的名词,那些丰富的历史细节,往往被简单的几句描述,辅之以几个数字所取代。当年经历过那个战争年代的人们已逐渐逝去,而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后来者,对战争的感受与体验其实并不真切,这种感受与体验更多的是通过对历史的阅读产生的。只有让国民形成一种清晰的历史记忆和价值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所造成的灾难性罪恶才不会被轻而易举地遗忘和误判,这是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⑥人们的历史认知和感受是精神结构的一部分,而人的精神结构又是一个渐变和不断累积的过程,人们的历史认知和感受在这样的累积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来达成。我们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认知,一部分来自于政治宣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包括诗歌、小说、电影、电视剧在内的文学艺术。近些年,“抗战神剧”尤其盛行,但这些电视剧在极力彰显中国人痛杀敌军的快意恩仇的同时,明显存在着人物脸谱化、主题观念化、叙事模式化等诸多艺术缺憾。这种艺术处理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民族自信,但艺术素养的匮乏、文学观念的偏颇,急功近利、仓促成篇的创作动机又直接影响到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成熟与洗练,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战争的艰难。在这种戏谑化的艺术作品的观看中,人们不仅失去了对艺术的沉思,也失去了对历史的沉思。
⑦而国家公祭读本以历史教科书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
⑧任何战争都应该引起人们深刻反思,无论是个体、民族,还是人类,都应该有着强烈的命运关怀。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正是这种命运关怀的彰显,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与此前的历史教科书不同,与“抗战神剧”更是有别,国家公祭读本是从文化的维度加强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在专题与探究相结合的多维探讨中,全面提升国民的历史思维能力,有益于培养国民对个体、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命运关怀。
(选自《新闻评论》,有删改)
(1)国家设立公祭日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2)文章第⑦段说“而国家公祭读本以历史教科书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这些不足”具体体现在哪里?
(3)文中第⑥段和第⑧段两次提到“抗战神剧”,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2014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格外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听听来自和平的声音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日媒为何在公祭日安静异常?
中新网12月15日电
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微词典】祭奠(jì
diàn):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夙愿(sù
yuàn):一向怀着的愿望。
(1)速读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
(2)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3)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地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兹”应读“zī”,C项“阪”应读“b?n”,D项“遁”应读“dùn”。
2.答案:zhōng;cuàn;lài;wàng;shāng;lù;zhāng;mò
3.答案:示例:对于“耻辱”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①从人数上说,被屠杀的南京市民竟有30多万;②从精神上说,被屠杀的市民竞毫无反抗,甘心被杀戮。示例:我准备拼死一搏。因为同样是死,一定要轰轰烈烈地死,像李清照说的那样“死亦为鬼雄”。
4.答案:(1)示例一: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的了解程度远高于当代英雄。示例二:中学生对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动漫电影英雄的了解率均超过80%,对当代英雄的了解率仅有33%。示例三:中学生对当代英雄了解较少。
(2)示例:同学们,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英雄。当今时代,全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当代英雄。
5.答案:(1)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2)“一致通过”表明美国旧金山市议会的坚定立场:设立“慰安妇日”,要求日本政府正式、真诚道歉,还受害者公道。“解除”一词表明部分右翼分子不愿直面日本在战争之中对“慰安妇”群体犯下的罪行,极力否认历史事实。
(3)针对日本右翼分子顽固态度,今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6.答案:(1)①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强化现代人对国家、民族遭受的战争苦难的历史记忆。②针对某些国家篡改教科书的现状,纠正错误的历史观。③培养人们正确的历史认知和高尚的文化情怀。④表明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①对历史的认知抽象、感受不真切;②认知历史的形式还不够丰富;③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不足。
(3)第⑥段用具体事例说明了当下以戏谑化方式对待历史的错误态度。第⑧段与前文呼应,并与公祭读本形成对比,强调公祭读本对加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重要性。
7.答案:(1)①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举行祭奠活动。②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旨在不忘历史,呼吁和平。③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冷处理态度引发人们的质疑。
(2)中国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没有仇恨,但要以史为鉴,维护和平,努力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3)D
(4)三则材料,表达了作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情感,也表达了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颠倒黑白的丑恶行径的批判和憎恨之情。
(5)示例:如果有谁还要歪曲历史,颠倒黑白,30多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也不会答应。只有坦诚面对,勇于认错,才能得到人们的谅解,才能让和平之花在全球盛开!
解析:(1)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首先要阅读三则材料,提取关键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和平”“日本媒体静得出奇”等,然后再分条概括。
(5)本题属于拓展探究题,考查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材料中对日本当局态度的论述,学生能够晓之以理,并义正词严地进行警示,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