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02 22:0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积累与运用 (共计17分 , )
1. 下列对相关文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三峡》一文先总体描绘三峡雄伟气象,接下来分别写出了夏天的动人心魄、春冬的沉静优美、秋天的肃杀凄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答谢中书书》一文以感慨发端,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的景色,最后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篇。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仅用80余字便创造出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最后议论抒怀,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D.《与朱元思书》以写景为主,写景时从俯仰远近等多角度描绘,同时调动听觉、视觉、嗅觉多种感官,辅以比喻、夸张、动静结合等多种手法。
2. 下列画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斡旋高手,一个“骑墙者”,两面挨光,四处逢源。
B.她要是在这里,好歹也能拿个主意。
C.小王同学在学校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D.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创卫”高潮,经过外墙粉刷、护栏改造、路面平整等系列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因此,要得国风清,尚需家风正。
②家风与物质无关,家庭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需要讲家风。
③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④家风与精神有关,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都离不开家风。
⑤家风亦关乎国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歌中所唱,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家与国相连相通。
A.③④⑤②① B.③②④⑤① C.③①④②⑤ D.②④①⑤③
4.(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舒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②“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1)选段均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选段①中“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选段②中写道:“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你认为“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5.(6分)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于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
余秋雨、培根和马南邮对读书都有自己精辟的见解。现在某班要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介绍两种读书的方法给同学们。

(2)传统阅读与网上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认为哪种阅读方式好呢?为什么?
二、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9分 , ) ?
6.(15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拦住他啊
骆驼
①“拦住他啊,不管如何,你都要拦住他啊!”刚上高速,父亲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②“哎!”挂断电话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息一声。父亲叫我拦下的,是一辆货车,这车是到我老家川北九龙山区拉土特产的,比如蜂蜜、土鸡蛋、土鸭蛋、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等等。我堂弟在重庆开了一家土特产产销公司,将老家作为种植养殖基地,所产土特产品,大都销往了成都、重庆、广东等省市。今天,车上装的主要是蜂蜜和土鸡蛋,我回老家,刚好遇见货车师傅在我家装蜂蜜。父亲业余养蜜蜂,几十年了,退休后,他依然乐此不疲,按照父亲的话说,这活路轻巧、干净,也有生活味。
③高速上哪能说拦车就拦车,我也没有那辆货车司机的电话,只得给堂弟打电话,叫他联系,电话刚挂断,父亲的电话又打进来了,他的意思,不管我想什么办法,必须在哪个服务区拦下那辆车;他已经打上了一辆车,来追我们了,并要求我保持电话畅通。就近落实汇合地点,心里虽有不快,但我还是继续联系着堂弟。我想,或许是父亲有什么重要东西,被误装上货车拉走了。
④很快,堂弟的电话打回来了,他说货车司机的电话一直无法接通,我如实将情况告诉了父亲,父亲说,“叫他继续联系!你将车停到最近的一个服务区,等我。”儿子边开车边说,“闽中服务区最近,我们就在那里等爷爷吧。”
⑤很快,父亲就赶到了阆中服务区。看着他急急火火的样子,我问,“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东西让货车拉走了啊?”“你别管,反正必须拦住那辆车。打电话,接着打。”父亲坐上我们的车,坚定地说。
⑥我们只得开车继续前行。为了让父亲放心,我开了电话免提。堂弟说,“老爷子你有啥子宝贝那么贵重啊,连我都不放心,说出来我帮你捡着就是。”
⑦父亲说,“你别管!你只要答应,我没到重庆之前,不准司机卸货就成。”堂弟哈哈大笑。
⑧父亲一下子靠在后背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叫父亲安心休息一会儿,到重庆后再叫他。父亲说:“哪里睡得着啊,好不容易建起来的牌子,可不能再被砸了。”
⑨我知道父亲的意思。前些年,堂弟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回乡创业,他承包了土地搞种植,发动乡亲们搞养殖。山羊和蜜蜂是首选,次年就见效。老弟从外地请来专家,挨家挨户指导乡亲们养蜜蜂,因品质纯正味道佳,九龙山土蜂蜜在重庆很受欢迎。邻居吴山发为了多卖钱,偷偷往蜂蜜里面加了糖水。人的嘴巴是瞒不住的,老弟做的是小区销售链,吴山发的行为很快就被发现了,堂弟气得直拿父亲出气,因为父亲是堂弟请的生产质量监督员,那件事后,父亲很长一段时间沉默寡言。
⑩我偷偷看了一眼父亲,他两眼一直注视着前方,他的双手,紧紧握成了拳……
?“醒醒,醒醒。”父亲叫醒我说,“到了。”
?堂弟已在他办公室外等候,货车司机显然还没到。天寒,堂弟叫我们去屋里烤火,但父亲坚决不去,他坐在堂弟的车库前,向大门口张望。我们只得摇摇头,走进堂弟的办公室。
?“到了!到了!”不知过了多久,父亲大声喊了起来。待我们来到室外,父亲已经跑到刚刚停稳的货车后边,司机还未完全打开后面的车门,父亲已经快速地爬进了车里。
?“找到了!找到了!”父亲大声喊起来。很快,他便满面通红地抱着一个瓶子向我们走来。父亲说,“你们看,这瓶是我留着自己喝的带渣的尾子蜂蜜,瓶子是一样的,不晓得被哪个放上了车,谢天谢地,总算没有与其它蜂蜜混在一起!”此时,80高龄的父亲,怎么看,都像一个快乐而较真的孩子!
(摘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8期,有删改)
(1)根据“我”面对父亲的要求或行为时的心理变化,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父亲的要求或行为
“我”的心理
“我”刚上高速时,父亲打来电话要“我”拦下一辆货车
①_______________
父亲打车追赶“我们”,并且要求必须在哪个服务区拦下货车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疑惑
④_______________
理解

(2)第⑨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找到了!找到了!”父亲大声喊起来。很快,他便满面通红地抱着一个瓶子向我们走来。

(4)阅读全文,概括父亲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5)悬念是小说在情节设置中常用的手法。请在文中任找一处作者设置的悬念,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
7.(14分) 读《名人墙》,回答问题。
名人墙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地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
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
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驼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地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瘦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账。
(1)文章开头说,哥支支吾吾地说明来意,哥的“来意”是什么?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写下来。

(3)试理解“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这个句子的含义。

(4)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和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20分 , )
8.(1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三峡(节选)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宜都山川记(节选)
袁山松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①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②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③,离离?④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⑤弥佳,流连信宿?⑥,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①践跻(jī):登临。②崿(è):山崖。③萧森:树木错落耸立的样子。④离离:排列的样子。⑤习:靠近,亲近。⑥信宿:连宿两夜。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 ? 阙:_______________
②沿溯阻绝? ? ? 溯:_______________
③或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____
④未尝有也? ? ? 尝: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3)《三峡》中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宜都山川记》(节选)中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心理感受,可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来概括。
(4)两篇文章都写了水的什么特点?两篇文章在描写山水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
9.(6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①,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②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③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④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注解】①勋旧:有功勋的老臣②地:余地,这里指开脱。③褊:狭隘。④偾(fèn),败坏,破坏。辕,指车,比喻国家大事。
(1)下面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斥责)
B.是数欲害君(多次)
C.及善长罢(和)
D.宪素善基(向来)
(2)请用“/”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
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刘基深得太祖信任倚重的原因。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4分 , )
10.(4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 )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五、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
11.按要求作文。请以“那一抹阳光,真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 ?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 ? ③不得抄袭;
? ? ④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1.D
2.C
3.B
4.
(1)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周恩来
(2)示例一:“人”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示例二:“疯子”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过桥。
5.
(1)示例:①要有选择性的读书;②读好书;③读书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精读和略读相结合;④读书时可以做摘要和写读书笔记
(2)示例一:我认为传统阅读好。因为传统阅读可以让你触摸书本,感受书香,可以细细咀嚼品味,不伤眼睛。
示例二:我认为网上阅读好。因为网上信息量大,查阅方便快捷,生动形象直观。
6.
(1)①无可奈何?,②心中不快?,③急急忙忙赶到服务区,④父亲找回带渣的尾子蜂蜜
(2)插叙。回忆了堂弟回乡创业,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牌子被砸的事情,交代了父亲拦货车找回带渣的尾子蜂蜜的原因,有助于表现小说“讲求诚信”的主题。
(3)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终于找到留给他自己喝的带渣的尾子蜂蜜后喜悦、兴奋的心情。
(4)①执着(不轻言放弃):父亲打定主意要追赶上那辆货车,即使联系不上,他也不放弃,执着地让“我”一直联系。
②荣辱感强:父亲因为自己失职,未查出蜂蜜掺水,事后一直很自责。
③内心单纯:当父亲从货车的后备箱中找到渣子蜂蜜时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
(5)悬念:“我”刚上高速,父亲就打电话来要“我”无论如何也要拦住前面的货车,以此给读者留下悬念;后文写出了父亲拦下货车是为了拿出自己喝的渣子蜂蜜,揭示了谜底。
作用:使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7.
(1)示例:哥想让弟拿钱给家乡修桥。
(2)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
(3)哥身体无比虚弱,仍坚持去看桥,表明哥对这座桥感情深厚,表现出哥修桥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与满足,哥的光辉形象如雕塑一般,定格在村民心中。
(4)示例:我认为哥的名字更应该刻上名人墙。哥心地善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做了很多实事。哥的所作所为,倍受村民敬重。而弟爱慕虚荣,身为将军,不念亲情,不为乡亲办实事。
8.
(1)①同“缺”,空隙、缺口,②逆流而上,③有时,④曾经
(2)①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②(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
(3)连绵,高峻,欣,惊
(4)写水的相同点:疾。写山的不同点:《三峡》突出了三峡的壮美,《宜都山川记》(节选)以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称赞山水的美丽。
9.
(1)C
(2)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
(3)①公正正直,不计个人得失:刘基在皇帝面前为多次想加害自己的李善长开脱说情。②任人唯才,不徇私:不因杨宪与自己关系好就违心地荐举他。③慧眼识人:对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的评价中肯且很有预见性。
10.
(1)B
(2)示例:这句诗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1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