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2 19:4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白杨礼赞
1.下列加粗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少年逐梦,龙舟竞渡,每一种力争上游的姿态,都是城市精神的注脚。
B.小偷妙手偶得了一部手机,就趁人不备溜之大吉。
C.青少年要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有不折不挠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D.四处一片萧瑟,连往日明净的小河也失去了光彩,黯然无神地躲在冰下面恹恹欲睡。
2.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宇轩昂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声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喜鹊的气度不凡,表达了作者对喜鹊的喜爱、欣赏之情)
B.淄博山水如画。如果说博山、溜川、沂源的风景如同一气呵成的写意山水画,那么桓台马踏湖就是工笔细作的江南画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淄博的山水之美,同时又区分了“博山、淄川、沂源”与“桓台马踏湖”风景的不同风格)
C.在浪漫中呼吸的巴黎,在历史中行走的罗马,在花园里游憩的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他山之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可供城市建设借鉴的多个角度)
D.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碌碌无为?(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3.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弛,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练的语言的精华。
(1)选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文中□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
(4)选文有一个地方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风刀霜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声。而此时,娇弱的花草却在暖房里,吸收着输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日子。
材料二:冬小麦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播种完毕,因为冬小麦的幼苗必须经历一整冬的雪压霜欺,才能在来年扬花吐穗,孕育出籽实。倘若要避开那个寒冷的冬天,执意把它播种在温暖的春天,最终也只是徒长枝叶,不会结出一粒籽实。雪压霜欺对冬小麦来说,是一段不能缺失的经历,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种种磨难,倘在逆境中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补写对联。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你能得到关于生命的哪些启迪?请在材料二的横线上补写相应内容。
(3)白杨树使你联想到哪些人物和精神品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②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③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第①段中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连续使用四个反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来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小巷时,一种淡淡的忧伤笼上我的心头。
③那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顺便带上了我,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纵深的小巷是我们走向住处的必经之路。小巷里隔三五步就能看见一棵槐树,粗壮的树干一个人不能环抱,浓密深绿的树叶,漏着点点阳光。小巷尽头,豁然洞开,有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我随母亲走进了一间平房,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缀满枝头。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只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着,树叶间缀满了像粉红色棉絮一样的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粉红色的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刚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过了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合欢在哪里呢?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了。顾不得旁人诧异的目光,我把头伸向陵园一角的水龙头。我把水开到最大,长发在水中倾泻。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⑤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是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树的,树上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⑥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刚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蓦然一惊,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有改动)
【微词典】蓦(mò)然:猛然;不经心地。
(1)概括“我”第一次见到的合欢树的待征及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3)第⑥段用了与第③段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脸颊与唤“我”的声音,但此时母亲已经老了,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4)文中各个人生阶段有关合欢的叙写,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请选取你熟悉的事物(梅、柳、草等),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15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为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D项,“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问句,但不是反问句,因为后边有“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这个选择问句作答案,所以D项可以看作两个设问句。括号里应改为“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用读书积累来让青春过得有意义”。
3.答案:(1)弛; 驰; 练; 炼;
(2);; 前后表示并列关系,分别介绍了黄的和绿的具体内容;
(3)比喻;
(4)最后一句应是“若不是”,少了一个否定词“不”。
4.答案:(1)赏白杨敬仰傲骨精神
(2)仍能保持执着和不屈,那么生命之花必将开得更加美丽
(3)守卫边疆的战士。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等。
5.答案:(1)不矛盾。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它极常见,极易生长,所以说它“极普通”;说它“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因为作者赋予它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等美好的精神品格。
(2)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抑”,“但是”语意一转,变抑为扬,肯定它是“伟丈夫”。突出了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坚强不屈的特点。
(3)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按照由树到人、由浅入深(由形及神)的顺序,层层深人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读来气势磅礴,酣畅淋漓。
(4)本段以楠木反衬白杨树,突出对白杨树的赞美。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意的能力。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讲的,指白杨树在西北高原上极常见,极易生长;“决不是平凡的树”则是从精神层面上讲的。回答时,先明确观点,再简析理由。
(2)作者要赞美白杨树是“伟丈夫”,却先说它不美,算不上“好女子”,这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结合画线句子的表述,分析其如何“抑”,如何“扬”,以及要突出的白杨树的精神品质即可。
(3)由四个句子的句式特点来看,连续四个反问句构成排比;由句子表述的内容来看,按照由树到人、由浅入深的顺序,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结合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可知,这样表达让人读来感觉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据此整合作答即可。
(4)本段将楠木和白杨树放在一起写,是以楠木反衬白杨树,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6.答案:(1)特征:高大茂盛、美丽宁静、香气沁人【条】。 象征着母爱、温暖与庇护【条】。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把合欢花比作“棉絮”“雾”,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合欢花的轻盈柔美【容】;②运用叠词【形】,如:丝丝缕缕、重重叠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合欢花的香气的清甜与浓郁【容】;③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与丰富的想象【形】,写出了“我”对合欢花香的独特感受,富有韵味【容】。
(3)不矛盾。第③段是实写【条】,写出了“我”童年时对母亲的独特感受【理】。第⑥段是想象,是虚写【条】,“我”人到中年,而母亲卧病在床,“我”想起童年的事,表现了对母亲的眷恋与感激【理】。
(4)①合欢是“我”最深刻的人生记忆,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②青年时代,合欢是“我”
怀念亲情时的慰藉和思念故乡时的慰藉。③中年时期,对合欢的叙写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眷恋与感激之情。【条】
解析:(4)本题属于概括分析题,注意结合作者“童年”“青年”“中年”不同的年龄段的人生感悟作答。
7.答案:例文:
梅花是极普通的一种花,然而她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花。她是一种坚强不屈的花。白色的梅花如银雕玉琢般,在寒风中是那么清新超然,铁骨铮铮,令人望之肃然起敬。她没有牡丹绚丽,没有玫瑰妖娆。也许你要说她不美,如果美是专指“绚丽”“妖娆”,那么梅花算不得花中的好女子,但是,她朴质、素雅、坚强。她象征着顽强不屈、勇敢拼搏的精神。梅花是不平凡的花,我赞美她!
解析:【思路点拨】运用【象征手法】时,我们要注意:首先要选取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为写作对象;其次要紧紧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写;最后充分挖掘事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如“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