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中国石拱桥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近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应的练习。
赵州桥横跨在洨(jiāo)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gōng)桥,桥面用石块铺砌(______)而成,桥dūn(______)异常坚固,历经1300多年,仍保持着原来的雄恣。它结构匀称(______),与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偕,闻名遐迩(______)(______),受到很多艺术家的推祟。
(1)两个加粗字的注音有误,请改正。
(2)将加粗字的正确读音或所给拼音对应的汉字写在括号里。
(3)找出语段中的三个错别字,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你参与“多姿多彩的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赏桥】请你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依次选出图片中桥的名称。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A.颐和园十七孔桥
B.风雨桥
C.卢沟桥
D.西湖断桥
(2)【话桥】下面内容与桥有关,请你填写。
①现代诗人徐志摩曾写过一首与桥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作《__________》。
②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提到了桥:“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3)【喻桥】请参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自信是一座桥,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仔细观察一种身边的事物,如公园、水池、学校等,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突出事物的特征。100字左右。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品读选文,然后填空。
①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②“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加粗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选文在遣词炼字方面颇具功夫。用“______”一词突出赵州桥在世界石拱桥史上的地位与成就;用“______”一词表明赵州桥造成后使用至今的悠久历史;用“______”词来介绍赵州桥施工技术的独具匠心;用“______”一词赞颂设计者的不凡智慧,无一字不自然贴切,简明朴实而又妙趣横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景,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因景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其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览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①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B项,应删去“近”或“左右”。C项成分残缺,乱用介词使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或“使”。D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得”或“必须禁止”。
2.答案:(1)洨(xiáo) 拱(gǒng)
(2)qì 墩 chèn xiá ěr
(3)“恣”改为“姿”;“偕”改为“谐”;“祟”改为“崇”。
3.答案:(1)①A ②B
(2)①再别康桥 ②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3)友谊是一座桥,连接着你我真诚的心灵。
4.答案:例文:
公园的水池像一面镜子,圆圆的月亮映在池中。水池附近的树旁有几盏路灯,那灯光映在水池里,就像一个个小月亮似的。一片片云彩缓缓地移过池面,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羊群,有的像棉被,还有的像老妇人,弓着背,一步一步吃力地向前走。有些云想把月亮遮住,月亮却透过云层的空隙倾泻下银白的光。云彩移过,逐渐消失。天空中的月亮显得分外皎洁。
解析:【思路点拨】【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要将这种说明方法和描写区分开,两者运用在不同的文体中。摹状貌强调摹,即描摹,能够准确写出事物的状态和形貌,多借助形象的修辞、准确的词语,写出说明对象的特征,令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5.答案:(1)①赵州桥?? 构思巧妙、科学性高、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②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河水暴涨的时候,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也使桥身更美观。
(2)列数据(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答对任意两种即可);
(3)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
(4)不能。“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而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如果去掉,说明语言就不严密准确了。
(5)著名; 最古; 巧妙绝伦; 杰出
6.答案:(1)①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②廊的运用原则: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体现在: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2)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景,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解析:(1)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选择文章中的任意一处举例子的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3)本题考查说明语言,可从说明的内容、使用效果等方面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