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问题导读—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有效组织,加深记忆,随时提取。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促进本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促进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4.通过酸与碱的复习,分析对比其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重点】常见的酸;酸的性质;常见的碱;碱的性质
【学习难点】酸、碱性质的对比及其探究
【课 型】复习
【本课关键词】酸 碱
【导读过程】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遇到酸和碱的溶液本身能发生变化的物质,叫 ,简称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本 身 色 色
酸溶液 变为 色 色
碱溶液 变为 色 变为 色
二、常见的酸
2.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 色液体工业用盐酸: 色(含Fe3+) 色粘稠、 状液体
气 味 有 气味 无
特 性 挥发性(挥发出 气体)(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 ) 吸水性 脱水性腐蚀性
用 途 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胃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3.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4)碱 + 酸 → 盐 + 水(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三、常见的碱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 名 、 、 、
色、态 色 状固体 色粉末
溶解性 于水,溶解时 大量的热 于水
吸水性 具有吸水性,易 无吸水性
制 法
用 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保 存 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
5.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3)酸+碱 → 盐+水;(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答案:
1.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 紫 无 红 无 蓝 红
2.无 黄 无 油 刺激性 氯化氢 白雾
3.H+ 红色
4.苛性钠 火碱 烧碱 熟石灰 消石灰 白 片 白 易溶 放出 微溶 潮解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5.OH- 蓝 红《常见的酸和碱复习》问题训练—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1.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
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
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
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2.(2011苏州市)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3.小明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4.(2011山西)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 2.(改编题)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硫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见右图)带回了“警察局”。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无法完成任务的“警察”是( )
A. 紫色石蕊试液“警察” B. 稀盐酸“警察”
C.无色酚酞试液“警察” D.纯碱溶液“警察”
6.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 X+碱→盐+H2O ② X+金属氧化物→盐+H2O
A.CaO B. CO2 C.NaOH D.H2SO4
7. (2011天津市)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
A. 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 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D. 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8.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做了下列两组对比试验,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①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较高的是 (填字母);实验②中产生气泡较快的是 (填字母)。
(2)实验①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较高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注意:【将第(1)小题答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填写到答题卡左边的横线上,并用句号隔开;第(2)小题的答案填写在右边的横线上。】
9(2010福州)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4(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__ __。
(2)根据图4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② 。
10.(2010昆明)盐酸溶液中含有H2O 分子、H+和Cl-离子,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的现象 结论
第1孔 孔中溶液仍为紫色 水分子
第2孔
第3孔、第4孔
11.(2010上海)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__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 ,pH 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_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______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___次。
12.(2011安徽芜湖)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右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⑴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___________色;
⑵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⑶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⑸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 B.盐酸的质量分数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温度
13.(2011年北京)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8个实验。
图示
已知条件
⑴ 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 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 ,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
⑶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
⑷ 实验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参考答案:
1. A 2.B 3.D 4.D 5.B 6.D 7.AD
8.(1)B C (2)2NaOH+CO2==Na2CO3+H2O
9. (1)CO2(合理答案均可) (2)Ca(OH)2+2HCl=CaCl2+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答案均可)
10. 第1孔:H2O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第2孔:孔中溶液仍为紫色;Cl-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第3孔、第4孔:孔中溶液变成红色;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1. 大于 稀H2SO4 稀H2SO4加入滴加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是否有颜色改变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放热 三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12.⑴红 ⑵碱 ⑶Fe2O3+6HCl=2FeCl3+3H2O ⑷Na2CO3(或AgNO3等等,合理即可) ⑸ABD(先错不得分,选对2个得1分,全对得2分)
13.(1)Fe2O3+6HCl==2FeCl3+3H2O (2)稀盐酸 无色酚酞 (3)Ca(OH)2+ Na2CO3==CaCO3↓+ 2NaOH
(4)Na2CO3+2HCl==2NaCl+H2O+CO2↑ NaCl NaCl、Na2CO3
实验①液面上升哪个较高?
实验②产生气泡哪个较快2012《常见的酸和碱》一轮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碱概念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有效组织,加深记忆,随时提取。
3.将酸与碱的通性加以对比,能更好的记忆与识别其特点,并加深对此内容的掌握。促进本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促进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4.通过酸与碱的复习,分析对比其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知识梳理】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遇到酸和碱的溶液本身能发生变化的物质,叫 ,简称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如下表: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本 身 色 色
酸溶液 变为 色 色
碱溶液 变为 色 变为 色
二、常见的酸
2.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 色液体工业用盐酸: 色(含Fe3+) 色粘稠、 状液体
气 味 有 气味 无
特 性 挥发性(挥发出 气体)(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 ) 吸水性 脱水性腐蚀性
用 途 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胃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3.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4)碱 + 酸 → 盐 + 水(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三、常见的碱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俗 名 、 、 、
色、态 色 状固体 色粉末
溶解性 于水,溶解时 大量的热 于水
吸水性 具有吸水性,易 无吸水性
制 法
用 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建筑:
保 存 密封保存 密封保存
5.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色;(2)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3)酸+碱 → 盐+水;(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典题精析】
考点1:溶液的酸碱性
命题分析::考查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联系生活实际考查溶液的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是2012中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例1】(2011成都市)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pH ﹤6.5 7.0—7.1 7.5—8.5 8.5—12.0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
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指示剂。由题给数据可知,紫甘蓝汁液在不同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可出现不同的颜色变化,因此紫甘蓝液可用来做酸碱指示剂,A正确;紫甘蓝液在不同的pH段内显示的颜色各不相同,故紫甘蓝液可用来检测不同酸碱度溶液的强弱,而紫色石蕊试液则主要有两种变色,故B、C正确;因为紫甘蓝液在不同碱性的溶液中显示的颜色不同,因此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会随着酸碱度的减小,颜色的变化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故D 项的说法错误。
【答案】 D
触类旁通1:(2010兰州)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 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 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 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触类旁通2:(2010娄底)小林在凉拌紫卷心菜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卷心菜变红了,激发了他的探究欲望,特邀你协助完成下列活动与探究。
[提出问题] 紫卷心菜等植物的汁液能作酸碱指示剂吗?
[实验探究] 取紫卷心菜、牵牛花的花瓣、胡萝卜,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
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加入到蒸馏水、稀
酸溶液和稀碱溶液中,有关颜色变化情况如下:
汁液 在不同液体中的颜色变化
蒸馏水 稀酸溶液 稀碱溶液
紫卷心菜 蓝紫色 红色 绿色
牵牛花 紫色 红色 蓝色
胡萝卜 橙色 橙色 橙色
[得出结论] 、 的汁液能做酸碱指示剂, 的汁液不能
做酸碱指示剂。
[拓展应用] 小林用上述的牵牛花汁液来测定某雨水样品的酸碱性,发现牵牛花汁液呈红色。
则该雨水呈 性(选填“酸”或“碱”或“中”)。
考点2:常见的酸、酸的性质
命题分析:对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考查,仍将是命题出现率较高的内容。为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配备一定数量的涵盖知识点多的开放性题目,是今后命题的一种趋势。
【例2】(2011重庆市)硫酸和盐酸既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它们水溶液的PH都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 反应。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 。
(5)请写出把硫酸转变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盐酸和硫酸都属于酸,二者的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是H+,二者的溶液度呈酸性,pH小于7;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铁盐和水,据此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和盐酸都属于酸,都会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弄硫酸钠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大量聚集形成白雾。硫酸转化为盐酸,主要是将硫酸中的SO42-除去,同时引进Cl-,则需选择的试剂中含有氯离子,且能使SO42-转化为沉淀,故可选择的试剂应该是氯化钡(BaCl2)。
【答案】 (1)小于 (2)Fe2O3+6HCl=2FeCl3+3H2O (3)中和
(4)浓盐酸 (5)H2SO4+BaCl2==BaSO4↓+2HCl
触类旁通3:(2010烟台)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A.它们都是溶液 B.它们都含有酸根离子
C.它们都含有氢元素 D.它们都电离出了氢离子
触类旁通4:(2010陕西)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写出一种能与盐酸反应的金属 。
(3)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 (写离子
符号)与碱中的0H 反应生成H2O。
(4)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考点3:常见的碱、碱的性质
命题分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碱的通性等也是中考命题中复现率较高的内容。题型多样,为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灵活运用的能力,还可能设置以碱的性质和应用为中心的信息题、知识迁移题等。
【例3】(2011大连)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先关闭止水夹,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⑴锥形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⑵根据上述现象,能否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的结论?为什么?
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锥形瓶内溶液中溶质成份的几种可能情况,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碱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锥形瓶内气压减小,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瓶内,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变浑。(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不能确定二氧化碳是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溶解在水中。(3)锥形瓶内发生的反应一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是倒流入瓶内的氢氧化钙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因此锥形瓶内一定有生成的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与与碳酸钠完全反应则只有氢氧化钠,若氢氧化钙剩余,就是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若碳酸钠剩余,就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因此也就是探究是存在氢氧化钙还是碳酸钠,所以可设计这样的操作步骤: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两份,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预期的现象和结论为若加入石灰水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均无明星现象,则溶质为氢氧化钠
【答案】⑴澄清石灰水倒流使溶液变浑 ⑵不能;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也会有这样的现象
⑶
实验操作 预期的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两份,分别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 若加入石灰水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加入碳酸钠后有沉淀则反应后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若加入二者均无明星现象,则溶质为氢氧化钠
触类旁通5:金属锂(元素符号为Li)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辣味”属于氢氧化锂的(填“物理”或“化学”,下同) 性质;“腐蚀性”属于氢氧化锂的 性质。
(2)LiOH属于 类(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⑶LiOH和NaOH都呈碱性,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离子(填“金属”“氢”或“氢氧根”);
⑷载人航天飞船中通常用LiOH代替NaOH来吸收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请写出Li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触类旁通6: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
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实验现象为: 。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当堂检测
1.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
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
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
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2.(2010长春)有关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都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它们的溶液可用稀盐酸区分 D.它们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2011苏州市)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4.小明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5.(2011山西)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做了下列两组对比试验,请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①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较高的是 (填字母);实验②中产生气泡较快的是 (填字母)。
(2)实验①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较高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注意:【将第(1)小题答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填写到答题卡左边的横线上,并用句号隔开;第(2)小题的答案填写在右边的横线上。】
7.(2010昆明)盐酸溶液中含有H2O 分子、H+和Cl-离子,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的现象 结论
第1孔 孔中溶液仍为紫色 水分子
第2孔
第3孔、第4孔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 紫 无 红 无 蓝 红
2.无 黄 无 油 刺激性 氯化氢 白雾
3.H+ 红色
4.苛性钠 火碱 烧碱 熟石灰 消石灰 白 片 白 易溶 放出 微溶 潮解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5.OH- 蓝 红
触类旁通:
1. B
2.紫卷心菜(或牵牛花) 牵牛花(或紫卷心菜) 胡萝卜 酸
3. D
4.⑴盐 ⑵Zn或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⑶H+ ⑷Fe2O3+6HCl==2FeCl3+3H2O
5. (1)物理 化学 (2)碱 ⑶氢氧根 ⑷CO2 + 2LiOH = Li2CO3 + H2O
6.(1)①试管内液面明显上升;②塑料瓶变瘪;③气球膨胀变大;④水倒流进锥形瓶中;NaOH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变小,产生气压差。
(2)CO2能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产生类似的现象。
(3)分别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现有大量气泡生成。
当堂检测
1.A 2.D 3.B 4.D 5.D
6.(1)B C (2)2NaOH+CO2==Na2CO3+H2O
7..第1孔:H2O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第2孔:孔中溶液仍为紫色;Cl-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第3孔、第4孔:孔中溶液变成红色;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实验①液面上升哪个较高?
实验②产生气泡哪个较快《常见的酸和碱复习》问题生成—评价单
姓名: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教师生成的问题】
1.我们曾经做过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的实验,你记得溶液变成什么颜色了吗?是什么物质使溶液改变了颜色?加热后又有何改变呢?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是选用哪些药品进行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3.铁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我们用铁锅炒菜做饭时,常带入一定量的铁(单质),在胃中与胃酸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是什么?我们知道金属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你能举出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吗?试说出金属和酸的选择条件。
4怎样利用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两种酸碱指示剂来判断一份溶液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什么颜色?
【学生生成的问题】
参考答案:
1.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即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但同时碳酸又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即H2CO3=H2O+CO2↑,当加热时,碳酸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所以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
2.在实验室里,二氧化碳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Fe+2HCl=FeCl2+H2↑ 在学习金属时,我们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只有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生成氢气,而且酸选择的是常见的稀盐酸和稀硫酸。比如: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等。
4.向待测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是酸性溶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或向待测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石蕊溶液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蓝色;酚酞溶液遇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